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香石竹花芽苗切花产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1845发布日期:2018-11-30 23:17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香石竹切花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提高香石竹花芽苗切花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每年栽培量和销售量巨大。香石竹切花的种苗一般为扦插苗,即从母本植株上取嫩芽再扦插到基质中生根,待生根成功后即为扦插苗,用于销售给切花种植户种植切花。

香石竹种苗可周年定植。冬季或春季由于气温较低,香石竹扦插苗培育过程中易产生花芽苗。花芽苗在形态上与正常的扦插苗没有差异,销售时难以辨别。但切花种植户种植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其顶芽发育为花芽,导致其腋芽萌发减少,进而产出的切花枝数减少,使种植户蒙受损失。以单头香石竹品种‘马斯特’为例,花芽苗相比正常的扦插苗,每株每茬切花产量减少约50%。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提高香石竹花芽苗产量的方法,以保障冬春季定植的香石竹切花的产量,减少切花种植户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香石竹花芽苗切花产量的方法,适合于冬季或春季的香石竹种植,种植户就算购买到花芽苗也不会降低香石竹切花的正常产量,有效保障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本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农户实操和推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提高香石竹花芽苗切花产量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定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调节土壤ph值和土壤结构,之后进行种苗定植;

2)第一次丙环唑溶液处理:种苗定植第6-8天,种苗已缓苗成功并开始正常生长时,喷洒1次丙环唑溶液,间隔2-3天再喷洒1次相同浓度的丙环唑溶液;

3)摘心:定植30-60天后,分两次进行摘心处理;

4)第二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摘心后待侧芽长至23-27cm,再喷洒1次丙环唑溶液;

5)抹蕾:抹蕾一般在顶花蕾达7-8mm时摘除侧花蕾,同时将上部4-5节侧芽摘除,留基部侧枝作为第二批采花枝;

6)整个生长季保持肥水充足和均衡,适时采摘。

进一步的,定植前,土壤消毒每亩用绵隆17-20kg或撒拜克20-25kg,薄膜压紧覆盖3天,揭膜晾晒15-30天后方可种植;用硫酸亚铁、细硫磺粉或石灰粉等来调节土壤ph值,使其保持在6.0-6.5;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需加入腐熟有机肥、泥炭等疏松性物质来调节土壤结构,深翻平整,使土壤保持通风透气、耕作层在40cm以上的土壤,ec的值以0.5-0.8mμ/cm为宜。

进一步的,种苗定植:种植密度一般为15000株/亩,株行距10cm×10cm×20cm,宽窄行种植;为确保发根、发棵,栽植深度以刚埋住根部不倒伏为宜;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第2天复水并喷施1000倍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适当遮荫或半遮荫,直到植株长出新芽为止。

进一步的,第一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时,丙环唑溶液浓度为0.039%-0.047%。

进一步的,第一次摘心应在幼苗主茎有6-7对叶展开时进行,一般在定植后30天左右;摘除茎尖生长点时,应根据不同品种侧枝发生的特性可留1-2节进行摘心;第二次摘心在侧枝生长有5-6节时进行,一般在第一次摘心后30天左右,确保每株6-10个开花侧枝。

进一步的,第二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时,丙环唑溶液浓度为0.055%-0.063%。

进一步的,步骤6)中,整个生长期采取勤施薄肥的追肥方法,每个生长季节施肥量控制在每亩氮肥45kg、磷肥33kg、钾肥45kg左右;为防止缺硼现象发生,在现蕾后应追施0.1%-0.2%的硼肥。

进一步的,步骤6)中,为形成强大根系,整个生长过程应保持水分充足,苗期浇水注意保持基质干湿交替;夏季高温期,为防止茎腐病和萼裂现象发生,应控制浇水量,不宜过湿。

进一步的,单头品种应在花瓣露出、花苞见色后采收为佳,多头品种应在花枝上已有1-2朵花开放,其余花蕾现色时采收为最佳;采收时间以傍晚剪切为宜;采后及时放入清水中吸水4-6h,同时也可加入硫代硫酸银或其它保鲜剂作保鲜处理;根据等级要求把基部切齐,用橡皮筋缠绕基部,插入保鲜液盒放入冷库储存。

