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草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97852发布日期:2018-11-02 21:1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艾草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艾草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艾草的人工栽培中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需要注意分株的时间,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选址需谨,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施肥有讲究,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定时对艾草追肥。追肥时,通常是由人工泼洒固态肥料至土地上,并浇水将肥料稀释来完成。但是人工泼洒固态肥料导致肥料无法均布,进而导致艾草难以吸收到营养,浪费肥料,影响艾草的种植培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艾草的培育方法,以解决肥料无法均布的问题,提高艾草的生长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艾草的培育方法,包括选地整地、分株移栽、覆膜、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步骤中包括每2个月进行一次追肥,追肥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a、拌肥,将肥料和清水按照10:1的比例混合;

b、压肥,使用挤压装置挤压肥料,将肥料中的块状物质挤碎;

c、浇肥,同时向艾草苗的圆周方向浇肥,浇肥时,将土壤浇透。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通过预先将肥料和清水拌合,使得肥料被泼洒在土壤表面后,能够快速渗透土层而向土壤中流动,从而减少肥料在土层表面的流失,以保证艾草苗对肥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拌肥时,通过挤压装置将肥料中的块状物质挤压粉碎,以促进肥料与清水间的均匀混合,从而保证肥料在土壤中的渗透效果,避免肥料在土壤表面滞留而造成流失。浇肥时采用圆周方向浇肥,从而实现肥料在圆周方向的均匀分布,使得艾草苗能够从圆周方向全面吸收到营养,促进艾草苗的周向生长,提高艾草苗的生长质量。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追肥步骤采用拌肥施肥装置进行自动处理。利用拌肥施肥装置进行自动拌肥、压肥和浇肥,保证了肥料在土壤中的渗透效果和均布效果,从而能够简化艾草种植培育工作的工作程序,利于艾草的大批量培育种植。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拌肥施肥装置包括车体、用于将肥料和清水拌合的拌肥机构、用于挤压肥料的挤压机构和用于向艾草浇肥的浇肥机构,拌肥机构、挤压机构和浇肥机构均位于车体内。车体用于安装拌肥机构、挤压机构和浇肥机构,同时通过车体使得装置能够在田间土地内移动而对多株艾草依次进行浇肥,以保证肥料的肥效,便于实际使用且减少人工劳动。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拌肥机构包括拌肥缸和转动设置的驱动凸轮,驱动凸轮的外侧设有均呈梯形状的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第一楔块与第二楔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齿条,拌肥缸也位于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之间且拌肥缸同时抵在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的斜面上,第一楔块上远离拌肥缸的斜面与驱动凸轮相抵,第一楔块连接有复位弹簧,拌肥缸连接有排肥管。驱动凸轮作为拌肥机构的主动力部件,在外部动力作用下转动时能够促使拌肥机构工作拌肥。驱动凸轮转动时,长径端抵在第一楔块的斜面上,使得第一楔块平移而插至拌肥缸的底侧,将拌肥缸的一侧上抬,同时第一楔块通过齿条推动第二楔块平移而使第二楔块远离拌肥缸,此时拌肥缸的另一侧失去第二楔块的支撑而下沉,由此促使拌肥缸发生倾斜;当驱动凸轮的长径端远离第一楔块后,第一楔块又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楔块复位,此时,第二楔块又将拌肥缸上抬,拌肥缸靠近第一楔块的一侧失去第一楔块的支撑而下沉,拌肥缸又向反方向发生倾斜,如此往复,使得拌肥缸不断摇摆而将肥料和清水自动混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挤压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齿轮上穿设有螺纹配合的挤压杆,挤压杆穿入拌肥缸内并连接有挤压板,挤压板滑动连接在拌肥缸内。齿条在第一楔块的带动下往复移动时,推动啮合的传动齿轮往复旋转,传动齿轮与挤压杆之间螺纹配合形成丝杠副,因而传动齿轮将推动挤压杆往复滑动。挤压杆带动挤压板在拌肥缸内滑动而挤压拌肥缸内的肥料,以将成团的肥料压散而利于均匀混合。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浇肥机构包括设于车体底部的浇肥口,浇肥口中穿设有浇肥筒,浇肥筒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竖筒,浇肥筒上固设有浇肥齿轮,浇肥齿轮为锥齿轮,浇肥筒的上方吊设有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的导肥凸轮,导肥凸轮的圆心位于浇肥筒的轴向上,导肥凸轮上沿长径方向设有第一导肥沟、沿短径方向设有第二导肥沟,排肥管的管口靠近导肥凸轮的上端面。肥料和清水在拌肥缸内拌合后成为肥水,肥水沿排肥管流至导肥凸轮上,导肥凸轮上的第一导肥沟将肥水导至浇肥齿轮上,使肥水经由浇肥齿轮上的齿槽流出而浇灌至种植坑的外圆周上,将种植坑外圆周浸润而利于艾草全面吸收营养;同时部分肥水经由第二导肥沟沿导肥凸轮与浇肥筒之间的缝隙下漏至竖筒内排出,从而对种植坑内部进行浇灌,以保证肥水的全面浇灌。由于导肥凸轮是随传动齿轮往复转动时,因而第一导肥沟能够将肥水导流至浇肥齿轮上的不同齿槽排出,以保证种植坑外圆周方向的均匀浇肥,且第二导肥沟也能够将肥水导流至不同的竖筒内排出,由此实现种植坑内圆周方向的均匀浇肥,并最终实现对种植坑的全面均匀浇灌,利于艾草苗充分吸收到养分而促进生长质量的提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浇肥齿轮为弧齿锥齿轮,且弧齿上均设有通孔,通孔将相邻齿槽连通。如此,当肥水经由齿槽流下时,能够经由通孔流动至邻侧的齿槽,并最终由邻侧的齿槽排出,从而加大了每次排肥时的浇肥面积,利于全面均匀浇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拌肥施肥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浇肥筒和浇肥齿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车体1、拌肥缸2、顶齿轮3、驱动凸轮4、第一楔块5、第二楔块6、齿条7、排肥管8、传动齿轮9、挤压杆10、挤压板11、浇肥筒12、竖筒13、浇肥齿轮14、导肥凸轮15、第一导肥沟16、第二导肥沟17、通孔18、肥料箱19、水箱20、启动齿轮21。

