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纳塔栎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86377发布日期:2019-03-13 22:53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纳塔栎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纳塔栎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纳塔栎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纳塔栎(quercusnuttallii)为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原产于佛罗里达西部至德克萨斯东南部沿海平原低洼地。其主干直立,树皮灰色或棕色,树冠塔状,树形美观,每年11月初叶片开始变红或变黄,是秋冬季优良的彩叶树种,极具观赏价值。生产中,纳塔栎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其种子具有明显的休眠性,需要低温层积3个月以上才能够解除休眠,这给种子育苗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其种子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且价格昂贵,导致种子育苗成本很高。扦插育苗不仅能够降低育苗成本、缩短育苗周期,并且能够保持母本特定的优良性状,是生产中常用的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现有的纳塔栎扦插较难生根,以往其生根率一般不超过40%,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针对此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纳塔栎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利用纳塔栎嫩枝进行扦插繁殖,具有培育周期短、成活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且容易实现规模化繁殖等优点。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塔栎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包括扦插池准备、插条的采集、剪取、处理、扦插及扦插后管理等步骤,通过在扦插苗床上搭建塑料小拱棚的方式,在高湿条件下,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的培育时间,获得纳塔栎扦插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建立扦插池:选择地势较平坦的地方建扦插池,池宽1.2米,扦插池中间设置一条高度为30厘米的插喷,每隔1米设置一个插喷喷头。

准备扦插基质:苗床底层铺10~15厘米厚的河沙,上层铺15~20厘米厚的基质,基质为泥炭土与珍珠岩以体积比1∶1的比例均匀混合。

插穗剪取:南方梅雨期或8~9月份,从健壮母树上选择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作为插条,剪制成长度为8-12厘米的插穗,每根插穗留2片叶子,每片叶子留1/2的面积,每30根插穗为一捆。

插穗处理:将捆好的插条用500mg/l吲哚丁酸、250mg/l萘乙酸、50mg/l间苯三酚混合溶液配置成的生根剂浸泡1h。该处理方法可使插穗的生根率提高到88.8%,并且20天左右即可生根,具有生根周期短且插穗产生的不定根数量多的特点。如果不使用生根剂,生根率仅为10.3%,且生根周期长、插穗产生的不定根数量少。

扦插:用打孔器打一个3-5厘米的小孔,将插条下端放入孔中,然后将插穗压实,立即浇透水,使插穗基部与基质紧密结合。

扦插后管理:在苗床两边每隔1米插上竹条,使竹条形成中间最高处离苗床50厘米高的拱架,再在拱架上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制成小拱棚,并用石块压紧塑料薄膜边缘,每天喷雾3-4次,以确保塑料拱棚内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在35℃以内。如果棚内温度过高,需在拱棚外喷水,并在拱棚上方搭建遮阳网降温。

生根后管理:扦插后15-20天,80%的插条长出不定根后,打开塑料薄膜拱棚两端。40天后将塑料薄膜全部打开。冬天需对苗木做好防寒管理。

移栽:第二年春天,将苗木从扦插床中取出,修剪根系后移栽至大田或容器中。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促进纳塔栎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扦插成活率,且生根速度快、根系多,操作简单、快捷,该方法为纳塔栎扦插育苗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手段,具有很好的实践应用价值,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及附表说明

图1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插穗容易腐烂,图中插穗变黑腐烂后不能生根。

图2是经过生根剂处理的插穗的生根图;图中,新根的数量多;

图3是没有经过生根剂处理的插穗生根;新根数量少。

图4扦插80天后插穗生根的情况,图中根系已经很发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纳塔栎嫩枝扦插繁殖的方法,包括扦插池准备、插条的采集、剪取、处理、扦插及扦插后管理等步骤,通过在扦插苗床上搭建塑料小拱棚的方式,在高湿条件下,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的培育时间,获得纳塔栎扦插苗,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扦插池: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建扦插池,池宽1.2米,中间设置一根插喷,每隔1米设置高度为30厘米的喷头一个。

2)准备扦插基质:苗床底层铺10~15厘米厚的河沙,上层铺15~20厘米厚的基质,基质为泥炭土与珍珠岩按体积比1∶1的比例均匀混合。基质需喷洒0.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杀菌消毒。若在扦插前不对基质进行消毒,插穗基部甚至上部易腐烂,导致不能生根(图1)。

3)插穗剪取:可以在南方的梅雨期或8月下旬~9月中旬进行,从健壮的母树上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嫩枝),同年11月下旬剪取完全木质化的枝条(硬枝),将其剪成长度为8-12厘米的插穗,每根插穗保留2个叶片,每个叶片留1/2的面积,每30根插穗为一捆。制作插穗时,上切口平切,下切口斜切,切口距最近的芽0.5cm。

4)插穗处理:用表1的各溶液混合配置成的生根剂浸泡插穗基部1h,并以清水做对照。其中,生根剂的配置方法是先用95%的乙醇分别将500mg吲哚丁酸和250mg萘乙酸充分溶解,将溶解后的吲哚乙酸和萘乙酸混合,加入50mg间苯三酚,再加入清水将其配置成1000ml的生根剂。

表1不同激素混合处理后插穗生根统计表

从表1、图2和图3的结果,可以看出,以500mg/liba、250mg/lnaa、50mg/l间苯三酚进行处理可使半木质化插穗的生根率提高到88.8%,生根周期短且产生的不定根数量增多。如果不使用生根剂,生根率仅为10.3%,生根周期长且产生的不定根数量也比较少。完全木质化的枝条(硬枝)生根率约为10%,并且需要较长时间,一般生根需要2个月以上。

5)扦插:用打孔器打一个3-5厘米深的小孔,将插穗放入孔中压紧,立即浇透水,使插穗与基质紧密结合。

6)扦插后管理:在扦插床上方设塑料小拱棚,每天喷水3-4次,确保拱棚内湿度保持在85%以上,温度不高于35℃;每隔7天喷施500倍液多菌灵溶液,预防切口病菌感染。小拱棚搭建时需在扦插池两边每间隔1米插上竹条,使竹条形成中间最高处离苗床50cm高的小拱棚,再在拱架上方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压紧薄膜边缘。同时,一部分相同处理的插穗没有对其进行覆盖薄膜,最后在统计生根率时,这些插穗很快开始落叶,均没有生根。覆盖薄膜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一个较高的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较低,插穗易落叶,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

7)生根后管理:扦插后15-20天,打开拱棚两端的塑料薄膜。40天后可揭除薄膜。扦插80天后插穗生根的情况如图4所示,根系已经很发达。

8)移栽:第二年春天,将苗木移栽至大田或容器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