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扦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9288发布日期:2019-01-14 17:4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扦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扦插机。



背景技术:

相对于非常成熟的秧苗类的移栽机而言,与杆棒式扦插苗相配套的扦插机发展相对缓慢,大部分栽植模式还停留在纯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栽植模式,功能单一,致使树苗段深浅不一致,苗距差别大,生长不一致,出现大苗欺小苗现象。相对于现代农林业装备的快速化发展起到很不利的滞后影响,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型扦插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扦插机,包括车身、行走地轮、投苗器、改进型扦插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行走地轮转动的行走驱动装置,所述投苗器位于所述车身的上部,所述改进型扦插机构设于所述车身的下部,所述改进型扦插机构包括导管、扦插管、冲击装置以及蓄力装置,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投苗器的出苗口连通,其另一端邻接所述扦插管的上侧开口端,所述蓄力装置与所述冲击装置相连,所述冲击装置位于所述扦插管的正上方,所述扦插管内设有矫正机构。

所述冲击装置包括导向管以及沿所述导向管的轴线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冲击杆,所述导向管套设在所述冲击杆的外周。

所述蓄力装置包括凸轮、杠杆、蓄力弹簧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转动的蓄力驱动装置,所述杠杆的一端抵靠所述凸轮,其另一端与所述冲击杆的顶部相连,所述蓄力弹簧套设在所述冲击杆的外周,所述蓄力弹簧一端通过周向设于所述导向管的内侧壁上的固定件与所述导向管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冲击杆的顶部相连。

所述车身的下侧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扦插管的下侧开口端的防漏苗装置。

优选的,所述防漏苗装置包括盖板、转轴以及复位弹簧,所述盖板与所述转轴转动相连,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扦插管的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车身相连。

优选的,所述矫正机构包括相连的光滑部和收拢部,所述光滑部和收拢部分别周向设置在所述扦插管的内侧壁上,所述光滑部和收拢部的中部均开设有下行通道,沿所述扦插管的顶部至底部,所述收拢部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收拢部为柔性材质所制。

优选的,所述行走地轮与改进型扦插机构之间还设有覆土轮和压实轮,所述覆土轮和所述压实轮分别通过支架吊装在所述车身上。

本发明专利采用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改进型扦插机在使用时,投苗器投下的树苗段沿导向管进入扦插管内,并被防漏苗装置所阻,不能落下,而凸轮转动,将杠杆的一端下压,杠杆的另一端上升,且在其上升时克服蓄力弹簧的弹性阻力向上拉动冲击杆,蓄力弹簧逐渐伸长,待凸轮转动至预定角度时,杠杆的一端与凸轮暂时分离,蓄力弹簧释放弹性力并带动冲击杆向下运动,冲击杆抵住树苗段以冲开防漏苗装置,将树苗段打到地里,完成一个树苗段的扦插工作,然后防漏苗装置复位以关闭扦插管的下侧开口端,凸轮又抵紧杠杆的一端以开始蓄力,进行下一个树苗段的扦插工作,周而复始。整个扦插工作过程实现全机械化,大大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车身,2—行走地轮,3—投苗器,4—改进型扦插机构,5—防漏苗装置,6—覆土轮,7—压实轮,41—导管,42—扦插管,43—冲击装置,44—蓄力装置,45—矫正机构,51—盖板,52—转轴,53—复位弹簧,431—冲击杆,432—导向管,441—凸轮,442—杠杆,443—蓄力弹簧,444—固定件,451—光滑部,452—收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改进型扦插机,包括车身1、行走地轮2、投苗器3、改进型扦插机构4以及用于驱动行走地轮2转动的行走驱动装置,投苗器3位于车身1的上部,改进型扦插机构4设于车身1的下部,改进型扦插机构4包括导管41、扦插管42、冲击装置43以及蓄力装置44,导管41的一端与投苗器3的出苗口连通,其另一端邻接扦插管42的上侧开口端,投苗器3转动,树苗段转动到投苗器3的出苗口时,从投苗器3中落入导管41中,并最终从扦插管42的上侧开口端落入扦插管42内。蓄力装置44与冲击装置43相连,冲击装置43位于扦插管42的正上方。蓄力装置44用于为冲击装置43蓄力,以便在蓄力完成后,蓄力装置44释放蓄积的力,驱动冲击装置43运转。

