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9911发布日期:2019-12-03 23:2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幼苗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育苗即培育幼苗。目前的育苗方法大多采用在育苗托盘中进行育苗,然后在从育苗托盘中将培育的幼苗拔出移植到土地上,这样在拔幼苗的时候容易对幼苗的根茎造成伤害,造成伤害的幼苗移植后成活率必然容易降低。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工厂化基质育苗技术是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甜叶菊育苗技术发展形成的钵体育苗、容器育苗、基质苗床育苗等方法展现了广阔前景,但采用上述育苗方式生产时,没有多层立体育苗,多为就地支撑起单层搁架或直接在地面上进行育苗,故育苗场地占用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存在土地资源浪费问题。有些虽采用两层或多层的空间搁架育苗,但其搁架空间高度不可调整,结构分布不合理,各层采光不均。同时,施水肥量无法按需控制,水资源浪费严重,劳动强度大,管理繁琐,秧苗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其高度可调整,可根据基质含水情况自动灌溉,组装方便,各层采光均匀,综合利用率高的分层育苗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包括:抽水泵,还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三及支架四,所述支架一上部与支架二上部成交叉状铰接连接,所述支架三上部及支架四上部成交叉状铰接连接,所述两铰接处上方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防止转动轴脱落的挡片,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摇杆,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转动轴是镂空的,所述转动轴中部设有孔,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杆一、杆二、杆三、杆四、杆五、杆六、杆七及杆八,所述杆一、杆三、杆五及杆七交叉连接,且所述转动轴作为杆一、杆三、杆五及杆七的中心线,依次相邻的两杆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杆二、杆四、杆六及杆八交叉连接,且所述转动轴作为杆二、杆四、杆六及杆八的中心线,依次相邻的两杆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杆一与杆二两端均连接互成60度夹角的连接杆,所述杆一两端的连接杆与杆二两端的连接杆分别连接支撑板的一端和另一端,所述支撑板平行于地面,以此类推,所述转动轴上固连八个杆,因此,该装置上共有八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可放置甜叶菊育苗筒;

所述抽水泵的一端连接深入地下的吸水管,所述抽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置于转动轴内部,从转动轴上的孔内伸在外面,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喷头。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四周边缘固定连接封闭的挡板。

进一步,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分层育苗装置还可根据温室、塑料大棚和工棚空间情况,多个分层育苗装置并排或首尾连接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分层育苗装置不仅组装方便,易于搬运,采用的灌溉系统实现了施水肥量的按需控制,合理地安排水资源和营养物质,管理合理方便,极大地减小了劳动强度;立体分层合理地利用空间,节省了育苗用地,又节约了水和肥,成苗率高达95%、苗壮苗齐,利于实现现代化、产业化的育苗生产。该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提高温室综合利用率,应用前景广阔。适应性、互换性强,可用于甜叶菊、蔬菜、和花卉等多种作物的育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甜叶菊育苗筒放置在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支架一、2-支架二、3-支架三、4-支架四、5-转动轴、6-杆一、61-杆二、7-杆三、71-杆四、8-杆五、81-杆六、9-杆七、91-杆八、10-摇杆、11-支撑板、12-喷头、13-抽水泵、14-出水管、15-挡片、16-连接杆、17-甜叶菊育苗筒、18-吸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包括:抽水泵13,还包括:支架一1、支架二2、支架三3及支架四4,所述支架一1上部与支架二2上部成交叉状铰接连接,所述支架三3上部及支架四4上部成交叉状铰接连接,所述两铰接处上方设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防止转动轴5脱落的挡片15,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摇杆10,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转动轴5是镂空的,所述转动轴5中部设有孔,所述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杆一6、杆二61、杆三7、杆四71、杆五8、杆六81、杆七9及杆八91,所述杆一6、杆三7、杆五8及杆七9交叉连接,且所述转动轴5作为杆一6、杆三7、杆五8及杆七9的中心线,依次相邻的两杆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杆二61、杆四71、杆六81及杆八91交叉连接,且所述转动轴5作为杆二61、杆四71、杆六81及杆八91的中心线,依次相邻的两杆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杆一6与杆二61两端均连接互成60度夹角的连接杆16,所述杆一6两端的连接杆16与杆二61两端的连接杆16分别连接支撑板11的一端和另一端,所述支撑板11平行于地面,以此类推,所述转动轴5上固连八个杆,因此,该装置上共有八个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可放置甜叶菊育苗筒17;

所述抽水泵13的一端连接深入地下的吸水管18,所述抽水泵13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14的一端,所述出水管14置于转动轴5内部,从转动轴5上的孔内伸在外面,所述出水管14的另一端连接喷头12。

所述支撑板11四周边缘固定连接封闭的挡板。所述出水管14上设有阀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包括:抽水泵(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一(1)、支架二(2)、支架三(3)及支架四(4),所述支架一(1)上部与支架二(2)上部成交叉状铰接连接,所述支架三(3)上部及支架四(4)上部成交叉状铰接连接,所述两铰接处上方设有转动轴(5),所述转动轴(5)的一端固定连接防止转动轴(5)脱落的挡片(15),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摇杆(10),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转动轴(5)是镂空的,所述转动轴(5)中部设有孔,所述转动轴(5)上固定连接杆一(6)、杆二(61)、杆三(7)、杆四(71)、杆五(8)、杆六(81)、杆七(9)及杆八(91),所述杆一(6)、杆三(7)、杆五(8)及杆七(9)交叉连接,且所述转动轴(5)作为杆一(6)、杆三(7)、杆五(8)及杆七(9)的中心线,依次相邻的两杆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杆二(61)、杆四(71)、杆六(81)及杆八(91)交叉连接,且所述转动轴(5)作为杆二(61)、杆四(71)、杆六(81)及杆八(91)的中心线,依次相邻的两杆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杆一(6)与杆二(61)两端均连接互成60度夹角的连接杆(16),所述杆一(6)两端的连接杆(16)与杆二(61)两端的连接杆(16)分别连接支撑板(11)的一端和另一端,所述支撑板(11)平行于地面,以此类推,所述转动轴(5)上固连八个杆,因此,该装置上共有八个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可放置甜叶菊育苗筒(17);

所述抽水泵(13)的一端连接深入地下的吸水管(18),所述抽水泵(13)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14)的一端,所述出水管(14)置于转动轴(5)内部,从转动轴(5)上的孔内伸在外面,所述出水管(14)的另一端连接喷头(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1)四周边缘固定连接封闭的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4)上设有阀门。


技术总结
一种甜叶菊育苗装置,包括:抽水泵,还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三及支架四,所述支架一上部与支架二上部成交叉状铰接连接,所述两铰接处上方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防止转动轴脱落的挡片,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摇杆,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转动轴是镂空的,所述转动轴中部设有孔,该装置上共有八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可放置甜叶菊育苗筒;所述抽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置于转动轴内部,从转动轴上的孔内伸在外面,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喷头。其高度可调整,可根据基质含水情况自动灌溉,组装方便,各层采光均匀,综合利用率高的分层育苗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庄永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泗阳县新亿里种植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8.05.25
技术公布日:2019.12.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