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园套种野生道地甘草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7418发布日期:2019-01-16 06:14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园套种野生道地甘草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学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阴暗潮湿,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甘草主要产于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但是多年来,由于人们乱采滥挖,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植被资源,造成大批土壤沙化,而且全国野生甘草的面积也在急剧下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国内每年的甘草需求约为20万吨,出口也在持续增长。自2000年开始,国家杜绝人工采收野生甘草,因此更使甘草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甘草有80%是野生的,只有20%是人工种植的,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甘草种植方法产量较低。甘草只要土壤、水分适合,都能大面积种植。人工甘草目前仅用于切片、生产条草以及作为制药企业原料,但由于其含酸料低,制药企业使用量极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果园内套种甘草的技术空白,实现果园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果树生长,获得优质甘草药材,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果园套种野生道地甘草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果园套种野生道地甘草的种植方法,选地、整地、选种、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初加工步骤,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果园选择:选择树龄4年以下的桃、梨、李、苹果、桃园,要求园内果树行距3m以上,坡度<15°,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块;

(2)整地:春秋季将果园内地块深翻40-50cm,每亩施入1-2立方米农家肥腐熟鸡猪粪肥,每亩再加入高硫酸钾含量的复合肥40公斤,作为底肥,均匀施入土壤中,耙磨平整;

(3)选种、种子处理:选择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进行筛选晾晒,然后掺入20%的与黄芪种子粒径一致的砂粒,均匀拌入甘草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等待播种;

(4)播种:整地后一周以上,土壤塌实;在降雨前进行播种,以行距30cm,亩用种2.5公斤加工过的种子,用六行播种机,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沟壕内覆土1cm,降雨后等待出苗;

(5)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待甘草苗至5-8片叶时,开始第一遍锄草疏苗,疏苗以株距22-28cm,选胖大健壮的种苗留存;翌年早春,苗至10-15cm时,进行第二遍锄草,锄草后自然生长,有大草时人工拔除;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6)种子采收:在开花结荚期,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

(7)深翻、断根:自然生长至第四年早春,土壤解冻后,深翻80-100cm,将甘草根茎切断,并施入每亩40公斤复合肥,将地整平;

(8)根茎采收:秋季落叶枯萎后采收根茎,将挖取的甘草去掉泥土,把头部及根部的支根从靠近主根部位削下,根条不能短于30cm,然后按等级进行晾晒,地上用厚枕木垫起,保证通风透气,并经常翻动检查,使其均匀干燥,晒至半干后,捆成直径为8-12cm小捆,继续晒至全干为止,分出等级待售。

本发明操作简单,综合效益显著,易于推广;甘草的成活率及品质提高;果园杂草和病虫的危害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有效解决果园林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提高林地利用率,降低果园的管理成本,减少林地内的水土肥流失,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由于甘草种皮质硬而厚,透光透水性差,在播前将种皮设法磨破,以加速种子的萌发。人们在种植之前,用不同的方法要对种子进行加工处理。其中有开水浇法,硫酸浸泡法;前者只限于水浇地种植,后者给土壤中留下了农残。药民大部分选择了在脱米机上初进一遍,发芽率提高到90%以上。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于,我们把20%的与甘草种子大小相似的砂粒均匀拌入甘草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让砂粒的棱角,划破种子的包衣膜,侵入水分生根发芽。实践证明,用拌砂加工的方法发芽率可达90%左右。大大提高了种子处理的效果。

整地深翻40cm—50cm,是为了加厚松土耕作层,翻破往年的板结层,可使根部顺直向下延伸。如不深翻会出现甘草根茎伸长到板结层时,由于土质软硬的变化,根茎会出现分岔,影响商品规格。用六行播种机播种,播种精确,深浅可控,覆土均匀,垄沟铁轮震压,省工省时,达到最佳效果。

深翻、断根是野生抚育甘草及规范化种植最关键的环节。深翻是为松疏土壤,为株苗改换环境;施肥是为株苗增加营养;80cm—100cm断根,是切断根茎的纵向往深发展,使其横向往粗生长。深翻断根后,会从底部分出无数毛根,为主根吸收养分,主根生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减少了生长年限,提高产量,增加了效益。断根也为起挖打下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果园套种野生道地甘草的种植方法,选地、整地、选种、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及初加工步骤,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果园选择:选择树龄4年以下的桃、梨、李、苹果、桃园,要求园内果树行距3m以上,坡度<15°,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块;

(2)整地:春秋季将果园内地块深翻40-50cm,每亩施入1-2立方米农家肥腐熟鸡猪粪肥,每亩再加入高硫酸钾含量的复合肥40公斤,作为底肥,均匀施入土壤中,耙磨平整;

(3)选种、种子处理:选择以乌拉尔甘草和胀果甘草,进行筛选晾晒,然后掺入20%的与黄芪种子粒径一致的砂粒,均匀拌入甘草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等待播种;

(4)播种:整地后一周以上,土壤塌实;在降雨前进行播种,以行距30cm,亩用种2.5公斤加工过的种子,用六行播种机,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沟壕内覆土1cm,降雨后等待出苗;

(5)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待甘草苗至5-8片叶时,开始第一遍锄草疏苗,疏苗以株距22-28cm,选胖大健壮的种苗留存;翌年早春,苗至10-15cm时,进行第二遍锄草,锄草后自然生长,有大草时人工拔除;播种当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亩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后1个月左右进行,以后每隔1个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渐减少灌水次数;

(6)种子采收:在开花结荚期,在荚果内种子由青变褐时,即进行定浆中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与果,获得大而饱满的种子;

(7)深翻、断根:自然生长至第四年早春,土壤解冻后,深翻80-100cm,将甘草根茎切断,并施入每亩40公斤复合肥,将地整平;

(8)根茎采收:秋季落叶枯萎后采收根茎,将挖取的甘草去掉泥土,把头部及根部的支根从靠近主根部位削下,根条不能短于30cm,然后按等级进行晾晒,地上用厚枕木垫起,保证通风透气,并经常翻动检查,使其均匀干燥,晒至半干后,捆成直径为8-12cm小捆,继续晒至全干为止,分出等级待售。

由于甘草种皮质硬而厚,透光透水性差,在播前将种皮设法磨破,以加速种子的萌发。人们在种植之前,用不同的方法要对种子进行加工处理。其中有开水浇法,硫酸浸泡法;前者只限于水浇地种植,后者给土壤中留下了农残。药民大部分选择了在脱米机上初进一遍,发芽率提高到90%以上。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于,我们把20%的与甘草种子大小相似的砂粒均匀拌入甘草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让砂粒的棱角,划破种子的包衣膜,侵入水分生根发芽。实践证明,用拌砂加工的方法发芽率可达90%左右。大大提高了种子处理的效果。

整地深翻40cm—50cm,是为了加厚松土耕作层,翻破往年的板结层,可使根部顺直向下延伸。如不深翻会出现甘草根茎伸长到板结层时,由于土质软硬的变化,根茎会出现分岔,影响商品规格。用六行播种机播种,播种精确,深浅可控,覆土均匀,垄沟铁轮震压,省工省时,达到最佳效果。

深翻、断根是野生抚育甘草及规范化种植最关键的环节。深翻是为松疏土壤,为株苗改换环境;施肥是为株苗增加营养;80cm—100cm断根,是切断根茎的纵向往深发展,使其横向往粗生长。深翻断根后,会从底部分出无数毛根,为主根吸收养分,主根生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减少了生长年限,提高产量,增加了效益。断根也为起挖打下了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