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菁牧草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77472发布日期:2018-11-27 21:2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田菁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田菁牧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田菁为豆科植物,茎秆直立,根系发达,富集深层土壤养分及活化土壤中难溶性养分能力强、结瘤多、固氮能力强,受淹后茎部形成通气的海绵组织,在接近水面处长了许多水生根,并能正常结瘤和固氮。田菁含有丰富的氮(n)、磷(p)、钾(k)和微量元素,其养分含量随生育期和部位的不同存在差异。苗期植株鲜嫩、干物质少。花期以后,干物质大量积累,产草量增加,养分总含量高于苗期。叶片中氮、磷含量较高,茎中钾含量高。干叶片中含n量为4.03%,含p2o5为1.00%,含k2o为0.85%。茎秆中n为1.16%,p2o5为0.16%,k2o为1.42%。田菁种子含粗蛋白32.9%、灰分含量为0.71%、脂肪为0.94%、含氮物为2.3%、糖为9.76%、木质素为16.3%。

田菁鲜草产量高,养分含量丰富,耐盐性较强,是改良盐碱土的先锋作物。种植田菁除用其改良盐碱土外,主要用作肥料,可直接耕翻,也可利用其秸秆与畜粪尿堆沤后施用。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翻压时间以不影响后作播种及幼苗生长,并以鲜草产量和其养分总含量最高时为原则。

翻压田菁后使土壤水稳性团粒总量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能抑制土壤返盐。收种后的田菁秸秆,还可剥皮做麻的代用品。所以随着田菁牧草的优秀作用和低成本、高收益的商业效益慢慢在农业领域被发现,急需一种更加系统优异的栽培方法来田菁牧草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的体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田菁牧草的栽培方法,该种方法通过果园套种进行共生种植,在田菁不同生长期采用不同肥料进行供给,不仅提高田菁自身产量,同时也改善了土壤环境,提升作物产量。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田菁牧草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规则:将田菁种子进行50~60℃的水中进行浸种,浸种后将田菁种子与果树、玉米、棉花、稻子进行间作套种,田菁与作物的间距为60~80cm,田菁的行距为30~50cm;

(2)施肥管理:播种前在种植区域进行有机肥的播撒,每亩500~600公斤,翻耕后进行播种,出苗后20~30天进行在秧苗周围施浇液态肥,花期前,在两株田菁之间深埋复合肥,深度为5~7cm,施肥后立即进行灌溉;

(3)护理措施:从进入花期前开始,对每株田菁进行打顶和打边心处理,处理时间为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待结种后,荚果黄变率大于或者等于75%时即可收获采摘;

(4)土壤处理:收割后,在土壤表面播撒土壤改良剂,每亩播撒5~10公斤,再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时采用粉碎性翻耕,将土壤中的田菁根和大块土壤打碎。

本发明通过在果园中套种田菁,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果园剩余空间,增加土地利用率,同时通过田菁的种植,可以更好的改善果园土地土壤环境,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使果园的果树增产、增质。

根据果园果树品种、果树行间距来确定田菁品种,目前有正常田菁和矮化田菁两种品种,均为豆科,但是正常田菁的植株生长高度较高,一般均在3米以上,有时会影响果树的采摘、农药的喷撒和田间护理,这时就要选用经过改良的矮化田菁,本发明采用的行数比和间距可以更好的为田间护理提供便利的通道,同时也提供了较为良好的通风条件,使果树和田菁互相增产。

本发明通过在田菁不同的关键期,施加其所需的肥料,例如在种植前对土壤的有机化处理,不仅改良了土壤,同时也为田菁的幼苗期提供了足够的养分,使其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幼苗时期是田菁比较关键的生长期,所以这时施加易于渗透吸收的水肥,便于植株快速发芽、抽条;进入花期后田菁需要大量的氮磷钾元素,这时立即施加富含氮磷钾的复合肥,便于植株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由于田菁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所以在施肥后,进行浇水灌溉可以更好的为植株提供水分,在吸取水分的同时,养分也随之被植株根部吸收。