一种艾草的培育方法,包括:

1、选地整地,选择有机质、腐殖质含量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腐殖土,深翻土地,将土块打碎并除去石块、杂草,平整作畦;

2、分株移栽,从苗床中的艾草苗中分株移栽,移栽时,根部带土蘸定根水,移栽后填土压实;

3、覆膜,在地上覆膜,在膜上开洞,将艾草苗从洞口取出;

4、田间管理,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追肥,追肥时采用以下操作步骤:

a、拌肥,将肥料和清水按照10:1的比例混合;

b、压肥,使用挤压装置挤压肥料,将肥料中的块状物质挤碎;

c、浇肥,同时向艾草苗的圆周方向浇肥,浇肥时,将土壤浇透。

本实施例中,进行追肥时,采用拌肥施肥装置进行自动处理,拌肥施肥装置的结构如下:

参照图1,包括车体1、拌肥机构、挤压机构和浇肥机构,拌肥机构、挤压机构和浇肥机构均位于车体1内。

拌肥机构用于将肥料和清水拌合,其结构包括拌肥缸2和通过轴承转动设置的驱动凸轮4,驱动凸轮4连接有电机,驱动凸轮4的外侧设有均呈梯形状的第一楔块5和第二楔块6,第一楔块5与第二楔块6之间焊接固定有齿条7,拌肥缸2也位于第一楔块5和第二楔块6之间,且拌肥缸2的两端分别抵在第一楔块5和第二楔块6的斜面上,第一楔块5上远离拌肥缸2的斜面与驱动凸轮4相抵,第一楔块5连接有复位弹簧,拌肥缸2底部连接有排肥管8,拌肥缸2的顶部两端均设有顶齿轮3,拌肥缸2的上方设有肥料箱19和水箱20,肥料箱19连接有肥料管,水箱20连接有水管,肥料管和水管上均转动连接有用于启闭肥料管和水管的启动齿轮21,启动齿轮21与对应设置的顶齿轮3之间啮合。

挤压机构用于挤压肥料,其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并与齿条7啮合的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上穿设有螺纹配合的挤压杆10,挤压杆10穿入拌肥缸2内并铰接有挤压板11,挤压板11滑动连接在拌肥缸2内。

