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5656发布日期:2018-09-11 19:4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播种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山区或面积狭小的田地中使用的便携式播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栽培方式之一是将种子按一定数量和方式适时播入一定深度的土层中,播种适当与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播种方式有多种,主要分为自动化播种和人工播种两大类。农村播种多采用机械播种,但是目前还有大部分田地由于地形限制或地块大小限制或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还无法实现机械播种,而只能采用人工播种,即操作人员先用铁锹挖出坑穴,再用手将种子撒进每个坑穴的传统播种方法。但这种传统的播种方法存在以下问题:播种操作人员需要长时间弯腰、低头操作,劳动强度大;先挖坑再撒种,种子易洒落到坑穴之外,为减少浪费,还需再重新捡起,导致播种速度慢,效率低;盛放种子的容器需要播种操作人员随时背负在身体上,易从身体上滑落,影响正常播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播种器,其能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降低种子洒落到坑穴外面的概率,提高播种效率,种子盛放器与播种器集成为一体,便于携带。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播种器,包括:

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

掘土件,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田地中的土壤挖掘出一部分,以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在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中央、沿平行于所述杆体的轴线方向还成型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处,以形成所述种子下落时的引导部;

种子盛放器,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部,所述杆体的侧壁距离顶端20-25cm处成型有至少两个环形凹陷,至少两个环形凹陷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每一所述环形凹陷由所述杆体的侧壁向所述杆体的轴向方向凹进0.5-1cm形成,所述种子盛放器的顶端成型有一环形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相配的挂持部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部中,从而实现所述挂持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的连接;

施力件,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的长度为10-15cm;

其中,所述掘土件前端翘起的角度为15-20°,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掘土件与所述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以使得种子沿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滑落时刚好下落到所述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挂持部为固定在所述种子盛放器顶端的绳索,所述绳索缠绕在所述环形凹陷中。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种子暂存器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杆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种子盛放器的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杆体、所述施力件和所述把手一体成型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所述掘土件施力,从而对田地进行挖掘。

优选的是,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挂持部为环形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播种器,包括杆体,其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掘土件,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施力件,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在播种时,使用者只需将一只脚踩在施力件上,向掘土件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将田地中的一部分土壤挖出,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然后从种子盛放器中取出适量的种子放入种子暂存器中,这样种子就会沿着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顺利滑落并下落至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再回填挖掘出的土壤,从而完成播种。这样由于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设置,使用者不需弯腰操作,就可以顺利将种子播种到已经挖好的埋藏空间中,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掘土件与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掘土件的后方,这样就为种子的下落提供了一定的导向,降低了直接投放由于力度过大和空间不受限,种子洒落在埋藏空间外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播种效率。同时将用于挖掘的铁锹与播种器集成为一体,便于使用者携带,使用更加便捷。所述杆体的侧壁距离顶端20-25cm处成型有至少两个环形凹陷,至少两个环形凹陷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每一所述环形凹陷由所述杆体的侧壁向所述杆体的轴向方向凹进0.5-1cm形成,所述种子盛放器的顶端成型有一环形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相配的挂持部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部中,从而实现所述挂持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的连接,种子盛放器通过挂持部固定在杆体上,不仅方便使用者取用种子,而且便于携带,防止了单独设置的种子盛放器易从使用者身体上滑落,影响正常播种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播种器的示意图;

图2为中掘土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和2所示的便携式播种器,材质均为金属材质,优选为铁质,适用于播种小麦、玉米、大豆等,包括杆体1,其为中空筒状结构,上下均为开口,长度为1-1.2米,便于携带。所述杆体的顶端安装有种子暂存器2,种子暂存器与杆体焊接为一体,用于暂时盛放少量的种子;所述种子暂存器的中央成型有一通孔21,所述通孔连通至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进口,种子通过该通孔顺利进入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中。掘土件3,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底端,并与杆体焊接;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将田地中的土壤挖掘出一部分,以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挖掘的深度根据播种的类型灵活选择,在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中央、沿平行于所述杆体的轴线方向还成型有一凹槽31,凹槽在掘土件加工时由中央的一部分内陷形成;所述凹槽的上端位于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处,以形成所述种子下落时的引导部,使得种子即使脱离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引导后仍能够沿着掘土件的凹槽按照预定的方向下落,从而准确落入已经挖掘好的埋藏空间中。种子盛放器4,其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部,所述杆体的侧壁距离顶端20-25cm处成型有至少两个环形凹陷11,至少两个环形凹陷分布在不同的水平高度上,每一所述环形凹陷由所述杆体的侧壁向所述杆体的轴向方向凹进0.5-1cm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凹陷的深度为5-8mm,所述种子盛放器的顶端成型有一环形安装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相配的挂持部41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部中,从而实现所述挂持部与所述环形凹陷的连接;种子盛放器与杆体一体设置,减少了单独携带种子引起的操作不便。施力件5,其设置在所述掘土件的上方,与所述杆体的侧壁固定,所述施力件的长度为10-15cm,既便于施力,又减小了整个装置的体积,便于携带。其中,所述掘土件前端翘起的角度为15-20°,降低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掘土件与所述杆体的连接处,且位于所述掘土件的后方,以使得种子沿所述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滑落时刚好下落到所述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掘土件为种子的下落提供了一定的导向和遮挡,降低了洒落在埋藏空间外的概率。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种子盛放器为袋体,可以为布袋或塑料袋,所述挂持部为固定在所述种子盛放器顶端的绳索,绳索可抽拉,所述绳索缠绕在所述环形凹陷中,可以方便更换种子盛放器,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掘土件为一端翘起的铲形结构,类似于铁锹,前端尖锐,便于切削土壤,掘土件的宽度为10-15cm,长度为15-20cm。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种子暂存器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这样便于使用者向其内部投放适量的种子,同时较小的出口又限制了种子一次性下落的数量,避免了种子过多时堵塞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的出口的现象的发生。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杆体的上部还设置有一把手6,所述把手位于所述种子盛放器的上方。把手上可以设置橡胶层,以增大摩擦力,提高把握的舒适度。同时把手的设置方便了使用者拿取和固定杆体。把手位于种子盛放器上方,避免了在移动过程中,种子盛放器的晃动造成的干扰。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杆体、所述施力件和所述把手一体成型设置,以提高连接的牢固度。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施力件为与所述杆体的轴线垂直的板状结构,具体可以为一铁板,大小为成人的半个脚掌,且远离所述杆体的一端略向下弯折,以使得使用者脚踏在上方,向所述掘土件施力,从而对田地进行挖掘;这种设计增大了使用者的脚掌与施力件的接触面积,降低了长时间劳作时,掘土件对脚掌造成的疼痛感,且一端弯折的施力件更加符合使用者的用力习惯,提高了操作的舒适度。

所述的便携式播种器,所述挂持部为环形橡胶圈,种子盛放器通过环形橡胶圈固定在杆体的环形凹陷中。

在播种时,使用者只需将一只脚踩在施力件上,向掘土件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从而将田地中的一部分土壤挖出,形成种子的埋藏空间;然后从种子盛放器中取出适量的种子放入种子暂存器中,这样种子就会沿着杆体的中空筒状结构顺利滑落并在掘土件后方中央成型的凹槽的引导下顺利下落至掘土件后方的埋藏空间中;再回填挖掘出的土壤,从而完成播种。然后提拉把手,将播种装置移动到下一个播种位置,重新开始播种。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