一种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2632发布日期:2018-06-12 18:29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插育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



背景技术:

机插育秧是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其目的是培育出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能适合机械插秧的标准化秧苗。具体操作时,需做好育秧准备、软盘育秧、苗期管理、栽前准备等多项工作。育秧是机插成败的关键一环,而软盘育秧是从工厂化育秧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低成本简易化育秧方式,主要步骤包括:铺放秧盘-匀铺床土-补水-播种-覆土-封膜,育出的秧块可以方便的运输到插秧的地方进行机插。

传统的育秧通过手工播种和覆土,在播种的均匀度上无法保证。而机械育秧设备,基本都是在旱田中进行作业,在播种的均匀性和播种效率上都有大幅度提高,但需要专业人员的操作,且主要适用于规模化生产,难以在小型农户中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结构简单轻便,操作便捷高效,通用于旱地育秧和泥质育秧的播种和覆土,适于在小型农户中推广使用。

一种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包括:轨道和播种覆土装置;所述轨道包括:导轨和托板,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有两根,所述托板与导轨相互垂直的设置在导轨的下方,托板包括:与两根所述导轨的前端连接的前托板以及与两根导轨的后端连接的后托板,所述后托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搭钩;所述播种覆土装置包括:种箱、毛刷、下种辊和行走轮,所述种箱为一上部敞口的长条状箱体,种箱的底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种口;种箱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箱壁上可转动的设置所述下种辊,并使下种辊平行位于下种口的下方,所述下种辊的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半圆形凹槽;所述下种口两侧的种箱箱壁上均设置有所述毛刷,用以填补下种辊与下种口之间的间隙;所述种箱后部下方的与所述搭钩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向后延伸的限位栓;种箱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所述行走轮,每个行走轮与下种辊的对应一端驱动连接;两个所述行走轮对应放置在轨道的两根导轨上,推动播种覆土装置沿导轨前后移动,使行走轮滚动带动下种辊转动带出种箱内的种子进行播种;播种覆土装置向后移动到导轨的后部,所述限位栓插入到搭钩内,上提播种覆土装置可将轨道一同带起。

仅需两人操作,分别在轨道前后端将前述的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同时提起,并通过轨道跨放到成排摆放好的秧盘上方,在播种覆土装置的种箱内装入处理好的种子,做好播种的准备工作;播种:推动播种覆土装置从导轨的后端开始向前移动,并在到达秧盘的最前端之后,回拉使其返回到起始位置,期间,行走轮会随着播种覆土装置的移动而滚动,进而带动下种辊转动,下种辊上的半圆形凹槽会夹带部分种子强行通过毛刷的阻挡,这部分种子在脱离毛刷之后向下掉落,撒落到种箱下方秧盘的床土中完成播种,播种均匀;之后,挪动设备至相邻的播种区块或秧盘,因位于起始位置的播种覆土装置,其限位栓正好是插入到轨道的搭钩内的,此时,一人上提播种覆土装置,另一人抬起轨道的另一端,即可将播种覆土装置和轨道一并抬起,两人同时移动将设备转移到位;然后,重复前面的播种操作,即能完成新秧盘的播种,快捷高效。完成播种后,在种箱内装入备好的盖种土,通过与播种过程相同的操作,将盖种土覆盖到种子的上方,完成覆土。整个设备结构简单轻便,通过轨道下方的托板放置,除了可以在基础坚实的旱地上使用,宽板状的托板也可以在泥质环境中将整个设备托起,使上述设备可以通用于旱地育秧和泥质育秧的播种和覆土,操作简单方便,适于在小型农户中推广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种箱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和立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下段分别向内弯折形成所述下种口,前挡板和后挡板的两端各连接一所述立板,立板的下部设置有辊轴孔,所述下种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辊轴孔可转动的连接到对应的立板上,所述毛刷固定在前挡板和后挡板的下缘。

进一步地,所述的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还包括:对应每个立板设置的连接轴和轴承,所述轴承通过一轴承盖固定在对应立板的辊轴孔的外侧,所述连接轴的内端固定插装到下种辊的轴孔内,连接轴的外端依次穿过对应侧立板上的辊轴孔和轴承的内圈孔突出到轴承之外,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连接轴的外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包括成台阶状同轴设置的圆柱轴和正多边形轴,所述圆柱轴插装到下种辊轴孔内,且圆柱轴上设置有键槽,下种辊轴孔内设置有与所述键槽相适配的凸条;所述行走轮的中部设置有与所述正多边形轴相适配的轮孔,行走轮通过所述轮孔与正多边形轴驱动连接,并在行走轮与轴承之间的正多边形轴上套设一隔套,使正多边形轴的外端面位于轮孔之内;行走轮和正多边形轴的外端通过一限位螺栓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的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一橡胶轮圈套置在所述环形凹槽内,且所述橡胶轮圈的径向厚度小于环形凹槽的深度。行走轮通过环形凹槽骑跨在导轨上运行,并通过橡胶轮圈减震,运动更加平稳,进一步保证播种的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的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还包括:排量调节装置,所述排量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耳板和调节螺杆;所述前挡板的靠近立板的下部设置有小孔端朝外的钥匙孔,所述调节螺杆前后贯通的螺接在调节耳板上,调节螺杆的内端部设置有与钥匙孔的小孔相匹配的卡簧槽,调节螺杆的内端穿过钥匙孔的大孔后向外进入钥匙孔的小孔并通过卡簧槽定位;调节耳板的外端通过耳板螺栓固定到对应位置的立板上。通过排量调节装置调节毛刷与下种辊之间的间隙和刷压力度,达到控制种子或盖种土的下漏量的效果,使上述设备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和要求下的育种需求。覆土时,需将排量尽量调大,以便土壤顺利下漏。

