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套袋的菌袋打包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7693发布日期:2019-01-16 06:1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便于套袋的菌袋打包封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菌袋打包封口机,尤其是便于套袋的菌袋打包封口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食用菌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袋料栽培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培养手段,之前都是人工进行装袋,随时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装袋机械设备,现有的大型的装袋设备可以自行套袋,但是设备费用高,不适合小户种植使用,然而简易的装袋设备仍需要手动套袋,由于菌袋的口径和输料筒的直径相差无几,人工套袋时十分困难,经常会发生一个袋子套好几次才套入的情况,增大了操作时间,减缓了装袋效率。并且套袋完成后还需要手动扶持,如此以来,不经增加了劳动力,还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另外,简易的装袋设备不具有封口装置,仍需要人工用手动扎口机进行封口,极大的增加了劳动力,因此设计一款结构简单,便于套袋,可同时对菌袋夹持和封口的便于套袋的菌袋打包封口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套袋,且不用人手扶持的便于套袋的菌袋打包封口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便于套袋的菌袋打包封口机,它包括机架、进料斗、输料筒和扶袋装置,所述扶袋装置位于所述输料筒的右侧,且通过气缸可左右移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扶袋装置包括挡板、倾斜滑道和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连接杆;在所述输料筒与扶袋装置之间设置一个套袋装置,所述套袋装置包括支撑架ⅰ、套袋筒和折叠嘴,所述支撑架ⅰ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在所述支撑架ⅰ上设置与所述输料筒同轴且直径大于所述输料筒的所述套袋筒;在所述套袋筒的右端上下对称铰接连接两个所述折叠嘴,且在铰接连接端设置一个扭簧ⅰ,所述扭簧ⅰ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套袋筒与折叠嘴上;

在所述套袋筒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菌袋夹持装置,所述菌袋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移动轴和夹持机构,所述固定座底部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内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圆形槽,所述移动轴与所述圆形槽配合,且所述移动轴可上下移动,所述移动轴表面设置有两个竖直方向的滑槽,所述圆形槽内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凸块,所述移动轴左侧设置有波珠螺丝,所述固定座左侧设置有与所述波珠螺丝对应的圆孔,在所述圆孔内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限位杆,在所述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两个阻挡块,在所述圆孔内壁上设置方形槽,所述阻挡块可滑动在所述方形槽内;限位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圆帽,圆形槽底部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顶端顶在所述移动轴上;

所述移动轴上端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弧形的压紧端,所述压紧端位于所述套袋筒的正下方,所述移动轴上端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移动杆和夹持板,所述夹持板设置有两个,且内部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夹持板顶部铰接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圆杆,所述圆杆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压紧端上,所述移动杆上设置有水平的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所述夹持板上的弧形槽,所述移动杆底部连接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移动轴上部设置的空腔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机架的右侧设置一个自动封口装置,所述自动封口装置包括支撑架ⅱ、菌袋口夹持机构、自动扎口机,在所述支撑架ⅱ上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推动气缸,在每个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一个菌袋口夹持机构,所述菌袋口夹持机构可夹持菌袋移动到自动扎口机的扎口位置;在所述支撑架ⅱ的左端且位于菌袋落下后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感应器ⅰ,在所述自动扎口机的扎口处设置一个感应器ⅱ,所述感应器ⅰ和感应器ⅱ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袋筒包括两个上下相对设置的半壳体,所述支撑架ⅰ为方格结构,在所述支撑架ⅰ的方格内上下对称设置两个连接轴,在所述半壳体上设置一个与所述连接轴配合的圆槽,在所述圆槽内设置一个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到所述连接轴与圆槽底部;在每个所述半壳体的左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斜面,两个所述半壳体的斜面形成喇叭口。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架ⅱ的下端依次并排设置多个滚筒。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扎口机包括手动扎口机、连杆和循环伸缩气缸,所述手动扎口机的把手末端与所述连杆铰接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伸缩气缸的活塞杆铰接连接,所述气缸连接压缩机。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架ⅱ的左端固定设置一个圆柱,在所述圆柱上铰接连接两个半圆形的扶持筒,在所述圆柱上套置两个扭簧ⅱ,两个所述扭簧ⅱ一端与所述扶持筒固定,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圆柱上;所述扶持筒竖直设置于所述倾斜滑道的末端下方;所述感应器ⅰ位于一个所述扶持筒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菌袋口夹持机构包括一个夹紧气缸、两个夹紧板和两个平行弹簧,在所述夹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两个平行的夹紧板,两个所述夹紧板通过两个所述平行弹簧连接;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所述夹紧气缸的缸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与菌袋口接触的一个夹紧板上设置一个凸钮,在另一个与菌袋口接触的夹紧板上设置与所述凸钮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凸钮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输料筒与扶袋装置之间设置一个套袋装置,可以方便人工套袋,避免了现有设备在套袋时输料筒与袋子直径相差无几,较难套入的问题,大大缩短套袋时间。在套袋筒的下方设置一个菌袋夹持装置,可以对菌袋进行夹持,省去人为手扶菌袋,减少了劳动力。在机架的右侧设置一个自动封口装置,可快速的对菌袋进行封口,省去人工封口。