浇肥机构用于向艾草浇肥,其结构包括设于车体1底部的浇肥口,浇肥口中穿设有浇肥筒12,结合图2所示,浇肥筒1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竖筒13,浇肥筒12上键连接有浇肥齿轮14,浇肥齿轮14为弧齿锥齿轮,浇肥筒12的上方吊设有与传动齿轮9固定连接的导肥凸轮15,导肥凸轮15的圆心位于浇肥筒12的轴向上,导肥凸轮15上沿长径方向设有第一导肥沟16、沿短径方向设有第二导肥沟17,排肥管8的管口靠近导肥凸轮15的上端面。

实际使用时,肥料箱19内盛装有肥料,水箱20内盛装有清水,将车体1移动至种植坑的上方,使种植坑与浇肥口对齐。启动驱动凸轮4所连接的电机,电机带动驱动凸轮4旋转,驱动凸轮4在转动的过程中将长径端抵在第一楔块5的一个斜面上,并挤压第一楔块5平移,第一楔块5的高端移动至拌肥缸2的下方而将拌肥缸2垫高,第一楔块5通过齿条7带动第二楔块6移动,第二楔块6远离拌肥缸2运动而从拌肥缸2的下方脱出,此时拌肥缸2原本垫在第二楔块6上的一端失去第二楔块6的支撑而下沉,拌肥缸2向第二楔块6一侧摇摆,拌肥缸2顶部的顶齿轮3推动啮合的启动齿轮21旋转而将肥料管打开,肥料箱19内的肥料经由肥料管自动排至拌肥缸2内;当驱动凸轮4的长径端远离第一楔块5后,第一楔块5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反向滑动复位,第一楔块5通过齿条7带动第二楔块6反向滑动复位,此时,第一楔块5又从拌肥缸2的底部脱出,第二楔块6运动至拌肥缸2的下侧而又将拌肥缸2抬高,拌肥缸2又向反侧倾斜而通过顶齿轮3推动启动齿轮21再次旋转,此时,肥料箱19上的启动齿轮21转动而将肥料管关闭,肥料管停止排出肥料,而水管上的启动齿轮21转动而将水管开启,水管将水箱20内的水排入拌肥缸2内,使水与肥料混合。驱动凸轮4间歇抵在第一楔块5上而推动第一楔块5往复运动,由此实现拌肥缸2的往复摆动,使得肥料与清水在拌肥缸2摆动的过程中自动混合均匀,以保证肥效的均匀性。

齿条7受到第一楔块5的影响而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推动啮合的传动齿轮9旋转,由于传动齿轮9与挤压杆10之间配合形成丝杠副,使得挤压杆10受到传动齿轮9的推动而向拌肥缸2内往复移动,挤压杆10带动挤压板11在拌肥缸2内运动而对肥料进行挤压,以将肥料中的成团物质压散,并加强肥料与水之间的混合强度,使得肥料能够与水均匀混合而保证艾草对养分的有效吸收。

完成肥料的搅拌混合后,开启排肥管8,拌肥缸2内的肥水经由排肥管8排出至导肥凸轮15上。传动齿轮9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固定连接的导肥凸轮15旋转,参照图2,导肥凸轮15上的第一导肥沟16在导肥凸轮15转动时不断与浇肥齿轮14上的不同齿槽对齐,部分肥水经由第一导肥沟16排出至不同的齿槽内,并沿齿槽流出至种植坑的外圆周部位,实现对种植坑外圆周的全面浇灌。肥水在齿槽内流动时,部分肥水由通孔18流至邻侧的齿槽中,并沿邻侧的齿槽浇灌至种植坑外圆周的其余部位,从而实现肥水的分流,增大肥水每次浇灌的面积,防止肥水在一个部位集中浇灌而影响均匀施肥的效果。同时,流动至导肥凸轮15上的部分肥水经由第二导肥沟17流出至导肥凸轮15与浇肥筒12之间的缝隙中,并由缝隙流入不同的竖筒13内而浇灌至种植坑的内圆周的不同部位,由此实现种植坑外圆周与内圆周的全面均匀浇灌,使肥水在土壤中浇匀浇透,以保证艾草苗能够全面吸收到养分而促进其生长。

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肥料与清水的均匀混合,保证肥料能够有效渗透土层,并能够对肥料中的成团物质进行处理,避免肥料堆积而影响艾草苗对养分的吸收,此外,还能实现肥料的自动全面均匀浇灌,避免肥料在种植坑的某个部位堆积,使艾草苗能够全面吸收到养分而保持健康生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