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用秧苗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7254发布日期:2018-08-07 21:4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用秧苗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育秧是秧苗种植的农作物的前期准备工作,往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工作过程,目前的育秧工作往往需要在大棚中进行育秧工作,保证育秧的环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人工监视育秧环境的温度、湿度或其他农作物育秧所需外界可控因素;

目前的育秧工作一般选用简单的人工育秧,育秧工作量大,人工投入高,外界因素控制不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农用秧苗培育装置。本实用新型在育秧箱体内设置照明升温装置和雾化加湿装置,以便通过机械方式控制育秧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育秧箱体可以密封,方便人们对农作物的秧苗生产环境进行控制,同时通过秧盘自动固定装置对育秧秧盘进行定位,保证在育秧箱体内时育秧秧盘的稳定,能够辅助秧苗的运输,增加运输过程中秧苗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农用秧苗培育装置,包括育秧箱体、育秧秧盘和秧盘自动固定装置;所述育秧箱体左右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组秧盘滑槽,所述秧盘滑槽内设置有育秧秧盘,所述育秧秧盘后端与设置在所述育秧箱体后端的秧盘自动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每组所述育秧秧盘上方的育秧箱体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喷雾管,所有所述喷雾管分别通过子管路与总管路联通,所述总管路与雾化加湿装置连接,所述雾化加湿装置设置在所述育秧箱体一侧,所述育秧箱体后端上设置有照明移动装置,所述照明移动装置上设置有照明升温装置,每两组对称设置的育秧滑槽之间设置有一组收集槽,所有所述收集槽之间通过收集管连接,设置在最下端的收集槽通过循环管路与雾化加湿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秧盘自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体,所述固定箱体内部设置有固定电动推杆,所述固定电动推杆活动端穿过所述育秧箱体与一组定位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与育秧秧盘后端设置的辅助定位装置配合连接,所述育秧箱体后端通过连接杆固定安装有两组定位基准磁铁一,所述育秧秧盘后端与所述定位基准磁铁一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定位基准磁铁二,所述连接杆外端设置有橡胶复位弹簧,所述橡胶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育秧箱体后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橡胶壳体,所述橡胶壳体端部中空,所述橡胶壳体内部设置有定位电磁铁,所述定位电磁铁与所述辅助定位装置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永磁铁,所述永磁铁设置在所述育秧秧盘后端加工的定位槽孔内,所述定位槽孔与所述橡胶壳体尺寸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加湿装置包括加湿箱体,所述加湿箱体内设置有静置隔板,所述静置隔板左侧为循环室,所述静置隔板右侧为静置室,所述静置室通过循环管路与设置在育秧箱体内最下端的收集槽连接,所述静置隔板上加工有循环孔,所述循环孔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循环室内设置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通过连接管路与总管路连接,所述静置室内下端还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污泥挡板,所述加湿箱体上还设置有排污管。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壳体,所述移动壳体内设置有移动丝杠,所述移动丝杠上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照明升温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丝杠端部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壳体上下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组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上设置有随动滑块,所述随动滑块均与所述照明升温装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升温装置包括照明壳体,所述照明壳体上镶嵌有至少两组白炽灯,所述照明壳体外端包覆有照明保护壳体。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育秧箱体内设置照明升温装置和雾化加湿装置,以便通过机械方式控制育秧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育秧箱体可以密封,方便人们对农作物的秧苗生产环境进行控制,同时通过秧盘自动固定装置对育秧秧盘进行定位,保证在育秧箱体内时育秧秧盘的稳定,能够辅助秧苗的运输,增加运输过程中秧苗的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内在每两组对称设置的育秧滑槽之间设置有一组收集槽,所有所述收集槽之间通过收集管连接,设置在最下端的收集槽通过循环管路与雾化加湿装置连接,通过收集槽将秧盘内的秧苗没有吸收的水分集中后再次循环给雾化加湿装置用于增加箱体内的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育秧秧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加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秧箱体;2-育秧秧盘;3-秧盘自动固定装置;4-喷雾管;5-雾化加湿装置; 6-照明移动装置;7-照明升温装置;8-收集槽;9-收集管;11-秧盘滑槽;21-螺纹孔;22- 秧盘框架;23-泄水孔;24-定位槽孔;25-推拉把手;31-固定箱体;32-电动推杆;33-定位装置;34-连接杆;35-定位基准磁铁一;36-定位基准磁铁二;37-橡胶复位弹簧;331-橡胶壳体;332-定位电磁铁;333-永磁铁;41-子管路;42-总管路;51-加湿箱体;52-静置隔板;53-循环室;54-静置室;55-循环孔;56-雾化器;57-污泥挡板;58-排污管;61-移动壳体;62-移动丝杠;63-丝杠螺母;64-驱动电机;65-移动导轨;66-随动滑块;71-照明壳体;72-白炽灯;73-照明保护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图6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农用秧苗培育装置,包括育秧箱体1、育秧秧盘2和秧盘自动固定装置3;所述育秧箱体1左右两个侧壁上对称设置有至少两组秧盘滑槽11,所述秧盘滑槽11内设置有育秧秧盘2,所述育秧秧盘2后端与设置在所述育秧箱体1后端的秧盘自动固定装置3可拆卸连接,每组所述育秧秧盘2上方的育秧箱体1上分别设置有一组喷雾管4,所有所述喷雾管4分别通过子管路41与总管路42联通,所述总管路42与雾化加湿装置5连接,所述雾化加湿装置5设置在所述育秧箱体1一侧,所述育秧箱体1后端上设置有照明移动装置6,所述照明移动装置6上设置有照明升温装置7,每两组对称设置的育秧滑槽11之间设置有一组收集槽8,所有所述收集槽8之间通过收集管9连接,设置在最下端的收集槽8通过循环管路与雾化加湿装置5连接。

