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3169发布日期:2019-06-11 21:26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果实大多像毛笔的笔尖,也有灯笼形、心脏形等,果实未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为红色或黄色,可供食用和药用,辣椒适宜的温度在15-34度之间,当辣椒幼苗生长温度低于10℃时,持续时间超过3天时,辣椒幼苗叶片依次表现出斑点、叶片褪色、变黄、破皮流胶、脱落等症状,造成这些原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低温直接导致叶片细胞壁表面负责运送营养物质的运转酶部分或者全部失效,进而导致细胞内部渗漏电导百分率异常,最后导致负责生活性的各种酶无法顺利合成,进而影响幼苗生理活动,最后在叶片上反应出来。其中寒冷对辣椒幼苗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叶片内叶绿体的流动性和透性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幼苗的生理活动,影响较轻时,幼苗依旧能够生长,但是成苗后挂果率较低,温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时,幼苗会直接死亡。

公开号为cn201410491051.9的发明中公开了一种温室无土栽培种植辣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选用透气、透水、保肥性良好的基质,并对其进行处理,将上述处理后的基质装入育苗盘;选用耐低温、弱光、早熟、抗病、丰产的辣椒品种进行育苗处理;待上述育苗处理后的种子发白后播种于育苗盘中,并进行苗期管理;待上述辣椒幼苗长出4片真叶后进行定植;对上述定植后的辣椒进行田间管理。通过无土栽培,减免了土壤耕作的繁重劳动,省时省力,提高空间利用率,但是该发明提供的栽培方法中并未对如何提高辣椒苗抗寒能力做详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为30-75%的土壤,整畦,保持畦宽为25-45cm,畦长为50-80cm,畦高为5-15cm;首先用澄清石灰水洒在畦表面,每畦喷洒量为1-3kg,再采用粒度为60-80目的河沙覆盖在畦表面,覆盖厚度为0.3-0.7cm;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畦5-7kg,然后采用草木灰覆盖,用量为每畦5-6kg,然后洒水,每畦洒水量4-5l,常温环境下放置1-3天;

(2)育苗:将蒸馏水冷却至45-55℃时把饱满种子倒入浸泡5小时;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育苗专用穴盘;将育苗室温度调整至24-32℃之间,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沥水放入育苗穴盘,然后用棉布覆盖育苗穴盘,洒上适量水,保持棉布湿润但是不往下滴水即可;出苗后一星期左右喷洒扑海因对幼苗进行杀菌防治疫病,后每15天用普力克进行防治猝倒病,尽量避免辣椒育种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苗龄期为三个月左右;

(3)幼苗抗寒初驯化:将幼苗栽种到培植棚土壤内,株距为0.2-0.3m,并将种植棚内部温度调整为5-15℃,培养10天后,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有效移除,并将所述培植棚内温度调整至0-5℃,再次培养10天,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幼苗移除,剩余强壮的耐寒幼苗待用;

(4)移栽:将强壮耐寒辣椒幼苗移栽至地中,架设塑料大棚,大棚每日中午10:00-2:00之间通风,待持续培养15-25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2-15h,每日清晨和傍晚向棚内喷射二氧化碳,并按照每隔3-6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畦2-3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抗寒辣椒的种植。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扑海因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10-20g。

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每次普力克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30-50g,共喷洒5-6次。

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通入质量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气体,每次喷射10分钟。

优选地,上述步骤(1)中农家肥由鸡粪、猪粪和羊粪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中辣椒幼苗通过在5-15℃,培养10天后,再在0-5℃培养10天后,初选出具有一定耐寒强度的辣椒苗;幼苗移栽至田地初期,架设塑料大棚,每日中午10:00-2:00之间通风,通过塑料大棚降低棚内辣椒生长环境的昼夜温差和风力,对辣椒幼苗进行物理保护,以提高辣椒幼苗耐寒性,提高幼苗成活率和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为30-75%的土壤,整畦,保持畦宽为25cm,畦长为50cm,畦高为5cm;首先用澄清石灰水洒在畦表面,每畦喷洒量为1kg,再采用粒度为60-80目的河沙覆盖在畦表面,覆盖厚度为0.3cm;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畦5kg,然后采用草木灰覆盖,用量为每畦5kg,然后洒水,每畦洒水量4l,常温环境下放置1天;

(2)育苗:将蒸馏水冷却至45℃时把饱满种子倒入浸泡5小时;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育苗专用穴盘;将育苗室温度调整至24℃之间,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沥水放入育苗穴盘,然后用棉布覆盖育苗穴盘,洒上适量水,保持棉布湿润但是不往下滴水即可;出苗后一星期左右喷洒扑海因对幼苗进行杀菌防治疫病,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10g;后每15天用普力克进行防治猝倒病,每次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30g,共喷洒5-6次;尽量避免辣椒育种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苗龄期为三个月左右;

