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负式果园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5067发布日期:2018-07-27 17:2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机具,具体为一种人工施肥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背负式果园追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果树有充足的营养,每年都需要定期向果树追施肥料。除了在秋春季节开沟追施农家肥外,在萌芽、开花、结果、膨大期等关键生育期需要近根部补给化肥或者有机类成品肥料,亦有滴灌果园随水滴施追肥的情形,但关键生育期人工或者机械追肥仍然是果园管理的重要农事操作。

为保证肥效,果园施肥通常要求进行根施,也即在近根部施入,一般要求在20cm及以下。由于生长期果园行间郁蔽,机械施肥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机械施肥通常为开沟施入,尚未有理想的穴施机械。目前果园生产管理中大多仍然采用人工开穴追肥的方式。人工开穴追施灵活简便,但劳动负荷大,生产工效低。

申请号为2012204159615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背负式追肥机,机架上方设有肥料箱,下方设有播肥器、导肥管,机架上设有背带,轴连接机架和播肥器,轴的一端设有摇把。使用时背负在肩上,用手摇动摇把即可将肥料送到玉米根部,不用弯腰,劳动强度低,工效高。但其只能将肥料施入土壤表面,不能实现开穴施肥。再譬如申请号为2015205724616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背负式手动点穴施肥机,包括空心管和芯轴、复位装置、进料装置、分土装置、操作装置,复位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空心管内壁上的固定环,芯轴上的挡块,挡块和固定环之间的芯轴上套设有弹簧;进料装置包括料箱及内部进料盘;分土装置包括固定设在芯轴下端的推杆,推杆的下端铰接有两个正对设置的V字形的分土杆;操作装置包括一端与芯轴铰接的操作杆,操作杆的中部与空心管铰接。该设备虽然能定点投放肥料,但其开穴深度有限,只能在表土开浅穴,无法满足果园深施肥(-20cm及以下)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减轻人力劳动负荷,提高工效,并能实现定点开穴深施肥的人工施肥装置。

一种背负式果园追肥装置,包括有背带的肥料箱、空心把杆,肥料箱与空心把杆之间设置输肥软管,并且在肥料箱出口处设置插板。在空心把杆的末端设置空心铲头,空心铲头的背面设置内部带轨道式边沿的下料口,并与下料口对应设置闸板,闸板上部设置弹簧,穿过弹簧的拉绳将闸板与把杆上的闸把连接。在所述的把杆上设置脚蹬。优选的方案是在所述的空心把杆的顶部设置横向握把,闸把设置在握把下方。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肥料箱的内部底面为直角漏斗,即肥料箱出口在一侧底部;并且在肥料箱上口设置带卡扣的翻盖。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将空心把杆在肥料入口上部封闭,所述的握把下部形状为指棱式。

该背负式果园追肥装置,肥料箱平底可以放置于地面进行装料,带卡扣的翻盖使肥料不会在作业弯腰时溢洒;插板于作业开始后打开。手持把杆、脚踩脚蹬辅助向下用力,可使铲头进入土层,达到要求的深度后,略微向前推把杆,使铲头背面离开土壤形成空隙,之后捏动闸把,拉绳拉动闸板向上移动,下料口打开,肥料进入土层空隙。之后松开闸把,闸板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关闭下料口,之后顺势将铲头提起,完成一穴施肥。通过控制下料口大小以及捏动闸把时间长短可以控制一次施入的肥料数量。如上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人工开穴深施肥,与传统人工铁铣开挖穴施肥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劳动强度降低、工效高的优点。特别适应于葡萄、枸杞、苹果、香梨等果树穴施颗粒状肥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背负式果园追肥装置,包括有背带3的肥料箱2、末端设置空心铲头5的空心把杆1,肥料箱2与空心把杆1之间设置输肥软管4相连通,将空心把杆1在肥料入口上部封闭。肥料箱2内部底面为直角漏斗式,在其顶部设置一边与上口边沿铰接的翻盖14,另一边带卡棱与上口边沿上的卡棱配合;在侧面底部的其出口处设置插板13。在空心铲头5的背面设置内部带轨道式边沿的下料口6,与下料口6对应设置闸板7,闸板7上部设置弹簧8,穿过弹簧8的拉绳9将闸板7与把杆1上的闸把12相连接。在空心把杆1的顶部设置带有指棱的横向握把11,闸把12设置在握把11下方。在把杆1的一侧设置脚蹬10。插板13在装料时插入,而在施肥作业时抽出以保证肥料箱2出口常开。拉绳9穿越处均为孔洞。闸把12与把杆1铰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