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田间采收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8227发布日期:2018-07-20 17:26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收车,特别涉及一种葡萄田间采收车。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葡萄采收方法为先将采收框放在田间的地面上,然后采摘者在葡萄架下将采下的葡萄放入筐内,当采收框装满后由人工将其搬至收集地,处理后装车。在该过程中,由于采收框直接与地面接触,易使果品受到地面灰尘的二次污染,影响果品的外观品质,并且,一串葡萄放置框中,会有出现损坏的葡萄掉落出来,不便于后期储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葡萄田间采收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葡萄田间采收车,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葡萄田间采收车,包括底座、支撑杆和采收箱,所述底座下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右侧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右侧安装有工具槽,所述支撑杆上端右侧安装有把手,所述底座上端表面分别安装有隔板A和隔板B,所述隔板A和隔板B之间置有采收箱,所述采收箱下端通过过滤板与收集箱连接,且过滤板表面开设有镂空网格,所述采收车表面安装有拉手A,所述隔板A和支撑杆之间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右侧安装有垃圾箱。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A和隔板B之间内部表面均安装有防撞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表面和固定板表面均安装有滑块,且滑块的具体数量为多组,两组滑块与收集箱下端左右两侧的滚轮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箱内部置于垃圾桶。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内部置于收集槽,所述收集槽表面安装有拉手B,所述收集箱上端表面安装有卡条,所述收集箱通过卡条与安装在采收箱下端的卡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葡萄田间采收车,通过安装在隔板A和隔板B表面的防撞板,可以降低葡萄在放置和搬运时与隔板产生的碰撞,保证葡萄的完整性,通过安装在固定板上端右侧的垃圾箱,可以在采收葡萄中产生的垃圾放入其中。

2.本实用新型的葡萄田间采收车,通过安装在采收箱下端的收集槽,可以在葡萄放置时零散的葡萄通过过滤板掉落在收集槽中,便于后期采收者放置葡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葡萄田间采收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葡萄田间采收车的过滤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万向轮;3、收集槽;4、收集箱;5、滚轮;6、卡条;7、卡块;8、支撑杆;9、工具槽;10、固定板;11、把手;12、垃圾桶;13、垃圾箱;14、隔板A;15、滑块;16、拉手A;17、采收箱;18、防撞板;19、隔板B;20、拉手B;21、过滤板;22、镂空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葡萄田间采收车,包括底座1、支撑杆8和采收箱17,所述底座1下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万向轮2,所述底座1右侧安装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右侧安装有工具槽9,所述支撑杆8上端右侧安装有把手11,所述底座1上端表面分别安装有隔板A14和隔板B19,所述隔板A14和隔板B19之间置有采收箱17,所述采收箱17下端通过过滤板21与收集箱7连接,且过滤板21表面开设有镂空网格22,所述采收箱17表面安装有拉手A16,所述隔板A14和支撑杆8之间安装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上端右侧安装有垃圾箱13。

其中,所述隔板A14和隔板B19之间内部表面均安装有防撞板18,降低葡萄与采收箱17的冲击力。

其中,所述底座1表面和固定板10表面均安装有滑块15,且滑块15的具体数量为多组,两组滑块15与收集箱4下端左右两侧的滚轮5滑动连接,便于将采收箱17进行搬运。

其中,所述垃圾箱13内部置于垃圾桶12,将垃圾仍在其中,便于后期处理。

其中,所述收集箱4内部置于收集槽3,所述收集槽3表面安装有拉手B20,所述收集箱4上端表面安装有卡条6,所述收集箱4通过卡条6与安装在采收箱17下端的卡块7固定连接,将散落的葡萄进行收集。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采收车推到葡萄藤下,采收者将采收箱17放在采收车上,将采收工具从工具槽9中拿出使用,需要将葡萄藤下端的葡萄采收下来时,采收者蹲着,将采收好的葡萄放在采收车下端的采收箱17中,通过安装在隔板B14和隔板A19表面的防撞板18,避免葡萄在放置时与车体产生碰撞,采收的葡萄在采收箱17中,掉落的零碎的葡萄通过过滤板21掉落在收集槽3中,便于采收者后期拿取,当采收箱17装满时,使得采收箱17下端的滚轮5通过滑块15滑动搬出,可以减轻采收者的工作量,采收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放在垃圾箱13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