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矿库生态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8745发布日期:2019-02-15 21:43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矿库生态治理方法,属于植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废渣。这些废渣的处理与处置一般采用尾矿库的方式存积,不仅占了大量的土地,还通过酸化、降雨淋滤等作用污染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并且由于尾矿砂的松散特性,边坡遇降水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在风蚀严重区域,易产生尾矿砂扬尘,现有措施通常是采用覆盖一定厚度的种植土种植植物,以恢复生态,治理效果较差,成本较高,需要长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一种土壤结构合理、稳定,能够快速形成生态系统稳定的边坡植被的尾矿库生态治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尾矿库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坡面地形整理与排险,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若稳定性不佳,对边坡进行加固措施,利用削坡减载方法,降低边坡的高度和坡度,对坡面进行清理整平;

(2)对边坡的坡面挂网与锚杆施工处理,自上而下平铺金属网到坡肩,相邻金属网之间采取平接的方式,搭接距离不小于10厘米,用细铁丝固定,金属网面和坡面之间保持3-4厘米的空隙,通过锚钉与坡面进行连接加固;

(3)设置水泵以及灌溉系统,抽取尾矿库深层渗滤水用于所述灌溉系统;

(4)类壤土基质底基层喷播,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以重量份计包括种植土50~60份、泥炭5~15份、矿物质2~6份、黏胶1~2份、保水剂0.5~1份、秸秆纤维5~15份,木屑5~10份、微量元素0.1~0.2份、有机肥5~10份、缓释肥1~3份、重金属稳定剂5~10份、重金属吸收剂3~5份、酸性改良剂5~10份以及类壤土基质剂3~5份,将上述组分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水至混合物稠度既能粘结在坡面上又不致流淌后,采用喷射装置将其喷播至坡面金属网上,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喷播厚度为7~10cm;

(5)类壤土基质表层喷播,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以重量份计包括种植土50~60份、泥炭5~15份、矿物质2~6份、黏胶1~2份、保水剂0.5~1份、秸秆纤维5~15份,木屑5~10份、微量元素0.1~0.2份、缓释肥1~3份、木纤维1~2份、重金属吸收剂3~5份、酸性改良剂5~10份、类壤土基质剂5~10份以及种子1~2份,将上述组分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水至混合物稠度既能粘结在坡面上又不致流淌后,采用喷射装置将其喷播至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上,所述类壤土基质表层喷播厚度为5~7cm;

(6)边坡的养护管理,包括在所述类壤土基质表层覆盖无纺布并加固无纺布、浇水、施肥、病虫防治、补种和后期监测。

步骤(1)中降低边坡的高度和坡度,坡顶处按1∶0.75-0.5进行削坡。

步骤(5)中所述种子为乔木、灌、草组合的混合籽种,乔木、灌、草的比例为2~4:4~6:2~3,所述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并通过发芽率试验。

所述重金属稳定剂为铁盐、亚铁盐、碳酸盐、磷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钼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酸碱改良剂为碱性改良剂或酸性改良剂,所述酸性改良剂为生物有机肥、过磷酸钙、醋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重金属吸收剂选自活性炭、生物炭、沸石或膨润土中一种或多种。

步骤(6)中所述补种是在喷播结束后的7-20天的时间里,补种前的48-72小时将种子进行浸种催芽。

在边坡脚处设有生态挡墙所述生态挡墙高度为0.5~1.5m,所述生态挡墙采用从上到下依次自然叠垒的植物垫构成,植物垫接头处,重叠50~100mm,并填土浇水压实,底层植物袋内装有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成分,顶层内装有所述类壤土基质表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尾矿库占地面积较大,且普遍为库口比较小,内存量比较大,因此有尾矿库中下层均为厌氧层,由于尾矿库的大体积则导致尾矿库含有大量的渗滤水,厌氧层中还原菌占主导,尤其是硫酸盐还原菌具有异化硫酸盐还原作用以及降解硫酸盐作用,能够将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生成溶解度很低的金属硫化物沉淀,以及提高废水的ph,使得尾矿库厌氧层渗滤水为高ph、重金属含量很少的较纯净的水,据此可以利用尾矿库深层渗滤水进行植物浇灌以及表层酸水中和处理,形成良性循环。

本发明通过利用两层喷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可以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喷播的瞬间基质与种子或矿山边坡基岩相结合,可以通过膨胀作用紧锁围土介质,提高接触面摩擦阻力,抗冲刷能力强、附着力强、稳定性好,通过合理配置土壤组分,仿生快速模拟出自然界中适合植物生长的类壤土基质,类壤土基质喷播形成的土壤基质具有丰富的毛管孔隙(直径0.001-0.1毫米的土壤孔隙),能够增强土壤的吸水、保水能力,含水量的增加使土壤土水势增高,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良好的持水性有益于提高发芽率,类壤土基质具有适宜植物生长的疏松度和通气性,能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有助于植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更快的形成群落。

