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及混合草坪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7738发布日期:2019-01-16 06:1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及混合草坪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草坪建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及混合草坪。



背景技术:

运动场草坪除了具有观赏功能外,更多注重的是其使用功能。竞技运动会带来激烈的碰撞,容易产生运动伤害,在天然草坪上进行的竞技性运动往往可以减少竞技运动对运动员带来的运动伤害风险。然而,纯天然草坪虽可以建植出良好的缓冲和舒适的比赛场地,但比赛场地往往会存在比较松软、易被损坏、场地平整度不佳、稳定性一般以及养护的费用较高等的问题。人造草虽然相对稳定较好,但人造草场地硬度高、草丝易引起运动伤害和皮肤伤害。此外,在夏季高温时,人造草极易产生不良气味,存在环境危害和人身伤害等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及混合草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没能很好地将天然草与人造草丝很好地结合,从而建植出更优质的草坪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包括:建造标准坪床;在所述标准坪床上沿所述标准坪床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植入间隔开的多排或多列人造草丝;在相邻的两排或两列人造草丝之间播种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在每一排或每一列中的相邻的两个人造草丝之间播种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用专业的混合草坪建植机将人造草丝植入到所述标准坪床的种植层中。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人造草丝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厘米,相邻的两个所述人造草丝之间的纵向距离为2厘米、4厘米或6厘米。

其中,所述人造草丝位于所述标准坪床之上的高度为2厘米,所述人造草丝植入到所述标准坪床的种植层中的深度为18厘米到28厘米;当所述天然草种子或天然草茎长成天然草后,所述天然草位于所述标准坪床之上的高度为2.5厘米。

其中,建造标准坪床的方法包括:建造砾石排水层;在所述砾石排水层上铺设种植层。

其中,建造标准坪床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砾石排水层和所述种植层之间铺设过渡层。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包括:建造标准坪床;在所述标准坪床上沿所述标准坪床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铺设天然草皮坪;在所述天然草皮坪上沿所述天然草皮坪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植入间隔开的多排或多列人造草丝。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混合草坪,包括:标准坪床;在所述标准坪床上沿所述标准坪床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有间隔开的多排或多列人造草丝层;在相邻的两排或两列所述人造草丝层之间播种多粒天然草种子层或多颗天然草草茎层;在每一排或每一列的人造草丝层中设有间隔开的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

其中,所述标准坪床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过渡层以及砾石排水层。

其中,所述种植层包括沙质土层或沙壤土层。

其中,所述过渡层包括粗砂层、无纺布层或纱网层。

其中,在所述砾石排水层中设有排水管。

其中,所述砾石排水层包括呈等距式设置的多个砾石,各个所述砾石的直径均相等。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在本申请的方法中,通过将天然草与人造草丝进行结合,从而充分地利用了天然草具有柔软度好、节能环保的优点,以及充分地利用了人造草丝硬度高的优点,实现了优点“1+1>2”的结合。也就是说,通过将天然草与人造草丝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场地的使用率,人造草的地上部分可以对地上部分的天然草的叶片和茎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提高草坪的抗践踏能力,减少运动对天然草造成的伤害,显著提高了场地的使用频率3-5倍。同时,人造草丝的地下部分能使得地表水快速下渗,可以形成良好的空间,让天然草的根系快速向下生长,使得天然草的整体生长的更健壮、更致密,进一步地,天然草的地下部分越深,通水越快。此外,人造草丝伸入到标准坪床的种植层以后,会构造出孔道,方便天然草的根系向下生长。另外,由于天然草与人造草丝的间隔式生长,使得天然草的根系与人造草丝的根部发生盘结,从而使得天然草的根系更加地牢固,进一步地,使得整个坪床更加的稳固。此外,本申请的方法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草坪的抗胁迫能力,全天候使用,场地用途更广泛,利用率高。另外,通过改善坪床中的土壤结构和环境,从而会使得场地的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更高,更加安全。此外,本在申请的方法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天然草的根系延伸及扩展。具体地,由于天然草与人造草丝的间隔式设置,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天然草的根系生长环境,在提高场地的排水速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根系的延伸及扩展。此外,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在有草的场地进行人造草丝与天然草的混合植入,也可在无草的场地进行人造草丝与天然草的混合植入,因而,本申请的方法具有适用广泛、施工简单以及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实施例二;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混合草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一;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混合草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

