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99608发布日期:2018-07-10 20:13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近几年来顺应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而创新发展的一种新型养殖系统,具体的是指利用占池塘面积3%-5%的水面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充气和集排污装备的系列水槽作为养殖区进行类似于“工厂化”的高密度养殖,并对其余95%-97%的池塘水面进行适当改造后作为净化区对养殖尾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实现养殖周期内的养殖尾水零排放或达标排放。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实施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d2014-8)、“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d2015-10)、“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d2016-15)、“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d2017-2)的过程中发现,水霉病的防治仍然是开展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的技术瓶颈之一,常规治疗药物效果不佳、治愈率低。

水霉病作为一种在淡水渔业生产中常见和易发的水产养殖病害,其防治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探索一直是渔业健康养殖的热点和技术攻关对象。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水霉病药物筛选、制备与防治方法、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公开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实验的小水体环境下,诸如中草药组合物、含溴工业盐、甲霜灵类、吡啶硫酸铜、苯甲酰脲衍生物、三氯异氰脲酸粉、水杨酸、高锰酸钾、强氯精、苯扎溴铵、甲醛、戊二醛、聚维酮碘等药物对水霉菌的杀灭或抑制均有一定疗效。但在水产养殖生产实际中,上述水霉病治疗药物受养殖面积、水温及水质情况、水霉菌的特殊形态结构(外菌丝、内菌丝)和繁殖方式、水产动物自身健康及机体损伤状况、水产动物对抗水霉病药物的耐受情况、药物成本、用药休药期、继发感染其它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防治水霉病的疗效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治愈率偏低。目前水霉病防治的突出难点,要么是杀灭或有效抑制水霉菌的药物浓度的副作用(强烈刺激性、腐蚀性、蓄积残留等)大大超过了患水霉病水产动物对药物的耐受限度,要么是用药成本远超出了养殖户的经济预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针对目前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防治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中医基础理论和养殖生产实情,提供一种来源易得、安全高效、成本低廉、配方简单、使用方便的中草药、化学净水试剂、强效消毒剂协同作用治疗水霉病的方法,首先利用中草药的抑菌消毒作用以及化学净水试剂的絮凝作用,将水霉菌菌丝体及鱼类体表污物有效脱离和絮凝,其次利用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集排污设备将脱离污物收集到排污渠及集污池,并用漂白粉等强效消毒剂作无害化处理,离体杀灭水霉病病原,既避免了消毒药物对养殖鱼类的刺激和不利影响,又循环利用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养殖尾水,是目前防治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方法的创新。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每立方水体施用量40-50g称取药物组合物,向其中加入热水浸泡后,均匀泼洒于患水霉病的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内;

(2)待步骤(1)处理后,向上述养殖水槽内泼洒聚合硫酸铁水溶液;

(3)待步骤(2)处理后,将上述养殖水槽推水吸污;

(4)重复步骤(1)至步骤(3)1-3次;

(5)待步骤(4)处理后,在池塘工业化系统排污渠及集污池水体内施用强效消毒剂;5d-7d后,排污渠水体排入到池塘工业化系统生态净化区循环使用;

其中,步骤(1)中,所述药物组合物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各个组分:大黄15-20份、五倍子20-30份、牛蒡子10-15份、青蒿15-20份、苦楝皮10-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3-0.5份,混合粉碎过60-80目筛。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药物组合物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称取以下重量份的各个组分:大黄15份、五倍子30份、牛蒡子10份、青蒿18份、苦楝皮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4份,混合粉碎过60-80目筛。

优选的,步骤(1)中,称取药物组合物后,向其中加入15-20倍95℃-100℃热水浸泡1.5h-2h。

步骤(1)中,施用药物组合物之前,先将患水霉病的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进行相对密闭处理,具体可以是在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首尾的拦鱼网的外侧,用聚乙烯彩条布将拦鱼网四周缝合严实,把养殖水槽形成相对密闭空间。

优选的,步骤(2)中,待步骤(1)处理后20h-24h,向上述养殖水槽内泼洒聚合硫酸铁水溶液,所述聚合硫酸铁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0g-3.0g。

