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区水稻和辣椒轮作减少化肥用量的营养套餐施肥方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7905发布日期:2018-09-18 17:22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带地区水稻-辣椒轮作种植系统土壤肥力的全程营养套餐施肥方案。



背景技术:

热带地区农田复种指数高、作物生物量大,从农田带走的养分多,土壤养分贫瘠、不平衡现象十分普遍,农户、企业对作物生长需肥规律、平衡施肥原理认识不够,偏重化学肥料的投入,习惯地表撒施,造成巨大的肥料损失。水稻-辣椒轮作种植模式,是热区主要的种植模式之一,也是我国冬季露天蔬菜重要产区,但由于存在盲目施肥等问题,导致作物总产量徘徊不前,而且病虫害发生情况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提高热带地区水稻-辣椒轮作种植系统土壤肥力的全程营养套餐施肥方案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热区水稻和辣椒轮作减少化肥用量的营养套餐施肥方案,能够减少热带地区水稻-辣椒轮作种植模式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减少养分损失,易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热区水稻和辣椒轮作减少化肥用量的营养套餐施肥方案,包括:

(1)培育辣椒秧苗,培育期间做好水分和温度管理;

(2)整地之前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用基肥,每亩撒施炭基有机肥600~1000公斤,随着翻耕与土壤混合均匀,该项措施可以提高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3)起垄前在起垄处每亩施用15-15-15复合肥25~40公斤,混入土体,垄宽1.2米左右,沟宽0.3米左右,垄上覆膜,膜下进行喷施,水肥一体化有利于节水、节肥;

(4)辣椒于9月至10月进行移栽,移栽缓苗后,每亩辣椒施用22-8-10高氮型专用肥3~4公斤,肥料溶解后水肥同时供应;

(5)辣椒开花过后,进入门椒生长膨大期,根据辣椒叶片颜色和生长状况,每亩喷施15-12-18高钾型专用肥30~40公斤;

(6)逐步进入对椒、四门斗、八面风采摘期,每次采摘后,根据辣椒长势,每亩喷施15-12-18高钾型专用肥30~40公斤;

(7)辣椒清园后,进行耕地、泡田,准备种植水稻,由于前茬辣椒施肥量大,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较多,水稻生长季在返青期和孕穗期进行施肥;

(8)水稻返青后每亩施用尿素6~10公斤,孕穗期每亩施用11-7-22高钾型复合肥30~35公斤,即可满足整个水稻生长期内的养分需求;

(9)水稻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利用降雨或放水泡田7~10天,水层保持3~5 cm为宜,以便促进稻秆腐解,然后进行排水,为下一茬种植做好准备。

作为优选,所述的培育辣椒秧苗采用育苗盘悬空育苗方式,以便减少土传病害;秧苗培育40天左右,培育期间白天温度25˚C~30˚C、夜间20˚C~25˚C为宜,有利于辣椒苗生长整齐,防止徒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辣椒移栽前要进行5~7天的炼苗,达到苗壮、齐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辣椒种植前施用适量的炭基有机肥以便改良酸性土壤。在不同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通过膜下喷施的方式,追施适量的高氮型或高钾型专用肥。

作为优选,所述水稻返青后追施适量的尿素,在孕穗期追施适量的高钾型复合肥。稻秆全量还田,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泡田和排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方案有效减少化肥用量,降低肥料损失,且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作物产量,减少养分损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热区水稻和辣椒轮作减少化肥用量的营养套餐施肥方案,包括:

(1)培育辣椒秧苗,秧苗培育40天左右,培育辣椒秧苗采用育苗盘悬空育苗方式,以便减少土传病害;培育期间做好水分和温度管理,培育期间白天温度25˚C~30˚C、夜间20˚C~25˚C为宜,有利于辣椒苗生长整齐,防止徒长;

(2)整地之前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用基肥,每亩撒施炭基有机肥600~1000公斤,随着翻耕与土壤混合均匀,该项措施可以提高土壤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3)起垄前在起垄处每亩施用15-15-15复合肥25~40公斤,混入土体,垄宽1.2米左右,沟宽0.3米左右,垄上覆膜,膜下进行喷施,水肥一体化有利于节水、节肥;

(4)辣椒于9月至10月进行移栽,辣椒移栽前要进行5~7天的炼苗,达到苗壮、齐的目的;移栽缓苗后,每亩辣椒施用22-8-10高氮型专用肥3~4公斤,肥料溶解后水肥同时供应;

(5)辣椒开花过后,进入门椒生长膨大期,根据辣椒叶片颜色和生长状况,每亩喷施15-12-18高钾型专用肥30~40公斤;

(6)逐步进入对椒、四门斗、八面风采摘期,每次采摘后,根据辣椒长势,每亩喷施15-12-18高钾型专用肥30~40公斤;

(7)辣椒清园后,进行耕地、泡田,准备种植水稻,由于前茬辣椒施肥量大,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较多,水稻生长季在返青期和孕穗期进行施肥;

(8)水稻返青后每亩施用尿素6~10公斤,孕穗期每亩施用11-7-22高钾型复合肥30~35公斤,即可满足整个水稻生长期内的养分需求;

(9)水稻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将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利用降雨或放水泡田7~10天,水层保持3~5 cm为宜,以便促进稻秆腐解,然后进行排水,为下一茬种植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辣椒种植前施用适量的炭基有机肥以便改良酸性土壤。在不同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通过膜下喷施的方式,追施适量的高氮型或高钾型专用肥。

此外,所述水稻返青后追施适量的尿素,在孕穗期追施适量的高钾型复合肥。稻秆全量还田,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泡田和排水。

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在海南省澄迈县三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提高5.8~12.0%,水稻季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7~11.5%、1.6~5.1%、9.5~16.4%。辣椒产量提高6.6~13.5%,辣椒季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2.3~6.5%、1.2~2.6%、8.3~14.0%;土壤养分和酸化状况得以改善,其中土壤pH提高0.17~0.39个单位,有机质增加0.8~1.5%。

本具体实施方式使得整个水稻-辣椒轮作系统每年可以减少化肥25%以上,大大减少热带地区水稻-辣椒轮作种植模式化肥用量,肥料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提高作物产量,该方案不仅可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损失,而且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为热带农业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