通过合理配置乔灌木种子比例,将乔、灌木比例控制在适宜植被生长的范围内,有利于草本、灌木、乔木各目标植物类型在时空上逐步向稳定和合理分布的格局发展,避免了植物单一化,导致生态系统难以长久稳定的问题,并且乔木、灌木所具有的发达根系可在土体中形成“骨架箍束作用”以有效改善土体力学性质制约变形,产生摩擦阻力及提高内摩擦角与抗剪强度,从而起到“绿色锚杆”的作用。优良的乔灌木比例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疏林景观复层结构,季相变化明显,景观效果良好,同时考虑到季候性落叶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质,有利于植物生长基质形成,并有效提高坡体抗冲刷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尾矿库生态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坡面地形整理与排险,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若稳定性不佳,对边坡进行加固措施,利用削坡减载方法,降低边坡的高度和坡度,坡顶处按1∶0.75-0.5进行削坡,对坡面进行清理整平;

(2)对边坡的坡面挂网与锚杆施工处理,自上而下平铺金属网到坡肩,相邻金属网之间采取平接的方式,搭接距离不小于10厘米,用细铁丝固定,金属网面和坡面之间保持3-4厘米的空隙,通过锚钉与坡面进行连接加固;

(3)设置水泵以及灌溉系统,抽取尾矿库深层渗滤水用于所述灌溉系统;

(4)类壤土基质底基层喷播,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以重量份计包括种植土50~60份、泥炭5~15份、矿物质2~6份、黏胶1~2份、保水剂0.5~1份、秸秆纤维5~15份,木屑5~10份、微量元素0.1~0.2份、有机肥5~10份、缓释肥1~3份、重金属稳定剂5~10份、重金属吸收剂3~5份、酸性改良剂5~10份以及类壤土基质剂3~5份,将上述组分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水至混合物稠度既能粘结在坡面上又不致流淌后,采用喷射装置将其喷播至坡面金属网上,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喷播厚度为7~10cm,所述重金属稳定剂为铁盐、亚铁盐、碳酸盐、磷酸盐、氢氧化物、硫化物、钼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酸碱改良剂为碱性改良剂或酸性改良剂,所述酸性改良剂为生物有机肥、过磷酸钙、醋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重金属吸收剂选自活性炭、生物炭、沸石或膨润土中一种或多种;

(5)类壤土基质表层喷播,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以重量份计包括种植土50~60份、泥炭5~15份、矿物质2~6份、黏胶1~2份、保水剂0.5~1份、秸秆纤维5~15份,木屑5~10份、微量元素0.1~0.2份、缓释肥1~3份、木纤维1~2份、重金属吸收剂3~5份、酸性改良剂5~10份、类壤土基质剂5~10份以及种子1~2份,将上述组分搅拌均匀后,加入适量水至混合物稠度既能粘结在坡面上又不致流淌后,采用喷射装置将其喷播至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上,所述类壤土基质表层喷播厚度为5~7cm,所述种子为乔木、灌、草组合的混合籽种,乔木、灌、草的比例为2~4:4~6:2~3,所述种子经过催芽处理,并通过发芽率试验;

(6)在边坡脚处设有生态挡墙所述生态挡墙高度为0.5~1.5m,所述生态挡墙采用从上到下依次自然叠垒的植物垫构成,植物垫接头处,重叠50~100mm,并填土浇水压实,底层植物袋内装有所述类壤土基质底基层成分,顶层内装有所述类壤土基质表层,植物根系扎破植物袋,可以提高土壤的剪切力,增强土体的粘附力,提高挡墙作用;

(7)边坡的养护管理,包括在所述类壤土基质表层覆盖无纺布并加固无纺布、浇水、施肥、病虫防治、补种和后期监测。

所述补种是在喷播结束后的7-20天的时间里,补种前的48-72小时将种子进行浸种催芽。

类壤土基质中植物一般一周内种子发芽,2个月内修复作业面表面植被形成不低于10厘米的植被坪,6个月内树木类植物生长0.3-0.8米高,且根系与修复作业面表面接触并部分深入到修复作业面内,3年后树木长成0.8-3米,植物根系深入到坡面内,且相邻的植物根系间相互交错形成网状根系分布,达到对修复作业面进行生物防护固定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达到的防护功能越强,同时构成稳定生态循环体系,一方面增加生物因素对修复作业面的防护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植被种类多样性和自然修复能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