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榆扦插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02794发布日期:2019-03-27 10:11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榆扦插育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榆无性繁殖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地榆扦插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榆属(sanguisorbal.)植物为蔷薇科(rosaceae)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世界约有35种,我国有7个种和6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及中南等地。

地榆是集药用、食用和观赏为一体的野生植物。地榆即是传统的中药材,且其嫩叶可食,又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野生花卉,其花型、花色、叶形美丽,花量繁多且花期较长,可用于花境、盆花或切花应用,应用潜力巨大。地榆的生命力旺盛,对栽培条件要求不严,地下部分耐寒,地上部分又耐高温多雨,我国南北各地均能栽培。由于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因此,值得作为人工栽培花卉推广应用,但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亟待开发。

在自然界,地榆主要依靠播种和分株繁殖,但这两种繁殖方式都存在缺陷。播种繁殖虽然繁殖系数大,但幼苗生长慢,开花周期长,难以实现批量繁育,并且部分野生种结实率较低,种苗质量参差不齐;分株繁殖虽成苗快,成活率高,但批量化生产中极少采用,且难以维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扦插繁殖是植物进行无性繁殖的重要手段,其育苗周期短、成本低廉、繁殖材料来源广泛,便于大量育苗,且能够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状,在新品种培育和种质资源保存中应用极多。因此,现有地榆繁殖方法存在实生繁殖周期长,组织培养繁殖成本高,操作繁琐,技术管理难等缺陷,目前还没有关于地榆扦插繁殖技术的报道,开展地榆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对地榆的良种保存和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地榆扦插育苗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地榆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插床准备:向插床中铺垫经过消毒处理的基质,基质包含河沙、粗砂和卵石;

2)插穗制备:于6-9月份剪取木质化茎段作为插条,将插条剪成长度为5-12cm的插穗,然后对插穗进行消毒处理,清洗干净后进行激素处理;

3)扦插:对基质进行打孔或划道处理,将经激素处理后的插穗以倾斜度为75°插入孔或道中,扦插完后浇透水;

4)插后管理:在扦插后,进行除草、防虫害处理,扦插后1-5天内,每天清晨和傍晚浇透水,保持透光率为80-90%,相对空气湿度为70-90%,温度为18-38℃,优选25-30℃,扦插后15天后,保持相对空气湿度为60-70%,当开始产生愈伤组织或生根时,喷施质量百分含量为0.2%的尿素水溶液;

5)移栽:待根长为3-5cm后,保留根系上的基质进行移栽,移栽后及时浇透水,1个月后每隔7-10天喷营养液一次。

优选地,在步骤1)中,基质为三层,上层为厚度为10-15cm的河沙,透气性、保水性良好,中层为厚度为20cm的粗砂,底层为厚度为15cm的卵石,增加透水性。

优选地,在步骤1)中,消毒处理的方式为对河沙进行暴晒消毒2天,在扦插前一周用400-80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河沙、粗砂和卵石进行消毒处理3天,然后用水冲洗。

