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6084发布日期:2019-02-12 22:1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



背景技术:

坡面绿化是一种新兴的能有效防护裸露坡面的生态护坡方式,它与传统的土木工程护坡(如钢筋锚杆支护、挂网、格构等)相结合,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与防护。不仅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环境和景观,提高保健、文化水平。坡面绿化主要分为:陡峭坡面绿化和缓坡面绿化(按坡度大小划分);土质坡面绿化和石质坡面绿化(按土质种类划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基本建设速度加快,因实施交通、水利、矿山、电力等建设项目而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坡面。这些裸露坡面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景观,有些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影响主体绿化工程的安全稳定。由此,很多地方开始大力开展坡面绿化。坡面绿化的环保意义十分明显,坡面绿化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净化空气。对于石质边坡而言,坡面绿化的环保意义尤其突出。

通常情况下,坡面上的绿化植被浇灌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坡面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雨水、浇灌水等无法在坡面上长时间驻留,尤其在石质坡面上水土的保持更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问题。由于坡面上无法保持水土,这为园林工程的坡面绿化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且通过现有方式在坡面上施种的绿化植被,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浇灌为例,由于坡面无法保持水分,故需要频繁地进行浇灌养护。另一方面,出于园林工程施工的需要,在坡面上设置的绿化结构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还有根据周边设施、建筑等因素改变绿化结构的情况,如更换绿化植被等,现有的坡面绿化结构一般无法进行调整,这为工程施工带来了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及养护、有效保持水土、能够进行便捷调整的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在原生坡面的表面设有阶梯状的不透水垫层,在不透水垫层的外部设有透水混凝土表层;在透水混凝土表层的各级阶梯上均设有绿化组件,在透水混凝土表层的顶部设有压持最上方绿化组件的坡顶导流压块,在透水混凝土表层的底部前方设有与最下方绿化组件衔接的排水沟;绿化组件包括保水底座及安装在保水底座上的植被槽;保水底座包括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长方体形状的底座本体,其内部设有空腔构成储水腔,在底座本体的顶壁上设有顶部插口,在底座本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上部均设有多个侧壁水孔;在底座本体后侧壁的顶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底座上延板,在底座本体顶壁的后部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底座后延板,在底座后延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底座插杆;植被槽包括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顶部敞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槽本体,在槽本体的内腔设有土壤,在槽本体的底壁中部设有凹向上方的底部槽口将槽本体的底部分为前部和后部,其中后部位于保水底座的顶部插口内,在槽本体的底壁上还设有导水棒,导水棒的上端位于土壤内、下端延伸至保水底座的储水腔的底部;排水沟包括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顶部敞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排水沟本体,其内腔具有排水槽,在排水沟本体的后侧壁上设有进水口;在排水沟本体后侧壁的顶部设有排水沟上延板、后部设有排水沟后延板,在排水沟后延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排水沟插杆;在透水混凝土表层的各级阶梯的边缘均设有插孔,保水底座的底座插杆以及排水沟的排水沟插杆分位于相应阶梯的插孔内。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与现有的坡面绿化结构结构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原生坡面的表面设置阶梯状的不透水垫层、在不透水垫层外部设置阶梯状的透水混凝土表层并在透水混凝土表层上逐阶梯安装绿化组件,将复杂的坡面处理成相对规整的坡面结构,有利于后期的施工程序。通过设置绿化组件由保水底座及植被槽构成,并设置植被槽可拆卸地安装在保水底座上,提升了施工的便捷性,由于保水底座和植被槽都是在预制厂内进行预制成型,采用车辆运输到现场进行施工组装,因此施工效率高,施工效果可靠。通过逐级设置绿化组件,实现了雨水或浇灌水源向每一级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的储水腔内的储存和收集,上述储存的水源通过导水棒输送给植被槽内的土壤,因此在单次浇灌或者雨后,水源被大量地收集并持续利用,有效避免了频繁浇灌的需求,降低了坡面绿化的维护成本。通过在保水底座的前后侧壁上设置侧壁水孔,令储水腔内的水在满溢后逐级溢流到下一级并最终进入排水沟排走,避免出现绿化植被的水涝情况。通过在顶部设置坡顶导流压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绿化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效对坡面顶部的水源进行了导流。通过设置透水混凝土表层,令未进入保水底座的储水腔的水源逐渐渗透下行并最终进入排水沟排走。