进一步的,第二茬切花栽培管理:第一茬采花后在植株距地面15-30㎝进行修剪,剪口下留2对生有绿叶的节,修剪后喷施1000倍百菌清,5-10天后可正常进行下一茬栽培管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方法适合于冬季或春季,香石竹切花种植户在购买了扦插苗,但又不确定扦插苗中是否混有花芽苗时使用。即使种植户购买到花芽苗,采用本方法也能保证香石竹切花的正常产量,进而保障了农户的经济效益。本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农户实操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冬春季出产的单头香石竹切花品种‘马斯特’种苗为例进行栽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定植前准备:土壤消毒每亩用绵隆17-20kg或撒拜克20-25kg,薄膜压紧覆盖3天,揭膜晾晒15-30天后方可种植。用硫酸亚铁、细硫磺粉或石灰粉等来调节土壤ph值,使其保持在6.0-6.5。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需加入腐熟有机肥、泥炭等疏松性物质来调节土壤结构,深翻平整,使土壤保持通风透气、耕作层在40cm以上的土壤,ec的值以0.5-0.8mμ/cm为宜。

2)种苗定植:种植密度一般为15000株/亩,株行距10cm×10cm×20cm,宽窄行种植。为确保发根、发棵,栽植深度以刚埋住根部不倒伏为宜。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第2天复水并喷施1000倍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适当遮荫或半遮荫,直到植株长出新芽为止。

3)摘心:第一次摘心应在幼苗主茎有6-7对叶展开时进行,一般在定植后30天左右。摘除茎尖生长点时,应根据不同品种侧枝发生的特性可留1-2节进行摘心。第二次摘心在侧枝生长有5-6节时进行,一般在第一次摘心后30天左右,确保每株6-10个开花侧枝。

4)抹蕾:抹蕾一般在顶花蕾达7-8mm时摘除侧花蕾,同时将上部4-5节侧芽摘除,留基部侧枝作为第二批采花枝。

5)肥料管理:整个生长期采取勤施薄肥的追肥方法。每个生长季节施肥量控制在每亩氮肥45kg、磷肥33kg、钾肥45kg左右。为防止缺硼现象发生,应适时施用硼肥,尤其在现蕾后追施0.1%-0.2%的硼肥。

6)水分管理:为形成强大根系,整个生长过程应保持水分充足,苗期浇水注意保持基质干湿交替。夏季高温期,为防止茎腐病和萼裂现象发生,应控制浇水量,不宜过湿。

7)支撑网设置:张网3-4层,网眼10cm×10cm,固定网面使其不松弛。随苗长高,不断调整网间距离,间距20-25cm。

8)单头品种应在花瓣露出,花苞见色后采收为佳。采收时间以傍晚剪切为宜。采后及时放入清水中吸水4-6h,同时也可加入硫代硫酸银或其它保鲜剂作保鲜处理。根据等级要求把基部切齐,用橡皮筋缠绕基部,插入保鲜液盒放入冷库储存。

9)第二茬切花栽培管理:第一茬采花后在植株距地面15-30㎝进行修剪,剪口下留2对生有绿叶的节,修剪后喷施1000倍百菌清,5-10天后可正常进行下一茬栽培管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以冬春季出产的单头香石竹切花品种‘马斯特’种苗为例进行栽种,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定植前准备:土壤消毒每亩用绵隆17-20kg或撒拜克20-25kg,薄膜压紧覆盖3天,揭膜晾晒15-30天后方可种植。用硫酸亚铁、细硫磺粉或石灰粉等来调节土壤ph值,使其保持在6.0-6.5。根据当地土壤情况需加入腐熟有机肥、泥炭等疏松性物质来调节土壤结构,深翻平整,使土壤保持通风透气、耕作层在40cm以上的土壤,ec的值以0.5-0.8mμ/cm为宜。

2)种苗定植:种植密度一般为15000株/亩,株行距10cm×10cm×20cm,宽窄行种植。为确保发根、发棵,栽植深度以刚埋住根部不倒伏为宜。定植后浇透定根水,第2天复水并喷施1000倍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适当遮荫或半遮荫,直到植株长出新芽为止。

3)第一次丙环唑溶液处理:种苗定植第6-8天,种苗已缓苗成功并开始正常生长时,喷洒1次丙环唑溶液,丙环唑溶液的浓度为0.039%,间隔2-3天再喷洒1次相同浓度的丙环唑溶液。

