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715发布日期:2018-08-21 16:4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茶园在栽培茶树期间,需要经常给茶树进行浇水,但是往往普通的浇水灌溉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由于茶树较娇弱,因此需要最好根据需要进行茶树叶面的喷雾浇水,这样能尽可能减小浇水过程对茶树的影响,但是喷雾浇水又存在压力不够,达不到好的喷雾效果的缺陷,也不能对茶树叶面一直持续大流量的喷雾浇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在压力够时能直接喷雾,在压力不够时也能加压且具有变频功能的喷雾装置,来满足茶园栽培的需求,从而减少茶园浇水期间可能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既能进行常规的喷雾,又能进行变频式加压喷雾,有效满足茶园栽培的需求,从而减少茶园浇水期间可能对茶树生长产生的影响。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包括:

带阀门的进水管道,其一端与水源连通;

储液罐,其上部与所述进水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罐的下部设有出水口;

第一出水管,其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水管的末端分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两部分,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上均设有止水阀;

加压罐,其上部与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加压罐的上方设置有一变频加压风机,以向所述加压罐内部进行变频加压;

第二出水管,其与所述加压罐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末端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末端和所述第一支管的末端汇聚于第三出水管;

多个喷雾机构,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三出水管的末端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储液罐的底部所处高度高于所述加压罐的顶部所处的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喷雾机构包括:

竖直设置的壳体,其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上端的外表面固设有一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的微型电机,且所述微型电机的旋转轴伸入所述壳体内部;

入水导管,其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壳体的表面、进入所述壳体内部后倾斜朝上喷水,所述入水导管的喷水方向与所述壳体的圆周侧壁呈45°角;

扰动组件,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轴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多组扇形搅拌桨,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微型电机的旋转轴同轴设置并固接,所述固定轴在所述微型电机的驱动下在一挡、二挡、三挡三种转速状态间切换:一挡时,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固定轴以100~200r/min的转速旋转,二挡时,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固定轴以200~300r/min 的转速旋转,三挡时,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固定轴以300~400r/min的转速旋转;

喷头组件,其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组件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部、与圆筒部下端固接的半椭球形的第一雾化板、半椭球形的第二雾化板、以及将第一雾化板和第二雾化板水平固接的连接板,所述第一雾化板和所述第二雾化板形成的空腔中填充有多个椭球形塑料颗粒物;

其中,所述第一雾化板上设有多个贯穿孔洞,所述第二雾化板上设有朝向所述空腔外部的多个圆筒状雾化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雾化板和所述第二雾化板均采用金属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的是,多个椭球形塑料颗粒物的总体积约占所述空腔总体积的1/3~1/4。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喷头组件的圆筒部设有外螺纹,从而实现所述喷头组件与所述壳体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喷雾机构均匀分布在茶园中。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有效解决了喷雾浇水存在压力不够、达不到好的喷雾效果的问题,通过储液罐、加压罐、以及多个喷雾机构的配合,在压力够时能直接喷雾,在压力不够时也能加压且变频进行喷雾,来满足茶园栽培的需求,减少茶园浇水期间可能对茶树生长的影响。另外,通过喷雾机构的特殊设计,用扰动组件使水在喷雾机构的壳体内发生高速旋转,这样提高了水的流动性,而当水进入喷头组件时会在喷头组件内部的空腔内与多个椭球形塑料颗粒物发生冲撞,进一步加大水流的扰动,从而使得水能迅速雾化喷出,有效增强雾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喷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喷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包括:

带阀门的进水管道1,其一端与水源连通;

储液罐2,其上部与所述进水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罐2的下部设有出水口;

第一出水管3,其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3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1、第一流量计32、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一出水管3的末端分为第一支管34和第二支管35两部分,所述第一支管34和所述第二支管35上均设有止水阀36;

加压罐4,其上部与所述第二支管35连通,所述加压罐4的上方设置有一变频加压风机41,以向所述加压罐4内部进行变频加压;

