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7188发布日期:2018-09-25 18:4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



背景技术:

收割是高秆作物(如麻类、芦苇以及玉米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由于高秆作物茎秆较高大粗壮,人工收割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研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作业质量好的高秆作物收割机械已成为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割台是高杆作物收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机工作性能的优劣。现有的高秆类作物收获机割台通常采用安装在割台前下方、并排布置的若干个轮式拨禾器将作物向割台拨取,茎秆被割台底侧的割刀切断后,再通过输送装置向后输送。然而,由于高秆作物植株较高,茎秆稍有倾斜就会堵塞割台,造成后续茎秆无法输送,同时,并排布置的拨禾器也容易把茎秆推倒,造成机收故障率增加,严重影响机械作业质量,不利于高秆作物收割环节机械化的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该割台借鉴人工收割作业原理,利用仿生学模拟人工收割动作,通过搂拨机构将割台两侧的作物茎秆向中间的输送装置搂拨,实现高秆作物的有效收割。该割台的搂拨机构结构紧凑,且占用空间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包括有安装板、用于切割作物的割刀、用于拨动作物的拨禾装置以及能够将切割后的作物向后输送的输送装置,所述割刀设置于安装板前方;

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有安装柱、输送轮以及主动链轮,所述安装柱设置有四个,且安装柱成两列设置,每个安装柱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输送轮,同列的两个输送轮之间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拨禾指,所述拨禾指沿输送带的外轮廓成均匀分布,前方的两个安装柱上均设置有一个主动链轮,后方的两个输送轮为主动轮,由收获机上的发动机驱动;

所述拨禾装置包括有底座、拨禾杆以及从动链轮,所述底座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铰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拨禾杆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曲柄和摇杆,所述曲柄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拨禾杆中部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摇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拨禾杆后端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曲柄的长度小于曲柄与摇杆之间的距离,且曲柄的长度小于摇杆的长度,所述从动链轮设置于第一转轴上且能够与第一转轴同步旋转,所述从动链轮与一个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相连接,所述底座、拨禾杆以及从动链轮均设置有两个,且均成对称设置于输送装置两侧,所述第一转轴旋转状态下能够通过曲柄带动拨禾杆运动,拨禾杆前端间歇性的将作物拨向割台中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输送带之间形成有供切割后的作物向后输送的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内的拨禾指成前后交错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条输送带之间的距离小于拨禾指长度的两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通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安装板围成有输送作物的输送腔,切割后的作物通过输送腔向后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两块第二挡板,两块第二挡板分别设置于两条传动链前方,所述第二挡板的高度均大于传动链的高度,小于拨禾杆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挡板均成倾斜设置,其靠近输送通道一侧向后倾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两块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均成倾斜设置,且两块第一挡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块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割刀、拨禾装置以及输送装置的设置,机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后方的两个输送轮旋转时,后方的输送轮带动前方的输送轮旋转,同时拨禾指对作物进行输送,前方的输送轮旋转带动主动链轮旋转,主动链轮通过传动链带动第一转轴旋转,第一转轴带动曲柄旋转,曲柄带动拨禾杆运动,拨禾杆、曲柄、摇杆、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之间形成四连杆结构,拨禾杆运动过程中,其前端形成如图1或图2中所示的运动轨迹,且拨禾杆前端间歇性的将作物拨向割台中间,该割台借鉴人工收割作业原理,利用仿生学模拟人工收割动作,通过拨禾装置将割台两侧的作物茎秆向中间的输送装置搂拨,实现高秆作物的有效收割,拨禾装置在拨动作物过程中只有拨禾杆前端伸出割台前方,使得整个割台的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另一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安装板;11、第二挡板;12、连接板;2、割刀;3、拨禾装置;31、底座;311、第一转轴;312、第二转轴;32、拨禾杆;33、从动链轮;34、曲柄;35、摇杆;4、输送装置;41、安装柱;42、输送轮;43、主动链轮;44、输送带;441、拨禾指;45、传动链;46、输送通道;47、第一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高秆作物收获机割台,包括有安装板1、用于切割作物的割刀2、用于拨动作物的拨禾装置3以及能够将切割后的作物向后输送的输送装置4,割刀2设置于安装板1前方,拨禾装置3将作物向输送装置4拨动,拨动过程中割刀2对作物进行切割,切割后的作物由输送通道46向后输送。

输送装置4包括有安装柱41、输送轮42以及主动链轮43,安装柱41设置有四个,且安装柱41成两列设置,每个安装柱41上方均设置有一个输送轮42,同列的两个输送轮42之间设置有输送带44,输送带44的外侧均设置有若干拨禾指441,拨禾指441沿输送带44的外轮廓成均匀分布,前方的两个安装柱41上均设置有一个主动链轮43,主动链轮43旋转过程中带动前方的两个输送轮42旋转,前方的输送轮42通过输送带44带动后方的两个输送轮42旋转,输送带44上的拨禾指441带动切割后的作物向后输送,后方的两个输送轮42为主动轮,由收获机上的发动机驱动,发动机带动后方的两个输送轮42旋转,后方的两个输送轮42通过输送带44带动前方的两个输送轮42旋转,且输送带44上的拨禾指441将切割后的作物向后输送。