优选地,在步骤2)中,茎段为地生茎或着生羽状叶的茎段,茎段的粗度为0.2-0.5cm。

优选地,在步骤2)中,插条剪取之后立即放入水中。

优选地,在步骤2)中,插穗的上端距芽1cm处为平口,有1-2片小叶,叶子较大时减去1/2或1/3;下端为马耳形斜口,有1-2个嫩芽。

优选地,在步骤2)中,消毒处理的方式为将插穗的上下端均用0.3%的500倍多菌灵药液浸泡1-3min。

优选地,在步骤2)中,激素处理的方式为将清洗干净后的插穗下端用50-300mg/l的生根粉浸泡1-3min,生根粉用体积百分含量为50%的酒精溶液配制。

优选地,在步骤4)中,防虫害处理的方式为每隔8~12天用500倍甲基托布津喷洒插穗一次,每隔5~9天用500倍多菌灵喷透基质一次。

优选地,在步骤5)中,营养液包含质量百分含量为0-0.1%的尿素和质量百分含量为0.1-0.5%的磷酸二氢钾,用量为1-2l/m2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了一整套地榆茎段扦插生根的无性繁殖育苗方法,准备适宜的插床,选用适龄的插条,合适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和处理时间,正确的扦插方法,促进插条快速生根,有效的增加了生根率和生根长度;此外,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行,所需工具价格便宜,成本低廉,插条材料易取,扦插后生根率高,效果显著,为地榆的无性繁殖育苗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培育的扦插苗成活率可达80%以上,苗木根系发达,1个月即可出圃移栽,移栽成活率超过90%以上,长势良好;本发明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榆扦插繁育技术体系,为地榆采穗圃的营建、良种培育及新品种培育等奠定了基础,加强了对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地榆的扦插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地榆茎段扦插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地选择:选取地势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扦插育苗地。

(2)插床准备:采用双层棚膜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为简易设施,插床四周用水泥筑成,插床为长方形东西向,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床面上方采用80%的遮光网遮光,床面高出地面40cm,插床内配有人工喷雾设施。插床厚度为50cm,插床基质共分三层,上层为厚度为12cm的河沙,透气性、保水性良好,河沙经过2天暴晒后进床,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河沙下层为厚度为20cm的粗砂,底层铺垫厚度为15cm的卵石,增加透水性。扦插前1周用50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插床基质(包括河沙、粗砂和卵石),处理3天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备用。

(3)插穗制备:于每年7月份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健壮的地榆木质化植株,于清晨或傍晚用锐利的剪刀剪取粗度约为0.2cm的木质化地生茎或着生羽状叶的茎段作为插条,剪取的插条立即放入装有蒸馏水的桶中。其中,剪刀和桶采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采集后的插条要及时处理,去除枝梢幼嫩部分,用枝剪剪成长度为8cm的短穗,上端距芽1cm处剪成平口,留有1-2片小叶,叶子比较大时减去1/2或1/3;下端剪成马耳形斜口,并在斜口处留有1-2个嫩芽。将制作好的插穗,按平口在上、斜口在下的方式捆绑整齐,每50根扎成一捆,放入0.3%的多菌灵(500倍液)药液中对插穗的上下两端进行速蘸消毒,浸泡2min后用蒸馏水清洗2遍。将清洗干净后的插穗下端用50mg/l的abt2号生根粉(购自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浸泡1min,浸泡深度1-3cm,abt生根粉采用体积百分含量50%的酒精溶液配制。

(4)扦插:扦插时用木棍引洞或划道2-4cm深,扦插深度3cm,株距4cm,行距5cm,插穗倾斜度为75°,扦插后埋好并用两手压实插条周围基质,使插穗与基质密切接触,扦插完后立即浇透水一次。

(5)插后管理:扦插后应在阴雨天及时除草,注意防病、防虫害,扦插后1-5天内,每天浇透水两次,分别于清晨和傍晚进行,盖上塑料薄膜,使棚内透光率为80%。采用全自动喷雾装置,每天雾喷5-6次,保持相对空气湿度在80%,空气温度25-30℃,棚内温度过高时,揭开塑料薄膜两端通风降温,中午光照过强时,铺遮荫网与塑料薄膜上。扦插后15天后,适当减少喷水次数至每天雾喷3-4次,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70%,当开始产生愈伤伤组或生根时,喷施0.2%尿素水溶液供给植物所需营养。每隔10天喷洒一次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止插穗发霉,每天检查温度、湿度,及时清除腐烂的插穗,为防止插穗基部腐烂,扦插完后每隔7天用500倍多菌灵喷透基质,喷洒时间为傍晚停止喷雾后进行,随时观察扦插苗生长状况。