扦插管42内设有矫正机构45,矫正机构45包括相连的光滑部451和收拢部452,光滑部451和收拢部452分别周向设置在扦插管42的内侧壁上,光滑部451和收拢部452的中部均开设有下行通道,树苗段从导向管41进入扦插管42后,落入下行通道。沿扦插管42的顶部至底部,收拢部452的开口尺寸逐渐减小。树苗段进入扦插管42内,树苗段的底部首先接触到光滑部451,光滑部451表面光滑,其作用是使与之接触的树苗段顺利向下滑到收拢部452,收拢部452由上至下逐渐收缩,这样树苗段在收拢部452内下移时会逐渐被收拢部452的内侧壁限制,树苗段最终呈竖直状态。收拢部452为柔性材质所制。这样不仅能够起到矫正作用,而且在冲击装置43向下冲击时,能够达到扦插的目的的前提下,缓冲冲击装置43对树苗段的冲击作用,防止冲击力过大而损坏树苗段。

冲击装置43包括导向管432以及沿导向管432的轴线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冲击杆431,导向管432套设在冲击杆431的外周。冲击杆431用于冲击树苗段以将树苗段扦插到土地中,而导向管432起到导向作用,确保冲击杆431能够准确冲击扦插管42内的树苗段。

蓄力装置44包括凸轮441、杠杆442、蓄力弹簧443以及用于驱动凸轮441转动的蓄力驱动装置,杠杆442的一端抵靠凸轮441,其另一端与冲击杆431的顶部相连,蓄力弹簧443套设在冲击杆431的外周,蓄力弹簧443一端通过周向设于导向管432的内侧壁上的固定件444与导向管432相连,其另一端与冲击杆431的顶部相连。固定件444为圆环状,沿导向管432的内侧壁周向设置的固定件444除了用于固定蓄力弹簧443的下端外,还起到导向作用,引导冲击杆431沿导向管432的轴线方向上下运动。凸轮441转动的过程中,杠杆442的一端会沿着凸轮441表面运动,由于凸轮441的特殊造型,凸轮441转动,杠杆442靠近凸轮441的一端会被凸轮441向下压,蓄力弹簧443会呈伸长状态,而杠杆442的另一端会向上提升,这样冲击杆431会向上提升。等凸轮441转动到预定角度,凸轮441会短暂与杠杆442脱离,蓄力弹簧443释放弹性力并带动冲击杆431向下运动,冲击杆431抵住树苗段,将树苗段打到地里,完成一个树苗段的扦插工作,而凸轮441与杠杆442短暂脱离后,再次接触以进行重新蓄力。

车身1的下侧还设有用于封闭扦插管42的下侧开口端的防漏苗装置5。防漏苗装置5用于落入扦插管42内的树苗段阻隔停留在扦插管42的下侧,以待冲击杆431冲击。

如图3所示,防漏苗装置5的结构有多种选择,可以通过扭簧将盖板安装在扦插管42的下侧开口端。本实施例中,防漏苗装置5包括盖板51、转轴52以及复位弹簧53,盖板51与转轴52转动相连,复位弹簧53的一端抵靠在盖板51远离扦插管42的一端,其另一端与车身1相连。盖板51与转轴52一起构成一个杠杆,盖板51的一端盖住扦插管42的下端,盖板51的另一端抵在复位弹簧53上,冲击杆431向下冲击时,树苗段的下端顶开盖板51,复位弹簧53呈压缩状态,树苗段打到土里后,蓄力装置44的杠杆442将冲击杆431向上提升,冲击杆431的下端回到扦插管42内后,复位弹簧53在恢复原长的过程中,推动盖板51转动,盖板51的另一端重新将扦插管42的下端盖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行走地轮2与改进型扦插机构4之间还设有覆土轮6和压实轮7,覆土轮6和压实轮7分别通过支架吊装在车身1上。树苗段被打入地里后,覆土轮6进行覆土,压实轮7进行压实,完成一次扦插作业,如此周而复始。整个过程全机械化,劳动强度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