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宜单畦多行种植的豆类作物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3122发布日期:2018-12-05 15:3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获机械,尤其是一种适宜单畦多行种植的豆类作物收获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国外青大豆收获机采用滚筒弹齿式采摘装置,工作时,旋转采摘滚筒上的弹指将豆荚从茎秆上捋落,实现荚果与茎秆的分离,然后豆荚被运送至滚筒后方的传输带,经扒齿去秆、风机吸叶等步骤,完成青大豆采摘过程。此类机具不但价格昂贵,整机多以大型化为主,售价一般高达三百万元,难以适宜我国国情。

此外,现有青大豆(青毛豆)联合收获机(参见申请号为03260510.2的中国专利文献)。工作时,经入土犁刀铲对单垄种植青大豆植株起苗,链夹持输送机构对青大豆植株夹持输送,毛刷滚筒对植株去叶后,脱荚滚筒对植株进行棒刷脱荚,经丢枝、分选、收集等完成整个收获过程。虽然这种收获机对鲜食青大豆脱荚有所突破,但由于漏采率、破损率、含杂率,落地等现象较严重,作业质量不稳定,不适宜单畦多行收获,且收获过程中先将青大豆植株铲起、夹持,功阻大、夹持不稳定,从农机收获机角度考虑,设计不科学。

检索可知申请号为200920290673.x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自走式大豆联合收获机。该机包括动力驱动底盘、挠性收割台、链式刮板输送器、脱粒清选总成、豆杆豆皮箱、粮箱,动力驱动底盘包括机架、前驱动总成、后转向总成、驾驶室及操纵总成、液压系统总成、发动机系统,挠性收割台置于机器前端,铰接在机架上,发动机系统用螺栓紧固于机架中部,脱粒清选总成固定在机架中后部,链式刮板输送器置于机器的右边,后端铰接在脱粒清选总成前边,前端钭插在挠性收割台右侧,随挠性收割台上下浮动,粮箱置于机器中左部,豆杆豆皮箱固定在脱粒清选总成的后端;虽然该机具有使用、维护方便、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但难以满足单畦多行收获的要求。

总之,现有技术分别存在的种种局限无法实现不同品种青大豆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连续低损收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适宜单畦多行种植的豆类作物收获机,切实实现不同品种青大豆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连续低损收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适宜单畦多行种植的豆类作物收获机的基本结构为:包括支撑在行走底盘上的驾乘操控装置,所述底盘铰支扶禾脱荚承载架的一端,所述扶禾脱荚承载架的另一端朝前上方延伸;

所述驾乘操控装置的前下方铰装脱荚总成油缸,所述脱荚总成油缸的伸出端与扶禾脱荚承载架前上部铰接;所述扶禾脱荚承载架的前下部承载前上部装有固定罩壳的脱荚总成,所述脱荚总成的可旋转脱荚辊具有间隔分布的弹性梳刷齿,且其输出端与行走底盘上朝后上方延伸的输送总成传输衔接;

所述罩壳的前上部安装扶禾油缸总成,所述扶禾油缸总成的伸出端与扶禾总成的前上方铰接,所述扶禾总成的输出端与脱荚总成传送衔接;所述扶禾脱荚承载架的前下部安装扶禾调整油缸,所述扶禾调整油缸的伸出端与扶禾总成的后上方铰接;所述脱荚辊的辊轴铰装扶禾调节油缸,所述扶禾调节油缸的伸出端与扶禾总成的后中部固连。

本发明不仅构成了扶禾、脱荚、输送机构在行走底盘上合理的衔接布局,而且借助脱荚总成油缸以及扶禾油缸总成、扶禾调整油缸、扶禾调节油缸的组合结构,在调节好脱荚总成工位的同时,根据单畦多行收获的独特环境条件,调整好扶禾总成的收获位置及其与脱荚总成的相对位置,从而妥善解决了现有技术均未能针对性解决的扶禾、脱荚、输送组合相互位置合理调整的难题,可以切实满足单畦多行收获的要求,实现不同品种青大豆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连续低损收获。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还有:

所述脱荚辊上具有螺旋排列间隔分布的弹性梳刷齿。

所述脱荚总成油缸包括对称的左升油缸和右升油缸,所述左升油缸和右升油缸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脱荚承载架两侧的前上部铰接。

