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育苗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7345发布日期:2018-08-07 21:4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培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园林育苗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保证园林幼苗能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园林育苗中常利用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育苗,这种栽培方式是将幼苗的根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发育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元素全部需要外界提供,因此需要给幼苗定期提供营养液,使幼苗生长速率和体内营养均保持稳定,为幼苗创造最佳的生长条件。

目前,申请号为CN20162111836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园林育苗辅助装置,它包括育苗室、供液体以及设置于育苗室内的若干培养皿,育苗室内设有与若干培养皿相连通的导液管,导液管内设有与供液体相连通的通液管,通液管移动于导液管内且可与其中一个培养皿呈连通;导液管呈竖直设置,导液管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与若干培养皿一一对应设置的倾斜连通管,倾斜连通管呈倾斜设置且下端连通于培养皿。

这种园林育苗辅助装置虽然使通液管中的营养液可以顺着连通的管道通入到所对应的培养皿中,进而可以使培养皿充分吸收每一次所配置的营养液,不造成浪费,但是供液体进入导液管内的营养液的通断是通过人手动关闭阀门实现的,当工人不注意的时候,供液体进入到导液管中的营养液过多,会使得营养液从培养皿处流出,导致营养液的浪费,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育苗辅助装置,具有减少营养液浪费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园林育苗辅助装置,包括育苗室、供液体以及设置在育苗室内的若干培养皿,所述育苗室与培养皿之间通过导液管连通,所述导液管与供液体连通,所述培养皿与导液管之间通过倾斜连通管连接,所述导液管上开设有连通导液管内腔的出液口,所述导液管的侧壁位于出液口处设有滑槽,所述倾斜连通管远离导液管一端设有在滑槽中滑动的挡块,所述挡块带动倾斜连通管在滑槽中移动以实现导液管与培养皿连通或封堵出液口以限制营养液进入培养皿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将苗木用培养皿放置在育苗室中进行培育,通过供液体向导液管中输液,导液管在通过倾斜连通管向培养皿进行输液,同时倾斜连通管连接在导液管的滑槽中移动的挡块,由于培养皿中注入营养液后的重量与注入营养液前的重量不一样,可使得挡块在培养皿的重力作用下在滑槽中移动,改变挡块的位置,从而实现出液口与倾斜连通管连通对培养皿进行输液,或者培养皿中的营养液足量使得挡块移动,出液口无法与倾斜连通管对接,并且被挡块封堵,可及时停止导液管对培养皿的输液过程,无需工人手动关闭供液体的阀门,避免由于工人没有及时关闭阀门导致营养液从培养皿中的逸出,降低了营养液的浪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

优选的,所述滑槽竖直设置,所述挡块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设有使挡块复位的弹性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竖直设置的滑槽,使得滑块可在滑槽内根据培养皿的重量不同而发生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实现当培养皿重量到达一定值时,倾斜连接管无法与滑槽中的出液口对接,使得营养液无法继续进入到培养皿中,同时由于滑块两端弹性件的作用,使得培养皿的重量发生变化时,弹性件发生相应的弹性形变,当培养皿重量减少,培养皿在弹性件回复力的作用下,倾斜连通管再次与出液口对接,营养液可从倾斜连通管进入到培养皿中,结构简单,可通过培养皿自身的重量实现通断液,减少了营养液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一端与挡块固定连接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有调节弹簧的初始压缩量的调节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性力与形变量有关,因此可通过调节件调节弹簧的形变量从而实现调节弹簧弹性力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在滑槽中滑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螺纹连接有转动设置在滑槽中的螺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杆与限位块的螺纹配合,可通过转动螺杆从而实现改变限位块的位置,使得弹簧的形变量随着限位块发生改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螺杆远离挡块的一端同轴固定有旋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钮方便工人转动螺杆,提高劳动效率。

优选的,所述挡块位于其运动方向的两侧设有与滑槽相抵的滚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轴可将挡块与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动为滚动摩擦,减少了挡块与滑槽之间的摩擦力,提高了挡块的滑动效率。

优选的,所述导液管的底部设有接收营养液的接收盒,所述滑槽底部开设有连通至接收盒的导液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收盒可以接收从导液管中泄露的营养液以回收使用,降低了营养液的浪费量。