在套袋筒的左端设置成喇叭形开口,便于套袋筒套置在输料筒上。在倾斜滑道的末端下方设置一个扶持筒,保证菌袋装满落下时处于竖直状态。在扶持筒上设置扭簧ⅱ,可以使菌袋被拽出后回弹保持原状。在夹紧板上设置平行弹簧,可以对菌袋口进行挤压,并且可以使夹紧板的右端能够张开。在夹紧板的一端设置凸钮和对应的凹槽,可以防止菌袋口从夹紧板的左端滑出。在支撑架ⅱ的下端依次并排设置多个滚筒,减少菌袋移动时产生的阻力。在扎口机后端设置循环气缸,可实现自动封口。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套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套袋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支撑架ⅰ与套袋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附图2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扭簧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菌袋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除去固定座);

附图7为本发明的菌袋夹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的半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的折叠嘴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发明的自动封口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发明的自动扎口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发明的套袋装置套置在输料筒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架1、进料斗11、输料筒12、扶袋装置13、挡板131、倾斜滑道132、气缸133、连接杆134、套袋装置2、支撑架ⅰ21、连接轴211、套袋筒22、半壳体221、圆槽222、连接弹簧223、喇叭口224、折叠嘴23、扭簧ⅰ24、菌袋夹持装置3、固定座31、圆形槽311、压缩弹簧312、圆孔313、限位杆314、阻挡块315、方形槽316、圆帽317、移动轴32、滑槽321、波珠螺丝322、压紧端323、开口槽324、空腔325、夹持机构4、移动杆41、横杆411、弹簧412、夹持板42、弧形槽421、圆杆422、自动封口装置5、支撑架ⅱ51、推动气缸511、感应器ⅰ512、圆柱513、扶持筒514、扭簧ⅱ515、滚筒516、菌袋口夹持机构52、夹紧气缸521、夹紧板522、平行弹簧523、凸钮524、自动扎口机6、手动扎口机61、把手611、感应器ⅱ612、连杆62、通孔621、循环伸缩气缸63、连接端6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12所示,便于套袋的菌袋打包封口机,它包括机架1、进料斗11、输料筒12和扶袋装置13,进料斗11固定在机架1上,扶袋装置13位于输料筒12的右侧,扶袋装置13包括挡板131、倾斜滑道132和与气缸133的活塞杆连接的连接杆134,扶袋装置13固定在连接杆134上,挡板131与输料筒12对应且对菌袋起扶持作用,当菌袋装满后,菌袋会沿着倾斜滑道132滑落。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由于菌袋的口径和输料筒12的口径相差无几,因此在套袋时比较费时费力,为了快速套置菌袋,在输料筒12与扶袋装置13之间设置一个套袋装置2,套袋装置2包括支撑架ⅰ21、套袋筒22和折叠嘴23,支撑架ⅰ21固定在连接杆134上,支撑架ⅰ21底端为为竖直杆,顶部为方形框架,在支撑架ⅰ21内设置与输料筒12同轴且直径略大于(大1-3mm即可)输料筒12的套袋筒22,套袋筒22为圆环形,套袋筒2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架ⅰ21上,在套袋筒22的右端上下对称铰接连接两个折叠嘴23,折叠嘴23为弧形,且侧面看为三角形,在铰接连接端设置一个扭簧ⅰ24,扭簧ⅰ24的两端夹角小于90度,这样可以保证折叠嘴23前端倾斜便于套袋,扭簧ⅰ24两端分别固定在套袋筒22与折叠嘴23上。作为套袋筒22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套袋筒22包括两个半壳体221,在支撑架ⅰ21的方形框架内上下对称固定两个连接轴211,在半壳体221上设置一个与连接轴211配合的圆槽222,在圆槽222内设置一个连接弹簧223,连接弹簧223的两端固定连接到连接轴211与圆槽222底部,半壳体221可在连接轴211上滑动,并且两个半壳体221开口相对。在套袋筒22的左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斜面,两个半壳体221的斜面形成喇叭口224,便于套袋筒22套置在输料筒12上。

