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48162发布日期:2018-08-24 19:26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养蜂工具,具体涉及一种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蜂箱一般为矩形,各个蜂箱的长、宽、高均相同,这样在不使用时进行堆叠空间占用大,且不易运输。与之配套的巢框也为矩形结构,蜂群越冬及早春繁殖时不利于蜂群形成球状蜂团,不利于蜂群的保温。此种蜂箱多为单群饲养,难以实现蜂群间相互保温及生产分离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蜂巢结果更接近于天然蜂巢结果,便于蜂群保温,更有利于蜂群的繁衍;同时因采用‘v’型结构可实现蜂箱的相互套叠,大大便于蜂箱的贮藏和运输。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是:一种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包括底板及对称固定于底板两侧且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的前后面板,所述底板及前后面板的两端具有与前后面板可拆连接的活动侧板,所述前后面板顶端外侧具有固定杆,所述前后面板顶部内侧具有凹槽形成l状的框受结构,所述框受结构上架设有巢框及隔王栅,所述前后面板与底板为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巢框包括架于侧梁框受结构上的横梁,所述横梁下方具有梯状框架,所述梯状框架下部窄上部大。

进一步的,所述隔王栅包括架于前后面板框受结构上的横杆,所述横杆上沿与前后面板上沿平齐,所述横杆下方固定有上大下小的梯形框架,所述梯形框架内安装可阻隔蜂王通过的栏栅,所述梯形框架的边缘与前后面板及底板内壁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侧板朝向前后面板的一端具有卡扣,所述前后面板外侧面具有与卡扣配合的凹槽,利用卡扣配合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活动侧板与前后面板的配合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巢框内具有巢础,所述巢础包括蜂蜡面板及嵌于蜂蜡面板内的织网,所述蜂蜡面板的两侧面均匀布设有由菱形凸起片构成的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所述织网由多层网状织物构成,所述网状织物由交错的织线构成,相邻的网状织物的织线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面板底部与底板交接处具有供蜜蜂进出的巢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前后面板的顶部背离底板的一端具有固定连接前后面板的支撑杠,所述支撑杠下表面具有倒t形的插槽,所述活动侧板上部固定有与插槽相互配合的凸条。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制造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的方法,前后面板与底板为固定连接或为一体成型,前后面板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使蜂箱截面呈v形,前后面板顶部内侧具有凹槽形成l状的框受结构,将巢础直接钉到梯形框架上,前后面板与底板交接处可根据需要开具供蜜蜂进出的巢门结构,之后将带有巢础的巢框及隔王栅架设在前后面板上方的框受结构上,将活动侧板固定在梯形框架的两侧使梯形框架两侧封闭;

不使用时,拆除活动侧板并将多个v状蜂箱堆叠。

进一步的,所述巢础包括蜂蜡面板及嵌于蜂蜡面板内的织网,所述蜂蜡面板的两侧面均匀布设有由菱形凸起片构成的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所述巢础的制造利用一种织网加芯巢础制造装置,所述织网加芯巢础制造装置包括缠绕有织网的织网滚筒、位于织网滚筒上方及下方各设置有分别成型上部蜂蜡面层及下部蜂蜡面层的的第一蜂蜡滚筒及第二蜂蜡滚筒,所述织网滚筒的后侧设置有在蜂蜡面层辊压形成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的一对轧辊,所述轧辊外表面具有凸模,所述织网滚筒的两侧还具有缠绕有条状蜂蜡水平横置的边料滚筒,所述轧辊与织网滚筒之间还设置有使第一蜂蜡滚筒、第二蜂蜡滚筒及边料滚筒导出的蜂蜡热熔以将织网包裹在蜂蜡中部的成型模具,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中空截面呈矩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电热丝;所述轧辊的后侧还具有用于缠绕加工完成巢础的收料滚筒;

制造时,利用收料滚筒的牵引将第一蜂蜡滚筒、第二蜂蜡滚筒及两个边料滚筒上的蜂蜡牵引进入成型模具内,利用电热丝加热壳体从而使第一蜂蜡滚筒、第二蜂蜡滚筒及两个边料滚筒上的蜂蜡的接触面融化闭合,所述电热丝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侧。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框受结构上架设的隔王栅将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分隔为若干个养殖区,各个所述养殖区内根据蜂群状况插入若干梯形巢框,各个所述养殖区内根据养蜂生产目标不同进行不同蜂群配置:

越冬期间将多个蜂群放入连续各区域内,使蜂群间相互保温,便于蜂群越冬,也便于饲养管理;冬季蜂群在箱体内结团时成近似球形,因蜂箱巢脾为梯形结构与蜂团截面形状相近,这更加有利于蜂团的整体保温。

春繁阶段,可将多个蜂群连续放入各个区域内,工蜂各区域内相互贯通,蜂王被隔王栅阻隔在各个区域内,由于多个蜂王共处于一个蜂箱内,蜂王气味相互贯通,可控制较大群势而不出现分蜂热,避免出现过早分群而使蜂群弱小难以抵御春季气温的剧烈波动。

生产季节将蜂王控制在较小的区域内,蜂箱内大部分空间放置用于蜂蜜生产的巢脾,因蜜脾上无蜜蜂子脾,增多了蜂蜜的存贮空间,即可增加蜂蜜产量,同时又可避免在分离蜜脾时对子脾的伤害;此外,繁殖区与生产区隔离开来后生产出的蜂蜜更加纯净,也大大提高了蜂蜜的品质。

培育或是更换蜂王时,在蜂箱一角隔离出一个小的区域进行蜂王培育,蜂王培育期间对正常养蜂生产基本无影响;因新蜂王培育期间与原群共处一个箱体内,其蜂王气味与原群相互贯通,新蜂王培育成功后可直接放回原群而取代老蜂王,从而避免新蜂王介入的麻烦及风险;此外,新蜂王培育期间新老蜂王相互隔开,老蜂王仍可在原区域内产卵繁殖,不会出现蜂群断子阶段而更有利于蜂群的发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蜂箱因其配套巢框为梯形结构,与天然蜂巢结构更为接近,更有利于蜂群的保温;同时通过斜向的前后面板,能够满足多个蜂箱的逐个堆叠,从而减小叠放空间方便转地运输及贮藏;此外,因可相互堆叠便于储输,故可在工厂一次成型,无需到蜂场后再次组装,可很大程度上减轻蜂农的劳动负担;此外,该蜂箱为横卧式结构,可利用隔王板分隔为多个区,多群同箱饲养,从而更有利于蜂群间的相互保温,控制较大群势不分蜂有利蜂群的快速繁殖及抵御恶略天气;再者,分区后可更便于分离蜜生产,即可减轻对蜂群的损失也有利于提高蜂蜜品质和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叠放结构示意图(带有支撑杠结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活动侧板与前后面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活动侧板与前后面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巢础截面示意图。

图6为发明巢础网状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发明巢础的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示意图。

图8为发明巢础制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发明巢础制造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包括底板10及对称固定于底板10两侧由下至上向外侧倾斜的前后面板20,所述底板两侧具有与前后面板20可拆连接的活动侧板30,两前后面板20顶端具有架设巢框及隔王栅的框受结构,所述前后面板20顶部内侧具有凹槽201以形成l状的框受结构。

本发明中,所述的活动侧板30及前后面板20围合形成一个上方开口的箱体,箱体内的区域形成饲养空间,一般的,箱体内设置有巢框110以及用于在饲养中华蜜蜂过程中用于隔离蜂王的隔王栅120。

所述前后面板20所述框受结构上架设有巢框110及隔王栅120。

本发明中,巢框110包括架于固定杆上的横梁111,所述横梁111下方具有梯状框架112,所述梯状框架112下部窄上部大,本实施例中构成梯状框架112包括侧部倾斜的底边固定条及侧边固定条。

本发明中,所述隔王栅120包括架于固定杆101上的横杆121,所述横杆121下方固定有阻隔蜂王通过的栏栅122,所述栏栅122边缘与前后面板及底板内壁贴合。

使用时,在蜂箱内放置巢框110及隔王栅120即可,之后前后面板上部遮蔽箱盖。

堆叠时,将活动侧板30取下即可实现多个堆叠。

本发明设计了2种前后面板20与活动侧板30的配合结构。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侧板30朝向前后面板的一端具有卡扣320,所述前后面板20外侧面具有与卡扣配合的凹槽220。利用卡扣配合能够方便地实现对活动侧板30与前后面板的配合固定。

当然扣合后的活动侧板30外表面能够完全遮蔽前后面板20侧部的区域以实现在使用时蜂箱侧部的密封。

实施例二,所述一对前后面板的上部背离底板的一端具有固定连接于前后面板的支撑杠130,所述支撑杠130下表面具有倒t形的插槽131,所述活动侧板30上部固定有与插槽相互配合的凸条330。