步骤(3)中,待步骤(2)处理后3h-4h,将上述养殖水槽推水吸污。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强效消毒剂为有效氯含量为32%-36%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0g-22.5g。

相对密闭养殖水体的水产动物爆发水霉病,除了其体表组织受伤、感染、坏死等容易被水霉菌侵袭的原因外,养殖水体有机悬浮物多、透明度低也是有利于水产动物感染部位形成覆膜和继发感染细菌病和寄生虫病,以及加速水霉菌孢子滋生蔓延的重要负相因子。

本发明中的中草药组分,大黄、五倍子、牛蒡子、青蒿、苦楝皮来源易得,抗菌杀虫疗效确切,用药途径简易方便(制粉过筛、沸水浸泡泼洒),(相对密闭小水体)用药成本经济,各组分协同作用,除抑制和杀灭患病养殖鱼类溃烂体表寄生及水体悬浮的水霉菌外,也能防治养殖鱼类继发感染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可以有效提高患病鱼类的抗病能力。

大黄:味苦、寒,可消肿,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清热解毒;对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致病性真菌等有强抑制作用;具有抗病毒作用;止血促凝血作用。

五倍子:酸、咸、平,止泻,止血;具有抗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作用;对皮肤、黏膜、溃疡等良好的收敛作用;能加速血液凝固,呈止血作用。

牛蒡子:苦、辛、寒,清热解毒;具有抑制真菌的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抑制作用。

青蒿:苦、寒,清热解毒;具有抗多种原虫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苦楝皮:苦、寒,杀虫;具驱肠虫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溶于水,是一种无毒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生物降解度>90%,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能有效降低水霉菌与感染鱼类体表附着的表面张力,促使水霉菌附着物脱落,使患病鱼体损伤破溃体表裸露,利于养殖水槽施用的中草药药液充分发挥作用。

聚合硫酸铁,为淡黄色无定型粉状固体,极易溶于水,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水解速度快、絮凝体密度大、强中和悬浮颗粒上电荷的特点,能很好地去除水中悬浮物、有机物、硫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杂质,具有脱色、除臭、强絮凝、氧化泥污的功能,本发明主要利用聚合硫酸铁强絮凝和氧化性,在净化养殖水槽水体、提高水体透明度的同时,氧化脱落于水槽底部水霉菌菌丝及孢子等附着物。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除有效利用了中草药组分的抗菌杀虫作用外,也充分利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降低水霉菌与感染鱼类体表附着的表面张力以及聚合硫酸铁的絮凝沉积作用,各组分协同作用,抗菌杀虫疗效确切,养殖水槽集排污与水质改善效果明显,用药成本经济低廉,用药途径简易方便,药物及试剂无毒、无蓄积、无副作用;在养殖区外(排污渠及集污池)用强效消毒剂离体杀灭水霉菌病原,消毒杀菌措施彻底、效果显著,既可以避免强效消毒剂对养殖鱼类的应激和不良影响,还可以将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出详细说明。其中提及的药品以及试剂均通过市售购买得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方法,依次采取如下步骤:

(1)用聚乙烯彩条布将将拦鱼网四周用拉丝捆扎,以把养殖水槽形成相对密闭水体,按重量比例,将大黄15份、五倍子30份、牛蒡子10份、青蒿18份、苦楝皮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4份混合均匀,用温州顶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鼎历”dlf50分级粉碎机粉碎制粉,粉碎细度60目,过筛后按照每立方水体施用量40g称取药物组合物;将组合物:水按1:20(重量比)加100℃沸水浸泡1.5h后,均匀泼洒于患水霉病的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内;

(2)20h后,向上述水槽内泼洒聚合硫酸铁水溶液,聚合硫酸铁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0g;

(3)3h后,将上述养殖水槽推水吸污;水槽投饲管理采用正常管理措施,以不影响药物施用为宜,投饲1.5h-2.0h后,养殖水槽正常推水吸污;

(4)根据水霉病治疗效果,酌情重复步骤(1)至步骤(3)1次-3次;

(5)在养殖水槽推水吸污后,在排污渠及集污池内水体内施用有效氯含量为32%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2.5g;