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为避免人工扶持菌袋,在套袋筒22的下方设置有一个菌袋夹持装置3,菌袋夹持装置3包括固定座31、移动轴32和夹持机构4,固定座31底部与连接杆134固定连接,固定座31内部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圆形槽311,移动轴32与圆形槽311配合,底端套置在圆形槽311内,并且移动轴32可在圆形槽311内上下移动。在圆形槽311底部设置一个压缩弹簧312,压缩弹簧312顶端顶在移动轴32上。为了防止移动轴32转动,在移动轴32表面设置有两个竖直方向的滑槽321,在圆形槽311内壁设置有与滑槽321配合的凸块,凸块位于滑槽321内。使用前要先对移动轴32定位,在移动轴32左侧设置有波珠螺丝322,波珠螺丝322包括钢珠、弹簧和壳体。在固定座31的左侧设置一个与波珠螺丝322对应的圆孔313,在圆孔313内设置有可左右移动的限位杆314,为了防止限位杆314滑出圆孔313,在限位杆314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两个阻挡块315,在圆孔313内壁上对应设置两个方形槽316,阻挡块315可左右滑动在方形槽316内。为了方便挤压限位杆314,在限位杆314的左端固定连接一个圆帽317。对于移动轴32的运动方式,可以采用弹出式或下拉式,具体的,弹出式为:移动轴32完全位于圆形槽311内时,压缩弹簧312处于被压缩状态,当按下限位杆314后,移动轴32在压缩弹簧312的作用力下弹出,菌袋夹持装置3顶在套袋筒22底部。下拉式为:移动轴32完全位于圆形槽311内时,压缩弹簧312处于自由状态,需要菌袋夹持装置3顶在套袋筒22底部时,人将移动轴32拉出,波珠螺丝322落入圆孔313内限位,此时压缩弹簧处于被拉伸状态,在菌袋装满后,人按下限位杆314,压缩弹簧312将移动轴32拉入圆形槽311内,菌袋夹持装置3与套袋筒22分离,该种方式下,可以在移动轴32的上端设置一个人手便于提拉的提拉把手,或者从移动轴32的上端设置一个水平向外延伸的提拉杆。

移动轴32上端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两个弧形的压紧端323,压紧端323呈半圆弧形,半圆弧形半径大于输料筒12半径,压紧端323位于套袋筒22的正下方,移动轴32在压缩弹簧312的作用下将压紧端323顶在套袋筒22的正下方。移动轴32上端设置有开口槽324,开口槽324前后贯通,为了进一步对套袋筒22上菌袋进行扶持,在开口槽324内设置有夹持机构4,夹持机构4包括移动杆41和夹持板42,夹持板42设置有两个,且内部设置有弧形槽421,夹持板42顶部铰接连接有水平方向的圆杆422,圆杆422两端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的压紧端323上,移动杆41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横杆411,横杆411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侧的夹持板42上的弧形槽421,当移动杆41向下运动时,横杆411会沿着弧形槽421向下运动,夹持板42在横杆411的作用下围绕圆杆422逆时针转动,夹持板42的顶部会进一步顶在套袋筒22上。在移动杆41底部连接一个弹簧412,弹簧412位于移动轴32上部设置的空腔325内。