所述罩壳的前上部两侧分别安装扶禾油缸总成的左提升油缸和右提升油缸,所述左提升油缸和右提升油缸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总成的前上方两侧铰接。

所述所述扶禾脱荚承载架的前下部两侧分别安装伸出端朝下的扶禾调整油缸,两扶禾调整油缸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总成后部两侧的支撑件上方铰接;所述脱荚辊的辊轴两侧分别铰装扶禾调节油缸,两扶禾调节油缸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总成后部两侧的支撑件中部固连。

所述扶禾总成的扶禾罩两侧板之间由前至后支撑分别与前扶禾驱动链轮、后扶禾驱动链轮、前压辊传动链轮、后压辊传动链轮同轴的前扶禾轮、后扶禾轮、前压辊轮、后压辊轮,前、后扶禾轮分别具有轴向间隔分布的辐射状刷毛。

动力输入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与前扶禾驱动链轮、后扶禾驱动链轮、前压辊传动链轮构成前级链传动,前级链传动装有分别位于前、后扶禾驱动链轮之间以及后扶禾驱动链轮和前压辊传动链轮之间的前张紧链轮和后张紧链轮。

所述前压辊传动链轮装有同轴的大链轮,通过驱动链条与后压辊传动链轮以及张紧链轮构成后级链传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侧视图。

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扶禾总成;1-1.动力输入链轮;1-2.扶禾罩;1-3.张紧链轮1;1-4.驱动链条1;1-5.后压辊传动链轮;1-6.前压辊传动链轮;1-7.前张紧链轮2;1-8.后扶禾驱动链轮;1-9.前张紧链轮3;1-10.前扶禾驱动链轮;1-11.传动链条2;1-12.后压辊轮;1-13.前压辊轮;1-14.后扶禾轮;1-15.前扶禾轮;1-16.驱动马达。2.扶禾油缸总成;2-1.左提升油缸;2-2.右提升油缸。3.扶禾脱荚承载架。4.罩壳;4-1.下罩壳板;4-2.中间罩壳板;4-3.上罩壳板。5.脱荚总成油缸;5-1.左升油缸;5-2.右升油缸。6.驾驶人员。7.驾乘操控装置;7-1.扶手焊架;7-2.上遮阳焊架;7-3.后遮阳焊架;7-4.扶手。8.液压操作件。9.发动机。10.上承载车架。11.输送总成;11-1.上支撑板;11-2.下支撑板;11-3.支撑板松紧调节机构;11-4.侧边挡板;11-5.承载架;11-6.驱动滚轮;11-7.输送皮带;11-8.驱动马达。12.风机总成;12-1.出风罩壳;12-2.叶片;12-3.轴承座;12-4.叶片承载架;12-5.驱动马达。13.接料箱总成;13-1接料箱;13-2.料箱安放架。14.下承载架。15.液压驱动的行走底盘;15-1.驱动马达;15-2.驱动轮;15-3.传动轮;15-4.履带;15-5.张紧轮。仿形总成;16-1.压轮;16-2.支撑架;16-3.插销。17.脱荚总成;17-1.驱动马达;17-2.梳刷齿;17-3.脱荚辊(又称滚筒)。18.扶禾调节油缸。19.扶禾调整油缸。20.配重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为一种适宜单畦多行种植的全液压驱动青大豆收获机,其结构如图1、2、3所示,驾乘操控装置7支撑在液压驱动的行走底盘15上。驾乘操控装置7参见图3和图5,包括扶手焊架7-1、上部的上遮阳焊架7-2、后遮阳焊架7-3以及两侧的扶手7-4,后部安置液压操作件8和发动机9。行走底盘15的前部铰支扶禾脱荚承载架3的后端,扶禾脱荚承载架3的前端朝前上方延伸。

驾乘操控装置7的前下方铰装脱荚总成油缸5,该脱荚总成油缸5包括对称的左升油缸5-1和右升油缸5-2,此两油缸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脱荚承载架3两侧的前上部铰接。扶禾脱荚承载架3的前下部承载前上部装有固定罩壳4的脱荚总成17。罩壳4由下罩壳板4-1、中间罩壳板4-2、上罩壳板4-3组成。脱荚总成17的可旋转脱荚辊17-3上具有螺旋排列间隔分布的弹性梳刷齿17-2,输出端与行走底盘15上朝后上方延伸的输送总成11传输衔接。输送总成11的输出端下方安置风机总成12以及接料箱总成13。