(6)步骤5)处理后5d,排污渠水体排入到池塘工业化系统生态净化区循环使用。

由于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池塘需要投入的基建建设成本较大,目前尚未有连片的工业化系统养殖池塘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且养殖水槽养殖密度较大,不便于统计感染数量,受这些客观因素限制,本发明方法未能按常规淡水养殖池塘设置多个平行试验塘口和对照塘口,仅按照实施例所述方法开展了水霉病治疗效果试验。试验中所使用药剂的施用量计算公式为:单个水槽面积*水深*试验水槽个数*每立方米用药量,并取至小数点后两位表示。

试验1:试验地点在镇江市丹徒区同发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基地,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池塘1口,池塘面积20亩,试验水槽2条,面积均为18mx4.8m,养殖水深1.5m,2条水槽均养殖加州鲈鱼,尾平均规格124g,约40%左右的鲈鱼感染水霉菌菌丝体,体表伤口或鳞片脱落处附着一团团灰白色的棉絮状绒毛,患病鱼食欲不振,患病鱼死亡量约为50尾-60尾。

2016年5月10日上午-5月20日,按本发明方法施用组合物药液和聚合硫酸铁溶液各3次,每次组合物粉和聚合硫酸铁的用量分别为10.37kg和0.52kg;5月21日,集污池水体(约10.4m3)泼洒有效氯含量32%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0.23kg;从5月12日,患病鲈鱼死亡量逐日减少,至5月21日,患病鲈鱼仅有零星死亡,体表溃烂处水霉菌菌丝体死亡脱落,至5月底患病鲈鱼体表及鳍条损伤基本回复,水霉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试验2:试验地点在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扬中基地,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池塘1口,池塘面积40亩,试验水槽3条,面积均为22mx5m,养殖水深1.4m,分别养殖草鱼、黄颡鱼、乌鳢,尾平均规格分别为828g、79g、549g,约30%左右的鱼体表及鳍条覆有水霉菌丝体形成的白膜,每条水槽每天患病鱼死亡量约为30尾-40尾;

2017年5月16日上午9:00,将过60目筛后的组合物粉18.48kg分放在4只100l的大白桶内,用360l沸水浸泡1.5h后,均匀泼洒于3条养殖水槽;5月17日上午9:00,称量924g聚合硫酸铁,用60l水溶解后均匀泼洒于3条养殖水槽,3h后推水吸污;5月18日-20日、5月22日-23日分别按上述用药方法在3条养殖水槽内泼洒组合物药液和聚合硫酸铁溶液;5月24日,排污渠及集污池水体泼洒有效氯含量32%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0.42kg(排污渠及集污池面积按养殖水槽总面积的4%折算,即18.48m3);从5月18日开始,养殖水槽感染鱼死亡量显著减少,至5月24日仅有零星死亡,水霉菌病原体得到有效抑制、清除和杀灭,至5月底,患病鱼体表损伤基本恢复,水霉病症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方法,依次采取如下步骤:

(1)用聚乙烯彩条布将将拦鱼网四周用拉丝捆扎,以把养殖水槽形成相对密闭水体,按重量比例,将大黄20份、五倍子20份、牛蒡子15份、青蒿15份、苦楝皮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3份混合均匀,用温州顶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鼎历”dlf50分级粉碎机粉碎制粉,粉碎细度80目,过筛后按照每立方水体施用量50g称取药物组合物;将组合物:水按1:20(重量比)加100℃沸水浸泡2h后,均匀泼洒于患水霉病的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内;

(2)24h后,向上述水槽内泼洒聚合硫酸铁水溶液,聚合硫酸铁用量为每立方水体3.0g;

(3)4h后,将上述养殖水槽推水吸污;水槽投饲管理采用正常管理措施,以不影响药物施用为宜,投饲2.0h后,养殖水槽正常推水吸污;

(4)根据水霉病治疗效果,酌情重复步骤(1)至步骤(3)1次-2次;

(5)在养殖水槽推水吸污后,在排污渠及集污池内水体内施用有效氯含量为36%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2.5g;