(3)幼苗抗寒初驯化:将幼苗栽种到培植棚土壤内,株距为0.2m,并将种植棚内部温度调整为5℃,培养10天后,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有效移除,并将所述培植棚内温度调整至0℃,再次培养10天,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幼苗移除,剩余强壮的耐寒幼苗待用;

(4)移栽:将强壮耐寒辣椒幼苗移栽至地中,架设塑料大棚,大棚每日中午10:00-2:00之间通风,待持续培养15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2h,每日清晨和傍晚向棚内喷射质量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每次喷洒10分钟;并按照每隔3-6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畦2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抗寒辣椒的种植。

其中,步骤(1)中农家肥由鸡粪、猪粪和羊粪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备。

选取按照上述步骤培育出的100株辣椒幼苗,测量其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为30-75%的土壤,整畦,保持畦宽为45cm,畦长为80cm,畦高为15cm;首先用澄清石灰水洒在畦表面,每畦喷洒量为3kg,再采用粒度为80目的河沙覆盖在畦表面,覆盖厚度为0.7cm;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畦5-7kg,然后采用草木灰覆盖,用量为每畦6kg,然后洒水,每畦洒水量5l,常温环境下放置3天;

(2)育苗:将蒸馏水冷却至55℃时把饱满种子倒入浸泡5小时;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育苗专用穴盘;将育苗室温度调整至32℃之间,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沥水放入育苗穴盘,然后用棉布覆盖育苗穴盘,洒上适量水,保持棉布湿润但是不往下滴水即可;出苗后一星期左右喷洒扑海因对幼苗进行杀菌防治疫病,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20g;后每15天用普力克进行防治猝倒病,每次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50g,共喷洒6次;尽量避免辣椒育种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苗龄期为三个月左右;

(3)幼苗抗寒初驯化:将幼苗栽种到培植棚土壤内,株距为0.3m,并将种植棚内部温度调整为15℃,培养10天后,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有效移除,并将所述培植棚内温度调整至5℃,再次培养10天,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幼苗移除,剩余强壮的耐寒幼苗待用;

(4)移栽:将强壮耐寒辣椒幼苗移栽至地中,架设塑料大棚,大棚每日中午10:00-2:00之间通风,待持续培养25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5h,每日清晨和傍晚向棚内喷射质量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每次喷洒10分钟;并按照每隔3-6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畦3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抗寒辣椒的种植。

其中步骤(1)中农家肥由鸡粪、猪粪和羊粪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备。

选取按照上述步骤培育出的100株辣椒幼苗,测量其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为30-75%的土壤,整畦,保持畦宽为25cm,畦长为50cm,畦高为5cm;首先用澄清石灰水洒在畦表面,每畦喷洒量为1kg,再采用粒度为60目的河沙覆盖在畦表面,覆盖厚度为0.3cm;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畦5kg,然后采用草木灰覆盖,用量为每畦5kg,然后洒水,每畦洒水量4l,常温环境下放置1-3天;

(2)育苗:将蒸馏水冷却至45℃时把饱满种子倒入浸泡5小时;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育苗专用穴盘;将育苗室温度调整至24℃之间,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沥水放入育苗穴盘,然后用棉布覆盖育苗穴盘,洒上适量水,保持棉布湿润但是不往下滴水即可;出苗后一星期左右喷洒扑海因对幼苗进行杀菌防治疫病,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10g;后每15天用普力克进行防治猝倒病,每次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30g,共喷洒5次;尽量避免辣椒育种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苗龄期为三个月左右;

(3)移栽:将辣椒幼苗移栽至地中,架设塑料大棚,大棚每日中午10:00-2:00之间通风,待持续培养15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2h,每日清晨和傍晚向棚内喷射质量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每次喷洒10分钟;并按照每隔3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畦2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抗寒辣椒的种植。

其中步骤(1)中农家肥由鸡粪、猪粪和羊粪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备。

选取按照上述步骤培育出的100株辣椒幼苗,测量其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为30-75%的土壤,整畦,保持畦宽为45cm,畦长为80cm,畦高为15cm;首先用澄清石灰水洒在畦表面,每畦喷洒量为3kg,再采用粒度为80目的河沙覆盖在畦表面,覆盖厚度为0.7cm;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畦7kg,然后采用草木灰覆盖,用量为每畦6kg,然后洒水,每畦洒水量5l,常温环境下放置3天;

(2)育苗:将蒸馏水冷却至55℃时把饱满种子倒入浸泡5小时;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育苗专用穴盘;将育苗室温度调整至32℃之间,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沥水放入育苗穴盘,然后用棉布覆盖育苗穴盘,洒上适量水,保持棉布湿润但是不往下滴水即可;出苗后一星期左右喷洒扑海因对幼苗进行杀菌防治疫病,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20g;后每15天用普力克进行防治猝倒病,每次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50g,共喷洒6次;尽量避免辣椒育种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苗龄期为三个月左右;