(6)插后移栽:扦插后1个月后根长为3-5cm,生根率为90%,根系发达,于清晨或傍晚进行起苗,扦插苗生长状况如图1所示,成活率为85%,起苗后1天内定植于盆内或田间。移栽前一天,不进行喷雾操作,以免基质过湿;移栽时,尽量保留根系上的基质;上盆时,勿压实基质,应及时浇透水,保证插条与土壤紧密接触,缓苗;移栽两天后再浇一次透水,此后进行常规水分管理,1个月后第一次追肥,然后每隔7天喷营养液1次,营养液配方为质量百分含量的0.1%尿素和质量百分含量0.1%的磷酸二氢钾,营养液喷洒时间为雾喷停止后用喷雾器喷洒,用量为1.5l/m2,观测移栽苗的生长情况,3个月后观察移栽苗成活率为94%。

实施例2

地榆扦插繁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地选择:选取地势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扦插育苗地。

(2)插床准备:采用双层棚膜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为简易设施,插床四周用水泥筑成,插床为长方形东西向,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床面上方采用80%的遮光网遮光,床面高出地面40cm,插床内配有人工喷雾设施。插床厚度为50cm,插床基质共分三层,上层为厚度为10cm的河沙,透气性、保水性良好,河沙经过2天暴晒后进床,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河沙下层为厚度为20cm的粗砂,底层铺垫厚度为15cm的卵石,增加透水性。扦插前1周用80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插床基质(包括河沙、粗砂和卵石),处理3天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备用。

(3)插穗制备:于每年8月份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健壮的地榆木质化植株,于清晨或傍晚用锐利的剪刀粗度为0.4cm的木质化地生茎或0.2cm着生羽状叶的木质化茎段作为插条,剪取的插条立即放入装有蒸馏水的桶中。其中,剪刀和桶采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采集后的插条要及时处理,去除枝梢幼嫩部分,用枝剪剪成长度为8cm的短穗,上端距芽1cm处剪成平口,留有1-2片小叶,叶子比较大时减去1/2或1/3;下端剪成马耳形斜口,并在斜口处留有1-2个嫩芽。将制作好的插穗,按平口在上、斜口在下的方式捆绑整齐,每50根扎成一捆,放入0.3%的多菌灵(500倍液)药液中对插穗的上下两端进行速蘸消毒,浸泡2min后用蒸馏水清洗2遍。将清洗干净后的插穗下端用100mg/l的abt2号生根粉(购自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浸泡1min,浸泡深度1-3cm,abt生根粉采用体积百分含量50%的酒精溶液配制。

(4)扦插:扦插时用木棍引洞或划道2-4cm深,扦插深度3cm,株距4cm,行距5cm,插穗倾斜度为75°,插后埋好并用两手压实插条周围基质,使插穗与基质密切接触,扦插完后立即浇一次透水。

(5)插后管理:扦插后应在阴雨天及时除草,注意防病、防虫害,扦插后1-5天内,每天浇透水两次,分别于清晨和傍晚进行,盖上塑料薄膜,使棚内透光率为80%。采用全自动喷雾装置,每天雾喷5-6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空气温度25-30℃,棚内温度过高时,揭开塑料薄膜两端通风降温,中午光照过强时,铺遮荫网与塑料薄膜上。扦插后15天后,适当减少喷水次数至每天雾喷3-4次,保持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70%,当开始产生愈伤伤组或生根时,喷施0.2%尿素水溶液供给植物所需营养。每隔8天喷洒一次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止插穗发霉,每天检查温度、湿度,及时清除腐烂的插穗,为防止插穗基部腐烂,扦插完后每隔7天用500倍多菌灵喷透基质,喷洒时间为傍晚停止喷雾后进行,随时观察扦插苗生长状况。

(6)插后移栽:扦插后1个月后根长为3-5cm,生根率为87%,根系发达,于清晨或傍晚进行起苗,成活率为83%,起苗后1天内定植于盆内或田间。移栽前一天,不进行喷雾操作,以免基质过湿;移栽时,尽量保留根系上的基质;上盆时,勿压实基质,应及时浇透水,保证插条与土壤紧密接触,缓苗;移栽两天后再浇一次透水,此后进行常规水分管理,1个月后第一次追肥,每隔10天喷营养液1次,营养液配方为质量百分含量0.5%的磷酸二氢钾,营养液喷洒时间为雾喷停止后用喷雾器喷洒,用量为1l/m2,观测移栽苗的生长情况,3个月后观察移栽苗成活率为91%。

