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药剂处理的紫椴种子催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87235发布日期:2018-12-08 05:1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森林培育学林木种苗繁育
技术领域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无药剂处理的紫椴种子催芽方法。
背景技术
紫椴(tiliaamurensis)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和重要工业用材树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蜜源植物之一。为适应严酷的外界条件,紫椴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种子休眠特性,严重制约了种群的天然更新与实生繁殖。导致紫椴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为生理后熟、种皮的机械障碍和种子中的抑制物质,但至今人们对其种子休眠深浅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打破紫椴种子休眠方面,现行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如对种皮进行轻度机械损伤、去掉种脐处的垫状物)、化学药剂处理(如h2so4、naoh腐蚀种皮)、激素处理(如iaa、zt、naa)以及多种方法混合使用(如去果皮+酸蚀+低温沙藏和去果皮+酸蚀+激素处理+低温沙藏处理)等,虽然这些方法将紫椴的发芽率提高到了70%以上,但其中存在处理步骤繁琐、涉及药剂众多且部分药剂比较昂贵或具强腐蚀性等问题,稍有用量不当或处理时间偏差,即会对紫椴种子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方法,既能打破紫椴种子的休眠特性,又能解决现行方法中存在的步骤繁琐、药剂众多和生产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积极探索的方向。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药剂处理的紫椴种子催芽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药剂处理的紫椴种子催芽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当年采收的紫椴成熟种子经阴干、风选净种后,置于库房内贮藏;(2)将贮藏的紫椴种子由库房转入室内,随即利用冷水浸种,浸种期间要视浸种水质变化情况定期换水,定期观察紫椴种胚的颜色变化情况,当种胚颜色由微黄变为乳白色后即为浸种时间终点;(3)将浸泡后的紫椴种子与清洁的湿河沙进行混合;(4)将经混沙后的紫椴种子以编织袋分装,然后平铺于窖底进行低温层积,每隔一段时间翻动1次,当紫椴种子70%以上种皮开裂,胚芽微微露出时,层积完成;(5)将上述层积完成的种子从窖中取出,筛去其中混合的河沙后,将其分装平铺于编织袋内,然后置于室内或温棚内催芽,催芽时上覆塑料布保持种子湿度并控制室温,当种子胚芽长度达2-3mm后即可播种。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作出如下进一步改进:进一步地,步骤(1)中,贮藏库房无供热,贮藏时间为3-5个月。本发明步骤(1)的贮藏操作是为了促进紫椴种子的生理成熟,进而保障紫椴种子的催芽效果。进一步地,步骤(2)中,利用冷水浸种时水量以没过种子10cm为宜。进一步地,步骤(2)中,浸种期间要每隔2-3天换水1次。本发明步骤(2)的浸种操作是为了将紫椴种子内含有的多种种子发芽的抑制物质去除。进一步地,步骤(3)中,浸泡后的种子与清洁的湿河沙按1:3的体积比进行混合。进一步地,步骤(3)中,湿河沙的含水率以手攥微成团,松手后缓慢散开为准。本发明步骤(3)的混沙操作是为了给紫椴种子提供催芽过程所需的基质。河沙相对于其他基质而言具有材料易得、成本低、透气性好、杂质少、染菌率低等优点,而且,为保障催芽过程中少染菌或不染菌,河沙在与紫椴种子混合前宜用清水搅拌冲洗。进一步地,步骤(4)中,紫椴种子以编织袋25kg/袋进行分装,窖温控制在1-5℃。进一步地,步骤(4)中,层积过程中每7天翻动1次紫椴种子。本发明步骤(4)的层积操作是为了使紫椴种子的种皮开裂,达到催芽效果。进一步地,步骤(5)中,种子平铺的厚度以20cm为宜。进一步地,步骤(5)中,室内或温棚内催芽控制温度为1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一种无药剂处理的紫椴种子催芽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提高了紫椴种子催芽的操作性、安全性和高效性,降低了紫椴种子催芽的成本,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能达到80%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药剂处理的紫椴种子催芽方法,将其应用于东北地区的具体操作实施步骤为:步骤一、东北地区的紫椴种子在9月下旬~10月上旬采收,首先将采收后的种子置于通风良好处阴干,平铺厚度在5-10cm,经常翻动,保持通风。当种子含水率在10-12%时,再经风选净种后装入编织袋内,置于无供热条件的干燥库房内贮藏。为促进紫椴种子的生理成熟,保障紫椴种子的催芽效果,保证紫椴种子催芽的催芽时间与春季播种时间吻合,贮藏时间须在4个月左右。步骤二、将贮藏的紫椴种子由库房转入室内后,随即利用冷水浸种,所用冷水以自来水或井水均可。首先将紫椴种子倒入容器内,倒入量以距容器上沿15cm为宜,然后加入冷水搅拌均匀后浸泡,水量以没过种子10cm为宜。浸种期间要视浸种水质变化情况定期换水,具体为水质由清变蚀、微起泡沫,具一定异味,更换时间约为2-3天换水1次。定期观察紫椴种胚的颜色变化情况,在浸种初期紫椴的种胚为微黄色,内含多种种子发芽的抑制物质,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微黄色会逐渐退去,抑制物亦会逐渐减少,因而浸种完成的时间终点即为紫椴种胚颜色由微黄变为乳白色。此过程为本发明方法的关键,浸种时间与紫椴种子的质量情况密切相关,如果种子粒径大、成熟度高、种仁饱满、质量好,则浸泡时间相对较短,如果种成熟度低、种皮致密、粒径小、质量差,则浸泡时间则会相对较长,通常情况下浸种时间约7-10天。步骤三、将浸泡后的紫椴种子与清洁的湿河沙按1:3的体积比混合,湿河沙的含水率以手攥微成团,松手后即散开为准。此过程选取河沙的原因为:河沙相对于其他基质而言具有材料易得、成本低、透气性好、杂质少、染菌率低等优点,为保障催芽过程中少染菌或不染菌,河沙在与种子混合前宜用清水搅拌冲洗。步骤四、将经混沙后的紫椴种子用编织袋以25kg/袋左右分装,平铺于窖内进行低温层积,窖温控制在1-5℃左右。层积过程中须每7天翻动1次,翻动过程中要注意打碎袋内结块,上下混合均匀,并注意观察和保持水分,可利用喷壶适当补水。层积终点以紫椴种子70%以上种皮开裂、胚芽微微露出为准,此过程持续时间约为90天。步骤五、东北地区紫椴的播种时间为4月末或5月初,此前将种子从窖中取出,首先筛除种子中的河沙,然后分装平铺于编织袋内,置于室内或温棚内,平铺厚度以20cm为宜,期间保持紫椴种皮湿润,可利用塑料布覆盖于编织袋上保持种子湿度,温度控制在10-15℃范围。经3-4天处理后,当紫椴胚芽长度达2-3mm即可播种。以下为对经上述方法催芽后的紫椴种子发芽情况进行的抽样检测,具体为:共抽取五组,每组抽取100粒紫椴种子,对每组紫椴种子的发芽率分别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表表1:表1抽样组抽样1抽样2抽样3抽样4抽样5平均值标准差发芽率827983838181.61.67由上表表1的数据结果可以看出,经由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紫椴种子发芽率平均值达到了81.6%,抽样组标准差为1.67,由此证明,本发明一种无药剂处理的紫椴种子催芽方法,不仅操作性强,过程中未使用化学药剂,安全性强,同时还大幅度提高了紫椴种子的发芽率,使其发芽率能达到80%以上,实用性也很强。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