(4)移栽:将强壮耐寒辣椒幼苗移栽至地中,架设塑料大棚,大棚每日中午10:00-2:00之间通风,待持续培养25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棚内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5h,每日清晨和傍晚向棚内喷射质量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每次喷洒10分钟;并按照每隔6日向棚内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畦3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抗寒辣椒的种植。

其中步骤(1)中农家肥由鸡粪、猪粪和羊粪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备。

选取按照上述步骤培育出的100株辣椒幼苗,测量其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为30-75%的土壤,整畦,保持畦宽为25cm,畦长为50cm,畦高为5cm;首先用澄清石灰水洒在畦表面,每畦喷洒量为1kg,再采用粒度为60目的河沙覆盖在畦表面,覆盖厚度为0.3cm;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畦5kg,然后采用草木灰覆盖,用量为每畦5kg,然后洒水,每畦洒水量4-5l,常温环境下放置1天;

(2)育苗:将蒸馏水冷却至55℃时把饱满种子倒入浸泡5小时;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育苗专用穴盘;将育苗室温度调整至32℃之间,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沥水放入育苗穴盘,然后用棉布覆盖育苗穴盘,洒上适量水,保持棉布湿润但是不往下滴水即可;出苗后一星期左右喷洒扑海因对幼苗进行杀菌防治疫病,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20g;后每15天用普力克进行防治猝倒病,每次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50g,共喷洒6次;尽量避免辣椒育种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苗龄期为三个月左右;

(3)幼苗抗寒初驯化:将幼苗栽种到培植棚土壤内,株距为0.3m,并将种植棚内部温度调整为15℃,培养10天后,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有效移除,并将所述培植棚内温度调整至5℃,再次培养10天,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幼苗移除,剩余强壮的耐寒幼苗待用;

(4)移栽:将强壮耐寒辣椒幼苗移栽至地中,待持续培养25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5h,每日清晨和傍晚喷射质量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每次喷洒10分钟;并按照每隔6日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畦3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抗寒辣椒的种植。

其中步骤(1)中农家肥由鸡粪、猪粪和羊粪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备。

选取按照上述步骤培育出的100株辣椒幼苗,测量其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辣椒抗寒性的种植方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为30-75%的土壤,整畦,保持畦宽为45cm,畦长为80cm,畦高为15cm;首先用澄清石灰水洒在畦表面,每畦喷洒量为3kg,再采用粒度为80目的河沙覆盖在畦表面,覆盖厚度为0.7cm;再采用农家肥覆盖在生石灰的表面,农家肥的覆盖量为每畦7kg,然后采用草木灰覆盖,用量为每畦6kg,然后洒水,每畦洒水量5l,常温环境下放置3天;

(2)育苗:将蒸馏水冷却至55℃时把饱满种子倒入浸泡5小时;采用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育苗专用穴盘;将育苗室温度调整至32℃之间,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后沥水放入育苗穴盘,然后用棉布覆盖育苗穴盘,洒上适量水,保持棉布湿润但是不往下滴水即可;出苗后一星期左右喷洒扑海因对幼苗进行杀菌防治疫病,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20g;后每15天用普力克进行防治猝倒病,每次喷洒量为每育苗穴盘50g,共喷洒6次;尽量避免辣椒育种过程中出现病菌感染,苗龄期为三个月左右;

(3)幼苗抗寒初驯化:将幼苗栽种到培植棚土壤内,株距为0.3m,并将种植棚内部温度调整为15℃,培养10天后,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有效移除,并将所述培植棚内温度调整至5℃,再次培养10天,将死亡和长势较弱的幼苗移除,剩余强壮的耐寒幼苗待用;

(4)移栽:将强壮耐寒辣椒幼苗移栽至地中,待持续培养25天后,采用日光灯辅助太阳照射时间,控制每日光照时间达到15h,每日清晨和傍晚喷射质量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每次喷洒10分钟;并按照每隔6日喷洒营养液,营养液的用量为每畦3kg,再按照传统的辣椒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培养,即可完成抗寒辣椒的种植。

其中步骤(1)中农家肥由鸡粪、猪粪和羊粪按照质量比为1:1:1混合制备。

选取按照上述步骤培育出的100株辣椒幼苗,测量其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6辣椒苗成活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情况

选择100棵不经过幼苗抗寒初驯化和架设大棚操作培养出的幼苗,测量器保苗率、挂果数量以及单果质量作为对比组,结果由表1所示。由表1可知幼苗抗寒初驯化和架设大棚操作均能够提高幼苗的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当幼苗抗寒初驯化和架设大棚操作均采用,幼苗的保苗率、挂果数量和单果质量提高最为明显。

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