田菁种子皮厚,表面有蜡质,吸水困难。所以需要进行温水进行浸种处理,同时,也可进行沙土搓种处理,以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田菁属无限花序植物,花序自下而上自里向外开放,种子成熟时间不一,易造成熟荚炸裂,而青荚正在形成,为了保证花期相对集中、种子成熟一致,常采用打顶和打边心的措施,控制养分无效消耗,提高产种量。

通过定期翻耕土地,添加土壤改良剂来改善和优化土壤品种和结构,便于果园及来年田菁的生长,也可以大大的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有机肥和液态肥为家禽猪场所得粪便、谷糠、木屑和秸秆的混合物分离而成。秸秆长度控制在3~5mm。

进一步的,所述家禽猪场所得粪便的固含量小于或者等于30%。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肥按质量份包含过磷酸钙15~25份和钙镁磷肥20~30份。田菁固氮能力强,对氮要求不严,对磷反映却十分敏感。施用磷肥不仅增加田菁鲜草产量,且能提高体内氮磷含量。留种田,施用过磷酸钙,可使成熟荚数增加,产种量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有机肥和液态肥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家禽猪场所得粪便、谷糠、木屑和秸秆混合后加水,得到固态基质;

(2)将所述固态基质投入发酵反应釜中,加入菌渣后搅拌,搅拌后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产物;

(3)将所述发酵产物排流至离心式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所得液态物质为液态肥,所得固态物质进行烘干后即为有机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固态基质含水量为小于或者等于3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发酵温度为60~7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浸种时间为20~30小时。

本发明中的有机肥和液态肥均为家禽猪场所得粪便、谷糠、木屑和秸秆混合后发酵分离而成,其原料均为有机物,并且具有较强的纤维性,这样使制得的有机肥可以使土壤更加疏松,拥有良好的透气性,同时土壤中的有机质也会大大增高,发酵可以降解绝大部分的有机大分子,得到更多的游离态的养分;也可以通过发酵杀灭原料中的虫卵以及病菌,避免施肥后,果园发生病虫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土壤改良剂按质量份包含一下组份:草木灰10~15份,生物炭灰1~3份,菌体0.5~1份和磷酸钙10~15份。

草木灰、生物炭和磷酸钙为土壤提供充足的钙源,钙离子可以与土壤中的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盐结合,沉淀流失,这样可以避免土壤盐碱化,改善土壤环境。同时,也还有大量的其他矿物质供植株根部吸收,而且生物炭还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在施肥后具有一定缓释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菌体包含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木霉菌和胶冻样芽孢杆菌。通过不同菌种进行降解,以实现土壤结构的改良。

本发明的一种田菁牧草的栽培方法,该种方法通过套种进行共生种植,不仅有效利用果园的闲余土地,种植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田菁,增加了土地的价值;同时也通过田菁的种植大大的改善了土壤的环境,避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化,提高土壤肥力,使套种作物和田菁双双增产;通过在田菁不同时期大量的有机肥料和复合肥的施加,可以更好促进田菁的生长,以实现枝繁叶茂、种子饱满丰硕;通过大量农家肥及废料的利用发酵,实现废物利用、节省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的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配比均为以重量计。

实施例1

有机肥和液态肥的制备:

将家禽猪场所得粪便、谷糠、木屑和秸秆混合后加水,得到固态基质;将所述固态基质投入发酵反应釜中,加入菌渣后搅拌,搅拌后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排流至离心式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所得液态物质为液态肥,所得固态物质进行烘干后即为有机肥。

(1)种植规则:将田菁种子进行50℃的水中进行浸种,浸种后将田菁种子与果树、玉米、棉花、稻子进行间作套种,田菁与作物的间距为60cm,田菁的行距为30cm;

(2)施肥管理:播种前在种植区域进行有机肥的播撒,每亩500公斤,翻耕后进行播种,出苗后20天进行在秧苗周围施浇液态肥,花期前,在两株田菁之间深埋复合肥,包含过磷酸钙15份和钙镁磷肥20份,深度为5cm,施肥后立即进行灌溉;

