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盐碱地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6723发布日期:2019-03-02 00:40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盐碱地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盐碱地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盐渍化对农业的危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盐胁迫已成为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有各种盐渍土约10亿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其中1/2的灌溉土地受到了盐渍化的影响,并且每年约有1000万公顷土地因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废弃。中国也存在着大量的盐碱地,据不完全统计分析,我国各种类型的盐渍土总量为14.87亿亩,特别是海岸带、滩涂就达2亿多亩,而且每年还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这些区域往往缺乏植被覆盖,土地利用非常困难,所以严重影响这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日趋减少、淡水资源日益不足,开发利用盐碱地和沿海滩涂以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除了尽可能改良土壤、减少土地盐碱化之外,研究植物耐盐性,引种和筛选一些有经济价值的耐盐植物或者作物,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也可以说是一个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

盐渍土因其盐分含量较高、养分含量较低、土壤结构性差,会导致普通作物产量严重降低甚至绝收,因此盐渍化农田上不能直接种植普通农作物。土壤盐渍化问题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仅是当地政府而且是整个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新西兰菠菜(newzealandspinach),学名番杏(tetragoniatetragonioides(pall.)kuntze),为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是主要的海水蔬菜之一,含丰富的铁、钙、维生素等,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药用清热解毒,祛风消肿,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北方已作为蔬菜进入市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在盐碱地中种植新西兰菠菜,以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盐碱地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在盐碱地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新西兰菠菜种子进行催芽,得到催芽后种子;

(2)将所述催芽后种子进行育苗,得到新西兰菠菜幼苗;

(3)将所述新西兰菠菜幼苗移栽到盐碱地中进行生长,得到新西兰菠菜。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催芽的方法是将新西兰菠菜种子在(50-55)℃温水中浸泡1-2小时。在本发明中,所述催芽的方法是将新西兰菠菜种子在50℃温水中浸泡1-2小时。所述浸泡的过程中不断搅动,以更好的促进催芽。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育苗的方法是将所述催芽后种子播种在含有栽培基质的育苗盘的穴中进行培养。每个穴孔放一粒催芽后种子。所述栽培基质是将泥炭土和蛭石按照质量比为2:1的比例混匀得到的。所述培养的条件是室温。

上述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待所述新西兰菠菜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进行移栽。所述移栽的时间为清晨或者傍晚。

若由于移栽地点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会导致幼苗水淹,移栽前需起垄,垄高可为30-35cm,所述垄距可为75-80cm。在本发明中,移栽地点为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的海水倒灌地,由于海南岛气候特殊,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降雨量可达1639毫米,且地处雷州半岛南部,临近海域,地质土壤条件特殊,因此需要防止水淹,移栽前需起垄,垄高具体为30cm或35cm,所述垄距具体为75cm或80cm。

所述新西兰菠菜幼苗移栽的行间距可为40-45cm,株间距可为30-35cm。在本发明中,所述新西兰菠菜幼苗移栽的行间距具体为40cm或45cm,株间距具体为30cm或35cm。

所述移栽前还包括施用基肥和鸡粪的步骤。所述基肥施用量为25公斤/亩。所述基肥具体可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所述鸡粪施用量为150-200公斤/亩。

所述移栽后一个月还包括追施氮肥的步骤。所述氮肥可为尿素,每亩追加20公斤。由于新西兰菠菜生育期较长,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发黄时可继续追施尿素。

所述移栽后还包括浇水的步骤。如遇到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防止水淹造成烂根,影响产量。

所述移栽后30-40天收获新西兰菠菜,且每隔8-12天收割一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的新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方法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在恢复农业用地的生产中的应用。

