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0847发布日期:2019-04-29 13:30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元除草剂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莎稗磷(英文通用名anilofos),又名阿罗津。化学名称:o,o-二甲基-s-4-氯-n-异丙基苯氨基甲酰基甲基二硫代磷酸酯,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莎稗磷属低毒除草剂,结构式如下:

莎稗磷属有机磷类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通过植物的幼芽和地下茎吸收,抑制细胞裂变伸展,使杂草新叶不易抽出,生长停止,最后枯死。对正萌发的杂草效果最好;对已长大的杂草效果较差。杂草受药后生长停止,叶片深绿,有时脱色,叶片变短而厚,极易折断,心叶不易抽出,最后整株枯死。主要应用于水稻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对水稻安全。

五氟磺草胺,又名5-氟磺草胺;五氟磺草胺10g;五氟磺草胺溶液,1000a,化学名称:3-(2,2-二氟乙氧基)-n-(5,8-二甲氧基-[1,2,4]三唑并[1,5-c]嘧啶-2-基)-α,α,α-三氟甲苯基-2-磺酰胺,属磺酰胺类除草剂,结构式如下:

五氟磺草胺为传导型除草剂,用于防除禾本科作物尤其是目前比较难防除的稗草、稻稗、狗尾草及多种阔叶杂草,经茎叶、幼芽及根系吸收,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至分生组织,抑制植株生长,使生长点失绿,处理后7~14d顶芽变红,坏死,2~4周植株死亡,本剂为强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药剂呈现较慢,需一定时间杂草才逐渐死亡。

麦草畏(dicamba)商品名称百草敌(banvel)属安息香酸系列除草剂,化学名称:3,6-二氯-2-甲氧基苯甲酸,结构式如下:

麦草畏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有显著防除效果,尤其是目前比较难防除的阔叶杂草野慈姑、泽泻、鸭舌草及多种莎草,对小麦、玉米、谷子、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比较安全,用于苗后,能很快被杂草的叶、茎、根吸收,通过韧皮部及木质部向上下传导,多集中在分生组织及代谢活动旺盛的部位,阻碍植物激素的正常活动,使其死亡,禾本科植物吸收后能很快进行代谢分解使之失效,表现较强的抗药性。在土壤中经微生物较快地分解失效,麦草畏用药后,一般24小时阔叶杂草即出现畸形卷曲症状,15-20d死亡,对人畜毒性低。

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又名农得时,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化学名称:2-{[(4,6-二甲氧基嘧啶-2-基)氨基羰基氨基]磺酰基甲基}苯甲酸甲酯。结构式如下:

药剂在水中迅速扩散,经杂草根部和叶片吸收后转移到其它部位,阻碍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敏感杂草生长机能受阻、幼嫩组织过早发黄,抑制叶部、根部生长。能有效防治稻田1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能被杂草根、叶吸收并传到其他部位。对水稻安全,使用方法灵活。

除草剂使用过程中以一种作用称之为“协同作用”,即两种或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组合时的效应大于各因素单独应用时相应的预测效应。除草剂的合理复配和混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强化除草效果,扩大单一除草剂的杀草谱,增强了药效持效性,能有效减少水稻生育期内的用药次数和用药剂量。因此,需要一种安全、高效、杀草谱广的复配除草剂来解决稻田除草难的问题。

目前,单一活性成分的除草剂杀草谱有限,且单独使用也不能有效的控制杂草的发生,对作物造成减产。

我国是水稻大国,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占粮食作物的首位。水稻田杂草危害因地域环境不同种类也存在差异,中国稻田杂草种类约200余种,其中为害严重的常见杂草有20余种,大部分属于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少数为蕨类和藻类植物,农药学中我们常称为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

稻田除草一直是水稻种植管理上的难题,因杂草危害会给作物造成减产的结果,目前最有效、经济的手段就是化学除草,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使用单一品种或单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导致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不断增强,杂草防除越来越困难。而将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合理复配或混用能有效的扩大杀草谱,提高防除效果,延缓杂草耐药性和抗药性,是解决上述防除难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低残留、低成本、增效除草剂的组合物,用于水稻苗后毒肥或毒土撒施处理和叶面喷雾处理,有利于农作物杂草的综合处理,该三元除草剂组合物中各种除草剂搭配科学且配比合理,不仅扩大了杀草谱,且对杂草总体防效好,三种除草剂搭配起来可起到增效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三元除草剂组合物,包括莎稗磷或五氟磺草胺,还包括麦草畏和苄嘧磺隆;