(3)护理措施:从进入花期前开始,对每株田菁进行打顶和打边心处理,处理时间为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待结种后,荚果黄变率大于或者等于75%时即可收获采摘;

(4)土壤处理:收割后,在土壤表面播撒土壤改良剂,改良剂包含草木灰10份,生物炭灰1份,菌体0.5份和磷酸钙10份,每亩播撒5公斤,再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时采用粉碎性翻耕,将土壤中的田菁根和大块土壤打碎。

实施例2

有机肥和液态肥的制备:

将家禽猪场所得粪便、谷糠、木屑和秸秆混合后加水,得到固态基质;将所述固态基质投入发酵反应釜中,加入菌渣后搅拌,搅拌后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排流至离心式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所得液态物质为液态肥,所得固态物质进行烘干后即为有机肥。

(1)种植规则:将田菁种子进行55℃的水中进行浸种,浸种后将田菁种子与果树、玉米、棉花、稻子进行间作套种,田菁与作物的间距为70cm,田菁的行距为40cm;

(2)施肥管理:播种前在种植区域进行有机肥的播撒,每亩550公斤,翻耕后进行播种,出苗后25天进行在秧苗周围施浇液态肥,花期前,在两株田菁之间深埋复合肥,包含过磷酸钙20份和钙镁磷肥25份,深度为6cm,施肥后立即进行灌溉;

(3)护理措施:从进入花期前开始,对每株田菁进行打顶和打边心处理,处理时间为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待结种后,荚果黄变率大于或者等于75%时即可收获采摘;

(4)土壤处理:收割后,在土壤表面播撒土壤改良剂,改良剂包含草木灰12份,生物炭灰2份,菌体0.7份和磷酸钙12份,每亩播撒7公斤,再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时采用粉碎性翻耕,将土壤中的田菁根和大块土壤打碎。

实施例3

有机肥和液态肥的制备:

将家禽猪场所得粪便、谷糠、木屑和秸秆混合后加水,得到固态基质;将所述固态基质投入发酵反应釜中,加入菌渣后搅拌,搅拌后进行发酵,得到发酵产物;将所述发酵产物排流至离心式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所得液态物质为液态肥,所得固态物质进行烘干后即为有机肥。

(1)种植规则:将田菁种子进行60℃的水中进行浸种,浸种后将田菁种子与果树、玉米、棉花、稻子进行间作套种,田菁与作物的间距为80cm,田菁的行距为50cm;

(2)施肥管理:播种前在种植区域进行有机肥的播撒,每亩600公斤,翻耕后进行播种,出苗后30天进行在秧苗周围施浇液态肥,花期前,在两株田菁之间深埋复合肥,包含过磷酸钙25份和钙镁磷肥30份,深度为7cm,施肥后立即进行灌溉;

(3)护理措施:从进入花期前开始,对每株田菁进行打顶和打边心处理,处理时间为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待结种后,荚果黄变率大于或者等于75%时即可收获采摘;

(4)土壤处理:收割后,在土壤表面播撒土壤改良剂,改良剂包含草木灰15份,生物炭灰3份,菌体1份和磷酸钙15份,每亩播撒10公斤,再进行翻耕处理,翻耕时采用粉碎性翻耕,将土壤中的田菁根和大块土壤打碎。

评价: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在试验田进行试种,并与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栽种的田菁进行对比,由于田菁的茎叶可以作为有机肥原料,有机物的含量越高越好,而这一特征通过理化试验灰分的检测即可得出,灰分越低,对应样品的有机物含量越高;田菁种子是田菁胶的原材料,田菁胶可用做食品的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以改善食品的质量,种子的干粒重则可以表明种子的饱满程度。数据对比如下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田菁栽培方法灰分含量明显低于传统栽培方法所得植株的灰分,说明本发明得到的栽培的田菁有机物含量高于传统栽培的田菁;通过干粒重和亩产量的对比,也充分显示出本发明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异效果,充分说明本申请在该技术领域具有较大的进步。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据本发明申请范围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