图中,1:标准坪床;11:种植层;12:过渡层;13:砾石排水层;131:排水管;132:砾石;2:人造草丝层;21:人造草丝;3:多粒天然草种子层或多颗天然草草茎层;31: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4:天然草皮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图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包括:

步骤s1,建造标准坪床1。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标准天然草坪足球场的坪床建造要求来建造该标准坪床1。

步骤s2,在该标准坪床1上沿该标准坪床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植入间隔开的多排或多列人造草丝21。

步骤s3,在相邻的两排或两列人造草丝21之间播种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31。

步骤s4,在每一排或每一列中的相邻的两个人造草丝21之间播种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31。具体地,在本申请的方法中,通过将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进行结合,从而充分地利用了天然草具有柔软度好、节能环保的优点,以及充分地利用了人造草丝21硬度高的优点,实现了优点“1+1>2”的结合。也就是说,通过将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场地的使用率,人造草的地上部分可以对地上部分的天然草的叶片和茎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提高草坪的抗践踏能力,减少运动对天然草造成的伤害,显著提高了场地的使用频率3-5倍。同时,人造草丝21的地下部分能使得地表水快速下渗,可以形成良好的空间,让天然草的根系快速向下生长,使得天然草的整体生长的更健壮、更致密,进一步地,天然草的地下部分越深,通水越快。此外,人造草丝21伸入到标准坪床1的种植层11以后,会构造出孔道,方便天然草的根系向下生长。另外,由于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的间隔式生长,使得天然草的根系与人造草丝21的根部发生盘结,从而使得天然草的根系更加地牢固,进一步地,使得整个坪床更加的稳固。此外,本申请的方法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草坪的抗胁迫能力,全天候使用,场地用途更广泛,利用率高。另外,通过改善坪床中的土壤结构和环境,从而会使得场地的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更高,更加安全。此外,本在申请的方法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天然草的根系延伸及扩展。具体地,由于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的间隔式设置,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天然草的根系生长环境,在提高场地的排水速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根系的延伸及扩展。此外,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在有草的场地进行人造草丝21与天然草的混合植入,也可在无草的场地进行人造草丝21与天然草的混合植入,因而,本申请的方法具有适用广泛、施工简单以及高效的优点。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通过使用专业的混合草坪建植机将人造草丝21植入到该标准坪床1的种植层11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混合草坪建植机的结构和起到的作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为节约篇幅起见,此处不做详述。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人造草丝21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厘米,相邻的两个人造草丝21之间的纵向距离可为2厘米、4厘米或6厘米。也就是说,该人造草丝21植入到该标准坪床1的种植层11中的植入密度为2厘米*2厘米或2厘米*4厘米或2厘米*6厘米。上述仅仅是对该标准坪床1的种植层11的植入密度的举例说明,该植入密度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另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该人造草丝21位于该标准坪床1之上的高度为2厘米,该人造草丝21植入到该标准坪床1的种植层11中的深度为18厘米到28厘米。

当该天然草种子或天然草茎长成天然草后,该天然草位于该标准坪床1之上的高度为2.5厘米。具体地,由于天然草的地上部分通常为2.5厘米,通过将人造草丝21的地上部分设计为2厘米,从而方便对天然草进行修剪,人造草的地上部分可以对地上部分的天然草的叶片和茎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提高草坪的抗践踏能力,减少运动对天然草的伤害。此外,根据标准坪床1的种植层11的深度一般为25厘米到30厘米,因而,人造草丝21的地下部分越深,通水越快。此外,人造草丝21伸入到种植层11以后会构造出孔道,方便天然草的根系向下生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建造标准坪床1的方法包括:建造砾石排水层13,在该砾石排水层13上铺设种植层1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建造标准坪床1的方法还包括在该砾石排水层13和该种植层11之间铺设过渡层12。需要说明的是,该过渡层12的设置,能够起到防止种植层11中的砂砾进入砾石排水层13中的作用,进一步地,避免发生堵塞砾石排水层13中的排水管131的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描述的简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过程中,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仅说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