其中,所述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三者复配的质量比为(10-70):(10-50):(1-20);

其中,所述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三者复配的质量比为(0.1-10):(10-50):(1-20)。

进一步地,所述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三者复配的质量比为(10-50):(10-35):(1-10);更进一步地复配质量比为14:17:2。

进一步地,所述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三者复配的质量比为(0.5-5):(10-35):(1-10);更进一步地复配质量比为1.2:17:2。

一种三元除草制剂,包括除草剂组合物作为活性成分,还包括一种或多种农药上可接受的辅料;所述除草制剂中活性成分的质量占比为11.1-80%。

进一步地,所述除草制剂中活性成分的质量占比为19.9-23.2%;所述除草制剂的剂型包括可分散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溶性液剂、泡腾片剂等。

一种三元除草剂组合物或一种三元除草制剂在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除草剂组合物可包含其它成分,例如选自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和安全剂的农药活性成分或植物保护中常用的添加剂或制剂助剂,或可与它们一起使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低残留、低成本、增效除草剂的组合物,该三元除草剂组合物中各种除草剂搭配科学且配比合理,不仅扩大了杀草谱,且对杂草总体防效好,三种除草剂搭配起来可起到增效作用,显著提高防除效果,延长了药剂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对环境的风险,符合对环境保护“农药零增长”的需求。

2、本发明除草剂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作用,除草活性高、杀草普广、可以一次施药解决全部杂草、具有封杀双效双重作用,控草时间久,能将杂草达到烂根死亡目的,从而降低下一年杂草基数,减少除草剂施用次数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本发明使得各个活性成分的用量降低,降低用药成本,对水稻以及后茬作物都具有安全性,减少对土壤影响等优点。

4、本发明除草制剂的施用方法包括撒施处理和叶面喷雾处理;两种施用方法在不同的时间内具有可选性,尤其是毒土、毒肥撒施处理方法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可将田中已萌发出的杂草达到死亡效果还可将正处于萌发的草籽封闭。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4%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称取10%莎稗磷、11%麦草畏、3%苄嘧磺隆、2%t烷基萘磺酸钠、4%斯盘—60#、5%农乳2201、1%萘磺酸钠、0.5%膨润土、5%乙二醇,油酸甲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4%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2

28.5%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称取12%莎稗磷、14%麦草畏、2.5%苄嘧磺隆、4%聚羧酸钠、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硫酸钠、0.5%羧甲基纤维素、3%聚乙二醇、0.2%山梨酸钾、1%辛醇,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28.5%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实施例3

33%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称取14%莎稗磷、17%麦草畏、2%苄嘧磺隆、2%扩散剂nn0、3%农乳700#、8%by-110、1%烷基磺酸钠、1%硅酸镁铝、3%甘油,小麦油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3%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4

37.5%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称取16%莎稗磷、20%麦草畏、1.5%苄嘧磺隆、4%聚羧酸钠、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硫酸钠、0.5%羧甲基纤维素、3%聚乙二醇、0.2%山梨酸钾、1%辛醇,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37.5%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实施例5

42%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称取18%莎稗磷、23%麦草畏、1%苄嘧磺隆、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2%烷基磺酸钠、5%硅藻土,陶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42%莎稗磷·麦草畏·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6

14.6%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称取0.6%五氟磺草胺、11%麦草畏、3%苄嘧磺隆、2%t烷基萘磺酸钠、4%斯盘—60#、5%农乳2201、1%萘磺酸钠、0.5%膨润土、5%乙二醇,油酸甲酯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4.6%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7

17.4%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称取0.9%五氟磺草胺、14%麦草畏、2.5%苄嘧磺隆、4%聚羧酸钠、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硫酸钠、0.5%羧甲基纤维素、3%聚乙二醇、0.2%山梨酸钾、1%辛醇,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17.4%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实施例8

20.2%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称取1.2%五氟磺草胺、17%麦草畏、2%苄嘧磺隆、2%扩散剂nn0、3%农乳700#、8%by-110、1%烷基磺酸钠、1%硅酸镁铝、3%甘油,小麦油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20.2%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

