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危害白木香的防攀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6419发布日期:2019-02-22 19:54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危害白木香的防攀爬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黄野螟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危害白木香的防攀爬结构。



背景技术:

白木香又称土沉香、香树、女儿香、牙香树,是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是一种常绿乔木,喜温暖,耐干旱,植株高达20米,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药用植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种植白木香不仅能继承中药宝贵遗产,更能保护白木香资源,具有很高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黄野螟(heortiavitessoidesmoore)是典型的寡食性食叶性害虫,其形态会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该虫在我国仅发现为害白木香,且常年发生,具有暴发性、暴食性特点,数天内便可把白木香叶片全部吃光,甚至树干及枝条皮层也被啃食,造成白木香光秃无叶,严重的整株死亡,有室内胁迫实验发现,黄野螟幼虫只取食白木香叶片,对其他植物则完全不取食而死亡。林间调查发现,黄野螟幼虫经常受风惊吓吐丝掉落地面藏匿,不久之后,幼虫沿着树干爬回枝条继续为害,叶片吃光后,则转移为害它枝、它株。

目前针对黄野螟的防治主要有:

1)针对蛹阶段的防治,通过翻挖白木香附近的地面表层土壤,消灭越冬蛹,费时费力。

2)化学防治,如喷洒农药。由于白木香枝叶繁茂、树体高,药剂防治易存在死角,还常常导致黄野螟抗药性增加、天敌数量减少、自然控制力减弱,并造成环境污染和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3)物理防治,使用诱虫灯来防治,这种防治效果虽然较好,但由于投入大、成本高,很难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发明人针对黄野螟幼虫的特性,提出了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危害白木香的防攀爬结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危害白木香的防攀爬结构,包括裙挡部和束紧部,所述裙挡部包括敞口和收缩口,以呈喇叭筒状,所述裙挡部的内、外表面光滑,树干穿经所述敞口和所述收缩口,所述束紧部将所述收缩口收口,并将所述裙挡部与所述树干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敞口位于所述收缩口的上方,所述裙挡部中部的内表面处设有呈环形状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容置有毒杀黄野螟幼虫的药。

优选的,所述树干穿经两所述裙挡部,且两所述裙挡部的收缩口相邻,并通过一所述束紧部收口。

优选的,所述束紧部具有弹性,并包括皮带、皮绳或皮筋。

优选的,还包括伞挡部,所述伞挡部设在所述树干上,并位于所述裙挡部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裙挡部的材料包括pet、pe或pp。

本发明基于黄野螟幼虫的特性,通过裙挡部的设置,使黄野螟幼虫难以爬至树冠处,黄野螟幼虫爬不到树冠处,吃不到白木香的树叶,最终饿死,裙挡部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且阻断、防攀爬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第一裙挡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对应如下,树干1,第一裙挡部2,束紧部3,第二裙挡部4,伞部5,敞口21,收缩口22,凹槽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防治黄野螟幼虫危害白木香的防攀爬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裙挡部2和束紧部3,第一裙挡部2包括敞口21和收缩口22,第一裙挡部2沿敞口21至收缩口22的径值逐渐缩小,使得第一裙挡部2呈喇叭筒状,第一裙挡部2的内、外表面光滑,树干1穿经敞口21和收缩口22,束紧部3将收缩口22收口,并将第一裙挡部2与树干1固定在一起。

第一裙挡部2具体设置时,可在白木香幼苗阶段预先套上,也可以在幼苗长大之后,将第一裙挡部2剪开,再在环套住树干1之后,将剪开处连接,具体连接的方法可根据第一裙挡部2的材料特性确定,第一裙挡部2的材料优选为包括pet、pe或pp,相应的,连接时可以为粘结、缝接或熔接,选择连接方式时应以保持第一裙挡部2的内、外表面光滑为原则,束紧部3具体实施时,优选包括皮带、皮绳或皮筋。

本实施例通过束紧部3将收缩口22封口,如此迫使黄野螟幼虫沿树干1由下往上爬时必须爬经第一裙挡部2的表面,由于第一裙挡部2的内、外表面光滑,黄野螟幼虫难以附着爬行,所以可以起到阻断、防攀爬的作用,黄野螟幼虫爬不到树冠处,吃不到白木香的树叶,最终饿死。

针对极少部分爬过第一裙挡部2的外表面的黄野螟幼虫,本实施例还在第一裙挡部2中部的内表面处设有呈环形状的凹槽23,凹槽23内容置有毒杀黄野螟幼虫的药,由于凹槽23为黄野螟幼虫爬向树冠的必经之地,所以必将与毒药接触,被毒药毒杀。

实施例2

一并参考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第二裙挡部4,第二裙挡部4与第一裙挡部2的结构相同,第一、第二裙挡部2、4的收缩口相邻,并通过一束紧部3收口。第二裙挡部4的设置进一步增大了黄野螟幼虫的攀爬难度。

实施例3

一并参考图4,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增加设置了伞部5,伞部5可参考第一裙挡部2设置的方式设置,伞部5设在树干1上,并位于第一裙挡部2的上方,如此可起到挡水的作用,即避免雨水或露珠经敞口21落入第一裙挡部2内的凹槽23,进而可避免毒药被稀释或冲离。优选伞部5的内、外表面光滑,以进一步增大黄野螟幼虫的攀爬难度。

上述各实施例具体实施时,束紧部优选具有弹性,以动态适应树干径值的变化。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对本发明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黄野螟幼虫危害白木香的防攀爬结构,包括裙挡部和束紧部,所述裙挡部包括敞口和收缩口,以呈喇叭筒状,所述裙挡部的内、外表面光滑,树干穿经所述敞口和所述收缩口,所述束紧部将所述收缩口收口,并将所述裙挡部与所述树干固定在一起。本发明基于黄野螟幼虫的特性,通过裙挡部的设置,使黄野螟幼虫难以爬至树冠处,黄野螟幼虫爬不到树冠处,吃不到白木香的树叶,最终饿死,裙挡部结构简单、设置方便、成本低廉,且阻断、防攀爬效果明显,防治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庞圣江;冯昌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庞圣江
技术研发日:2018.11.28
技术公布日:2019.0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