4)摘心:第一次摘心应在幼苗主茎有6-7对叶展开时进行,一般在定植后30天左右。摘除茎尖生长点时,应根据不同品种侧枝发生的特性可留1-2节进行摘心。第二次摘心在侧枝生长有5-6节时进行,一般在第一次摘心后30天左右,确保每株6-10个开花侧枝。

5)第二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摘心后待侧芽长至23-27cm,再喷洒1次丙环唑溶液,丙环唑溶液的浓度为0.055%。

6)抹蕾:抹蕾一般在顶花蕾达7-8mm时摘除侧花蕾,同时将上部4-5节侧芽摘除,留基部侧枝作为第二批采花枝。

7)肥料管理:整个生长期采取勤施薄肥的追肥方法。每个生长季节施肥量控制在每亩氮肥45kg、磷肥33kg、钾肥45kg左右。为防止缺硼现象发生,应适时施用硼肥,尤其在现蕾后追施0.1%-0.2%的硼肥。

8)水分管理:为形成强大根系,整个生长过程应保持水分充足,苗期浇水注意保持基质干湿交替。夏季高温期,为防止茎腐病和萼裂现象发生,应控制浇水量,不宜过湿。

9)支撑网设置:张网3-4层,网眼10cm×10cm,固定网面使其不松弛。随苗长高,不断调整网间距离,间距20-25cm。

10)单头品种应在花瓣露出,花苞见色后采收为佳。采收时间以傍晚剪切为宜。采后及时放入清水中吸水4-6h,同时也可加入硫代硫酸银或其它保鲜剂作保鲜处理。根据等级要求把基部切齐,用橡皮筋缠绕基部,插入保鲜液盒放入冷库储存。

11)第二茬切花栽培管理:第一茬采花后在植株距地面15-30㎝进行修剪,剪口下留2对生有绿叶的节,修剪后喷施1000倍百菌清,5-10天后可正常进行下一茬栽培管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以冬春季出产的单头香石竹切花品种‘马斯特’种苗为例进行栽种,具体步骤同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

步骤3)中,第一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时,丙环唑溶液的浓度为0.043%。

步骤5)中,第二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时,丙环唑溶液的浓度为0.06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以冬春季出产的单头香石竹切花品种‘马斯特’种苗为例进行栽种,具体步骤同实施例2,所不同的是:

步骤3)中,第一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时,丙环唑溶液的浓度为0.047%。

步骤5)中,第二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时,丙环唑溶液的浓度为0.063%。

实验分析:

一、丙环唑溶液浓度适宜值分析

通过以上4个实施例可以看出,实施例2两次施用的丙环唑溶液浓度较低,没有起到抑制顶端的花芽发育,实施例2效果同实施例1未施用丙环唑溶液的效果相同。而实施例4施用的丙环唑溶液浓度过大,造成了侧芽畸形,切花产量降低。对比之下,实施例3施用的丙环唑溶液浓度适宜,侧芽萌发正常,切花产量提高。

再者,两次喷施的丙环唑溶液浓度不同,第二次丙环唑溶液处理时提高了抑制花芽分化的浓度且浓度适宜,既能确保抑制完全,又避免造成侧芽畸形等负面影响。

二、喷施丙环唑溶液成本与产量分析

由上表可知,‘马斯特’正常的扦插苗每株每茬可产切花4-6枝;如果是冬春季花芽苗,每株每茬切花产量为2-3枝,产量减少了约50%。在冬春种植香石竹种苗时,喷洒丙环唑溶液在生产成本上每枝切花虽增加了0.02元的成本,但适宜浓度的丙环唑溶液对正常的种苗没有药害,对花芽苗却能抑制香石竹顶芽发育为花芽、促进侧芽的萌发,有效避免了冬春花芽苗的产量降低,保证了花芽苗的正常产量。

本方法适合于冬季或春季,香石竹切花种植户在购买了扦插苗,但又不确定扦插苗中是否混有花芽苗时使用。即使种植户购买到花芽苗,采用本方法也能保证香石竹切花的正常产量,进而保障了农户的经济效益。本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便于农户实操和推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