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3190发布日期:2019-01-14 18:0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到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庞大的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一员,其产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常见的双壳贝类如蛤蜊、牡蛎和扇贝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发展,高效率的工厂化育苗方式受到更多的重视,贝类增养殖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部分。

在双壳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稚贝的中间培育是一个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壳长300-1000μ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低于10%,而壳长3m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可高达85%以上。因此,如何提高稚贝在变态后到生长至3mm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对稚贝的中间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人工育苗大多采用池底无沙培育的方式,稚贝均积聚在池底,这种培育方式具有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饵料利用率低等缺点。随着近几年技术的发展,上升流系统开始被用于稚贝的中间培育,利用自下而上的垂直水流流过稚贝,给稚贝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海水和饵料,大大提高了稚贝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同时,上升流具有易于维护、有效利用养殖空间、较长使用寿命和节约成本等优点。现有技术采用的上升流工作原理如图1,通过高水位的高压使水进入储水池中,水流自下而上通过稚贝,然后直接排掉,以此达到上升水流。此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提高稚贝存活率和生长率,但水流排出后不再回收,大大浪费了水资源和饵料资源,提高了培育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07906095.4公开了一种水蛭上升流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水上平台和养殖区;水上平台包括纵横交叉而成的支架、设于支架底部的浮箱和固定在支架上表面的踏板;养殖区包括排水槽、推流泵和若干个养殖箱,养殖箱设置在支架上,排水槽设在养殖箱之间,其特征在于:浮箱上设有充气孔和泄气阀;养殖箱包括箱侧壁和金属网状的箱底;箱侧壁的上部设有第一通孔;排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通过出水管进行固定连接;排水槽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推流泵之间通过三通进行连接。此发明利用推流泵使得外部水自动流入到养殖箱中,同时设置气泵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此系统虽然解决了养殖箱内水流的循环问题,使养殖箱内的水流时刻处于流动状态,增加了水中含氧量,但是通过推流泵来促进整个系统的水循环,其耗电量则会大大增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水资源、减少电能损耗、稚贝生长快、存活率高的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用来中间培育双壳贝类的稚贝,解决现有稚贝中间培育装置浪费水资源、耗电量高、稚贝存活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管、负压管、过滤网、充气装置、出水管,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培育管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负压管置于培育管中,负压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出水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培育管的出水孔处,充气装置置于负压管内的过滤网上。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管为分体式,上部分为直通管,下部分为变径管,变径管的上端细端口与直通管相连。

进一步地,负压管的底端与培育管底端过滤网的距离在5-8cm。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和出水孔均至少一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还包括浮球,所述浮球固定于出水口附近,通过细线与培育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为筛绢,所述筛绢的目数为40-100目,根据稚贝的种类和大小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筛绢通过内径与培育管外径相等的短管环压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装置为纳米充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培育管的材质为u-pvc。

一种中间培育双壳贝类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稚贝种类选择适宜水温、盐度、ph值和饵料等,培育密度为20-100万粒/装置,将完成变态的双壳贝类稚贝置于培育管底端的过滤网上,将装置置于培养池中,使水面位于装置出水口中间位置,开启充气装置充气,根据稚贝的种类和大小,通过改变充气量来控制水流流速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双壳贝类包括硬壳蛤、中国蛤蜊、文蛤、菲律宾蛤仔、青蛤、牡蛎、海湾扇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等。

在符合本领域公知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既得本发明实施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负压管、过滤网、充气装置、出水管,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培育管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负压管置于培育管中,负压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出水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培育管的出水孔处,充气装置置于负压管内的过滤网上。本发明利用充气装置在培育管内形成负压,使水流从下端进水口进入,从出水口流出,从而形成上升流,整个上升流系统可以在培育池中循环,不需要推流泵将水自下而上推动流出,也不需要将水排出,而是可以直接在培育池中形成水流循环利用,同时也将饵料循环,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和饵料资源,稚贝成活率高达90%以上,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了20%-50%以上,节约海水和饵料70%以上。

