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式胡蜂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48296发布日期:2018-08-24 19:27阅读:89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胡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棚式胡蜂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胡蜂,长约16毫米,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身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通常较大型的蜂窝单层蜂室可有多达2000多个幼虫室,用多个短柄连接在牢固的悬垂物上或上层蜂室形成圆球状。

其食性广,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中国云南、山西等省采取人工辅助越冬以及人工辅助建巢和迁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虫,甚有效果,而且比较经济。由于胡蜂有归巢习性,所以放蜂一次长期有效。

胡蜂毒可治疗关节炎,药用价值极高,对医疗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国际市场上有20多种胡蜂蜂毒出售,其价格相当昂贵,在对胡蜂进行养殖时,现在缺少系统的养殖方法,使得在人工饲养时,造成胡蜂死亡率较高,幼虫疾病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棚式胡蜂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在缺少系统的养殖方法,使得在人工饲养时,造成胡蜂死亡率较高,幼虫疾病较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棚式胡蜂养殖方法,包括

大棚搭建:长620厘米,宽270厘米,高220厘米,蜂棚用钢筋做骨架,并且用木头做支撑架,并且在外侧包裹铁窗纱,其中一面留有纱门,棚内安装悬挂可拆卸的饲料盘,大棚的上方安装有人工调节面积的遮光帘。

蜂笼制作: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

蜂箱制作:用木材做成边长20~3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蜂种采集:在9月底至10月初,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并且蜂笼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野外,定时检查蜂笼中群蜂抱团情况,如发现散团,应该及时降温,加厚大棚的遮光罩,定时在蜂笼中放入熟透的苹果、桃、青菜,并且加入蜂蜜水。

交配越冬:在外界气温降至5℃后,群峰开始抱团,高于7℃,便开始散团。在冬日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遮光帘,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其余时间将胡蜂处于黑暗的环境中,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人工安巢:在蜂笼底部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来年3月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在夜间将蜂笼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当棚内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由于大棚中是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箱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蜂箱中。

病虫防治:在蜂后筑巢时,将蜂箱架高放置,使其与地面存在7-10cm的距离,并且将蜂箱疏散排列,每日定时清洁蜂箱,避免食物残留,在湿度较大且气温较高时,在棚内喷洒抗生素试剂。

优选的,所述大棚可做越冬大棚、筑巢大棚和交配大棚共同使用,且遮光帘的面积等于大棚面积的一半,棚内通风透气,在当筑巢大棚使用时,要求全棚可以让阳光照射。

优选的,所述饲料盘中投放的饲料包括肉类和水果,其中肉类包括猪肝、鸡肉、鸡肝、羊肉、牛肉、鹌鹑和黄粉虫,且肉类食物为轮流更换投食,严禁天天单一种类喂养;水果包括苹果、葡萄、桃、糖蜜和瓜皮。

优选的,所述在养殖大棚中搭设30-40个蜂箱,且将蜂箱分活动区和筑巢区,每个蜂箱排列的间距大于8cm。

优选的,所述筑巢区的蜂箱在箱底侧面一角处开个直径4厘米的孔供蜂王进出;作为活动区的蜂箱一侧留个小门,并且在活动区的蜂箱中放置两个不同颜色的瓶子盖,其中一个瓶子盖装糖蜜水,另一个装干净的食用水。

优选的,所述每天观察食物吃完或剩余的情况做适当增减,15天观看一次胡蜂的活动情况,从蜂箱侧面开小孔观察,禁止把巢提起观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大棚式胡蜂养殖方法,在人工干预的模式下对胡蜂进行人工养殖,将野外捕捉的胡蜂放置在蜂笼中养殖,并且在来年的春季将胡蜂移到蜂箱中进行养殖,便于对野生胡蜂进行驯化,并且养殖棚设置有遮光帘,通过控制遮光帘的面积控制养殖棚的露光面积,便于根据胡蜂的生理状况改变光照,帮助胡蜂安稳的越冬,蜂箱分活动区和筑巢区,便于胡蜂更好的筑巢,同时便于提高胡蜂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减小疫病,喂养的食物采用水果和肉类,种类进行更换,从而提高胡蜂的身体免疫力,减小幼蜂的死亡率,从而提高胡蜂的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大棚式胡蜂养殖方法,包括