实施例3

地榆扦插繁殖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地选择:选取地势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扦插育苗地。

(2)插床准备:采用双层棚膜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为简易设施,插床四周用水泥筑成,插床为长方形东西向,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床面上方采用80%的遮光网遮光,床面高出地面40cm,插床内配有人工喷雾设施。插床厚度为50cm,插床基质共分三层,上层为厚度为15cm的河沙,透气性、保水性良好,河沙经过2天暴晒后进床,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河沙下层为厚度为20cm的粗砂,底层铺垫厚度为15cm的卵石,增加透水性。扦插前1周用60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插床基质(包括河沙、粗砂和卵石),处理3天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备用。

(3)插穗制备:于每年9月份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健壮的地榆木质化植株,于清晨或傍晚用锐利的剪刀剪取粗度约为0.4cm的木质化地生茎或0.3cm着生羽状叶的茎段作为插条,剪取的插条立即放入装有蒸馏水的桶中。其中,剪刀和桶采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采集后的插条要及时处理,去除枝梢幼嫩部分,用枝剪剪成长度为12cm的短穗,上端距芽1cm处剪成平口,留有1-2片小叶,叶子比较大时减去1/2或1/3;下端剪成马耳形斜口,并在斜口处留有1-2个嫩芽。将制作好的插穗,按平口在上、斜口在下的方式捆绑整齐,每50根扎成一捆,放入0.3%的多菌灵(500倍液)药液中对插穗的上下两端进行速蘸消毒,浸泡1min后用蒸馏水清洗2遍。将清洗干净后的插穗下端用200mg/l的abt2号生根粉(购自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浸泡1min,浸泡深度1-3cm,abt生根粉采用体积百分含量50%的酒精溶液配制。

(4)扦插:扦插时用木棍引洞或划道2-4cm深,扦插深度3cm,株距4cm,行距5cm,插穗倾斜度为75°,插后埋好并用两手压实插条周围基质,使插穗与基质密切接触,扦插完后立即浇一次透水。

(5)插后管理:扦插后应在阴雨天及时除草,注意防病、防虫害,扦插后1-5天内,每天浇透水两次,分别于清晨和傍晚进行,盖上塑料薄膜,使棚内透光率为80%。采用全自动喷雾装置,每天雾喷5-6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空气温度25-30℃,棚内温度过高时,揭开塑料薄膜两端通风降温,中午光照过强时,铺遮荫网与塑料薄膜上。扦插后15天后,适当减少喷水次数至每天雾喷3-4次,保持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60%,当开始产生愈伤伤组或生根时,喷施0.2%尿素水溶液供给植物所需营养。每隔12天喷洒一次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止插穗发霉,每天检查温度、湿度,及时清除腐烂的插穗,为防止插穗基部腐烂,扦插完后每隔9天用500倍多菌灵喷透基质,喷洒时间为傍晚停止喷雾后进行,随时观察扦插苗生长状况。

(6)插后移栽:扦插后1个月根长为3-5cm,生根率为85%,根系发达,于清晨或傍晚进行起苗,成活率为80%,起苗后1天内定植于盆内或田间。移栽前一天,不进行喷雾操作,以免基质过湿;移栽时,尽量保留根系上的基质;上盆时,勿压实基质,应及时浇透水,保证插条与土壤紧密接触,缓苗;移栽两天后再浇一次透水,此后进行常规水分管理,1个月后第一次追肥,每隔10天喷营养液1次,营养液配方为质量百分含量0.1%的尿素和质量百分含量0.3%的磷酸二氢钾,营养液喷洒时间为雾喷停止后用喷雾器喷洒,用量为2l/m2,观测移栽苗的生长情况,3个月后观察移栽苗成活率为90%。

