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藜麦产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629发布日期:2018-11-30 23:16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藜麦产量的种植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藜麦,原产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其分类属藜科,双子叶植物。植株呈扫帚状,株高一般为1.5~2.0m,最高的可达到3米左右,根系属浅根系,序状花序,主梢和侧枝都结籽,自花授粉。种子为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5~2mm左右,大小与小米差不多,比小米轻,千粒重1.4g~3g。

藜麦是人类珍贵的生物多样性粮食资源之一,唯一的单体植物即可满足人类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唯一的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乳占种子的68%,且具有营养活性,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牛肉20%),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于吸收,尤其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赖氨酸,钙、镁、磷、钾、铁、锌、硒、锰、铜等矿物质营养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胆碱、甜菜碱、叶酸、α-亚麻酸、β-葡聚糖等多种有益化合物,膳食纤维素含量高达7.1%,胆固醇为0,不含麸质,低脂,低热量(305kcal/100g),低升糖(gi升糖值35,低升糖标准为55),几乎都是常见食物里最优秀的。藜麦适宜所有人群食用,特别是对于乳糜泻(对面筋蛋白过敏)、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病患者,对孕产妇、婴幼儿、运动员、素食者、减肥塑身、病后康复者非常适宜;对于健康人群,藜麦也是难得的营养美食。

目前,由于藜麦的种植技术落后,导致种植的藜麦长势较差,穗粒又少又小;或藜麦生长过旺盛,容易倒伏、花儿不实、秕谷较多;加上病虫害的处理不及时不到位,造成藜麦产量低,平均每亩仅产藜麦150kg左右,供不应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藜麦产量的种植方法,该方法种植的藜麦平均亩产量为400kg,与比传统种植方法相比,其每亩增产250kg左右,具有产量高、其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藜麦供不应求的市场矛盾。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藜麦产量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和整理种植地:

选择海拔3000~3200米、降水量500~550mm,最高温度不高于32℃;排水、灌溉方便且上一年种植过辣椒的向阳山地作为种植地;在秋冬季节将种植地内的杂草及异物清除,每亩施洒生石灰500~700kg、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kg、2.5%溴氰菊酯1000倍液50kg、75%克螨特2000倍液100kg,然后进行深耕25~30cm,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以及农药杀死;越冬后三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地表每亩施用氨化磷酸钙200kg,其散发的氨气对地下害虫具有杀伤作用,然后对地表进行开沟,沟深8~12cm、沟距35~45cm;

2)施底肥:每亩用草木灰1000~1500kg、磷肥100~150kg、氮肥50~75kg、腐熟饼肥200~300kg、鸡粪100~150kg、牛粪100~150kg、羊粪500~600kg、菜籽粕100~200kg、蚕沙50~100kg、人粪尿1000~1500kg沤制后的底肥均匀撒施于沟内;

3)播种:

在沟内的底肥上均匀施洒藜麦种子,每亩种子用量为0.4kg,然后覆土1~2cm;播种前,用种子重量2%的百威种衣剂拌种,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4)田间管理:

锄草、间苗及补苗:当藜麦苗长到10~15cm后可以结合间苗开始锄第一次草,同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使藜麦的株距为20cm左右;当藜麦长到60~80cm时进行第二次锄草;当藜麦长到100~150cm时进行第三次锄草,第三次除草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50kg、氮肥15kg进行追肥,追肥后立即给根部培土,使根系更加稳固,防止后期倒伏;气候干燥时,早晚对藜麦进行喷水;气候多雨时,及时进行排水;

5)病虫害防治:

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在高温干旱时,注意检查叶片,发现叶面、叶背上有针头大小的红色小虫在爬动时,连续喷洒2~3次1000倍乐斯本水溶液,每10~15天喷洒一次;

采用200倍尿素水溶液与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喷施于藜麦叶面可防治叶斑病及及部分病虫害;

6)收割:

秋季,当藜麦叶变黄变红,且多数叶开始变干、脱落,种子用指甲掐已无水分时开始进行收割。

优选地,步骤1)中,每亩施洒生石灰600kg,开沟深度为10cm、沟距40cm。

优选地,步骤2)中,每亩用草木灰1250kg、磷肥125kg、氮肥65kg、腐熟饼肥250kg、鸡粪125kg、牛粪125kg、羊粪550kg、菜籽粕150kg、蚕沙75kg、人粪尿1250kg沤制后的底肥均匀撒施于沟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提高藜麦产量的种植方法,其选地独特,底肥配制合理,种植的藜麦长势好且不会生长过旺,穗多籽粒饱满,不易发生病虫害,种植成本低,平均每亩可产藜麦400kg,与比传统种植方法相比,其每亩增产250kg左右,具有产量高、其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藜麦供不应求的市场矛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种植藜麦3亩,其方法如下:

1)选择和整理种植地:

选择海拔3000米、降水量550mm,最高温度不高于32℃;排水、灌溉方便且上一年种植过辣椒的向阳山地作为种植地;在秋冬季节将种植地内的杂草及异物清除,每亩施洒生石灰500kg、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kg、2.5%溴氰菊酯1000倍液50kg、75%克螨特2000倍液100kg,然后进行深耕25cm,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以及农药杀死;越冬后三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地表每亩施用氨化磷酸钙200kg,其散发的氨气对地下害虫具有杀伤作用,然后对地表进行开沟,沟深8cm、沟距35cm;

2)施底肥:每亩用草木灰1000kg、磷肥100kg、氮肥75kg、腐熟饼肥300kg、鸡粪100kg、牛粪150kg、羊粪500kg、菜籽粕200kg、蚕沙50kg、人粪尿1500kg沤制后的底肥均匀撒施于沟内;

3)播种:

在沟内的底肥上均匀施洒藜麦种子,每亩种子用量为0.4kg,然后覆土1~2cm;播种前,用种子重量2%的百威种衣剂拌种,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4)田间管理:

锄草、间苗及补苗:当藜麦苗长到10~15cm后可以结合间苗开始锄第一次草,同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使藜麦的株距为20cm左右;当藜麦长到60~80cm时进行第二次锄草;当藜麦长到100~150cm时进行第三次锄草,第三次除草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50kg、氮肥15kg进行追肥,追肥后立即给根部培土,使根系更加稳固,防止后期倒伏;气候干燥时,早晚对藜麦进行喷水;气候多雨时,及时进行排水;

5)病虫害防治:

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在高温干旱时,注意检查叶片,发现叶面、叶背上有针头大小的红色小虫在爬动时,连续喷洒2次1000倍乐斯本水溶液,每15天喷洒一次;

采用200倍尿素水溶液与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喷施于藜麦叶面可防治叶斑病及及部分病虫害;

6)收割:

秋季,当藜麦叶变黄变红,且多数叶开始变干、脱落,种子用指甲掐已无水分时开始进行收割。

实施例2

种植藜麦5亩,其方法如下:

1)选择和整理种植地:

选择海拔3100米、降水量530mm,最高温度不高于32℃;排水、灌溉方便且上一年种植过辣椒的向阳山地作为种植地;在秋冬季节将种植地内的杂草及异物清除,每亩施洒生石灰600kg、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kg、2.5%溴氰菊酯1000倍液50kg、75%克螨特2000倍液100kg,然后进行深耕28cm,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以及农药杀死;越冬后三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地表每亩施用氨化磷酸钙200kg,其散发的氨气对地下害虫具有杀伤作用,然后对地表进行开沟,沟深10cm、沟距40cm;

2)施底肥:每亩用草木灰1250kg、磷肥125kg、氮肥65kg、腐熟饼肥250kg、鸡粪125kg、牛粪125kg、羊粪550kg、菜籽粕150kg、蚕沙75kg、人粪尿1250kg沤制后的底肥均匀撒施于沟内;

3)播种:

在沟内的底肥上均匀施洒藜麦种子,每亩种子用量为0.4kg,然后覆土1~2cm;播种前,用种子重量2%的百威种衣剂拌种,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4)田间管理:

锄草、间苗及补苗:当藜麦苗长到10~15cm后可以结合间苗开始锄第一次草,同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使藜麦的株距为20cm左右;当藜麦长到60~80cm时进行第二次锄草;当藜麦长到100~150cm时进行第三次锄草,第三次除草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50kg、氮肥15kg进行追肥,追肥后立即给根部培土,使根系更加稳固,防止后期倒伏;气候干燥时,早晚对藜麦进行喷水;气候多雨时,及时进行排水;

5)病虫害防治:

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0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在高温干旱时,注意检查叶片,发现叶面、叶背上有针头大小的红色小虫在爬动时,连续喷洒3次1000倍乐斯本水溶液,每12天喷洒一次;

采用200倍尿素水溶液与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喷施于藜麦叶面可防治叶斑病及及部分病虫害;

6)收割:

秋季,当藜麦叶变黄变红,且多数叶开始变干、脱落,种子用指甲掐已无水分时开始进行收割。

实施例3

种植藜麦8亩,其方法如下:

1)选择海拔3200米、降水量500mm,最高温度不高于32℃;排水、灌溉方便且上一年种植过辣椒的向阳山地作为种植地;在秋冬季节将种植地内的杂草及异物清除,每亩施洒生石灰700kg、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kg、2.5%溴氰菊酯1000倍液50kg、75%克螨特2000倍液100kg,然后进行深耕30cm,将成、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以及农药杀死;越冬后三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地表每亩施用氨化磷酸钙200kg,其散发的氨气对地下害虫具有杀伤作用,然后对地表进行开沟,沟深12cm、沟距45cm;

2)施底肥:每亩用草木灰1500kg、磷肥150kg、氮肥50kg、腐熟饼肥200kg、鸡粪150kg、牛粪100kg、羊粪600kg、菜籽粕100kg、蚕沙100kg、人粪尿1000kg沤制后的底肥均匀撒施于沟内;

3)播种:

在沟内的底肥上均匀施洒藜麦种子,每亩种子用量为0.4kg,然后覆土1~2cm;播种前,用种子重量2%的百威种衣剂拌种,还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虫;

4)田间管理:

锄草、间苗及补苗:当藜麦苗长到10~15cm后可以结合间苗开始锄第一次草,同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使藜麦的株距为20cm左右;当藜麦长到60~80cm时进行第二次锄草;当藜麦长到100~150cm时进行第三次锄草,第三次除草后,每亩用磷酸二氢钾50kg、氮肥15kg进行追肥,追肥后立即给根部培土,使根系更加稳固,防止后期倒伏;气候干燥时,早晚对藜麦进行喷水;气候多雨时,及时进行排水;

5)病虫害防治:

在蛴螬发生较重的地块,用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和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250克,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在高温干旱时,注意检查叶片,发现叶面、叶背上有针头大小的红色小虫在爬动时,连续喷洒3次1000倍乐斯本水溶液,每15天喷洒一次;

采用200倍尿素水溶液与哈茨木霉菌300倍液直接喷施于藜麦叶面可防治叶斑病及及部分病虫害;

6)收割:

秋季,当藜麦叶变黄变红,且多数叶开始变干、脱落,种子用指甲掐已无水分时开始进行收割。

3个实施例的平均产量及品质情况统计如下表:

表一

一级品质:粒大、颗粒饱满,大小均匀,色泽好,无霉变、无腐烂;二级品质:颗粒比一级颗粒稍小,大小均匀,色泽好,无霉变、无腐烂;三级品质:颗粒小于二级颗粒,有少数霉变颗粒,有秕谷。

从表一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方法实施例1比传统种植方法亩增产249kg,实施例2比传统种植方法亩增产252kg,实施例3比传统种植方法亩增产251kg,因此可知,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方法其产量高、产品品质好,适宜大范围进行推广种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