具体的,所述秧盘自动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箱体31,所述固定箱体31内部设置有固定电动推杆32,所述固定电动推杆32活动端穿过所述育秧箱体1与一组定位装置33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33与育秧秧盘2后端设置的辅助定位装置配合连接,所述育秧箱体1后端通过连接杆34固定安装有两组定位基准磁铁一35,所述育秧秧盘2后端与所述定位基准磁铁一35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定位基准磁铁二36,通过两组定位基准磁铁辅助进行定位,避免出现定位不准确无法完成固定,同时,由于磁铁的永磁性,设置橡胶复位弹簧37以便不需固定或育秧完成后,辅助人们取出育秧秧盘;所述连接杆34外端设置有橡胶复位弹簧37,所述橡胶复位弹簧37一端与所述育秧箱体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装置33包括橡胶壳体331,所述橡胶壳体331端部中空,所述橡胶壳体331内部设置有定位电磁铁332,所述定位电磁铁332与所述辅助定位装置配合连接;所述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永磁铁333,所述永磁铁333设置在所述育秧秧盘2后端加工的定位槽孔24内,所述定位槽孔24与所述橡胶壳体331尺寸相配合。

具体的,所述雾化加湿装置5包括加湿箱体51,所述加湿箱体51内设置有静置隔板 52,所述静置隔板52左侧为循环室53,所述静置隔板52右侧为静置室54,所述静置室 54通过循环管路与设置在育秧箱体1内最下端的收集槽8连接,所述静置隔板52上加工有循环孔55,所述循环孔55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循环室53内设置有雾化器56,所述雾化器56通过连接管路与总管路42连接,所述静置室54内下端还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污泥挡板57,所述加湿箱体51上还设置有排污管58。

具体的,所述照明移动装置6包括移动壳体61,所述移动壳体61内设置有移动丝杠 62,所述移动丝杠62上设置有丝杠螺母63,所述丝杠螺母63通过连接件与所述照明升温装置7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丝杠62端部通过联轴器与驱动电机64主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壳体61上下两端还分别设置有一组移动导轨65,所述移动导轨65上设置有随动滑块66,所述随动滑块66均与所述照明升温装置7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照明升温装置包括照明壳体71,所述照明壳体71上镶嵌有至少两组白炽灯72,所述照明壳体71外端包覆有照明保护壳体73。

更具体的,所述育秧秧盘2包括秧盘框架22,所述秧盘框架22下端阵列有孔径相同的泄水孔23;育秧秧盘端部还设置也有推拉把手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将育苗盘放置在育苗秧盘中,将育苗秧盘插进秧盘滑槽内,通过秧盘自动固定装置将秧盘固定后,通过照明移动装置驱动照明升温装置对秧盘内的种子进行升温,通过白炽灯照明产生的热量进行升温,同时通过雾化加湿装置控制育秧箱体内的湿度,保证秧苗在箱体内的生存环境最佳。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