优选的,所述育苗室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的设置方便工人推动育苗盒。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培养皿自身的重力改变从而实现导液管的营养液进入培养皿中的自动通断,无需工人时刻关注培养皿中的量去关闭阀门,从而降低了劳动强度,也避免了营养液的浪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11、万向轮;2、育苗室;21、接收盒;3、供液体;31、进液口;32、电机;4、导液管;41、伸缩软管;42、通液管;43、抵紧螺栓;44、滑槽;45、导液槽;46、出液口;5、培养皿;51、倾斜连通管;52、挡块;53、滚轴;54、橡胶垫;6、弹性件;61、弹簧;7、调节件;71、限位块;72、螺杆;73、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园林育苗辅助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设有一个中空育苗室2,育苗室2呈透明设置,育苗室2的顶部还设有供液体3,供液体3上端面还设有进液口31,供液体3的内部转动设有一根搅拌轴(图中未示意),在供液体3的侧壁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电机32;此外,在育苗室2内设有一导液管4,供液体3与导液管4之间通过一根伸缩软管41进行连接,伸缩软管41的一端与供液体3固定连接,伸缩软管41的另一端设有一与导液管4转动连接的通液管42,使得伸缩软管41与导液管4的连接处为刚性连接,导液管4上贯穿有抵住通液管42以实现固定导液管4与伸缩软管41相对位置的抵紧螺栓43。

参见图3和图4,育苗室2内还设有若干培养皿5,培养皿5与导液管4之间通过倾斜连通管51进行连接,同时在导液管4上开设有若干竖直滑槽44,滑槽44内开设有连通导液管4内部的出液口46,竖直滑槽44内设有沿着导液管4竖直方向移动的挡块52,挡块52与倾斜连通管51远离培养皿5的一端连接,同时在挡块52上开设有贯穿挡块52且连通倾斜连通管51的通孔(图中未示意)。

参见图3和图4,挡块52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设有使挡块52复位的弹性件6,弹性件6包括一端与挡块52固定连接的弹簧61,弹簧61的另一端连接有可调节弹簧61弹性的调节件7,调节件7包括与弹簧61远离挡块52一端固定连接的限位块71,限位块71卡接在滑槽44中移动,同时限位块71螺纹连接有贯穿限位块71的螺杆72,螺杆72转动设置在滑槽44中,并且螺杆72不会发生位移上的变化,同时在螺杆72远离挡块52的一端还同轴固定设有方便操作者转动螺杆72的旋钮73。

参见图3和图4,挡块52位于其运动方向的两侧设有与滑槽44相抵的滚轴53,并且在挡块52靠近滑槽44具有出液口46一侧的侧面上设有橡胶垫54。

参见图3和图4,导液管4的底部还设有用于接收多余营养液的接收盒21,并且在滑槽44的底部内侧开设有连通至接收盒21的导液槽45。

具体工作过程:工人通过进液口31向供液体3中注入营养液,并在供液体3中搅拌以防止营养液中的物质沉淀,然后供液体3中的营养液会通过伸缩软管41输送至导液管4中,再有导液管4分别通过倾斜连通管51把营养液输送至每个培养皿5中。

挡块52的初始位置为挡块52上的通孔与滑槽44内的出液口46对接,营养液通过出液口46,之后由通孔进入到倾斜连通管51中,最后进入到培养皿5,随着培养皿5中的营养液的逐渐增多,培养皿5的重量越来越重,此时培养皿5会带动着挡块52沿着滑槽44向下移动,挡块52两侧的弹性件6发生形变,当培养皿5中的培养液到达一定量的时候,培养皿5的重量使得挡块52的通孔完全脱离与滑槽44内出液口46的对接,此时导液管4无法再继续通过倾斜连通管51向培养皿5中输液,并且挡块52还将出液口46封堵,以防止营养液从出液口46处泄露,挡块52上设置的橡胶垫54也增强了对出液口46的密封效果。

一段时间后,培养皿5中的营养液被消耗,则培养皿5的重量减轻,则在弹簧61的回复力作用下,挡块52的通孔重新与出液口46对接,此时导液管4中的营养也又可从倾斜连通管51输送至培养皿5中,以此往复,从而实现了培养皿5中营养液的自动通断,避免工人来不及关闭供液体3的阀门,导致营养液的浪费。

此外,弹簧61的弹力还可通过调节件7进行调节,通过转动旋钮73以使螺杆72转动,从而使得限位块71距离挡块52的端部的距离发生变化,以改变弹簧61的形变量,根据胡克定律,改变弹簧61的形变量可以调节弹簧61的初始压缩量,从而调节弹簧61弹力的大小。

若出液口46处有营养液泄露,由于重力作用,营养液会落到滑槽44的底部,则泄露的营养液可通过滑槽44底部的导液槽45流到设置在导液管4底部的接收盒21中回收使用,避免营养液的浪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