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翻深松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0956发布日期:2018-10-23 20:3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翻深松犁。



背景技术:

对耕作土壤进行深松作业是指在不破坏土壤表面结构的前提下,使用深松机械对地下深层土壤进行疏松,破碎坚硬的犁底层,提高农业灌溉水分的利用率,为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创造出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翻耕作业则是使用传统双向翻转铧式犁,将地表耕层中的作物残茬、病菌、草籽翻埋到25㎝以下,不仅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而且翻埋的生物质发酵分解,增强了土壤肥力。传统的双向翻转铧式犁由于耕作阻力和拖拉机功率消耗大,犁底层坚硬,因此,降低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了作物根系自由生长的区域,降低了作物产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翻深松犁,该浅翻深松犁结构简单、减小了耕作阻力和拖拉机功率消耗,彻底打破了坚硬的犁底层,形成耕层的“海绵区”,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扩大了作物根系自由生长的区域,提高了作物产量。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浅翻深松犁,包括主犁体、牵引架、翻转油缸、支座、大梁以及限深轮,支座间隔安装在大梁上,六组主犁体通过支座对称安装在大梁上,牵引架安装在大梁的前端,翻转油缸安装在大梁上并靠近牵引架,限深轮对称设置在大梁的两侧,主犁体包括犁柱栅条、深松铲齿、犁壁以及犁铧,深松铲齿通过螺栓安装在主犁体的下端,并且深松铲齿与地面的夹角为20-25°,犁壁和犁铧一体成型,栅条与犁壁固定连接,犁柱的一端与犁壁固定连接,犁柱的另一端与支座相连,犁柱呈“l”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减小了耕作阻力和拖拉机功率消耗,彻底打破了坚硬的犁底层,形成耕层的“海绵区”,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扩大了作物根系自由生长的区域,提高了作物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犁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发明一种浅翻深松犁,包括主犁体4、牵引架6、翻转油缸5、支座3、大梁2以及限深轮1,支座3间隔安装在大梁2上,主犁体4通过支座3对称安装在大梁2上,牵引架6安装在大梁2的前端,翻转油缸5安装在大梁2上并靠近牵引架,限深轮1对称设置在大梁2的两侧。

请参阅图2,主犁体4包括犁柱7栅条8、深松铲齿9、犁壁10以及犁铧11,深松铲齿9通过螺栓安装在主犁体4的下端,并且深松铲齿9与地面的夹角为20-25°,犁壁10和犁铧11一体成型,栅条8与犁壁10固定连接,犁柱7的一端与犁壁10固定连接,犁柱7的另一端与支座3相连。

浅翻深松犁采用栅条式主犁体与深松铲齿合二为一的组合方式,一方面主犁体采用优质锰钢整体压模制作而成,后部为栅条,既减小了耕作阻力,同时又减轻了主犁体自身重量;在不需要深松时,卸掉深松铲齿,又可以作为普通翻转犁使用。

为便于主犁体与大梁的连接,所述犁柱7呈“l”形。

为便于提高工作效率,所述主犁体4共有六组。

本发明未做具体说明的均采用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工作时,拖拉机通过前方牵引悬挂架带动犁组向前行进,主犁体将上层土壤翻耕,深松铲齿将下层土壤疏松,当拖拉机行进到地头进行折回作业时,通过翻转油缸使犁体翻转180°,方便拖拉机往返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在不需要深松时,可以通过螺栓卸下深松铲齿,作为普通翻转犁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浅翻深松犁,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浅翻深松犁,包括主犁体、牵引架、翻转油缸、支座、大梁以及限深轮,支座间隔安装在大梁上,主犁体通过支座对称安装在大梁上,牵引架安装在大梁的前端,翻转油缸安装在大梁上并靠近牵引架,限深轮对称设置在大梁的两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减小了耕作阻力和拖拉机功率消耗,彻底打破了坚硬的犁底层,形成耕层的“海绵区”,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扩大了作物根系自由生长的区域,提高了作物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文兵
技术研发日:2018.04.15
技术公布日:2018.10.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