实施例9

23%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称取1.5%五氟磺草胺、20%麦草畏、1.5%苄嘧磺隆、4%聚羧酸钠、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烷基硫酸钠、0.5%羧甲基纤维素、3%聚乙二醇、0.2%山梨酸钾、1%辛醇,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至粒径d90小于10μm后制得23%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悬浮剂。

实施例10

25.8%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称取1.8%五氟磺草胺、23%麦草畏、1%苄嘧磺隆、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2%烷基磺酸钠、5%硅藻土,陶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25.8%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

为说明本申请一种含莎稗磷或五氟磺草胺与麦草畏和苄嘧磺隆的除草组合物的应用情况,验证莎稗磷或五氟磺草胺与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的除草效果,选择莎稗磷或五氟磺草胺与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以水稻田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为对象,采用喷雾法,测定莎稗磷或五氟磺草胺与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目标杂草的室内毒力,筛选最佳配比,具体如下:

1试验条件

1.1试验靶标

野慈姑sagittariatrifolia(l.)、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burm.f.)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l.)beauv,、萤蔺(scirpusjuncoidesroxb)。试验种子采集于安徽省合肥市大杨镇。

1.2仪器设备

potter喷雾塔(burcard自动型)、电子天平(感量0.1mg)、人工气候培养箱(mgc-300h)、φ15cm盆钵、移液管、烧杯、容量瓶、毛笔、镊子、剪刀、玻璃棒、滤纸等。

1.3培养条件

试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ph6.9,通透性良好的风干壤土;

温度26±0.5℃,湿度75±5%,l:d=14:10;

杂草种子经催芽浸种24h。

2试验设计

2.1试验药剂

莎稗磷(anilofos)原药,含量:90%

五氟磺草胺(bensulfuron-methyl)原药,含量:95%

麦草畏(dicamba)原药,含量:98%

苄嘧磺隆(bensulfuron-methyl)原药,含量:95%。

2.2药剂配制

莎稗磷、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原药分别用丙酮溶解后制备高浓度的母液,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用0.1%吐温80水溶液将上述单剂与混剂稀释成系列质量浓度。

2.3试验处理

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莎稗磷或五氟磺草胺与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单剂及其复配对野慈姑、鸭舌草的毒力。将试验水田土装于φ15cm盆钵的4/5处,然后采用顶部浇灌,使土壤完全湿润饱和状态。将预处理的供试杂草种子均匀撒播于土壤表面,覆土0.5cm左右后移入温室培养,定期补水保证杂草正常生长,杂草出苗后间苗至每盆15株,待杂草长至2-3叶期时,将供试药剂采用定量喷雾塔定向喷雾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并设不含药剂的0.1%吐温80水溶液的稀释液作空白对照。药后2d加水使钵内保持水层2~3cm,处理后置于温度(26±0.5)℃、相对湿度(75±5)%、光周期l∶d=(14∶10)h条件下饲养与观察。

3调查

处理后21d调查1次,采用绝对值调查法记录杂草鲜重。

4数据统计与分析

4.1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下式计算各处理的鲜重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

式中:r为鲜重抑制率,x0为对照杂草鲜重,x1为处理杂草鲜重。

4.2统计分析

采用cloby法对混用后的除草活性进行检验,公式为e0=xy/100,e0表示用量为(p+q)时除草剂(a+b)的理论杂草存活率,x表示用量为p时除草剂a的杂草存活率,y表示用量为q时除草剂b的杂草存活率;e表示各处理的实际杂草存活率。

按colby法,当e0-e>10%为增效作用;当e0-e<-10%为拮抗作用;当e0-e值介于±10%为加成作用。

5试验结果

5.1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各单剂及其混用不同配比对野慈姑、鸭舌草、稗草和萤蔺的除草活性(表1)

表1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各单剂及其混用不同配比除草活性

5.2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各单剂及其混用不同配比对野慈姑、鸭舌草、稗草和萤蔺的除草活性(表2)

表2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各单剂及其混用不同配比除草活性

5.3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及其不同配比对野慈姑、鸭舌草、稗草和萤蔺的鲜重抑制率r(表3)

表3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及其不同配比的鲜重抑制率

5.4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及其不同配比对野慈姑、鸭舌草、稗草和萤蔺的鲜重抑制率r(表4)