实施例4

地榆茎段扦插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育苗地选择:选取地势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作为扦插育苗地。

(2)插床准备:采用双层棚膜拱棚,上覆盖塑料薄膜为简易设施,插床四周用水泥筑成,插床为长方形东西向,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床面上方采用80%的遮光网遮光,床面高出地面40cm,插床内配有人工喷雾设施。插床厚度为50cm,插床基质共分三层,上层为厚度为14cm的河沙,透气性、保水性良好,河沙经过2天暴晒后进床,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河沙下层为厚度为20cm的粗砂,底层铺垫厚度为15cm的卵石,增加透水性。扦插前1周用700mg/kg的高锰酸钾溶液处理插床基质(包括河沙、粗砂和卵石),处理3天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备用。

(3)插穗制备:于每年8月份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健壮的地榆木质化植株,于清晨或傍晚用锐利的剪刀剪取粗度约为0.4cm的着生羽状叶的茎段作为插条,剪取的插条立即放入装有蒸馏水的桶中。其中,剪刀和桶采用75%的酒精进行喷洒消毒。

采集后的插条要及时处理,去除枝梢幼嫩部分,用枝剪剪成长度为10cm的短穗,上端距芽1cm处剪成平口,留有1-2片小叶,叶子比较大时减去1/2或1/3;下端剪成马耳形斜口,并在斜口处留有1-2个嫩芽。将制作好的插穗,按平口在上、斜口在下的方式捆绑整齐,每50根扎成一捆,放入0.3%的多菌灵(500倍液)药液中对插穗的上下两端进行速蘸消毒,浸泡2min后用蒸馏水清洗2遍。将清洗干净后的插穗下端用100mg/l的abt2号生根粉(购自北京艾比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浸泡2min,浸泡深度1-3cm,abt生根粉采用体积百分含量50%的酒精溶液配制。

(4)扦插:扦插时用木棍引洞或划道2-4cm深,扦插深度3cm,株距4cm,行距5cm,插穗倾斜度为75°,扦插后埋好并用两手压实插条周围基质,使插穗与基质密切接触,扦插完后立即浇透水一次。

(5)插后管理:扦插后应在阴雨天及时除草,注意防病、防虫害,扦插后1-5天内,每天浇透水两次,分别于清晨和傍晚进行,盖上塑料薄膜,使棚内透光率为80%。采用全自动喷雾装置,每天雾喷5-6次,保持相对空气湿度在85%,空气温度25-30℃,棚内温度过高时,揭开塑料薄膜两端通风降温,中午光照过强时,铺遮荫网与塑料薄膜上。扦插后15天后,适当减少喷水次数至每天雾喷3-4次,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65%,当开始产生愈伤伤组或生根时,喷施0.2%尿素水溶液供给植物所需营养。每隔10天喷洒一次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止插穗发霉,每天检查温度、湿度,及时清除腐烂的插穗,为防止插穗基部腐烂,扦插完后每隔7天用500倍多菌灵喷透基质,喷洒时间为傍晚停止喷雾后进行,随时观察扦插苗生长状况。

(6)插后移栽:扦插后1个月后根长为3-5cm,生根率为90%,根系发达,于清晨或傍晚进行起苗,扦插苗生长状况如图1所示,成活率为85%,起苗后1天内定植于盆内或田间。移栽前一天,不进行喷雾操作,以免基质过湿;移栽时,尽量保留根系上的基质;上盆时,勿压实基质,应及时浇透水,保证插条与土壤紧密接触,缓苗;移栽两天后再浇一次透水,此后进行常规水分管理,1个月后第一次追肥,然后每隔7天喷营养液1次,营养液配方为质量百分含量的0.05%尿素和质量百分含量0.3的磷酸二氢钾,营养液喷洒时间为雾喷停止后用喷雾器喷洒,用量为1.5l/m2,观测移栽苗的生长情况,3个月后观察移栽苗成活率为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