大棚搭建:长620厘米,宽270厘米,高220厘米,蜂棚用钢筋做骨架,并且用木头做支撑架,并且在外侧包裹铁窗纱,其中一面留有纱门,棚内安装悬挂可拆卸的饲料盘,大棚的上方安装有人工调节面积的遮光帘。

蜂笼制作:木制或用铁纱网制成,体积约为0.03~0.04立方米。

蜂箱制作:用木材做成边长20~30cm,上下用薄木板做成盖和底,盖上装有挂钩,四周挂有纱窗,一侧留有活门。

蜂种采集:在9月底至10月初,夜间用捕虫网在群蜂的越冬处收集,养殖在蜂笼中,并且蜂笼用黑布遮光,放在干燥通风、不受干扰的野外,定时检查蜂笼中群蜂抱团情况,如发现散团,应该及时降温,加厚大棚的遮光罩,定时在蜂笼中放入熟透的苹果、桃、青菜,并且加入蜂蜜水。

交配越冬:在外界气温降至5℃后,群峰开始抱团,高于7℃,便开始散团。在冬日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遮光帘,在阳光下晒3~4h,使其活动并取食,其余时间将胡蜂处于黑暗的环境中,在越冬期间,要经常检查,箱笼10~15日进行1次抱团情况检查,如果发现散团,应及时降温,加厚遮光外套。

人工安巢:在蜂笼底部投放熟透的苹果、桃和水分较多的青菜,来年3月气温回升到10℃以上,越冬胡蜂开始散团活动,在夜间将蜂笼移入大棚中,轻开笼门或箱盖,来日胡蜂即在棚内飞翔。当棚内气温恒定在17℃以上时,蜂开始进入筑巢产卵阶段,见有蜂在棚顶及四周纱网上时飞时停,应及时将蜂笼挂在棚内各处,将笼开启一半而拴牢。由于大棚中是仅有人工设置的蜂箱是遮光避雨、挡风的适宜筑巢地点,蜂很自然地飞入蜂箱中。

病虫防治:在蜂后筑巢时,将蜂箱架高放置,使其与地面存在7-10cm的距离,并且将蜂箱疏散排列,每日定时清洁蜂箱,避免食物残留,在湿度较大且气温较高时,在棚内喷洒抗生素试剂。

大棚可做越冬大棚、筑巢大棚和交配大棚共同使用,且遮光帘的面积等于大棚面积的一半,棚内通风透气,在当筑巢大棚使用时,要求全棚可以让阳光照射,减小制作成本,并且减小对胡蜂的搬运,提高胡蜂的适用性,使其从野蜂被驯化成

饲料盘中投放的饲料包括肉类和水果,其中肉类包括猪肝、鸡肉、鸡肝、羊肉、牛肉、鹌鹑和黄粉虫,且肉类食物为轮流更换投食,严禁天天单一种类喂养;水果包括苹果、葡萄、桃、糖蜜和瓜皮,提高营养搭配,保证营养充足,从而减小蜂儿幼体死亡现象,并且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饲养环境,有助于提高胡蜂的卵巢发育,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卵的效率。

在养殖大棚中搭设30-40个蜂箱,且将蜂箱分活动区和筑巢区,每个蜂箱排列的间距大于8cm,增大蜂王的活动范围,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产卵的效率,并且在间距较大,避免箱体内部的蜂后相互干扰。

筑巢区的蜂箱在箱底侧面一角处开个直径4厘米的孔供蜂王进出;作为活动区的蜂箱一侧留个小门,并且在活动区的蜂箱中放置两个不同颜色的瓶子盖,其中一个瓶子盖装糖蜜水,另一个装干净的食用水。

每天观察食物吃完或剩余的情况做适当增减,15天观看一次胡蜂的活动情况,从蜂箱侧面开小孔观察,禁止把巢提起观看,减小人为活动对胡蜂活动的干扰,增大存活率,从而提高胡蜂的筑巢效率,有利于提高胡蜂的生存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