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辣木瑙螟用叉角厉蝽的饲养方法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71216发布日期:2018-09-07 22:55阅读:2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植物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辣木瑙螟用叉角厉蝽的饲养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moringaoleiferalam.)又称鼓槌树(drumsticktree),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是原产印度北部的经济作物,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近年来我国引进辣木到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植。随着辣木种植面积的扩大,一种从未在我国出现过,专门侵害辣木的害虫-----辣木瑙螟(noordablitealiswalker)也随之出现,且对辣木种植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辣木瑙螟属鳞翅(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

由于辣木瑙螟的外来性和辣木种植的特殊性,发生辣木瑙螟侵害的量大且频繁,用药次数多,传统化学农药对其防控的效果越来越差,并存在安全性隐患,因此很有必要针对这种虫害研制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

叉角厉蝽(cantheconideafurcellatawolff)属半翅目、蝽科、益蝽亚科、厉蝽属,主要以捕食部分鳞翅目及鞘翅目昆虫幼虫为生,但至今尚未有报道表明自然状态下叉角厉蝽会捕食辣木瑙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辣木瑙螟用叉角厉蝽的饲养方法和使用方法,从而对生长中的辣木进行辣木瑙螟的生物防治。

本发明通过对叉角厉蝽进行人工诱导性饲喂,选择合理的释放密度来实现发明目的。

本发明饲养方法为(以下若涉及浓度则均为重量百分比浓度):

(1)对第一代驯化饲养:

将田间采集到的叉角厉蝽成虫和/或若虫,以幼嫩的黄粉虫初蛹或辣木瑙螟按常规饲养至产卵。叉角厉蝽成虫和若虫分开饲养,以避免因食物不足而发生的自相残杀现象。将虫龄期一致的若虫饲养在一起。饲养笼内还放置盆栽新鲜白菜苗,目的:(a)供若虫刺吸汁液;(b)为若虫蜕皮时提供躲避空间;(c)为成虫提供产卵场所。饲养笼可选尺寸为40×40×40cm3

(2)对第二代诱导饲养以产生捕食辣木瑙螟习性:

成虫产卵后12~15小时内取出聚产卵块,放置在盆栽新鲜白菜苗叶片上,或固定在滤纸片上后放入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并加入4%~6%的蜂蜜水进行保湿和供孵化后的若虫取食,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60-80%,光周期为l:d=14h:10h。孵化出二代若虫的一、二龄若虫仅取食植物汁液或蜂蜜水即可存活。

对孵化出的二代若虫进行饲养的温度、湿度、光照与常规相同。

先将孵化出的二代若虫以鲜白菜叶配置4~6%的蜂蜜水按常规饲养4~5天(若虫即可进入三龄);随后每十头虫每天的饲料和饲喂时长如下:

三龄若虫:第1天~2天,饲料为体长8~10mm黄粉虫初蛹2~4头+体长3~5mm辣木瑙螟4~6头+辣木叶9~11g+4~6%蜂蜜水4~6ml;第3天~4天,饲料为体长10~15mm黄粉虫初蛹2~3头+体长5~10mm辣木瑙螟4~6头+辣木叶9~11g;第5天之后,饲料为体长4~6mm辣木瑙螟7~9头+辣木叶9~11g(一般情况三龄若虫饲养5-7天即可进入四龄期)。

四龄若虫(一般历经3-5天):饲料为体长7~9mm辣木瑙螟7~9头+辣木叶9~11g,第3天及之后,7~9mm的辣木瑙螟10~11头+辣木叶9~11g。

五龄若虫(一般历经5-12天):第1~4天,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5~7头+辣木叶9~11g;第5~6天,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7~9头+辣木叶9~11g;第7天及之后,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11~13头+辣木叶9~11g。

成虫期:饲料为体长≥10mm辣木瑙螟11~13头+辣木叶18~22g。

经过以上诱导性饲喂,可让叉角厉蝽逐步适应辣木树气味,对辣木瑙螟产生适口性,从而大量捕食辣木瑙螟幼虫。

本发明使用方法为:将第二代叉角厉蝽诱导饲养至三、四、五龄期若虫,或成虫,直接释放到辣木林中对辣木瑙螟进行防治。

利用叉角厉蝽若虫的聚集性,在4%~6%蜂蜜+0.18%~0.22%氯化钠溶液里浸湿的滤纸放入饲养笼内,可以诱导若虫聚集,以便于叉角厉蝽的释放。

挑选在植物叶片或滤纸片上,聚集一起的叉角厉蝽若虫释放。或者成虫收集后以培养皿的方式释放。

将植物叶片、滤纸片、培养皿放置在辣木瑙螟种群密度较大的辣木枝条处,以便于叉角厉蝽幼虫的扩散和寻找猎物。

田间施放数量:根据实验数据,1头叉角厉蝽由三龄若虫长至成虫可捕食约21.04头辣木瑙螟,并且在成虫期间具有更强的捕食性,可据此按辣木瑙螟在田间发生情况来确定释放量。

根据不同的辣木株高、虫害危害情况,专利申请人做了释放研究,得到了较优的组合条件,具体情况见下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防治辣木生长过程中的辣木瑙螟危害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进行第一代驯化饲养:

夏季,在野外采集到叉角厉蝽成虫和若虫,把成虫和若虫分开,分别在尺寸为40×40×40cm3饲养笼以黄粉虫初蛹和辣木瑙螟按常规饲养,饲养笼内同时放置盆栽新鲜白菜苗。

(2)进行二代诱导饲养以产生捕食辣木瑙螟的习性:

成虫产卵后10~12小时取出聚产卵块,放置在盆栽新鲜白菜苗叶片上进行孵化,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70%,光周期为l:d=14h:10h。

以下所述对孵化后的叉角厉蝽二代若虫饲养,温湿度和光照均为常规。

先将孵化后的叉角厉蝽二代若虫以鲜白菜叶配置5%的蜂蜜水按常规饲养5天,待若虫进入三龄期后,每十头每天的饲料量和饲喂时长如下:

三龄若虫:第1天~第2天,体长8mm黄粉虫初蛹3头+体长5mm辣木瑙螟2头+辣木叶10g+5%蜂蜜水5ml;第3天~第4天,体长10mm黄粉虫初蛹2头+体长5mm辣木瑙螟4头+辣木叶10g;第5天及之后,体长5mm辣木瑙螟8头+辣木叶10g。

四龄若虫:第1天~第2天,体长8mm辣木瑙螟8头+辣木叶10g;第3天及之后,辣木瑙螟(体长8mm)10头+辣木叶10g。

五龄若虫:第1天~第4天,辣木瑙螟(体长≥10mm)6头+辣木叶10g;第5天~第6天,辣木瑙螟(体长≥10mm)8头+辣木叶10g;第7天及之后,辣木瑙螟(体长≥10mm)12头+辣木叶10g。

将上述五龄若虫,释放到云南红河州绿春县的辣木林中对辣木瑙螟进行防治。根据不同辣木瑙螟的田间虫情,按下表施放,效果和经济性皆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