进一步地,所述排量调节装置对应每个立板各设置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立柱,两根所述导轨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到一根立柱上,且后托板上的两根所述立柱的上端分别向内延伸形成所述搭钩;所述限位栓与搭钩一一对应设置,并分别安装在对应位置的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种箱的后部设置有向后方倾斜向上延伸的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后挡板的上缘设置有加强板,并在加强板的中部设置一连接板,所述推杆连接在连接板上;确保频繁推拉下种箱的牢固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操作便捷,两个人即可完成全程操作,播种和覆土均匀、高效。

2.通用于旱地育秧和泥质育秧的播种以及覆土,适用范围广。

3.结构简单轻便,配置成本低,适于在小型农户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覆土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种覆土装置的种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播排量调节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轨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播种覆土装置;11-种箱;111-前挡板;1111-钥匙孔;1112-过渡板;112-后挡板;1121-加强板;113-立板;114-下种口;12-毛刷;13-下种辊;131-半圆形凹槽;132-凸条;14-行走轮;141-环形凹槽;142-橡胶轮圈;15-连接轴;151-圆柱轴;1511-键槽;152-正多边形轴;153-轴承;154-轴承盖;155-隔套;156-限位螺栓;157-限位垫圈;16-排量调节装置;161-调节耳板;162-调节螺杆;1621-卡簧槽;163-耳板螺栓;17-限位栓;18-推杆;181-连接板;

200-轨道;21-导轨;22-托板;221-前托板;222-后托板;23-立柱;24-搭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用于机插育秧过程中对成排摆放的秧盘进行播种和覆土,包括:轨道200和播种覆土装置100。轨道200主要由导轨21和托板22组成,导轨21沿成排摆放的秧盘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有两根,且导轨21的长度与成排摆放的秧盘的宽度相适配;托板22与导轨21相互垂直的设置在其下方,托板22呈宽板状,类似一块浮板,可置于泥质环境中不下陷,托板22分为与两根导轨21的前端连接的前托板221以及与两根导轨21的后端连接的后托板222,且后托板222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搭钩24,用于同播种覆土装置100勾连以方便移动;同时,为方便轨道200左右移动,托板22的来给两端均向上翘起。播种覆土装置100包括:种箱11、毛刷12、下种辊13和行走轮14,种箱11为一上部敞口的长条状箱体,种箱11的底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下种口114,种箱1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箱壁上可转动的设置下种辊13,并使下种辊13平行位于下种口114的下方,下种口114两侧的种箱11箱壁上均设置有毛刷12,用以填补下种辊13与下种口114之间的间隙;下种辊13的圆周表面均匀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半圆形凹槽131,用以夹带种子穿过毛刷12的阻挡;种箱11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行走轮14,每个行走轮14与下种辊13的对应一端驱动连接,两个行走轮14对应放置在轨道200的两根导轨21上,推动播种覆土装置100沿导轨21前后移动,使行走轮14滚动带动下种辊13转动带出种箱11内的种子进行播种;种箱11后部下方的与该搭钩2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向后延伸的限位栓17,播种覆土装置100向后移动到导轨21的后部,使限位栓17插入到搭钩24内,上提播种覆土装置100可将轨道200一同带起,以便挪动设备。

本实施例中,种箱11包括:前挡板111、后挡板112和立板113,参见图5和图6,前挡板111和后挡板112的下段分别向内弯折,形成一个向下逐渐收紧的下种口114,前挡板111和后挡板112的两端各连接一个立板113,合围形成该种箱11。立板113的下部设置有辊轴孔,下种辊1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辊轴孔可转动的连接到对应的立板113上;毛刷12固定在前挡板111和后挡板112的下缘。具体的,参见图4,对应每个立板113设置有用以同下种辊13连接的连接轴15和轴承153,轴承153通过一轴承盖154固定在对应立板113的辊轴孔的外侧;连接轴15成台阶状,包括成台阶状同轴设置的圆柱轴151和正多边形轴152,圆柱轴151插装到下种辊13轴孔内,且圆柱轴151上设置有键槽1511,下种辊13的轴孔内设置有与该键槽1511相适配的凸条132,二者配合实现周向固定;正多边形轴152的外端依次穿过对应侧立板113上的辊轴孔和轴承153的内圈孔突出到轴承153之外,与对应侧的行走轮14连接。行走轮14的中部设置有与正多边形轴152相适配的轮孔,行走轮14通过该轮孔插装到正多边形轴152上,实现与连接轴15和下种辊13之间的驱动连接;在行走轮14与轴承153之间的正多边形轴152上套设一隔套155,使正多边形轴152的外端面不会突出到轮孔之外,正多边形轴152的端部设有旋合限位螺栓156的轴向螺纹孔,并在限位螺栓156上穿设一限位垫圈157,以实现行走轮14和正多边形轴152的轴向固定限位。行走轮14的周面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41,并在环形凹槽141套置一橡胶轮圈142,且橡胶轮圈142的径向厚度小于环形凹槽141的深度,使行走轮14可以通过环形凹槽141骑跨在导轨21上运行,并通过橡胶轮圈142减震,运动更加平稳。