(2)本发明的负压管为分体式,上部分为直通管,下部分为变径管,变径管的上端细端口与直通管相连,经过具体的实施,发现此种设置形成的上升流效果更好。

(3)本发明的稚贝培养密度可达20-100万粒/装置,可大幅提高稚贝培养密度,培育效率高。

(4)本发明培育装置的出水管均至少一个且对称分布,可以使上升水流均匀通过稚贝,水流无死角,避免稚贝在高密度下因为水流不均而导致死亡率高。

(5)本发明的培育装置还包括浮球,所述浮球固定于出水口附近,通过细线与培育管连接,设置浮球的目的是为了使水面位于装置出水口中间位置。

(6)本发明培育装置的充气装置为纳米充气管,用纳米充气管代替传统的充气石,不仅有效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更加大了培育管中的负压,有效提升上升流水循环效率,日循环水流量增加至10-15立方米。

(7)本发明所采用的材质为u-pvc和有机玻璃,材料无毒无害,装置方便拆卸、操作简单、经久耐用,有效降低育苗成本。

(8)本发明为内置充气,外置培养,所以可以直接从上端观察稚贝的生长情况及饵料摄食情况等,方便技术人员实施控制和调整稚贝的培养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采用的上升流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

其中,1-储水池,2-养殖缸,3-过滤网,4-稚贝,5-进水口,6-出水口,7-培育管,8-负压管,9-过滤网,10-充气装置,11-出水管,12-出水孔,13-直通管,14-变径管,15-筛绢,16-纳米充气管,17-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负压管、过滤网、充气装置、出水管,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培育管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负压管置于培育管中,负压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过滤网,出水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培育管的出水孔处,充气装置置于负压管内的过滤网上。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封闭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负压管、筛绢、纳米充气管、出水管、浮球,所述负压管为分体式,上部分为直通管,下部分为变径管,变径管的上端细端口与直通管相连,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筛绢,培育管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水孔,负压管置于培育管中,负压管的底端设置有一层筛绢,出水管的一端与负压管连通,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培育管的出水孔处,纳米充气管置于负压管内的过滤网上,所述出水管和出水孔均为4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浮球固定于出水口附近,通过细线与培育管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选取的双壳贝类为硬壳蛤稚贝,平均壳长900μm,实验条件为:水温23-27℃,盐度30-33‰,ph值7.6-7.8,单胞藻饵料为金藻和小球藻,培育密度为50万粒/装置,将完成变态的双壳贝类稚贝置于培育管底端的过滤网上,将装置置于培养池中,使水面位于装置出水口中间位置,开启纳米充气管充气。

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培育装置与实施例2相同,具体参数为:培育管直径300mm,负压管的上部直通管的直径与出水管的直径相同,外径均为32mm,筛绢目数为80目。

硬壳蛤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培养效果见表1。

表1培育管高度和变径管下端粗端口直径下硬壳蛤稚贝的培养效果

通过表1中的培养效果可以看出尽管培育管高度和变径管下端粗端口直径会影响稚贝成活率,但是总体上均达到了85%以上,节约水资源70%,节约饵料70%,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以上,综上所述本培养装置具有提高稚贝成活率、节约海水和饵料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选取的双壳贝类为牡蛎稚贝,平均壳长900μm。

牡蛎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培养效果见表2。

表2培育管高度和变径管下端粗端口直径下牡蛎稚贝的培养效果

通过表2中的培养效果可以看出尽管培育管高度和变径管下端粗端口直径会影响稚贝成活率,但是总体上均达到了88%以上,节约水资源70%,节约饵料70%,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以上,综上所述本培养装置具有提高稚贝成活率、节约海水和饵料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5

与实施例3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所选取的双壳贝类为虾夷扇贝稚贝,平均壳长2000μm。

虾夷扇贝稚贝中间培育过程中的培养效果见表3。

表3培育管高度和变径管下端粗端口直径下虾夷扇贝稚贝的培养效果

通过表3中的培养效果可以看出尽管培育管高度和变径管下端粗端口直径会影响稚贝成活率,但是总体上均达到了85%以上,节约水资源70%,节约饵料70%,生长速度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以上,综上所述本培养装置具有提高稚贝成活率、节约海水和饵料的有益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