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2613发布日期:2018-11-07 07:29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茶栽培领域。

背景技术

油茶,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用油”,堪称“液体黄金”。茶油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经加工后,可作为工业和医药原料,还有许多副产品,可进行综合利用。油茶树具适应性强、有寿命长、不与粮棉种植争地的特点,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肥料、农药;油茶树为常绿树种,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同时也是优良的防火林带树种。目前,在油茶栽培中存在着挂果晚、产量低、效益慢等问题,如何使新造的油茶林早期丰产,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具有能够改善土壤土质、培肥地力、促进快速成林,且所产茶油品质好、产量高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矮山岗地区,坡度10-25度的坡地,土壤ph值在4-6.5,壤质适合油茶生长的红壤,土层厚度大于60cm;

(2)整地:上挖下填,削高填底,大弯顺势,小弯取直,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小于15度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梯状整地;翻地、开垄,深翻过程中还要对深翻的土壤进行均匀施基肥,每亩投放石灰150kg,要投放均匀,三个月后喷施石硫合剂,按0.5kg石硫合剂兑水100kg的配比均匀喷施;按规格长70cm×宽70cm×深70cm挖种植穴;

(3)选苗:选择嫁接营养杯苗作为种苗,苗高15cm以上,地径2.5mm以上;

(4)栽植:栽植行距为2-2.5m,株距为2.5-3m,每亩定植110株,定植时实行1穴1苗,将苗放入穴中扶正并舒展根系,填入细土压实,尽量使土与根系紧密接触,然后浇入适量的根水,覆盖松土即可;栽植后将幼苗树蔸周围60cm范围内覆盖稻草、杂草等,厚度6cm;

(5)林间管理:

a、中耕除草:栽后第一、第二年,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培蔸正苗,第三年全面深耕1次,深度20-25cm,第四、第五年每年秋季中耕1次,深度10-15cm,第六年全面深耕1次,深度30-35cm;

b、施肥:第一年每株施0.1kg尿素或复合肥,施油茶专用肥1kg/株,采用沟施肥,距离树蔸30cm以外,沟深20cm,从第二年至第六年,施肥逐渐增加施肥量,成林后对挂果较多的植株施磷钾复合肥0.3-0.5kg/株;

c、间作:油茶栽植后的第二年进行间作,在主力油茶树蔸60cm处交叉种植黄豆和花生;

d、整形修剪:油茶幼苗早期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距嫁接口30-50cm处定杆,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再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修剪时轻度修剪,多留枝,及时剪除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前3年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型;

(6)采收:当茶果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果皮茸毛脱尽,果基毛硬而粗,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时采收。

优选地,步骤(2)基肥包括180-200kg/亩沼肥和25-30kg/亩复合肥。

优选地,步骤(5)油茶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油茶饼100-150份、动物粪便25-35份、氢氧化钾1-3份、30%的磷酸2-4份、30%的腐植酸1-3份、微生物制剂1-2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整地时,投放石灰和石硫合剂,起防病防虫作用;基肥采用沼肥和复合肥的组合,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微生物炭、氮的含量,从而改良土壤的生物特性;在每行油茶之间间作豆科植物,可起到固氮、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改善油茶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并通过合理的除草、施肥、整形修剪,为油茶提高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枝梢生长正常与花芽分化,达到早期开花挂果的目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选地:选择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矮山岗地区,坡度25度以下的坡地,土壤ph值在4-6.5,壤质适合油茶生长的红壤,土层厚度大于60cm;

(2)整地:上挖下填,削高填底,大弯顺势,小弯取直,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小于15度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梯状整地;翻地、开垄,深翻过程中还要对深翻的土壤进行均匀施基肥,每亩投放石灰150kg,要投放均匀,三个月后喷施石硫合剂,按0.5kg石硫合剂兑水100kg的配比均匀喷施;按规格长70cm×宽70cm×深70cm挖种植穴;

(3)选苗:选择嫁接营养杯苗作为种苗,苗高15cm以上,地径2.5mm以上;