使用时,所述前后面板底部与底板交接处具有供蜜蜂进出的巢门结构(图中未示意)。

使用时,将活动侧板30与前后面板配合,之后在前后面板上部盖上封盖从而实现蜂箱的使用,而需要叠置使拆除活动侧板30及内部的巢框和隔王栅120沿纵向堆叠蜂箱即可。

如图5~9所示,所述巢框110内具有巢础113,所述巢础包括包括蜂蜡面板114及与嵌于蜂蜡面板内的织网115,蜂蜡面板的两侧面均匀布设有菱形凸起片116构成的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117,所述织网由一层或多层网状织物1151构成。

本实施例中,织网由多层网状织物1151叠合而成,所述网状织物由交错的织线211构成,相邻的网状织物的织线错位设置,这样各层网状织物可以形成增强各个方向的抗拉应力从而提高巢础的强度避免巢础出现撕裂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的织网材料可以是棉、麻或复合纤维,还可以是其他的一些织物材质。

制造时实施例一所述的巢础时,具体制作方法及装置如下:

如图8~9,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织网加芯巢础制造方法,利用一种织网加芯巢础制造装置,织网加芯巢础制造装置包括缠绕有织网的织网滚筒410以及位于织网滚筒上方及下方各设置有分别成型上部蜂蜡面层及下部蜂蜡面层的第一蜂蜡滚筒420及第二蜂蜡滚筒430,所述织网滚筒410的后侧设置有在蜂蜡面层辊压形成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的一对轧辊440,所述轧辊440外表面具有凸模,所述织网滚筒的两侧还具有缠绕有条状蜂蜡水平横置的边料滚筒450,所述轧辊与织网滚筒之间还设置有使第一蜂蜡滚筒420、第二蜂蜡滚筒430及边料滚筒导出的蜂蜡热熔以将织网包裹在蜂蜡中部的成型模具460,所述成型模具460包括中空截面呈矩状的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电热丝470,所述轧辊的后侧还具有用于缠绕加工完成巢础的收料滚筒480;

所述电热丝设置于壳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利用上述织网加芯巢础制造装置制作方法如下:

1、选取耐高温(>100℃)织网,裁切成宽度略宽于普通巢础,长度略大于普通巢础长度1至数倍,并缠绕在织网滚筒410上;

2、将蜂蜡成型为板状并缠绕在第一蜂蜡滚筒420及第二蜂蜡滚筒430;利用利用收料滚筒的牵引将织网及第一蜂蜡滚筒420、第二蜂蜡滚筒430及两个边料滚筒上的蜂蜡包裹着织网牵引至模具内,再加热丝的作用下使各个表面融合,而后利用轧辊440外表面的凸模压印形成六角形蜜蜂巢房房基。

使用时,利用框受结构上架设的隔王栅将v型横卧式中华蜜蜂蜂箱分隔为若干个养殖区,各个所述养殖区内根据蜂群状况插入若干梯形巢框,各个所述养殖区内根据养蜂生产目标不同进行不同蜂群配置:

越冬期间将多个蜂群放入连续各区域内,使蜂群间相互保温,便于蜂群越冬,也便于饲养管理;冬季蜂群在箱体内结团时成近似球形,因蜂箱巢脾为梯形结构与蜂团截面形状相近,这更加有利于蜂团的整体保温。

春繁阶段,可将多个蜂群连续放入各个区域内,工蜂各区域内相互贯通,蜂王被隔王栅阻隔在各个区域内,由于多个蜂王共处于一个蜂箱内,蜂王气味相互贯通,可控制较大群势而不出现分蜂热,避免出现过早分群而使蜂群弱小难以抵御春季气温的剧烈波动。

生产季节将蜂王控制在较小的区域内,蜂箱内大部分空间放置用于蜂蜜生产的巢脾,因蜜脾上无蜜蜂子脾,增多了蜂蜜的存贮空间,即可增加蜂蜜产量,同时又可避免在分离蜜脾时对子脾的伤害;此外,繁殖区与生产区隔离开来后生产出的蜂蜜更加纯净,也大大提高了蜂蜜的品质。

培育或是更换蜂王时,在蜂箱一角隔离出一个小的区域进行蜂王培育,蜂王培育期间对正常养蜂生产基本无影响;因新蜂王培育期间与原群共处一个箱体内,其蜂王气味与原群相互贯通,新蜂王培育成功后可直接放回原群而取代老蜂王,从而避免新蜂王介入的麻烦及风险;此外,新蜂王培育期间新老蜂王相互隔开,老蜂王仍可在原区域内产卵繁殖,不会出现蜂群断子阶段而更有利于蜂群的发展。

上述本发明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发明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发明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发明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