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产优质蜜型组合升降式中蜂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6973发布日期:2019-01-28 12:42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量产优质蜜型组合升降式中蜂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养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量产优质蜜型组合升降式中蜂箱。



背景技术:

有史以来,我国饲养的蜜蜂主要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也是我国养蜂史上长期的当家蜂种,被列入我国《“三有”保护动物名录》,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周边国家。

从古至今,中蜂大多喜欢居住在天然的树洞、石洞、农家木房、旧衣箱等场所,因这些场所保持冬暖夏凉状态。根据蜜蜂的这一习性,人们通常通过蜂箱来进行人工养殖。现有的蜂箱构造大多是由长方形或圆桶形的木质箱体构成,传统的木桶中蜂喜欢居住,但采蜜难又伤及蜜蜂后代;方形蜂箱(格子箱)历史悠久,易取成熟蜜,但不能远距离运输赶蜜,蜂箱通风性差,活框中蜂箱摇蜜快,能调蜱育王,但其操作技术难掌握,初学者放入新蜂群,十箱有八逃造成蜜蜂出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外,市场上的蜂具种类繁多,产出的蜂蜜也参差不齐,真假难辨,使蜂农有蜜难销。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量产优质蜜的中蜂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量产优质蜜型组合升降式中蜂箱,该蜂箱将产优质蜜脾与产子巢脾分开,针对性的只采优质蜜又不伤及蜜蜂后代;同时,通过对内桶的升降,能让消费者很直观看到蜜蜂的造蜜情况,利于辨别蜂蜜的真假,解决了其真假难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量产优质蜜型组合升降式中蜂箱,它包括底座和中空的外桶,所述外桶内套设有中空的内桶,所述外桶和内桶下端均设有蜜蜂出入口,所述外桶侧面设有用于内桶竖直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内桶内部设有多个子脾巢框,所述内桶上端设有优质蜜箱,所述优质蜜箱包括中空的优质蜜框体和其内部设置的多个优质蜜巢框,所述优质蜜箱上方还设有箱盖。

进一步的,还包括中空的继箱,所述继箱设置在外桶上端,其内部套设有与内桶相适配的继箱内桶,所述继箱内桶内部设有多个继箱巢框,所述继箱内桶与内桶之间还设有隔王板。

进一步的,所述内桶和继箱内桶均由多个格框堆叠而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育王箱,所述育王箱包括育王箱体和育王箱纱盖,所述育王箱体底部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处设有纱网,其侧面设有育王箱蜜蜂出入口,所述育王箱纱盖设在育王箱体上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育王巢框,所述育王巢框外形尺寸与子脾巢框相适应,所述育王巢框上设有育王台。

进一步的,所述优质蜜巢框四周设有优质蜜巢框蜂路。

进一步的,还包括纱窗副盖,所述纱窗副盖设置于外桶与箱盖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纱窗副盖,所述纱窗副盖设置于外桶与育王箱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拉绳和紧绳器,所述拉绳一端与内桶下方连接,另一端贯穿外桶上方后与紧绳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周围设有护条,用于外桶的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蜂箱将产优质蜜脾与产子巢脾分开,针对性的只采优质蜜又不伤及蜜蜂后代;同时,通过对内桶的升降,能让消费者很直观看到蜜蜂的造蜜情况,利于辨别蜂蜜的真假,解决了其真假难辨的问题;继箱中用于产优质蜜(不带子或带极少量子的蜜),既可保证产蜜量,又不伤及蜜蜂后代,满足多样化需求;通常新的蜂王出产后,需要用笼子封装后与新的蜂箱介王一段时间,后才能放出蜂王,以便新的蜂王与新的蜂群相适应,然而此处在新的蜂王培育过程中,内桶中原蜂群的气息向上通过通气孔进入到育王箱内,直到新的蜂王从出生到成熟自然适应该蜂群,在更换老的蜂王时,只需将该育王箱内的新的蜂王直接放入到内桶中即可,既可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新的蜂王成功率;该蜂箱相比传统格子箱缩小了纵向的横截面积,加竖直方向长度,根据蜜蜂喜细长性助巢,且在上层储蜜下层产子的特性,保证上层产出纯天然成熟高质蜜;该蜂箱使中蜂养殖爱好者、专业户易学,养中蜂蜂群少逃蜂,产蜜高,质量好,创天然蜂蜜品牌,蜂桶立式双层升降,结构紧凑美观实用,一桶完成中蜂养殖教学;此蜂箱设计成横向缩小且向上延伸的细长形,是因为在同一个流密期,蜂群的温度是向上流动,大大加快了巢密水份蒸发,也减轻了工蜂的工作量,同等时间与别的蜂群相比,产密量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般育蜂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般育蜂期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般育蜂期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蜜源充足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蜜源充足期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育王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育王期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育王巢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育王巢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育王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优质蜜巢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隔王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底座;11、护条;2、外桶;3、内桶;31、格框;4、升降机构;41、拉绳;42、紧绳器;5、子脾巢框;6、优质蜜箱;61、优质蜜框体;62、优质蜜巢框;621、优质蜜巢框蜂路;7、箱盖;71、纱窗副盖;8、继箱;81、继箱内桶;82、继箱巢框;83、隔王板;9、育王箱;901、通气孔;902、育王箱蜜蜂出入口;91、育王箱体;92、育王箱纱盖;93、育王巢框;931、育王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12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量产优质蜜型组合升降式中蜂箱,它包括底座1和中空的外桶2,所述外桶2内套设有中空的内桶3,外桶2与内桶3之间设有隔条(一方面用于定位,另一方面用于空气流通),所述外桶2和内桶3下端均设有蜜蜂出入口(同时也作为通气口),气流从下至上流动,便于上层蜂蜜中水分的蒸发,所述外桶2侧面设有用于内桶3竖直移动的升降机构4,所述内桶3内部设有多个子脾巢框5(用于蜜蜂蜂王在此脾上助巢繁衍),优选的,内桶3上端开口处设有支撑子脾巢框5的护板,子脾巢框5上水平设有多根钢丝绳(增加巢脾的附着力);所述内桶3上端设有优质蜜箱6,此箱上蜂王不能通过,不能产子,只有工蜂能通过在此储蜜,偶尔工蜂会搬运极少数的卵至此,但只是极少数的,不影响此箱中蜂蜜的质量,所述优质蜜箱6包括中空的优质蜜框体61和其内部设置的多个优质蜜巢框62(优选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便于用户观察巢框内蜜蜂的情况),优选的,多个优质蜜巢框62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优质蜜框体61下端开口处设有用于承接优质蜜巢框62的边框,所述优质蜜箱6上方还设有箱盖7,优选的,箱盖7四周设有挡边。