(4)栽植:栽植行距为2.5m,株距为2.5m,每亩定植110株,定植时实行1穴1苗,将苗放入穴中扶正并舒展根系,填入细土压实,尽量使土与根系紧密接触,然后浇入适量的根水,覆盖松土即可;栽植后将幼苗树蔸周围60cm范围内覆盖稻草、杂草等,厚度6cm;

(5)林间管理:

a、中耕除草:栽后第一、第二年,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培蔸正苗,第三年全面深耕1次,深度20-25cm,第四、第五年每年秋季中耕1次,深度10-15cm,第六年全面深耕1次,深度30-35cm;

b、施肥:第一年每株施0.1kg尿素,施油茶专用肥1kg/株,采用沟施肥,距离树蔸30cm以外,沟深20cm,从第二年至第六年,施肥逐渐增加施肥量,成林后对挂果较多的植株施磷钾复合肥0.3kg/株;

c、间作:油茶栽植后的第二年进行间作,在主力油茶树蔸60cm处交叉种植黄豆和花生;

d、整形修剪:油茶幼苗早期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距嫁接口30-50cm处定杆,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再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修剪时轻度修剪,多留枝,及时剪除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前3年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型;

(6)采收:当茶果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果皮茸毛脱尽,果基毛硬而粗,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时采收。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实施例1的进一步实施方案,在本实施例中,基肥包括180-200kg/亩沼肥和25-30kg/亩复合肥;基肥采用沼肥和复合肥的组合,可以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微生物炭、氮的含量,从而改良土壤的生物特性。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实施例1的进一步实施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油茶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油茶饼150份、动物粪便30份、氢氧化钾1份、30%的磷酸2份、30%的腐植酸1份、微生物制剂1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综合实施方案,一种油茶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矮山岗地区,坡度小于25度的坡地,土壤ph值在4-6.5,壤质适合油茶生长的红壤,土层厚度大于60cm;

(2)整地:上挖下填,削高填底,大弯顺势,小弯取直,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小于15度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梯状整地;翻地、开垄,深翻过程中还要对深翻的土壤进行均匀施基肥,基肥包括1200kg/亩沼肥和30kg/亩复合肥;每亩投放石灰150kg,要投放均匀,三个月后喷施石硫合剂,按0.5kg石硫合剂兑水100kg的配比均匀喷施;按规格长70cm×宽70cm×深70cm挖种植穴;

(3)选苗:选择嫁接营养杯苗作为种苗,苗高15cm以上,地径2.5mm以上;

(4)栽植:栽植行距为2-2.5m,株距为2.5-3m,每亩定植110株,定植时实行1穴1苗,将苗放入穴中扶正并舒展根系,填入细土压实,尽量使土与根系紧密接触,然后浇入适量的根水,覆盖松土即可;栽植后将幼苗树蔸周围60cm范围内覆盖稻草、杂草等,厚度6cm;

(5)林间管理:

a、中耕除草:栽后第一、第二年,每年春末夏初和秋季各中耕除草1次,培蔸正苗,第三年全面深耕1次,深度20-25cm,第四、第五年每年秋季中耕1次,深度10-15cm,第六年全面深耕1次,深度30-35cm;

b、施肥:第一年每株施0.1kg尿素,施油茶专用肥1kg/株,采用沟施肥,距离树蔸30cm以外,沟深20cm,从第二年至第六年,施肥逐渐增加施肥量,成林后对挂果较多的植株施磷钾复合肥0.4kg/株;油茶专用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油茶饼120份、动物粪便25份、氢氧化钾2份、30%的磷酸2份、30%的腐植酸3份、微生物制剂1份;

c、间作:油茶栽植后的第二年进行间作,在主力油茶树蔸60cm处交叉种植黄豆和花生;

d、整形修剪:油茶幼苗早期以整形为主,定植后在距嫁接口30-50cm处定杆,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cm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再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修剪时轻度修剪,多留枝,及时剪除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前3年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型;

(6)采收:当茶果色泽鲜艳、发红或发黄、呈现油光,果皮茸毛脱尽,果基毛硬而粗,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现油时采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