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9624发布日期:2018-07-24 19:4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增效农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含有活性成分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呋喃虫酰肼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杀虫剂,化学名称:n-(2,3-7-氢-2,7-二甲基.苯并呋喃.6-甲酰基)-n’-特丁基.n’.(3,5二甲基苯甲酰基)肼,呋喃虫酰肼作为含有苯并呋喃环的n-特丁基双酰肼类化合物,具有双酰肼类化合物所普遍具有的蜕皮激素调控作用。昆虫蜕皮激素的主要成份是类固醇激素20-羟基蜕皮素,这是节肢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生长激素。当20-羟基蜕皮素浓度升高时,幼虫进入蜕皮阶段,此时幼虫停止进食,表皮细胞进行重组,通过与蜕皮激素受体蛋白紧密结合,激活受体蛋白,含有多种蛋白水解酶的蜕皮液进入蜕皮空间,表皮细胞增加蛋白质合成,生成新的上表皮和角质层。当20-羟基蜕皮素浓度降低时,昆虫发育进入下一阶段,包括蜕皮液中酶的活化、前表皮的消化和蜕皮液的再吸收。随着其浓度的进一步降低,完成蜕皮过程所需要的其它激素被释放出来,随之昆虫恢复进食。

七氟菊酯(tefluthrin)化学名称:2,3,5,6-四氟-甲基苄基(顺)-(1rs,rs)-3-(2-氯-2,3,3-三氟丙-1-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七氟菊酯是作为第一个可用作土壤杀虫剂的拟除虫菊酯,对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高效,可以颗粒剂、土壤喷洒或种子处理的方式施用。它的挥发性好,可在气相中充分移行以防治土壤害虫。在大田中半衰期约为一个月,因而它既能对害虫保持较长残效,而不至于在土壤中造成长期残留。

斜纹夜蛾(学名:prodenia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斜纹夜蛾属的一个物种,是一种农作物害虫,褐色,前翅具许多斑纹,中有一条灰白色宽阔的斜纹,故名斜纹夜蛾。斜纹夜蛾在国内各地都有发生,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江西、江苏、湖南、湖北、浙江、安徽;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其世界性分布,中国除青海、新疆未明外,各省(自治区)都有发现。斜纹夜蛾[1]是一类杂食性和暴食性害虫,危害寄主相当广泛,除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包括瓜、茄、豆、葱、韭菜、菠菜以及粮食、经济作物等近100科、300多种植物。以幼虫咬食叶片、花蕾、花及果实,初龄幼虫啮食叶片下表皮及叶肉,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龄以后进入暴食,咬食叶片,仅留主脉。在包心椰菜上,幼虫还可钻入叶球内危害,把内部吃空,并排泄粪便,造成污染,使之降低乃至失去商品价值。

农药的单一使用会带来抗性风险,农药复配是解决抗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虫害最有效的化学手段之一;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防治植物虫害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开发一个新农药需要筛选上万个化合物,耗资1.2-1.5亿美元,开发周期为5-10年,很难赶的上害虫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

开发新品杀虫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纷纷加大研制力度。

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组合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增效农药组合物,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斜纹夜蛾,也可以用于防治其他鳞翅目害虫如小菜蛾以及其他农业上的害虫。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例为6:1~1:3。

优选的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例为3:1~1:1。

进一步优选的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例为3:1。

进一步优选的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例为2:1。

进一步优选的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的质量份数比例为1:1。

所述农药组合物,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0.1~40%,其余为农药助剂;优选的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在组合物中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5~20%。

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可以是水悬浮剂、微乳剂中的一种,可以是其他农药剂型。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于防治作物斜纹夜蛾,也可以用于防治其他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害虫。

所述水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呋喃虫酰肼0.1~30%,七氟菊酯0.1~10%,分散剂0.1~25%、湿润剂0.1~5%、增稠剂0.1~3%、防冻剂0.1~5%,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剂。

所述微乳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呋喃虫酰肼1~25%,七氟菊酯1~5%、分散剂0.1~15%、乳化剂1~25%、溶剂0.1~15%、防冻剂0.1~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均匀,有效成分和助剂溶解后,置于容器中用剪切机剪切5~120分钟,即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微乳剂。

所述的防冻剂可以是甘油、丙二醇、二甘醇、尿素等中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湿润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角粉、无患子粉、麦麸、高粱淀粉、荞麦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乳化剂可以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bbm-3、环氧氯丙烷、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异构醇中的一种。

所述的分散剂可以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苯磺酸盐、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乙二醇硬脂酸酯、山梨糖醇油酸酯、二丁基萘磺酸钠、磷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聚糖、海藻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尿素、硫酸铵、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固体载体可以是轻质碳酸钙、陶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白炭黑、粘土、凹凸棒土、滑石粉、石英沙、木粉、胡桃壳粉、木质素、麦麸、稻糠、木屑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粘结剂可以是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钙、羧丙基纤维素、糊精、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粘性高岭土、石蜡、松香、木粉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可以是溶剂油s-150、溶剂油s-200、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辛醇、正戊醇、丙酮、环己酮、己烷、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醋酸仲丁酯。

所述的去离子水是工业去离子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复配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

2、呋喃虫酰肼和七氟菊酯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延长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生测实施例

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

×100。

表1呋喃虫酰肼与七氟菊酯对甘蓝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室内活性测定(胃毒活性,采用浸叶胃毒法,药后72小时,试验方法参考ny/t1154.14-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4部分:浸叶法)。

表1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与七氟菊酯质量份数比例在6:1~1:3范围内对甘蓝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胃毒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大于120;呋喃虫酰肼与七氟菊酯质量份数比例在3:1~1:1范围内对甘蓝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胃毒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大于140;而呋喃虫酰肼与七氟菊酯质量份数比例为20:1~10:1和1:6~1:150对甘蓝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胃毒活性没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二)、制剂实施例

4%呋喃虫酰肼·七氟菊酯水悬浮剂

取1%七氟菊酯、3%呋喃虫酰肼、2%木质素磺酸钠、1%尿素、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加入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即制得4%七氟菊酯·呋喃虫酰肼水悬浮剂。

9%呋喃虫酰肼·七氟菊酯微乳剂

呋喃虫酰肼6%、七氟菊酯3%、乙酸乙酯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异构醇3%、尿素3%,去离子水补足100%;将有效成分用溶剂完全溶解,然后再加入乳化剂、稳定剂、渗透剂、防冻剂混合均匀,最后加入去离子水,充分搅拌后,即可制得9%的呋喃虫酰肼·七氟菊酯微乳剂。

(三)、应用实施例

表24%呋喃虫酰肼·七氟菊酯水悬浮剂防治甘蓝斜纹夜蛾田间药效试验(药后96小时调查,每亩兑水45千克)

表2结果表明,4%呋喃虫酰肼·七氟菊酯水悬浮剂剂有效成分用量22.5克/公顷防治甘蓝斜纹夜蛾药后96小时调查防治效果较好且优于240克/升甲氧虫酰肼水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72克/公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