为方便推动播种覆土装置100,在种箱11的后部设置有向后方倾斜向上延伸的推杆18。参见图1和图5,在后挡板112的上缘设有一条通长设置的加强板1121,以确保频繁推拉的下种箱11的牢固性,加强板1121的中部设置一连接板181,推杆18通过连接板181与种箱11可拆卸。

参见图9,托板22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立柱23,两根导轨21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到一根立柱23上,实现导轨21与托板22的连接,并对播种覆土装置100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且后托板222上的两根立柱23的上端分别向内延伸,形成搭钩24。与该搭钩24对应的,参见图1和图2,限位栓17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安装在对应位置的立板113上,可承受加大的重力。

为适应不同环境和要求下育种对播种密度的需求,在播种覆土装置100上设置排量调节装置16,用来调节单位面积下的播种量和覆土量。参见图6至图8,排量调节装置16包括:调节耳板161和调节螺杆162,通过调节螺杆162抵推和外拉前挡板111的下部,以收紧或拉开下种口114的开度,达到调节排量的效果。具体的,参见图8,前挡板111的靠近立板113的下部设置有小孔端朝外的钥匙孔1111,调节螺杆162前后贯通的螺接在调节耳板161上,且调节螺杆162的内端部设置有与钥匙孔1111的小孔相匹配的卡簧槽1621,调节螺杆162的内端穿过钥匙孔1111的大孔后向外进入钥匙孔1111的小孔并通过卡簧槽1621定位,之后,将调节耳板161的外端通过耳板螺栓163固定到对应位置的立板113的前端折边上;参见图7,为使调节耳板161能与立板113的前端折边对齐以便排量调节装置16的安装和操作,前挡板111的下缘向后两次弯折,形成一个靠近立板113的前端折边且纵向布置的过渡板1112,该钥匙孔1111即设置在过渡板1112上。排量调节装置16对应每个立板113各设置一个,使用时,旋转调节螺杆162对前挡板111的下部造成推力或拉力,进而调节毛刷12与下种辊13之间的间隙,以及毛刷12施加在下种辊13上的刷压力度,达到控制种子或盖种土的下漏量的效果。覆土时,需将排量尽量调大,以便土壤顺利下漏。

使用上述的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进行播种和覆土时,仅需两人操作,两个人分别在轨道200前后端将前述的轻简型机插育秧设备同时抬起,并通过轨道200跨放到成排摆放好的秧盘上方,在播种覆土装置100的种箱11内装入处理好的种子,做好播种的准备工作;之后进行播种:推动播种覆土装置100从导轨21的后端开始向前移动,并在到达秧盘的最前端之后,回拉使其返回到起始位置,期间,行走轮14会随着播种覆土装置100的移动而滚动,进而带动下种辊13转动,下种辊13上的半圆形凹槽131会夹带部分种子强行通过毛刷12的阻挡,这部分种子在脱离毛刷12之后向下掉落,撒落到种箱11下方秧盘的床土中完成播种,播种均匀;之后,重复前面的抬起动作,挪动设备至相邻的播种区块或秧盘,因位于起始位置的播种覆土装置100,其限位栓17正好是插入到轨道200的搭钩24内的,此时,一人通过推杆18上提播种覆土装置100,另一人抬起轨道200的另一端,即可将播种覆土装置100和轨道200一并抬起,两人同时移动将设备转移到位;然后,重复前面的播种操作,即能完成新秧盘的播种,快捷高效。完成播种后,在种箱内装入备好的盖种土,通过与播种过程相同的操作,将盖种土覆盖到种子的上方,完成覆土。如:一台种箱11容积为6升的上述设备,可装3.2公斤种子,工作效率可达到每小时400-500盘,并能保证播种和覆土的均匀,操作十分便捷高效。且整个设备结构简单轻便,通过轨道200下方的托板22放置,除了可以在基础坚实的旱地上使用,宽板状的托板22也可以在泥质环境中将整个设备托起,使上述设备可以通用于旱地育秧和泥质育秧的播种和覆土,操作简单方便,适于在小型农户中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