拨禾装置3包括有底座31、拨禾杆32以及从动链轮33,底座31与安装板1固定连接,底座31上铰接有第一转轴311和第二转轴312,拨禾杆32与底座31之间设置有曲柄34和摇杆35,曲柄34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拨禾杆32中部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311固定连接,摇杆35长度方向的一端与拨禾杆32后端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转轴312相连接,曲柄34的长度小于曲柄34与摇杆35之间的距离,且曲柄34的长度小于摇杆35的长度,从动链轮33设置于第一转轴311上且能够与第一转轴311同步旋转,从动链轮33与一个主动链轮43通过传动链45相连接,底座31、拨禾杆32以及从动链轮33均设置有两个,且均成对称设置于输送装置4两侧,由于从动链轮33与主动链轮43通过传动链45相连接,因此从动链轮33与主动链轮43能够同步旋转,从动链轮33旋转过程中带动第一转轴311旋转,两个第一转轴311分别带动两个曲柄34旋转,两个曲柄34带动两个拨禾杆32运动,拨禾杆32、曲柄34、摇杆35、第一转轴311以及第二转轴312之间形成四连杆结构,拨禾杆32运动过程中,其前端形成如图1或图2中所示的运动轨迹,且拨禾杆32前端间歇性的将作物拨向割台中间,拨禾杆32在拨动作物过程中只有前端伸出割台前方,有利于减小割台的占用空间。

通过割刀2、拨禾装置3以及输送装置4的设置,机车上的发动机带动后方的两个输送轮42旋转时,后方的输送轮42带动前方的输送轮42旋转,同时拨禾指441对作物进行输送,前方的输送轮42旋转带动主动链轮43旋转,主动链轮43通过传动链45带动第一转轴311旋转,第一转轴311带动曲柄34旋转,曲柄34带动拨禾杆32运动,拨禾杆32、曲柄34、摇杆35、第一转轴311以及第二转轴312之间形成四连杆结构,拨禾杆32运动过程中,其前端形成接近椭圆形的轨迹,且拨禾杆32前端间歇性的将作物拨向割台中间,该割台借鉴人工收割作业原理,利用仿生学模拟人工收割动作,通过拨禾装置3将割台两侧的作物茎秆向中间的输送装置4搂拨,实现高秆作物的有效收割,拨禾装置3在拨动作物过程中只有拨禾杆32前端伸出割台前方,使得整个割台的占用空间小。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输送带44之间形成有供切割后的作物向后输送的输送通道46,输送通道46内的拨禾指441成前后交错设置,拨禾指441成前后交错设置,避免拨禾指441成正对设置时,若对应设置的两个拨禾指441的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输送通道46的宽度时,输送带44在长期工作状态下回发生松动,使得拨禾指441之间相互挤压,拨禾指441长期挤压易损坏,若对应设置的两个拨禾指441的长度之和小于输送通道46的宽度时,作物易从拨禾指441之间的间隙内滑出,使得作物无法完成输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条输送带44之间的距离小于拨禾指441长度的两倍,此时由于拨禾指441为交错设置,因此拨禾指441之间不会相互挤压,导致拨禾指441易损坏,且作物不易从拨禾指441之间的间隙内滑出,导致作物无法完成输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输送通道46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挡板47,第一挡板47与安装板1围成有输送作物的输送腔,切割后的作物通过输送腔向后输送,通过第一挡板47的设置,使得切割后的作物在输送通道46内输送时,不会滑移到输送通道46两侧外,导致切割后的作物无法顺利完成输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板1上设置有两块第二挡板11,两块第二挡板11分别设置于两条传动链45前方,第二挡板11的高度均大于传动链45的高度,小于拨禾杆32的高度,通过第二挡板11的设置,使得该割台在工作过程中,前方的作物将被阻挡在第二挡板11外,避免作物从前方直接进入到割台内,阻碍传动链45的正常工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挡板11均成倾斜设置,其靠近输送通道46一侧向后倾斜,将第二挡板11设置为倾斜状态,便于将被第二挡板11挡住的作物向输送通道46一侧引导,使得作物完成切割和输送。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板1上还设置有两块连接板12,连接板12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挡板47和第二挡板11相连接,通过连接板12的设置,避免了作物从第一挡板47和第二挡板1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输送通道46两侧外和第二挡板11后方,不仅使得作物无法完成输送,并且可能阻碍传动链45的正常工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板12均成倾斜设置,且两块第一挡板47之间的距离小于两块第二挡板11之间的距离,此时两块连接板12与安装板1围成喇叭状的收缩通道,且收缩通道的小端开口与输送通道46相连,便于切割后的作物沿着收缩通道进入到输送通道46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