(6)步骤5)处理后7d,排污渠水体排入到池塘工业化系统生态净化区循环使用。

试验3:试验地点在阜宁县芦蒲镇祥跃池塘工业化养殖基地,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池塘1口,池塘面积44亩,试验水槽3条,面积均为22mx5m,养殖水深1.6m,分别养殖草鱼、草鱼、鳊鱼,尾平均规格分别为618g、629g、356g,约35%左右的鱼体表及鳍条覆有水霉菌丝体形成的白膜,每条水槽每天患病鱼死亡量约为40尾-45尾;

2016年5月21日上午10:00,将过80目筛后的组合物粉26.4kg分放在6只100l的大白桶内,用528l沸水浸泡2.0h后,均匀泼洒于3条养殖水槽;5月22日上午10:00,称量1584g聚合硫酸铁,用60l水溶解后均匀泼洒于3条养殖水槽,4h后推水吸污;5月23日-25日、5月27日-29日分别按上述用药方法在3条养殖水槽内泼洒组合物药液和聚合硫酸铁溶液;5月30日,排污渠及集污池水体泼洒有效氯含量36%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0.594kg(排污渠及集污池面积按养殖水槽总面积的5%折算);从5月22日开始,养殖水槽感染鱼死亡量开始明显减少,至5月30日仅有零星死亡,水霉菌病原体得到有效抑制、清除和杀灭,至6月10日,患病鱼体表损伤基本恢复,水霉病症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方法,依次采取如下步骤:

(1)用聚乙烯彩条布将将拦鱼网四周用拉丝捆扎,以把养殖水槽形成相对密闭水体,按重量比例,将大黄18份、五倍子25份、牛蒡子14份、青蒿20份、苦楝皮12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份混合均匀,用温州顶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鼎历”dlf50分级粉碎机粉碎制粉,粉碎细度60目,过筛后按照每立方水体施用量46g称取药物组合物;将组合物:水按1:20(重量比)加100℃沸水浸泡1.5h后,均匀泼洒于患水霉病的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内;

(2)24h后,向上述水槽内泼洒聚合硫酸铁水溶液,聚合硫酸铁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5gg;

(3)4h后,将上述养殖水槽推水吸污;水槽投饲管理采用正常管理措施,以不影响药物施用为宜,投饲2.0h后,养殖水槽正常推水吸污;

(4)根据水霉病治疗效果,酌情重复步骤(1)至步骤(3)1次-2次;

(5)在养殖水槽推水吸污后,在排污渠及集污池内水体内施用有效氯含量为36%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为每立方水体22g;

(6)步骤5)处理后7d,排污渠水体排入到池塘工业化系统生态净化区循环使用。

试验4:试验地点在阜宁县东沟镇井新池塘工业化养殖基地,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池塘1口,池塘面积108亩,养殖水槽共16条,面积均为22mx5m,试验水槽3条,养殖水深1.6m,分别养殖草鱼、草鱼、草鱼,平均规格分别为912g、889g、893g,约30%左右的鱼体表及鳍条覆有水霉菌丝体形成的白膜,每条水槽每天患病鱼死亡量约为35尾-40尾;

2016年10月5日(水温21.4℃)上午9:00,将过60目筛后的组合物粉24.29kg分放在5只100l的大白桶内,用487l沸水浸泡1.5h后,均匀泼洒于3条养殖水槽;10月6日上午9:00,称量1320g聚合硫酸铁,用60l水溶解后均匀泼洒于3条养殖水槽,4h后推水吸污;10月7日-9日、10月11日-13日分别按上述用药方法在3条养殖水槽内泼洒组合物药液和聚合硫酸铁溶液;10月14日,排污渠及集污池水体泼洒有效氯含量36%的漂白粉溶液,漂白粉用量0.465kg(排污渠及集污池面积按养殖水槽总面积的4%折算);从10月7日开始,养殖水槽感染鱼死亡量开始明显减少,至10月13日仅有零星死亡,水霉菌病原体得到有效抑制、清除和杀灭,至10月20日,患病鱼体表损伤基本恢复,水霉病症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采用本申请所述的治疗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鱼类水霉病的方法,充分结合了池塘工业化系统养殖水槽的结构特点,治疗见效快、周期短,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