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菊花花期延迟复合调节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3146发布日期:2020-06-02 19:11阅读:4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调节剂,具体涉及一种菊花花期延迟复合调节剂。



背景技术: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tzvel.)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菊花作为我国主要的园林观赏花卉,其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容忽视。我国许多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秋季菊展活动,如河南开封、浙江桐乡等。但是,受菊花开花和花期时间限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来调整菊花花期,以满足国庆假日、旅游观赏和花展、花卉节等需要。因此,对秋菊开花期进行调控栽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对主要园林花卉改变花期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和采取特殊的栽培方法等,例如:光周期控制、分期栽培和温度控制等。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通过短日照处理使其提早开花,一般采用黑色塑料薄膜、遮阳网等不透光材料在早晨和傍晚遮去秋菊的自然光照,将每天的光照时间控制在10小时左右,直至花蕾充实并着色后方可停止。其间对材料的遮光度和处理的连续性要求严格,同时还要保证在光照时间内有充足的光照及适宜的水肥管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均较大。这些方法虽然能达到适当提前或延迟花期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空间和能源等,往往难以实现大面积控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菊花花期延迟复合调节剂。

本发明提供的菊花花期延迟复合调节剂,由萘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乙醇和蒸馏水组成,其中萘乙酸的质量浓度为50mg/l,2,4-二氯苯氧乙酸的质量浓度为30mg/l,乙醇的体积浓度为3-5ml/l。

优选的,该菊花花期延迟复合调节剂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50mg萘乙酸溶于2-3ml乙醇中得到溶液a,将30mg2,4-二氯苯氧乙酸溶于1-2ml乙醇中得到溶液b,再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并加蒸馏水定容至1l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复合调节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通过复合调节剂的使用,可根据要求任意调控菊花的开花期,使整个花期得到延长,并有延长菊花的单花寿命和增加花径使花朵增大。

本发明操作相对简单,所投成本较低,省时省力,能更方便地调控菊花花期,延长其观赏期,而且对设施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

实施例1

菊花花期延迟复合调节剂的配制:将50mg萘乙酸溶于少量(2-3ml)乙醇中得到溶液a,将30mg2,4-二氯苯氧乙酸溶于少量(1-2ml)乙醇中得到溶液b,再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并加蒸馏水定容至1l,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延迟菊花花期复合调节剂。

实施例2

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的配制:将50mg、100mg和150mg的赤霉素分别溶于少量(3-5ml)乙醇中,再用含有质量浓度为5%蔗糖和质量浓度为0.3%的氯化钙溶液分别定容至1l,搅拌混合均匀后制得不同赤霉素质量浓度的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

实施例3

1、材料

供试材料为观赏性秋菊品种‘姹紫嫣红’(dendranthemamorifoliumtzvel.‘chaziyanhong’)和‘紫色兼六香菊’(dendranthemamorifoliumtzvel.‘zisejianliuxiangju’)。

2、试验方法

春季4-5月份,选取越冬后的‘姹紫嫣红’和‘紫色兼六香菊’两个菊花品种生长较好的植株,各剪取其健壮幼苗180株。茎长保留约6-8cm,下端用刀片削成45度斜面,以增加其接触面积;每株幼苗仅保留顶部3-4片幼叶以减弱蒸腾作用。将菊花幼茎扦插于温室的沙床上,扦插时注意保持合适的株距与行距;每天使用水喷雾处理保持湿润,以促进其生根。约一个月后,幼茎长出新根,将其移出置于营养钵中进行土壤栽培以作过渡培养,首先置于温室之中保持湿润并逐步向室外自然环境过渡。10天后选取生长良好、长势一致的菊花幼苗移出栽种于试验田中,并控制好株距和行距。菊花生长过程中定时灌溉及清除杂草,及时进行株型的剪修,减少不利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

(1)促使菊花花期提前,当菊花现蕾后,用含不同ga浓度(0mg/l、50mg/l、100mg/l、150mg/l)的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于傍晚进行抹蕾处理,每4d一次(时间选择在17:00-18:00之间进行),直至菊花进入初花期,每组处理20株。

(2)延迟菊花花期,当菊花定头以后,用延迟菊花花期复合调节剂对不同菊花品种进行全株喷雾处理,对照以蒸馏水喷施,以湿润全株为准。从8月11日开始,每4d进行一次喷雾处理(时间选择在17:00-18:00之间进行),共喷施三次,每组处理20株。

(3)两种复合调节剂配合使用调节花期,当菊花植株定头后,将实验田中不同品种的菊花先按上述(2)的方法进行喷施处理,当菊花植株生长至现蕾后,将喷施过延迟菊花花期复合调节剂的菊花分为4组,分别用含不同ga浓度(0mg/l、50mg/l、100mg/l、150mg/l)的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进行抹蕾处理(时间选择在17:00-18:00之间进行),每4d一次,直至各处理的菊花分别进入各自的初花期,每组处理20株。

数据处理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duncan”法进行平均数多重比较。

3、实验结果(以秋菊品种‘姹紫嫣红’为例)

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抹蕾处理对菊花花期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中ga浓度为0)相比,抹蕾处理组开花时间均提前,根据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中ga浓度的不同(50mg/l、100mg/l、150mg/l),菊花的开花时间依次提前了1、3、5天,并且花期持续的时间也有所延长,花径增大。其中以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中ga浓度为150mg/l溶液抹蕾处理花期提前最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组提前5d,凋谢时间推后2d,单花平均寿命达42天,比对照组的花期持续时间增加7d,盛花期平均花径也比对照显著增加。

喷施延迟菊花花期复合调节剂对菊花花期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喷施延迟菊花花期复合调节剂处理组的菊花开花时间推迟了5天,但对单花平均寿命及盛花期平均花径没有显著影响。

延迟复合剂喷施与提前复合剂抹蕾配合使用对菊花花期的影响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当菊花定头以后,先用延迟菊花花期复合调节剂进行喷施处理,侍菊花现蕾后,再用含不同浓度ga(0mg/l、50mg/l、100mg/l、150mg/l)的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进行抹蕾处理,两种复合调节剂配合使用后,与自然对照相比,其开花时间均有所推迟,根据促菊花花期提前复合调节剂中ga浓度的不同(0mg/l、50mg/l、100mg/l、150mg/l),依次推迟了5、5、3、2天,单花平均寿命和花径也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两种复合调节剂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法配合使用,能使菊花的初开时间相错10d,总体衰败时间延后6d,花期整体拉长16d,并且在此期限内实现了对菊花初开与衰败的分步控制,达到了提早开花、总花期拉长和延长最佳观赏时间的效果,从而提高了菊花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