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70636发布日期:2018-07-20 18:11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幼苗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长蛸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二鳃亚纲,八腕目,蛸科,蛸属,地方名为八蛸、马蛸、八腿蛸,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大量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经济价值高,已成为我国北方海域重要的经济种类。近几年来,随着价格攀升,捕捞力度加大,使得黄渤海地区的长蛸资源量下降显著,苗种培育是资源修复的重要环节,亟需解决。

目前,长蛸幼体培育方法存在诸多不足。在遮蔽物方面,以往的培育方法主要采用pvc管、陶瓷坠等。如发明专利cn101703034a公开了一种长蛸立体式苗种培育的方法,所述的人工产卵场分为瓦式、管式或壳式,在室内育苗池中按照一定方式多层交错摆放而成,使亲蛸有独自充足的产卵孵化空间,有效避免蛸争斗和蚕食现象。但是,此类遮蔽物,具有取材不便、花费较高、环保性差且与长蛸野外栖息环境差异较大等缺点。并且,幼体培育时直接在室内水泥池内进行,造成培育过程中幼体不易观察、管理不便、操作复杂、效率低下等缺陷。

目前,饵料方面,主要采用卤虫、蟹苗以及双壳贝类(打开壳)。如发明专利cn101455188a公开了一种长蛸的人工育苗方法,用糠虾、大卤虫、裸羸蜚的至少其中之一作为幼蛸开口饵料,但是该专利并不涉及饵料分步喂养。在《长蛸(octopusminor)初孵幼体培育与生长研究》中采用打开壳的光滑河蓝蛤和菲律宾蛤仔作为长蛸幼体的饵料。但是以上几种饵料均存在缺陷,卤虫和蟹苗获取不易且价格较高,双壳贝类(打开壳)的残饵不易清理,容易坏水,且上述几种饵料均需每日投喂以及清理,具有操作复杂、成本高、浪费人力、物力的缺点,使以上几种幼体培育方法受到限制。

由此,养殖环境、遮蔽物以及饵料等因素都严重制约着长蛸苗种培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和进行。因此,根据目前条件,提供一种高效的、经济的、环保的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显得及其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在高效的、经济的、环保的前提下,有效的提高长蛸幼体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长蛸的整个幼体培育过程在室内水泥池中的网箱内进行。

进一步,所述长蛸幼体在网箱内的培育密度为300-500尾/m3

进一步,长蛸幼体的养殖环境为水温20-23℃,盐度28-31,ph7.8-8.1,溶解氧含量≥5mg/l,光照强度<500lx。

进一步,长蛸幼体培育过程中,每隔10d,需将网箱整个转移至新的水泥池。

进一步,长蛸幼体培育过程中,向网箱内投喂大蜾蠃蜚和中华原钩虾作为饵料生物。

优选的,在长蛸幼体的培育前期,选择大蜾蠃蜚作为饵料生物,培育10-15d后,更换中华原钩虾作为饵料生物。

优选的,所述大蜾蠃蜚的投放量为5-10个/l;所述中华原钩虾的投放量为5-10个/l。

进一步,长蛸幼体培育过程中,在网箱内投放刚毛藻作为幼体遮蔽物和饵料生物的食物。

优选的,所述刚毛藻的投放量为5-10kg/m3

进一步,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水箱放入室内水泥池中,向水箱内放入刚毛藻并将其均匀散布开;

(2)向水箱内投放大蜾蠃蜚并使其均匀散布;

(3)将孵化后的长蛸幼体投放入水箱内进行培育;

(4)培育一段时间后,向水箱内投放中华原钩虾并使其均匀散布;

(5)将培育成功的长蛸幼体转移至新的养殖池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并不直接在水泥池内培育长蛸幼体,而是使用网箱进行长蛸幼体培育,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能够方便地对幼体进行观察和养殖管理,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2)本发明采用中华原钩虾和大蜾蠃蜚作为饵料,这些饵料生物具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获取便捷、价格低廉、残饵容易清理、不易坏水等优点;同时在使用中华原钩虾和大蜾蠃蜚进行投喂时,初孵幼体阶段使用规格较小的大蜾蠃蜚,10-15d后更换为规格较大的钩虾,可以满足不同规格的长蛸幼体的摄食需求,显著提高长蛸幼体的成活率和生长率。

(3)本发明使用刚毛藻作为遮蔽物,具有易获取、无毒害、环保的优点以及起到净化养殖水质的作用,同时可以为长蛸幼体营造贴近于野外自然环境的栖息地;此外,刚毛藻还可以为饵料生物提供食物,保证饵料生物的活力与营养含量,进而为长蛸幼体提供高品质的饵料条件。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饵料和遮蔽物的选择具有取材便捷、费用低廉的优点,同时还可以为长蛸幼体培育提供营养充足、活力好的饵料以及无毒害、环保的贴近于自然环境的栖息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本发明是在室内水泥池条件下进行,培育过程中使用中华原钩虾和大蜾蠃蜚为幼体饵料,使用刚毛藻为幼体提供遮蔽物以及为饵料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同时刚毛藻还能净化养殖池水质条件。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长蛸亲体产卵和孵化

2017年6月于山东荣成,挑选胴体完整,活力旺盛的长蛸亲体200只,其中雌性个体135只,亲体鲜重为123.5g-212.6g,平均鲜重为157.8g。养殖厂水泥池规格为(6m×3m×1m),亲体的养殖密度为2个/m3,遮蔽物为灰色pvc管,长度为30-50cm,内径为90mm,投喂个数为暂养亲体的1.2倍。暂养前对水泥池进行严格的消毒,养殖期间为长流水,每日换水量为总暂养水体量的2-3倍。暂养期间的水温为20-24℃,盐度为29-31。暂养期间长蛸亲体的饵料为活蟹和双壳贝类。长蛸亲体于7月中旬开始产卵,共有42只雌蛸产卵,获得受精卵4000余粒,在23-26℃的条件下,经过50-70d的孵化共获得长蛸幼体3000余尾。

2、长蛸幼体的生态培育方法

将网箱提前放入水泥池中,水深为0.5m,每个水泥池中放入5个网箱,网箱规格为(2m×1m×0.7m)。每个网箱中放入5kg的刚毛藻并将其均匀散布开,刚毛藻作为幼体遮蔽物和饵料生物的食物。向每个网箱中投放入大蜾蠃蜚,使其密度维持在5-10个/l。准备完毕后,将获得的长蛸幼体分为10组,每组300-500尾,放入网箱内进行培育。幼体培育时水温为20-23℃,盐度为28-31,ph为7.8-8.1,溶解氧含量≥5mg/l,光照强度<500lx。培育10-15d后将饵料更换为中华原钩虾,密度为5-10个/l。在整个幼体培育过程中,每5d补充饵料生物,每10d将培育长蛸幼体的网箱换入到新的养殖池内。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刚毛藻质地较硬且呈蓬松细丝状,满足作为遮蔽物的条件,饵料为中华原钩虾以及大蜾蠃蜚,此上三种生物均为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常见物种,具有取材便捷、费用低廉的优点,同时还可以为长蛸幼体培育提供营养充足、活力好的饵料以及无毒害、环保的贴近于自然环境的栖息地。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生态培育方法,经过30-40d的饲养,可以使培育的长蛸幼体成活率达到90%以上,平均胴体长、鲜重分别可以达到1cm、1g。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