优选的,还包括中空的继箱8,所述继箱8设置在外桶2上端,其内部套设有与内桶3相适配的继箱内桶81,所述继箱内桶81内部设有多个继箱巢框82,所述继箱内桶81与内桶3之间还设有隔王板83(孔隙宽度为3.8mm~4.0mm)。因此继箱中用于产优质蜜(不带子或带极少量子的蜜),既可保证产蜜量,又不伤及蜜蜂后代,满足多样化需求。

优选的,所述内桶3和继箱内桶81均由多个格框31堆叠而成。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格框31个数。

优选的,还包括育王箱9,所述育王箱9包括育王箱体91和育王箱纱盖92,所述育王箱体91底部设有通气孔901,该通气孔901处设有纱网,其侧面设有育王箱蜜蜂出入口902,所述育王箱纱盖92设在育王箱体91上端,优选的,外桶2上端设置两个育王箱9,并且育王箱蜜蜂出入口902的朝向相反。通常新的蜂王出产后,需要用笼子封装后与新的蜂箱介王一段时间,后才能放出蜂王,以便新的蜂王与新的蜂群相适应,然而此处在新的蜂王培育过程中,内桶3中原蜂群的气息向上通过通气孔901进入到育王箱9内,直到新的蜂王从出生到成熟自然适应该蜂群,在更换老的蜂王时,只需将该育王箱9内的新的蜂王直接放入到内桶3中即可,既可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新蜂王成功率。

优选的,还包括育王巢框93,所述育王巢框93外形尺寸与子脾巢框5相适应,所述育王巢框93上设有育王台931。育王巢框93上设有横板,横板底部倒设有杯形的蜡制育王台931(或王杯)。

优选的,所述优质蜜巢框62四周设有优质蜜巢框蜂路621。便于工蜂自由通过造蜜。

优选的,还包括纱窗副盖71,所述纱窗副盖71设置于外桶2与箱盖7之间。用于高温时散热,低温时还需在此之间添加覆布保温通气。

优选的,还包括纱窗副盖71,所述纱窗副盖71设置于外桶2与育王箱9之间。用于高温时散热,低温时还需在此之间添加覆布保温通气。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拉绳41和紧绳器42,所述拉绳41一端与内桶3下方连接,另一端贯穿外桶2上方后与紧绳器42连接。该升降机构4一方面缓慢提升内桶3,以免惊扰蜜蜂,另一方面方便将内桶3提起,便于取优质蜜;操作后还可以将内桶3缓慢降下。

优选的,所述底座1周围设有护条11,用于外桶2的定位。

具体使用时,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a、一般育蜂期(如图1-3所示)

蜜源适当,蜜蜂蜂王在内桶3的子脾巢框5助巢繁衍产子,而工蜂能优质蜜箱6中助巢产蜜,此处为优质蜜,可直接售卖,而且客户也有根据优质蜜箱6中的优质蜜框体61亲眼见到造蜜的状态,一眼能分辨真假;另外,在蜂群不是很壮大时,子脾巢框5往下移,在其上端加层覆盖布后,还可增加格框31和第二层子脾巢框5,箱盖7处留有进出口,进行第二窝蜂同箱养殖,下层的蜂群从内桶3下方进出,上层的蜂群从箱盖7处的进出口出入,目的是利用该箱的空间,天气冷时还有利于保温。

b、蜜源充足期(如图4-5所示)

蜜源充足,植被开花较多,此时工蜂可造出更多的蜜,应将继箱8套在外桶2上,内加设格框31和继箱巢框82,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应该在继箱内桶81与内桶3之间还加设隔王板83,让继箱8的继箱巢框82中产更多优质蜜。

c、育王期(如图6-12所示)

蜜源较为充足,将育王箱9移至外桶2上方,具体为从另一群种蜂,从中利用移虫针将幼虫移至育王巢框93的育王台931中,将优质蜜巢框62选3~5框移至育王箱9中,优质蜜巢框62底部两边加小支条,保证其底部预留出2cm的蜂路,再将育王台931上待出的蜂王(同时带种蜂中的工蜂和雄蜂共500只左右)移植一个到育王箱9中的其中一个优质蜜巢框62中,盖上育王箱纱盖92,一直待其出,内桶3中的气息向上流动,通过通气孔901进入到育王箱9中,让新出的蜂王熟悉该蜂群的味道,待新的蜂王成熟且完成交尾后,将该新的蜂王移至内桶3中替换老的蜂王即可,此过程中,一方面不耽误内桶3中的产蜜,又节约了介王所需要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