上述方法或应用中,所述盐碱地的含盐量为0.6-2.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高含盐量土壤中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新西兰菠菜种子催芽和育苗,然后移栽到含盐量为0.6-2.5%的盐渍化农田中,生长1个月左右即可采摘食用,盛产期在4个月以上,由于可以连续采收,盐渍化农田种植的新西兰菠菜累计亩产可达10000公斤以上。本发明首次在盐渍化农田上成功大面积种植新西兰菠菜,实现新西兰菠菜在盐渍土壤环境中的生长和繁殖,形成自然植物区系,具有一次种植、多次采摘、盛产期长、产量高的特点;并且在含盐土壤种植的新西兰菠菜含盐量稍高,相应的病虫害较少,不需要施用农药,具有开发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潜力,经济效益特别显著。本发明的方法是发展盐地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在育苗盘中进行育苗。

图2为盐渍化农田中新西兰菠菜生长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实施例1、一种在高含盐量土壤中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

试验地点如下: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的海水倒灌地。

试验地点的土壤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如下:土壤为砂质土,海水倒灌后的农田平均含盐量为2%左右。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23.9℃,年平均>10℃积温为8474.3℃,年平均日照为1953.8小时。

试验方法如下:

一、新西兰菠菜种子催芽

由于新西兰菠菜种子皮厚不易发芽,将1kg新西兰菠菜种子(来源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在10kg的50℃温水中浸泡1-2小时,浸泡期间不断搅动,得到催芽后种子。

二、新西兰菠菜育苗

于2015年12月20日采用育苗盘进行育苗。育苗盘的穴中采用消毒的栽培基质(栽培基质的配比为泥炭土:蛭石=2:1),将步骤一获得的催芽后种子播种在育苗盘的穴中,每个穴孔放一粒催芽后种子,室温下培养,育苗期间不施用肥料及农药,得到新西兰菠菜幼苗。新西兰菠菜幼苗如图1所示。

三、移栽

培养约3-4周后,新西兰菠菜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移栽到盐渍化农田(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的海水倒灌地)中,移栽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

由于海南岛气候特殊,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降雨量可达1639毫米。地处雷州半岛南部,临近海域,地质土壤条件特殊,因此种植地区需要防止水淹,移栽前需起垄,垄高为30cm,垄距为80cm,种植的行间距为40cm,株间距为30cm,种植面积为7亩。

四、水肥管理

1、施肥

移栽前施用基肥和鸡粪:基肥施用量为25公斤/亩,施用的基肥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鸡粪施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来源于当地养鸡厂。

移栽一个月后,追施一次尿素(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每亩追加20公斤。由于新西兰菠菜生育期较长,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发黄时可继续追施尿素。

2、浇水

移栽后及时浇水。遇到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防止水淹造成烂根,影响产量。

五、收获

1、产量

移栽后30-40天左右可以收获新西兰菠菜,采收一般在早上温度较低时进行。收获时剪取上面较嫩叶片,每隔10天左右可以收割一次。并于2016年4月8日由海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海水倒灌农田中的新西兰菠菜进行现场测产。测产方法如下:在田间随机设点3个采摘测产,每个点面积为3.2m2。图2为在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的海水倒灌田中生长2个月的新西兰菠菜。三月上旬第一次采摘,而后每个月采摘2-3次,盛产期持续4个月。测产结果表明:三个点产量共18.1公斤,平均每个点产量为6公斤,折平均亩产量为1250公斤,生育期内累计总亩产可达10000公斤以上。

2、钠含量检测

利用火焰光度计(上海精科,型号fp6410)采用火焰光度法测量收获的新西兰菠菜中的钠含量。

结果表明:盐渍化农田中收获的新西兰菠菜的钠含量为61200mg/kg。

3、病虫害检测

对收获的新西兰菠菜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盐渍化农田中收获的新西兰菠菜没有病虫害的发生。

实施例2、一种在高含盐量土壤中种植新西兰菠菜的方法

试验地点如下: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的海水倒灌地。

试验地点的土壤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如下:土壤为砂质土,海水倒灌后的农田平均含盐量为2%左右。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23.9℃,年平均>10℃积温为8474.3℃,年平均日照为1953.8小时。