罩壳4的前端上部即上罩壳板4-3的前端两侧分别安装扶禾油缸总成2的左提升油缸2-1和右提升油缸2-2,此两油缸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总成1的前上方两侧铰接。扶禾总成1的具体结构参见图4和图5,扶禾罩2的两侧板之间由前至后支撑分别与前扶禾驱动链轮10、后扶禾驱动链轮1-8、前压辊传动链轮1-6、后压辊传动链轮1-5同轴的前扶禾轮1-15、后扶禾轮1-14、前压辊轮1-13、后压辊轮1-12,两扶禾轮分别具有轴向间隔分布的辐射状刷毛。动力输入链轮1-1通过传动链条1-11与前扶禾驱动链轮10、后扶禾驱动链轮1-8、前压辊传动链轮1-6构成前级链传动,前级链传动装有分别位于前、后扶禾驱动链轮之间以及后扶禾驱动链轮和前压辊传动链轮之间的前张紧链轮1-9和后张紧链轮1-7,前压辊传动链轮1-6装有同轴的大链轮,通过驱动链条1-4与后压辊传动链轮1-5以及张紧链轮1-3构成后级链传动。此有机联系的前后级传动不仅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而且分级可靠保证了液压驱动马达1-16输出的运动以所需扶禾与压辊、以及前后压辊的传动关系精准传递。

扶禾总成1的输出端与脱荚总成17传送衔接。扶禾脱荚承载架3的前下部两侧分别安装伸出端朝下的扶禾调整油缸19,两扶禾调整油缸19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总成1后部两侧的支撑件上方铰接。脱荚辊17-3的辊轴两侧分别铰装扶禾调节油缸18,两扶禾调节油缸18的伸出端分别与扶禾总成1后部两侧的支撑件中部固连。本实施例脱荚总成油缸以及扶禾油缸总成、扶禾调整油缸、扶禾调节油缸的复合结构使其有机结合,可以根据单畦多行收获的独特环境条件,妥善调整好扶禾总成的收获位置及其与脱荚总成的相对位置,从而按需实现扶禾、脱荚、输送组合相互位置合理调整,切实满足单畦多行收获的要求,适应不同品种青大豆在不同地貌条件下的连续低损收获。

其它细部零部件不影响本实施例的理解,结合附图及其名称不难理解其结构及作用原理,故不另展开赘述。

作业时,参见图5,行走底盘15前行过程中,豆秆植株经前扶禾轮1-15与后扶禾轮1-14压倒其顶端茎叶,再经前压辊轮1-13和后压辊轮1-12二次压倒,之后进入脱荚总成17。与驱动马达17-1直联的脱荚辊17-3高速旋转,螺旋分布于脱荚辊外壁的梳刷齿17-2对青大豆植株进行梳刷脱荚,豆荚、茎、叶等向后上抛送至输送总成11。最后经风选后,脱出的豆荚落入接料箱中。

实验证明,本实施例的全液压驱动青大豆收获机不仅十分适宜单畦多行种植的青大豆收获,而且具有理想的适应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

1)静液压驱动的底盘适宜青大豆种植模式,解决了以往多行梳刷式青大豆收获为全幅宽作业、输送,机械履带式行走底盘存在的前驱车轿变速箱影响结构布置及操作手柄无法布置的问题;

2)液压驱动和控制便于采取柔性缓冲减振、履带仿形行驶等技术手段,工作过程中转弯半径小、操作灵活、性能稳定;

3)柔性弹性梳刷齿螺旋分布于脱荚辊外径的设计有利于脱荚辊旋转中对青毛豆株系各个点进梳刷脱荚;且其定向卡槽及高强度铆接的细部结构利于弹性梳刷齿单个体更换,减少弹齿断裂后更换成本;

4)采用软质介质与高强度耐磨弹性梳刷齿一体化铸模成型,实现脱荚过程中柔性、弹性脱荚,进一步降低了豆荚破损率。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等同替换或进一步的完善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