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7121发布日期:2018-12-11 22:4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大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大棚蔬菜种植要求相对较高,不管是土壤的质量程度,还是施肥管理都有高要求,需从科学角度出发。在一般情况下,大棚蔬菜都采用竹与钢为主的结构骨架,然后在上面覆盖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薄膜,这样一个简易结构就制造出一个完整的温室空间。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达到大棚内需要的保温效果。大棚种植需要控制大棚内温度条件、光照条件、湿度条件、空气湿度的调控、棚内空气成分和土壤湿度和盐分。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农业大棚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偏向单一化,采集的作物信息较为简单,因此在使用数据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控制的时候无法全面照顾,导致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较低,另外,普通农业大棚系统无法智能的对大棚环境进行优化补偿,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效率比较低下,准确率也比较低,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全面照顾、工作效率较低、无法智能的对大棚环境进行优化补偿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光照强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co2浓度检测仪,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土壤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监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上电性连接数有数据存储器,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管理终端,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喷雾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换气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加热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补光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co2补充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加湿装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为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监测装置为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喷雾装置为雾化喷头通过水管连接动力泵。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线,加热线用0.6毫米的70号碳素合金钢作为电阻线,外用耐热性强的乙烯树脂包裹作为绝缘层。

优选的,所述补光装置为光照灯。

优选的,所述管理终端可管理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加湿装置为加水软管,加水软管平铺在地面。

优选的,所述补光装置设有多组,等间距固定在大棚内部的骨架上。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上设有信号接收器和转换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温度数据、湿度数据、土壤温度数据、光照强度数据、co2浓度数据、图片数据的技术手段,为大棚的控制装置提供了调节棚内环境的依据,控制装置根据传感器传出的信号,快速的应对大棚内环境出现的问题,监测装置有效的对大棚内植物进行拍照,图片信息传入存储器内,工作人员可以等入管理系统,进行查看,可以实时的了解大棚内植物的生长情况,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监测装置安装在转动底座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转动底座可全方位的转动,摄像头可大棚进行全方位的拍摄,不会出现拍摄死角,避免了植物被遗忘的可能。

2、本发明通过对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数据在控制装置上实现自动处理,且根据传感器所传出的数据信号,准确快速的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土壤的湿度,使得大棚的环境快速的回到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实现大棚的自动化管理,无需人工操作,避免出现错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中:温度传感器1、湿度传感器2、光照强度传感器3、co2浓度检测仪4、土壤湿度传感器5、检测装置6、数据存储器7、控制装置8、管理终端9、喷雾10、换气11、加热装置12、补光装置13、co2补充装置14、加湿装置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大棚系统,包括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为单片机,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温度传感器1的作用是检测大棚内的温度,将检测到的温度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控制装置8,便于控制装置8调控大棚内的温度,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湿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2的作用是检测大棚内空气的湿度,将检测到的湿度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控制装置8,便于调控大棚内的湿度,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电性连接有光照强度传感器3,光照强度传感器3的作用是检测大棚内植物所受到的光照强度,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8,便于控制装置8控制大棚上的挡光模与大棚内的增光装置,合理的调节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调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最佳光照强度,使得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正常进行。

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co2浓度检测仪4,co2浓度检测仪4的作用是检测大棚内空气中co2的浓度,将检测到的信号传给给控制装置8,便于控制装置8调节大棚内空气中的co2的浓度,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土壤湿度传感器5,土壤湿度传感器5的作用是检测土壤内泥土的湿度,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8,使得控制装置8可以调节土壤的湿度,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监测装置6,监测装置6的作用是对大棚内的植物进行监测,对大棚内植物进行拍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监测装置6为摄像头,摄像头通过转动底座固定在大棚顶端,旋转底座通过导线连接控制装置8,控制装置8控制旋转底座转动,可以全方位的监测大棚内的情况,可保护大棚内的植物不被盗,而且,摄像头具有即时拍摄的功能,控制装置8可以控制摄像头对大棚进行拍照,生成的图片通过数据传递到控制装置8内。

控制装置8上设有信号接收器和转换器,信号接收器接收温度信号、湿度信号、光照强度信号、co2浓度信号和土壤湿度信号,由传感器发射的电信号由信号接收器接收,经过转换器转化,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数据信号传递到数据存储器7内,控制装置8上电性连接数据存储器7,数据存储器7的作用是与传感器传出的数据信号进行比对,当传感器传出的数据信号与数据存储器7内的安全值相差较大时,控制装置8将启动大棚内的调节装置对大棚内的种植环境进行调节,使大棚内的环境适合植物的生长,控制装置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管理终端9,管理终端9的作用是方便工作人员对系统的管理,管理终端9可以向控制装置8发出查询的命令,可以清楚的知道大棚内的环境情况,还有可以手动调节控制装置8,管理终端9上设有显示屏,显示屏显示大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和土壤的湿度等信息,管理终端9连接控制装置8,可从控制装置8上的数据存储器7内查找摄像机即时拍摄的图片,便于更好的了解大棚内植物的生长情况。

控制装置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喷雾装置10,喷雾装置10有若干组,等间距分布,当湿度传感器2检测到大棚内的空气中湿度较低时,控制装置8控制喷雾装置10喷洒水雾,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喷雾装置10为雾化喷头通过水管连接动力泵,雾化喷头固定在大棚的内部顶端的骨架上,动力泵连接水池,控制装置8控制动力泵启动,水流经过雾化喷头处理,雾化水滴从上而下沉降,喷洒均匀,使得空气中湿度分布均匀,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控制装置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换气装置11,换气装置11的作用是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当温度传感器1检测到大棚内温度过高或湿度传感器2检测到大棚内的湿度不在正常范围内时,配合喷雾装置10,大棚上设有换气孔,在控制装置8的调节下,换气装置11与喷雾装置10共同作用,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得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处于正常范围内,确保植物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控制装置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加热装置12,加热装置12的作用是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加热装置12为加热线,加热线用0.6毫米的70号碳素合金钢作为电阻线,外用耐热性强的乙烯树脂包裹作为绝缘层,不容易发生破损,加热线分布在大棚的内部底端,当大棚内温度较低时,控制装置8控制加热线通电,加热线经通电后散发热量,提高大棚内的温度,避免植物因为温度低而冻伤,减小了产量。

控制装置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补光装置13,补光装置13为光照灯,光照灯为多组,均匀固定在大棚的内部顶端,在光照强度传感器3检测到大棚内的光照强度过低时,控制装置8控制光照灯启动,增强大棚内部的光照强度,避免因为光线不足,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控制装置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co2补充装置14,co2补充装置14为二氧化碳储罐,二氧化碳储罐放置在大棚内支撑轴的底端,储罐上设有电磁阀,当co2浓度检测仪4检测到大棚内co2含量较低时,控制装置8控制电磁阀打开,释放co2,增加大棚内co2的含量,使得光合作用可以正常进行。

控制装置8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有加湿装置15,加湿装置15为加水软管,加水软管与离心泵相连,加水软管上有若干通孔,加水软管铺设在地面上,当土壤湿度传感器5检测土壤内的湿度较低时,控制装置8控制离心泵启动,水管内的水从通孔内流出,可以均匀的分布在土壤的表面,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将慢慢浸入土壤,使得土壤的湿度分布均匀,土壤的增湿效果更好,水管内可以施加肥水,提供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元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