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式斜坡屋面绿化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75525发布日期:2019-03-22 20:28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滴灌式斜坡屋面绿化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屋顶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滴灌式斜坡屋面绿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屋顶绿化可有效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且对于建筑物具有降噪和保温隔热功能。当前,世界范围内坡屋顶面积约占整个屋顶面积的40%,而在我国,受到传统建筑风格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大部分老旧建筑包括一些新式高层建筑,尤其在南方地区,斜坡屋顶占据更大的比例。但是,国内95%以上的屋顶绿化都用于一些宾馆、办公楼、疗养院等高层建筑的裙房屋顶上,居住区平屋顶上偶有使用,但在坡屋顶上的绿化则少之又少。

相对于平面屋顶,在同一建筑平面面积下,斜坡屋顶表皮接触空气的表面积更大,可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而在同一建筑高度下,斜坡屋顶也增加了垂直墙面的绿化面积,可吸收附近建筑垂直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因此,斜坡屋顶绿化不仅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还能降低邻近建筑墙面的辐射热。此外,斜坡屋顶造型多变化,可以塑造建筑的第五立面,丰富城市的天际线和轮廓线。

国内的屋顶绿化技术水平较低,主要针对平面屋顶,如花园式、覆盖式、种植槽式等,绿化技术相对成熟,斜坡屋顶绿化受到建筑顶层承重结构的制约和建筑立面的影响,对设计及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现有技术可分为坡道式、阶梯式和模块式,但以前两类为主。斜坡屋顶绿化主要有两个技术难点,一是植物结构层的滑移和种植基质的流失,二是屋面排水快、保水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滴灌式斜坡屋面绿化装置及方法,可以解决斜坡屋面植物结构层易滑移、种植基质易流失、保水效果差的问题,可有效防止滑移以及种植基流失,实现了水肥的循环供给保水保肥效果好;装置的各部件均为可量产的模块化部件,便于安装、拆卸、运输和储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滴灌式斜坡屋面绿化装置,包括带水泵的收集箱,

n组种植槽模块沿斜面方向铺设于斜坡屋面的斜面上,n≥1;

种植槽模块由多个拼接式种植槽组成,拼接式种植槽中,两侧边分别为合页式的透水种植槽a板、透水种植槽b板和种植槽c板通过相配合的合页式侧边拼接成两侧敞开的槽型体,透水种植槽a板、透水种植槽b板和种植槽c板的各合页式侧边上均开设有插销孔,槽型体的两敞开侧各设置有隔板,各拼接式种植槽之间通过第一轴杆、第二轴杆、第三轴杆和第四轴杆形成一组种植槽模块,每两个拼接式种植槽之间的隔板的数量为一块;

各拼接式种植槽的透水种植槽a板之间通过a板回收支管连通,各拼接式种植槽的透水种植槽b板之间通过b板回收支管连通,a板回收支管与b板回收支管通过回收管与收集箱连通,至少一根滴灌管穿过各拼接式种植槽的隔板中部并连接各拼接式种植槽,滴灌管通过供给管与收集箱连通。

透水种植槽a板内设有a板透水层,透水种植槽a板的上板面开设有多个与a板透水层连通的a板透水孔。

a板透水孔均布于透水种植槽a板上板面的上半部分。

透水种植槽b板内设有b板透水层,透水种植槽b板的上板面开设有多个与b板透水层连通的b板透水孔。

b板透水孔均布于透水种植槽b板的上板面。

每组种植槽模块两侧通过固定在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上的卡箍固定在屋面隔离层上,起到对种植槽模块的防滑移作用。

拼接式种植槽的截面优选为梯形。

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屋面绿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透水种植槽a板、透水种植槽b板和种植槽c板拼接成槽型体,在槽型体两侧安装隔板形成拼接式种植槽;

步骤2:将多个拼接式种植槽通过第一轴杆、第二轴杆、第三轴杆和第四轴杆形成一组种植槽模块;

步骤3:在斜坡屋面的斜面上根据需要铺设多组种植槽模块;

步骤4:在各组种植槽模块上分别安装a板回收支管、b板回收支管和滴灌管,将各组种植槽模块的a板回收支管和b板回收支管分别与回收管连通,将各组种植槽模块的滴灌管分别与供给管连通;

步骤5:将供给管和回收管分别连入带水泵的收集箱;

步骤6:在各组种植槽模块的各拼接式种植槽内回填壤土,种植植物,即实现斜坡屋面绿化。

通过安装在屋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给水泵供电。

本发明提供的滴灌式斜坡屋面绿化装置,有益效果如下:

1、种植槽模块由多个拼接式种植槽组成,拼接式种植槽的大小可以调节,可以压缩折叠,也可以张开平铺成一个平面,便于运输和储存;采用卡箍实现每组种植槽模块的固定,可有效防止滑移。

2、拼接式种植槽的截面优选为梯形,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根系长度需求,种植不同类型植物,构造立体景观。

