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1595发布日期:2018-11-07 07:2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苗技术领域,是一种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植物生产面积及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降低育苗风险,越来越多的植物生产单位选择进行统一育苗或选择可靠的育苗单位购入育好的成品小苗,这样就需要越来越大规模的统一培育越来越多的小苗。如果育苗条件把握不好,将给育苗单位造成极大经营风险,为所育小苗整个生长过程的各个方面造成不可逆转的终身影响。

目前多采用基质育苗或田间育苗,由于营养无法精确补充,严重影响了植物幼苗的生长,导致育苗的成活率低、育苗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育苗多采用基质育苗或田间育苗,由于营养无法精确补充,严重影响了植物幼苗的生长,导致育苗的成活率低、育苗时间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存储有生态水的储水池中加入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混合后得到有益菌群生态水,生态水、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的质量比为1000:1.5至2:40至50;第二步,有益菌群生态水流至培育池中并在储水池与培育池之间循环流动;第三步,在培育池的有益菌群生态水的水面上放置至少一个的育苗板,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匍匐茎或扦插枝,匍匐茎或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15天至45天后,得到培育苗。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匍匐茎为草莓匍匐茎,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草莓匍匐茎,草莓匍匐茎的株距为8cm至15cm,草莓匍匐茎的行距为10cm至15cm,草莓匍匐茎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20天至30天后,得到草莓培育苗;或/和,扦插枝为西红柿扦插枝,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西红柿扦插枝,西红柿扦插枝的株距为8cm至15cm,西红柿扦插枝的行距为10cm至15cm,西红柿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15天至25天后,得到西红柿培育苗;或/和,扦插枝为火龙果扦插枝,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火龙果扦插枝,火龙果扦插枝的株距为10cm至18cm,火龙果扦插枝的行距为12cm至18cm,火龙果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20天至30天后,得到火龙果培育苗;或/和,扦插枝为无花果扦插枝,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无花果扦插枝,无花果扦插枝的株距为10cm至18cm,无花果扦插枝的行距为12cm至18cm,无花果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30天至45天后,得到无花果培育苗。

上述鱼植共生培养液按下述步骤得到:第一步,将干净水照晒3天至5天,得到日晒水;第二步,在日晒水中分别加入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液;第三步,将第一混合液连续循环4天至6天,循环后得到循环液;第四步,在循环液中分别加入消化细菌群、牛奶和碎熟鸡蛋黄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第五步,第二混合液通过生化过滤箱连续循环45天至55天,第二混合液循环期间,间隔指定天数向第二混合液中加入牛奶和碎熟鸡蛋黄,时间间隔依次为9天至10天、7天至8天、5天至6天、3天至4天、1天至2天,循环后得到鱼植共生培养液,循环后生化过滤箱中的细菌屋为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

上述干净水为天山雪水或泉水或井水;或/和,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水或稻田水。

上述鱼植共生培养液制备方法的第二步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加入量与日晒水的质量比为1:450000至600000,乳酸菌的加入量与日晒水的质量比为1:900000至1200000,酵母的加入量与日晒水的质量比为1:1900000至2200000;或/和,鱼植共生培养液制备方法的第四步中,消化细菌群的加入量与循环液的质量比为1:900000至1200000,牛奶的加入量与循环液的质量比为1:19000至22000,碎熟鸡蛋黄的加入量与循环液的质量比为1:40000至60000;或/和,鱼植共生培养液制备方法的第五步中,第二混合液循环期间,间隔指定天数向第二混合液中加入牛奶和碎熟鸡蛋黄,时间间隔依次为9天至10天、7天至8天、5天至6天、3天至4天、1天至2天,每次牛奶的加入量与第二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19000至22000,每次碎熟鸡蛋黄的加入量与第二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40000至60000。

上述生化过滤箱与第二混合液的体积为1:15至30;或/和,第一混合液循环时的换水率为20%至50%;或/和,第二混合液循环时的换水率为20%至50%;或/和,在生化过滤箱中分别填充有细菌屋、活性炭和麦饭石;或/和,细菌屋的体积为生化过滤箱体积的75%至85%,活性炭的体积为生化过滤箱体积的5%至15%,麦饭石的体积为生化过滤箱体积的5%至15%。

本发明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只需在生态水中加入鱼植共生培养液即可保持40天至50天匍匐茎或扦插枝所需的营养,能够及时精确补充水中匍匐茎或扦插枝所需的营养,得到的植物苗根系发达,本发明植物苗的成活率为90%至95%,成活率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提高了20%至30%,同时植物苗的育苗周期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缩短了1/4至1/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该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存储有生态水的储水池中加入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混合后得到有益菌群生态水,生态水、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的质量比为1000:1.5至2:40至50;第二步,有益菌群生态水流至培育池中并在储水池与培育池之间循环流动;第三步,在培育池的有益菌群生态水的水面上放置至少一个的育苗板,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匍匐茎或扦插枝,匍匐茎或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15天至45天后,得到培育苗。本实施例1中,植物苗的成活率为90%至95%,成活率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提高了20%至30%,同时植物苗的育苗周期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缩短了1/4至1/3。