如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天然草与人造草丝混合草坪建植方法,包括:

步骤s10,建造标准坪床1。

步骤s20,在该标准坪床1上沿该标准坪床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铺设天然草皮坪4。

步骤30,在该天然草皮坪4上沿该天然草皮坪4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植入间隔开的多排或多列人造草丝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2适用于没有天然草的坪床,上述实施例1适用于有天然草的坪床。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混合草坪,包括标准坪床1、人造草丝层2、多粒天然草种子层或多颗天然草草茎层3以及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31。

在该标准坪床1上沿该标准坪床1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有间隔开的多排或多列人造草丝层2。

在相邻的两排或两列该人造草丝层2之间播种多粒天然草种子层或多颗天然草草茎层3。

在每一排或每一列的人造草丝层2中设有间隔开的多粒天然草种子或多颗天然草草茎31。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标准坪床1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种植层11、过渡层12以及砾石排水层13。具体地,种植层11的设置,一方面用于供天然草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供人造草丝21的植入,并且,通过使得种植层11的厚度控制在25厘米到30厘米,从而可以使得该人造草丝21的植入更加的稳固。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种植层11包括沙质土层或沙壤土层。也就是说,沙质土层和沙壤土层更加地有利于天然草的健壮生长。

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该过渡层12包括粗砂层、无纺布层或纱网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该过渡层12的举例说明,对于该过渡层12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定,即,其只要能够起到过滤的作用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还示意性地显示了在该砾石排水层13中设有排水管131。具体地,该排水管131埋设在该砾石排水层13中,主要起到排水的作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砾石排水层13包括呈等距式设置的多个砾石132,各个该砾石132的直径均相等。具体地,通过使得每个砾石132的直径均相等,并使得每个砾石132的直径均为6毫米到20毫米,从而可以加快排水速度,并且使得排水稳定,这样,即便遇到大雨的天气,在混合草坪上也不会出现积水的情况,进一步地,使得混合草坪的使用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的方法中,通过将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进行结合,从而充分地利用了天然草具有柔软度好、节能环保的优点,以及充分地利用了人造草丝21硬度高的优点,实现了优点“1+1>2”的结合。也就是说,通过将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场地的使用率,人造草的地上部分可以对地上部分的天然草的叶片和茎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提高草坪的抗践踏能力,减少运动对天然草造成的伤害,显著提高了场地的使用频率3-5倍。同时,人造草丝21的地下部分能使得地表水快速下渗,可以形成良好的空间,让天然草的根系快速向下生长,使得天然草的整体生长的更健壮、更致密,进一步地,天然草的地下部分越深,通水越快。此外,人造草丝21伸入到标准坪床1的种植层11以后,会构造出孔道,方便天然草的根系向下生长。另外,由于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的间隔式生长,使得天然草的根系与人造草丝21的根部发生盘结,从而使得天然草的根系更加地牢固,进一步地,使得整个坪床更加的稳固。此外,本申请的方法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草坪的抗胁迫能力,全天候使用,场地用途更广泛,利用率高。另外,通过改善坪床中的土壤结构和环境,从而会使得场地的质量均一性和稳定性更高,更加安全。此外,本在申请的方法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天然草的根系延伸及扩展。具体地,由于天然草与人造草丝21的间隔式设置,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天然草的根系生长环境,在提高场地的排水速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促进根系的延伸及扩展。此外,本申请的方法既可以在有草的场地进行人造草丝21与天然草的混合植入,也可在无草的场地进行人造草丝21与天然草的混合植入,因而,本申请的方法具有适用广泛、施工简单以及高效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