如附图1和附图10所示,为了方便将菌袋进行封口,在机架1的右侧设置一个自动封口装置5,自动封口装置5包括支撑架ⅱ51、菌袋口夹持机构52、自动扎口机6,在支撑架ⅱ51上前后对称设置两个推动气缸511,推动气缸511的右端固定在支撑架ⅱ51上,推动气缸511的活塞杆前端固定菌袋口夹持机构52,菌袋口夹持机构52可夹持菌袋向左移动到自动扎口机6的扎口位置。菌袋口夹持机构52包括一个夹紧气缸521、两个夹紧板522和两个平行弹簧523,在夹紧气缸521的活塞杆末端设置两个平行的夹紧板522,并且在两个夹紧板522之间设置两个的平行弹簧523,平行弹簧5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夹紧板522上,推动气缸511的活塞杆末端与夹紧气缸521的缸体固定连接。在支撑架ⅱ51的左端设置一个感应器ⅰ512(感应器优选采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或者对射型红外线传感器),感应器ⅰ512与控制器连接,当菌袋下落时被感应器ⅰ512感应到,控制器延时两秒后控制夹紧气缸521的活塞杆向前运动,使前后对称的夹紧板522相互靠近夹紧菌袋口;在设置下述的扶持筒514后,感应器ⅰ512设置在扶持筒514内侧壁上。为了防止菌袋口的左端滑出夹紧板522的左端,在与菌袋口接触的一个夹紧板522上设置一个凸钮524,在另一个与菌袋口接触的夹紧板522上设置与凸钮524对应的凹槽,凹槽的直径大于凸钮524的直径,这样两个夹紧板522的右侧可以发生一定的开口。

为了防止菌袋在落下后发生倾斜,在支撑架ⅱ51的左端固定设置一个圆柱513,在圆柱513上铰接连接两个半圆形的扶持筒514,在圆柱513上套置两个扭簧ⅱ515,两个所述扭簧ⅱ515一端与扶持筒514固定,另一端统一固定在圆柱513上,这样可以保证扶持筒张514开后在扭簧ⅱ515的作用下回复到原来位置,扶持筒514位于倾斜滑道132的末端下方。

菌袋口夹持机构52将菌袋口夹持后,在推动气缸511的作用下向右移动,为了减少菌袋底部的摩擦,在支撑架ⅱ51的下端依次并排设置多个滚筒516,菌袋在滚筒516上滑动减少摩擦。

如附图10和附图11所示自动扎口机6包括手动扎口机61、连杆62和循环伸缩气缸63,在连杆62的两端设置两个通孔621,在手动扎口机61的把手611末端和循环伸缩气缸63的活塞杆前端设置两个连接端631,通孔621与连接端631相互配合,手动扎口机61的把手611末端与连杆62左端铰接连接,连杆62的右端与循环伸缩气缸63的活塞杆前端铰接连接。

在手动扎口机61的扎口处的前端设置一个感应器ⅱ612,感应器ⅱ612可采用与感应器ⅰ512相同的传感器。感应器ⅱ612与控制器连接,当菌袋落入扶持筒514内时,感应器ⅰ感应到信号,同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菌袋口夹持机构52夹紧菌袋口,并将菌袋夹持到手动扎口机61的扎口位置,此时感应器ⅱ612感应到夹紧板522,同时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延时一定时间(感应器ⅱ612刚检测到夹紧板522的前端到菌袋口夹持机构52将菌袋完全送入手动扎口机61的扎口位置的间隔时间)控制循环伸缩气缸63的活塞杆向前运动,连杆62推动把手向下运动,模拟人手拉动手动扎口机61的扎口把手,菌袋被封口。由于菌袋口被夹持向右运动时,右端的菌袋口会向左移动,导致左端的菌袋口变粗,接触菌袋口的两个夹紧板522的右侧会张开一定角度,这样可以避免触碰手动扎口机61,并且夹紧板522与夹紧气缸521的活塞杆的固定位置位于夹紧板522的最左侧,这样当把均袋口夹持到手动扎口机61的扎口位置时,夹紧气缸521的活塞杆并未触碰手动扎口机61,运动行程可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手动扎口机61采用现有产品,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274672y公开的食用菌菌袋手动扎口机,本发明在现有产品上进行改进,设计了连杆推动把手。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