实施例2,该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存储有生态水的储水池中加入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混合后得到有益菌群生态水,生态水、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的质量比为1000:1.5或2:40或50;第二步,有益菌群生态水流至培育池中并在储水池与培育池之间循环流动;第三步,在培育池的有益菌群生态水的水面上放置至少一个的育苗板,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匍匐茎或扦插枝,匍匐茎或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15天至45天后,得到培育苗。

实施例3,该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存储有生态水的储水池中加入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混合后得到有益菌群生态水,生态水、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的质量比为1000:1.5:40;第二步,有益菌群生态水流至培育池中并在储水池与培育池之间循环流动;第三步,在培育池的有益菌群生态水的水面上放置至少一个的育苗板,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匍匐茎或扦插枝,匍匐茎或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下培育16天后,得到培育苗。本实施例3中,植物苗的成活率为92%,成活率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提高了22%,同时植物苗的育苗周期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缩短了1/4。

实施例4,该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按下述步骤进行:第一步,在存储有生态水的储水池中加入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混合后得到有益菌群生态水,生态水、鱼植共生培养液和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的质量比为1000:2:50;第二步,有益菌群生态水流至培育池中并在储水池与培育池之间循环流动;第三步,在培育池的有益菌群生态水的水面上放置至少一个的育苗板,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匍匐茎或扦插枝,匍匐茎或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6℃下培育40天后,得到培育苗。本实施例4中,植物苗的成活率为95%,成活率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提高了30%,同时植物苗的育苗周期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缩短了1/3。

实施例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匍匐茎为草莓匍匐茎,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草莓匍匐茎,草莓匍匐茎的株距为8cm至15cm,草莓匍匐茎的行距为10cm至15cm,草莓匍匐茎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20天至30天后,得到草莓培育苗;或/和,扦插枝为西红柿扦插枝,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西红柿扦插枝,西红柿扦插枝的株距为8cm至15cm,西红柿扦插枝的行距为10cm至15cm,西红柿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15天至25天后,得到西红柿培育苗;或/和,扦插枝为火龙果扦插枝,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火龙果扦插枝,火龙果扦插枝的株距为10cm至18cm,火龙果扦插枝的行距为12cm至18cm,火龙果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20天至30天后,得到火龙果培育苗;或/和,扦插枝为无花果扦插枝,在育苗板均布的育苗孔中插入无花果扦插枝,无花果扦插枝的株距为10cm至18cm,无花果扦插枝的行距为12cm至18cm,无花果扦插枝的下部位于有益菌群生态水中,在温度为20℃至26℃下培育30天至45天后,得到无花果培育苗。

实施例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鱼植共生培养液按下述步骤得到:第一步,将干净水照晒3天至5天,得到日晒水;第二步,在日晒水中分别加入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液;第三步,将第一混合液连续循环4天至6天,循环后得到循环液;第四步,在循环液中分别加入消化细菌群、牛奶和碎熟鸡蛋黄并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第五步,第二混合液通过生化过滤箱连续循环45天至55天,第二混合液循环期间,间隔指定天数向第二混合液中加入牛奶和碎熟鸡蛋黄,时间间隔依次为9天至10天、7天至8天、5天至6天、3天至4天、1天至2天,循环后得到鱼植共生培养液,循环后生化过滤箱中的细菌屋为含有有益菌群的细菌屋。

实施例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干净水为天山雪水或泉水或井水;或/和,生态水为池塘水或泉水或稻田水。

实施例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鱼植共生培养液制备方法的第二步中,枯草芽孢杆菌的加入量与日晒水的质量比为1:450000至600000,乳酸菌的加入量与日晒水的质量比为1:900000至1200000,酵母的加入量与日晒水的质量比为1:1900000至2200000;或/和,鱼植共生培养液制备方法的第四步中,消化细菌群的加入量与循环液的质量比为1:900000至1200000,牛奶的加入量与循环液的质量比为1:19000至22000,碎熟鸡蛋黄的加入量与循环液的质量比为1:40000至60000;或/和,鱼植共生培养液制备方法的第五步中,第二混合液循环期间,间隔指定天数向第二混合液中加入牛奶和碎熟鸡蛋黄,时间间隔依次为9天至10天、7天至8天、5天至6天、3天至4天、1天至2天,每次牛奶的加入量与第二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19000至22000,每次碎熟鸡蛋黄的加入量与第二混合液的质量比为1:40000至60000。

实施例9,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生化过滤箱与第二混合液的体积为1:15至30;或/和,第一混合液循环时的换水率为20%至50%;或/和,第二混合液循环时的换水率为20%至50%;或/和,在生化过滤箱中分别填充有细菌屋、活性炭和麦饭石;或/和,细菌屋的体积为生化过滤箱体积的75%至85%,活性炭的体积为生化过滤箱体积的5%至15%,麦饭石的体积为生化过滤箱体积的5%至15%。

综上所述,本发明含鱼植共生培养液的生态水中培育植物苗的方法,只需在生态水中加入鱼植共生培养液即可保持40天至50天匍匐茎或扦插枝所需的营养,能够及时精确补充水中匍匐茎或扦插枝所需的营养,得到的植物苗根系发达,本发明植物苗的成活率为90%至95%,成活率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提高了20%至30%,同时植物苗的育苗周期较现有植物苗育苗方法缩短了1/4至1/3。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