优选地:槽本体底部的后部的宽度小于所在顶部插口的宽度,植被槽安装到保水底座上之后,顶部插口未被槽本体底部的后部覆盖的部分形成水源进入储水腔的缝隙。

优选地:保水底座的底座上延板与底座后延板之间互相垂直,底座插杆采用圆钢制作且上端一体浇筑在底座后延板上。

优选地:排水沟的排水沟上延板与排水沟后延板之间互相垂直,排水沟插杆采用圆钢制作且上端一体浇筑在排水沟后延板上。

优选地:不透水垫层为砖砌结构,在其外表面设有沥青材质的防水层。

优选地:坡顶导流压块为楔形形状,前缘的厚度小于后缘的厚度,坡顶导流压块的前缘位于最上层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的底座上延板与底座后延板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绿化组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绿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排水沟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生坡面;2、不透水垫层;3、坡顶导流压块;4、植被;5、植被槽;5-1、槽本体;5-2、底部槽口;5-3、土壤;5-4、导水棒;6、保水底座;6-1、底座本体;6-2、侧壁水孔;6-3、顶部插口;6-4、底座上延板;6-5、底座后延板;6-6、底座插杆;6-7、储水腔;7、排水沟;7-1、排水沟本体;7-2、排水槽;7-3、进水口;7-4、排水沟上延板;7-5、排水沟后延板;7-6、排水沟插杆;8、透水混凝土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发明的园林工程坡面绿化结构在原生坡面1的表面设有阶梯状的不透水垫层2,在不透水垫层2的外部设有透水混凝土表层8。本实施例中,不透水垫层2为砖砌结构,在其外表面设有沥青材质的防水层。

在透水混凝土表层8的各级阶梯上均设有绿化组件,在透水混凝土表层8的顶部设有压持最上方绿化组件的坡顶导流压块3,在透水混凝土表层8的底部前方设有与最下方绿化组件衔接的排水沟7。其中,坡顶导流压块3起到压持和导流作用,绿化组件用于装载绿化植被4同时提供长时间自浇灌的功能,排水沟7用于将过量的水源排走避免出现水涝。

请参见图2和图3,可以看出:绿化组件包括保水底座6及安装在保水底座6上的植被槽5,植被4位于植被槽5内。

保水底座6包括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长方体形状的底座本体6-1,其内部设有空腔构成储水腔6-7。在底座本体6-1的顶壁上设有顶部插口6-3,在底座本体6-1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中上部均设有多个侧壁水孔6-2。在底座本体6-1后侧壁的顶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底座上延板6-4,在底座本体6-1顶壁的后部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底座后延板6-5,在底座后延板6-5的底部设有多个底座插杆6-6。

本实施例中,保水底座6的底座上延板6-4与底座后延板6-5之间互相垂直,底座插杆6-6采用圆钢制作且上端一体浇筑在底座后延板6-5上。

植被槽5包括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顶部敞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槽本体5-1,在槽本体5-1的内腔设有土壤5-3。在槽本体5-1的底壁中部设有凹向上方的底部槽口5-2将槽本体5-1的底部分为前部和后部,其中后部位于保水底座6的顶部插口6-3内。在槽本体5-1的底壁上还设有导水棒5-4,导水棒5-4的上端位于土壤5-3内、下端延伸至保水底座6的储水腔6-7的底部。

保水底座6与植被槽5为可拆装结构形式,这样便于预制、输送转移以及现场施工。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绿化组件分位于透水混凝土表层8的各级阶梯上,上一个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的底座本体6-1的外侧底角嵌入在下一个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的底座本体6-1的底座上延板6-4与底座后延板6-5之间。