试验方法如下:

一、新西兰菠菜种子催芽

由于新西兰菠菜种子皮厚不易发芽,将1kg新西兰菠菜种子(来源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在10kg的50℃温水中浸泡1-2小时,浸泡期间不断搅动,得到催芽后种子。

二、新西兰菠菜育苗

于2015年12月20日采用育苗盘进行育苗。育苗盘的穴中采用消毒的栽培基质(栽培基质的配比为泥炭土:蛭石=2:1),将步骤一获得的催芽后种子播种在育苗盘的穴中,每个穴孔放一粒催芽后种子,室温下培养,育苗期间不施用肥料及农药,得到新西兰菠菜幼苗。新西兰菠菜幼苗如图1所示。

三、移栽

培养约3-4周后,新西兰菠菜幼苗长到三叶一心时移栽到盐渍化农田(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的海水倒灌地)中,移栽时间选择清晨或者傍晚。

由于海南岛气候特殊,属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降雨量可达1639毫米。地处雷州半岛南部,临近海域,地质土壤条件特殊,因此种植地区需要防止水淹,移栽前需起垄,垄高为35cm,垄距为75cm,种植的行间距为45cm,株间距为35cm,种植面积为7亩。

四、水肥管理

1、施肥

移栽前施用基肥和鸡粪:基肥施用量为25公斤/亩,施用的基肥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鸡粪施用量为150-200公斤/亩,来源于当地养鸡厂。

移栽一个月后,追施一次尿素(内蒙古博大实地化学有限公司),每亩追加20公斤。由于新西兰菠菜生育期较长,生长过程中出现叶片发黄时可继续追施尿素。

2、浇水

移栽后及时浇水。遇到暴雨天气要及时排水,防止水淹造成烂根,影响产量。

五、收获

1、产量

移栽后30-40天左右可以收获新西兰菠菜,采收一般在早上温度较低时进行。收获时剪取上面较嫩叶片,每隔10天左右可以收割一次。并于2016年4月8日由海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海水倒灌农田中的新西兰菠菜进行现场测产。测产方法如下:在田间随机设点3个采摘测产,每个点面积为3.2m2。图2为在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的海水倒灌田中生长2个月的新西兰菠菜。三月上旬第一次采摘,而后每个月采摘2-3次,盛产期持续4个月。测产结果表明:三个点产量共18.1公斤,平均每个点产量为6公斤,折平均亩产量为1250公斤,生育期内累计总亩产可达10000公斤以上。

2、钠含量检测

利用火焰光度计(上海精科,型号fp6410)采用火焰光度法测量收获的新西兰菠菜中的钠含量。

结果表明:盐渍化农田中收获的新西兰菠菜的钠含量为61200mg/kg。

3、病虫害检测

对收获的新西兰菠菜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盐渍化农田中收获的新西兰菠菜没有病虫害的发生。

对比例、采用直播方式在盐碱地中种植新西兰菠菜

试验地点如下: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的海水倒灌地。

试验地点的土壤条件以及其他条件如下:土壤为砂质土,海水倒灌后的农田平均含盐量为2%左右。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23.9℃,年平均>10℃积温为8474.3℃,年平均日照为1953.8小时。

试验方法如下:

一、新西兰菠菜种子催芽

同实施例1的步骤一。

二、采用直播方式在盐碱地中种植新西兰菠菜

将催芽后种子播种在盐渍化农田(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潭榄村的海水倒灌地)中,播种时需起垄,垄高为30cm,垄距为80cm,种植的行间距为40cm,株间距为30cm,种植面积为7亩。

三、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同步骤二。

结果表明:在盐碱地中直播新西兰菠菜种子,其萌发会受到比较高的渗透压影响,无法获得新西兰菠菜幼苗。说明在盐碱地中宜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新西兰菠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