第二出水管5,其与所述加压罐4的下部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5上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51、第二流量计52、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二出水管5的末端设有单向阀,所述第二出水管5的末端和所述第一支管34的末端汇聚于第三出水管6;

多个喷雾机构7,其进水端与所述第三出水管6的末端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水通过进水管道1进入储液罐2内蓄水,蓄水后流入第一出水管 3,通过第一出水管3上的第一压力传感器31观察压力读数,若压力足以实现茶园的喷雾则打开第一支管34的止水阀,根据第一流量计32的读数调节第一流量控制阀33,让水进入第三出水管6再流至多个喷雾机构7内进行喷雾;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会存在压力不足的情况,此时则需要关闭第一支管34的止水阀,打开第二支管35的止水阀,让水进入加压罐4,通过加压罐4内的变频加压风机41对水进行加压,然后通过第二出水管5,根据第二出水管5上的第二压力传感器51的读数来调节变频加压风机41的风力,使流出的水达到足以实现茶园的喷雾的压力,通过第二流量计52观察水的流速用第二流量控制阀52 控制水的流速,让水进入第三出水管6再流至多个喷雾机构7内进行喷雾。本实用新型的茶园用变频加压喷雾装置有效解决了喷雾浇水存在压力不够、达不到好的喷雾效果的问题,通过储液罐2、加压罐4、以及多个喷雾机构7的配合,在压力够时能直接喷雾,在压力不够时也能加压且变频进行喷雾,来满足茶园栽培的需求,减少茶园浇水期间可能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液罐2的底部所处高度高于所述加压罐4的顶部所处的高度便于水的流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喷雾机构7包括:

竖直设置的壳体71,其为下端开口的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壳体71的上端的外表面固设有一与所述壳体71同轴设置的微型电机72,且所述微型电机72的旋转轴伸入所述壳体71内部;

入水导管72,其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壳体71的表面、进入所述壳体71内部后倾斜朝上喷水,所述入水导管72的喷水方向与所述壳体71的圆周侧壁呈45°角;

扰动组件73,其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轴731以及自上而下设置在所述固定轴上的多组扇形搅拌桨732,所述固定轴731与所述微型电机72的旋转轴同轴设置并固接,所述固定轴731在所述微型电机72的驱动下在一挡、二挡、三挡三种转速状态间切换:一挡时,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固定轴以100~200r/min的转速旋转,二挡时,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固定轴以200~300r/min的转速旋转,三挡时,所述微型电机带动所述固定轴以 300~400r/min的转速旋转;

喷头组件74,其与所述壳体71的下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组件74包括两端开口的圆筒部741、与圆筒部741下端固接的半椭球形的第一雾化板742、半椭球形的第二雾化板743、以及将第一雾化板742和第二雾化板743水平固接的连接板744,所述第一雾化板742和所述第二雾化板743形成的空腔中填充有多个椭球形塑料颗粒物745;其中,所述第一雾化板742上设有多个贯穿孔洞,所述第二雾化板743上设有朝向所述空腔外部的多个圆筒状雾化孔746;扰动组件73使水在喷雾机构7的壳体71内发生高速旋转,这样提高了水的流动性,而当水进入喷头组件74时会在喷头组件74内部的空腔内与多个椭球形塑料颗粒物745发生冲撞,进一步加大水流的扰动,从而使得水能迅速雾化喷出,有效增强雾化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雾化板742和所述第二雾化板743均采用金属不锈钢材料制成,防止喷头组件74发生腐蚀。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多个椭球形塑料颗粒物745的总体积约占所述空腔总体积的 1/3~1/4,适宜体积的多个椭球形塑料颗粒物745能达到最好的增强雾化的效果。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71的下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喷头组件74的圆筒部 741设有外螺纹,从而实现所述喷头组件74与所述壳体71的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喷雾机构7均匀分布在茶园中,使得茶园喷雾更加分散均匀。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