导水棒5为多孔吸水材质(如轻质多孔的火山岩等,也可以是带有虹吸微管结构的塑料棒、橡胶棒等),采用虹吸原理将储水腔6-7内的水向上输送给土壤5-3,令土壤保持适度的湿润及含水量。

请参见图4,可以看出:排水沟7包括采用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顶部敞口的、长方体形状的排水沟本体7-1,其内腔具有排水槽7-2,在排水沟本体7-1的后侧壁上设有进水口7-3。在排水沟本体7-1后侧壁的顶部设有排水沟上延板7-4、后部设有排水沟后延板7-5,在排水沟后延板7-5的底部设有多个排水沟插杆7-6。

本实施例中,排水沟7的排水沟上延板7-4与排水沟后延板7-5之间互相垂直,排水沟插杆7-6采用圆钢制作且上端一体浇筑在排水沟后延板7-5上。

在透水混凝土表层8的各级阶梯的边缘均设有插孔,保水底座6的底座插杆6-6以及排水沟7的排水沟插杆7-6分位于相应阶梯的插孔内,完成安装。

本实施例中,槽本体5-1底部的后部的宽度小于所在顶部插口6-3的宽度,植被槽5安装到保水底座6上之后,顶部插口6-3未被槽本体5-1底部的后部覆盖的部分形成水源进入储水腔的缝隙。

本实施例中,坡顶导流压块3为楔形形状,前缘的厚度小于后缘的厚度,坡顶导流压块3的前缘位于最上层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的底座上延板6-4与底座后延板6-5之间。

施工过程:

在原生坡面1的表面开沟并进行平整,形成近似阶梯状;之后在表面采用砖砌的工艺形成阶梯状的不透水垫层2,在不透水垫层2的表面设置沥青材质的防水层(也可以是诸如水泥砂浆等具有较好隔离效果的材料);之后在不透水垫层2的表面浇筑一层阶梯状的透水混凝土表层8,并在各级的前部边缘预留插孔(可以预埋套管);将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和植被槽5以及排水沟7在预制厂内预制成型,在植被槽5内放入土壤5-3并压实(令土壤5-3与导水棒5-4接触),将植被4栽植在土壤5-3上;将绿化组件和排水沟7运输至工程现场,由下至上进行排水沟7和各级绿化组件的安装,最下层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的底座本体6-1外侧底角嵌入排水沟7的排水沟上延板7-4与排水沟后延板7-5之间,上一层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的底座本体6-1的外侧底角嵌入在下一个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的底座本体6-1的底座上延板6-4与底座后延板6-5之间,安装坡顶导流压块3令其外侧边缘位于最上层绿化组件的保水底座6的底座上延板6-4与底座后延板6-5之间;之后在各保水底座6上放置植被槽5,令导水棒5-4插入储水腔6-7的腔底;需要更换绿化景观时,可以将各级的植被槽5搬离并设置带有新植被4的植被槽5(当然也可以将植被4连同土壤5-3一同进行更换)。

工作过程:

下雨时或者人工浇灌时,水源降落在坡顶导流压块3上、各级绿化组件上,水源顺着植被槽5后部的缝隙进入储水腔6-7(当水量很大时,也可以经由土壤5-3和导水棒5-4下行进入储水腔6-7),当储水腔6-7内部水满时,水从保水底座6前侧壁上的侧壁水孔6-2流出并流入下一级保水底座6的储水腔6-7内,这样逐级向下,最终进入排水沟7排走;部分未进入保水底座6内的水在透水混凝土表层8内向下逐级渗透,可以经由保水底座6后侧壁上的侧壁水孔6-2流入相应的储水腔6-7,到最下层位置时可以经由排水沟7后侧壁上的进水口7-3进入排水沟7排走,由于排水沟7的排水比较通畅,因此排水沟7内的水位一直的较低的(处于进水口7-3的高度以下),因此多余的浇灌水源不会造成过度积存;储水腔6-7内的水缓释给植被槽5供植被4成长使用,无需频繁浇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