3、使用滴灌方式并设置供给管、回收管、水泵和收集箱等,可循环供给水肥,节约资源,并极大减免了对屋面的渗漏影响。

4、a板透水孔和b板透水孔的设计,在暴雨情况下可排出槽内积水,减少对植物的冲刷和浸泡,可并回收雨水。

5、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为水泵供电,可节约电能。

6、绿化施工步骤简单,大大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7、不仅适用于屋面绿化,也适用于其他种植方面,应用广泛,方便灵活。

可以解决斜坡屋面植物结构层易滑移、种植基质易流失、保水效果差的问题,可有效防止滑移以及种植基流失,实现了水肥的循环供给保水保肥效果好;装置的各部件均为可量产的模块化部件,便于安装、拆卸、运输和储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中单个拼接式种植槽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中透水种植槽a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中透水种植槽a板的纵剖图;

图5为本发明装置中透水种植槽b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装置中透水种植槽b板的纵剖图;

图7为本发明装置中各管道安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滴灌式斜坡屋面绿化装置,包括带水泵18的收集箱19,其特征在于:

n组种植槽模块沿斜面方向铺设于斜坡屋面的斜面上,n≥1;

种植槽模块由多个拼接式种植槽组成,拼接式种植槽中,两侧边分别为合页式的透水种植槽a板1、透水种植槽b板2和种植槽c板3通过相配合的合页式侧边拼接成两侧敞开的槽型体,透水种植槽a板1、透水种植槽b板2和种植槽c板3的各合页式侧边上均开设有插销孔13,槽型体的两敞开侧各设置有隔板4,各拼接式种植槽之间通过第一轴杆12、第二轴杆21、第三轴杆22和第四轴杆5形成一组种植槽模块,每两个拼接式种植槽之间的隔板4的数量为一块;

各拼接式种植槽的透水种植槽a板1之间通过a板回收支管11连通,各拼接式种植槽的透水种植槽b板1之间通过b板回收支管24连通,a板回收支管11与b板回收支管24通过回收管23与收集箱19连通,至少一根滴灌管7穿过各拼接式种植槽的隔板4中部并连接各拼接式种植槽,滴灌管7通过供给管6与收集箱19连通,收集箱19作为水肥的中转站,将回收管23流进的水肥过滤后重新导入供给管6中,以实现水肥的循环,水泵18的设计以提供水肥流动的动力。

各拼接式种植槽槽体内部的滴灌管7上设置有滴头8,用以供给水肥。

透水种植槽a板1内设有a板透水层9,透水种植槽a板1的上板面开设有多个与a板透水层9连通的a板透水孔10,a板透水孔10用以使暴雨时种植槽内的积水经a板透水孔10进入a板透水层9,再进入回收管11中。

a板透水孔10均布于透水种植槽a板1上板面的上半部分。

透水种植槽b板2内设有b板透水层25,透水种植槽b板2的上板面开设有多个与b板透水层25连通的b板透水孔16。

b板透水孔16均布于透水种植槽b板2的上板面。

每组种植槽模块两侧通过固定在第二轴杆21和第三轴杆22上的卡箍17固定在屋面隔离层上,起到对种植槽模块的防滑移作用。

隔板4上开设有滴灌管插口14,透水种植槽a板1和透水种植槽b板2上均设有与各自的透水层相连通的回收管插孔15。

透水种植槽a板1、透水种植槽b板2和种植槽c板3均为方形板。

实施例二

一种采用上述装置进行屋面绿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透水种植槽a板1、透水种植槽b板2和种植槽c板3拼接成槽型体,在槽型体两侧安装隔板形成拼接式种植槽;

步骤2:将多个拼接式种植槽通过第一轴杆12、第二轴杆21、第三轴杆22和第四轴杆5形成一组种植槽模块;

步骤3:在斜坡屋面的斜面上根据需要铺设多组种植槽模块;

步骤4:在各组种植槽模块上分别安装a板回收支管11、b板回收支管24和滴灌管7,将各组种植槽模块的a板回收支管11和b板回收支管24分别与回收管23连通,将各组种植槽模块的滴灌管7分别与供给管6连通;

步骤5:将供给管6和回收管23分别连入带水泵18的收集箱19;

步骤6:在各组种植槽模块的各拼接式种植槽内回填壤土,种植植物,即实现斜坡屋面绿化。

通过安装在屋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0给水泵8供电。

也可将根系较浅的花草种植在拼接式种植槽内斜边上方,根系较深的灌木等种植在拼接式种植槽中部,构造出立体景观。

实施例三

本发明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由水泵18将水肥从收集箱18中吸入供给管6顶部后,水肥经由滴灌管7上的滴头8流入各拼接式种植槽内土壤中,暴雨时各拼接式种植槽内的积水会通过透水种植槽a板1上的a板透水孔10进入a板透水层9中,土壤中渗出的水肥会通过透水种植槽b板2上的b板透水孔16渗出到b板透水层25中,a板透水层9和b板透水层25中的水流入回收管23后进入收集箱19,经收集箱19过滤后通过水泵18再次进入供给管6中,形成水肥循环。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