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9980发布日期:2018-12-14 21:2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谷仓降温、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

背景技术

干燥仓通常底部具有空气分配室的房式仓,主要用于储藏散粒体物料(如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杂粮、种子等),且为了确保仓内谷物干燥并降低劳动强度,一般利用仓内干燥技术对谷仓内的谷物进行降温、除湿,所述仓内干燥是对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采用机械通风辅以加热方式进行低温干燥,干燥完成后物料继续留在仓内储藏的技术。然而现有仓内干燥技术多采用上行通风,所谓的上行通风是指将外界空气通过仓底部的空气分配室由下而上穿过物料层排出仓外,以将物料解析出的水分蒸发带走,实现对仓内物料的降温、干燥的目的。然而由于物料在上行通风干燥过程中,下层降水速度快,上层降水速度慢,导致上下层物料水分分层严重。同时,受物料中杂质聚集和料堆各向异性等物理因素,使得干燥介质(空气)在料堆内流动中不均匀,造成物料降水不均匀,有的区域水分高,有的区域水分低。而水分分层和降水不均匀,使得仓内容易产生结露,微生物滋生和物料霉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以使干燥介质定向、定位导入仓内高温、高水分物料聚集区域,使料堆内水分和温度、梯度符合要求。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包括:第一检测器、探管和芯柱,其中:

第一检测器用于对谷仓内各区域的湿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谷仓内湿度最大区域的第一位置坐标;

探管用于插入第一检测器计算处的第一位置坐标处,并使探管在插入谷仓内时其底部与谷仓底部的空气分配室导通;

芯柱的一端从探管的顶部伸入探管内部并与探管滑动装配。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用于以所述第一位置坐标为中心对谷仓内各高度段的湿度进行检测,并按照湿度值的大小计算出各高度段的第二位置坐标;芯柱按照各高度段的湿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移动至各第二位置坐标处。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控制芯柱在探管内部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且该驱动机构与第二检测器连接并根据第二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芯柱的移动量。

优选地,探管包括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体,且各管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探管的一端设有端口处安装由与其同轴布置的上密封圈;芯柱的一端由上密封圈所在的一端伸入探管内部,且芯柱与上密封圈过盈配合。

优选地,芯柱位于探管内部的一端外周设有周向布置的下密封圈,且下密封圈与探管过盈配合。

优选地,芯柱位于探管内部的一端外周设有周向布置的环槽,下密封圈卡装在该环槽内。

优选地,探管侧壁的开孔率不小于其总面积的15%。

本发明中,利用第一检测器检测出谷仓内湿度最大区域,以便于将探管插入该区域内,然后利用芯柱在探管内的上下移动实现对该探管通气段的高度进行控制,以将干燥介质(空气)定向、定位导入仓内高温、高水分物料聚集区域降水、降温,使料堆内水分和温度、梯度符合要求,以达到提高仓内谷物除湿干燥的均匀性和除湿干燥效率,避免现有技术中直通风的干燥方式造成仓内谷物干燥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中所述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工作状态图一;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工作状态图二;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工作状态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中所述探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中所述芯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工作状态图一;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工作状态图二;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的工作状态图三。

参照图1-3,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仓内高水分散粒体物料降温、降湿系统,包括:第一检测器(图中未画出)、探管1和芯柱2,其中:

第一检测器用于对谷仓内各区域的湿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出谷仓内湿度最大区域的第一位置坐标;探管1用于插入第一检测器计算处的第一位置坐标处,并使探管1在插入谷仓内时其底部与谷仓底部的空气分配室导通;芯柱2的一端从探管1的顶部伸入探管1内部并与探管1滑动装配。

本发明在对谷仓进行通风降温、除湿的过程时,先利用第一检测器找出谷仓内湿度最大区域,然后将探管1插入该区域内,并将芯柱2由探管1的端部插入探管1内,以利用芯柱2对探管1的顶部进行封堵。同时,利用芯柱1在探管1内部上下移动实现对探管1通气段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将干燥介质(空气)定向、定位导入仓内高温、高水分物料聚集区域降水、降温,使料堆内水分和温度、梯度符合要求,以达到提高仓内谷物除湿干燥的均匀性和除湿干燥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二检测器(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二检测器用于以所述第一位置坐标为中心对谷仓内各高度段的湿度进行检测,并按照湿度值的大小计算出各高度段的第二位置坐标;芯柱2按照各高度段的湿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移动至各第二位置坐标处。当探管1插入谷仓内时,利用第二检测器检测出在该探管1高度方向上各高度段的湿度值,并按照湿度值的大小计算出各高度段的第二位置坐标,芯柱2按照各高度段的湿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移动至各第二位置坐标处,以使探管1通气段的变化符合谷仓内湿度梯度要求。其具体工作方式如下:

参照图4-6:当第二检测器检测出谷仓内湿度值大小顺序是由下向上依次递减时,芯柱2先移动至湿度最大处,以利用该芯柱2对该位置处上方各气孔进行封堵,只保留芯柱2下方的气孔开放,以使气流透过各开放气孔进入谷仓内以对该区域处的谷物进行降温、除湿;然后再将芯柱2向上移动一个位置以使该芯柱2移动至湿度第二大处,以利用该芯柱2对该位置处上方各气孔进行封堵,只保留芯柱2下方的气孔开放,以使气流透过各开放气孔进入谷仓内以对该区域处的谷物进行降温、除湿,如此类推,直至芯柱2移动至湿度最小处并完成该谷物降温、除湿工作。从而实现将干燥介质(空气)定向、定位导入仓内高温、高水分物料聚集区域进行降水、降温,使料堆内水分和温度、梯度符合要求。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控制芯柱2在探管1内部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画出),且该驱动机构与第二检测器连接并根据第二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芯柱2的移动量。以实现芯柱2的自动移动。

另外,本实施例中,探管1包括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管体,且各管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根据仓内谷物的深度调整增减管体数量,使探管1的长度适应仓内谷物的深度。

本实施例中,探管1的一端设有端口处安装由与其同轴布置的上密封圈3;芯柱2的一端由上密封圈3所在的一端伸入探管1内部,且芯柱2与上密封圈3过盈配合。芯柱2位于探管1内部的一端外周设有周向布置下密封圈4,且下密封圈4与探管1过盈配合。上密封圈3、下密封圈4的设置既能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又能利用摩擦力使芯柱2停在任意高度上。

本实施例中,芯柱2位于探管1内部的一端外周设有周向布置的环槽21,下密封圈4卡在该环槽21内,以便于增强该下密封圈4与芯柱2装配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探管1侧壁的开孔率不小于其总面积的15%。以在保证探管1具有足够的通气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