表4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及其不同配比的鲜重抑制率

5.5不同配比的联合毒力作用

采用colby法判断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用不同配比对供试杂草的联合毒力作用(表5~表8)。

表5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野慈姑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野慈姑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5。

结果表明,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14+17+2混配组合物对野慈姑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1.88%。

表6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鸭舌草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鸭舌草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14+17+2混配组合物对鸭舌草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1.69%。

表7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稗草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稗草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7。

结果表明,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14+17+2混配组合物对稗草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1.32%。

表8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萤蔺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萤蔺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8。

结果表明,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14+17+2混配组合物对萤蔺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1.03%。

采用colby法判断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用不同配比对供试杂草的联合毒力作用(表9~表12)。

表9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野慈姑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野慈姑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9。

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和加成作用,其中以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0.6+11+3和0.9+14+2.5混配组合物对野慈姑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2.44%、11.54。

表10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鸭舌草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鸭舌草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10。

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和加成作用,其中以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1.2+17+2混配组合物对鸭舌草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2.76%。

表11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稗草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稗草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11。

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和加成作用,其中以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1.2+17+2混配组合物对稗草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1.41%。

表12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不同配比对萤蔺的联合毒力作用

药效评价: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混配组合物对萤蔺的室内除草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见表12。

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供试所有配比均表现出增效和加成作用,其中以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1.2+17+2混配组合物对萤蔺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其e0-e值为11.03%。

6分析与讨论

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三种药剂作用机理存在差异,复配使用有利于克服或延缓杂草抗药性的发展,提高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单剂及其混配制剂均对供试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混配的联合毒力表现为增效和加成作用,当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的质量比为10-18:11-23:3-1时对野慈姑、鸭舌草、稗草、萤蔺的除草活性分别达到81.69~95.06%、88.54~95.64%、90.37~96.74%、93.30%~97.42%、95.03~98.54%,其中,当莎稗磷、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有效成分用量比例为14:17:2配比时对供试的四种杂草的综合除草活性最好。

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三种药剂作用机理存在差异,复配使用有利于克服或延缓杂草抗药性的发展,提高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单剂及其混配制剂均对供试杂草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混配的联合毒力表现为增效和加成作用,当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的质量比为0.6-1.8:11-23:3-1时对野慈姑、鸭舌草、稗草、萤蔺的除草活性分别达到80.39~99.14%、83.74~98.88%、89.10~100%、92.49%~100%、95.56~100%,其中,当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有效成分用量比例为1.2:17:2配比时对供试的四种杂草的综合除草活性最好。

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调查:施药后30天调查杂草死亡情况,记录各处理残存杂草株数及测量杂草鲜重,计算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在药后1-30天观察药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药剂对水稻是否产生药害。

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gb/t17980.40-2000进行;

药效计算方法如下,其中:ck表示空白对照区域,pt表示处理区域。

试验一:发明人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5月末和6月初使用,本次试验设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饶河县饶河农场及哈尔滨市通河县、方正县进行了制剂对移栽水稻田与水直播田防治水稻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验证了该药剂对水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

试验二:对两种施用方法试验,两种施用方法试验田地地势平坦,中等肥力,天气晴好,气温20-26℃,叶面喷雾施药前首先排去田水,使杂草露出水面,亩用水量15千克,喷药后连续晒田3-5天,然后保持3-5厘米浅水7天,最后恢复正常田间管理;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进行叶喷药时水稻处在6-7叶期,杂草处在3-5叶期。

将药液二次稀释毒土、毒肥拌匀撒施处理均匀撒施田中即可,施药时保持田间水层3-5cm,施药后保水5-7天;中间缺水可续水,不可将水排出,保水时间长能增强持效期,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施药时水稻处在4-5叶期,部分杂草处在1-2叶期,其余部分杂草处于萌发期,对照药剂按试验设计剂量采用喷雾方式施药,同时设置不做处理的空白对照。之后恢复正常管理,田间主要杂草种类为稗草、野慈姑、萤蔺、泽泻(覆盖度占整个杂草群落70%)。

采用常规毒土、毒肥撒施法或叶面喷雾法,试验结果见表1、表2和表3。本发明的混配除草组合物对移栽稻田与水直播田杂草的防效优异,对稗草、野慈姑、萤蔺、泽泻等主要杂草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复配组合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明显优于莎稗磷、五氟磺草胺、麦草畏和苄嘧磺隆单剂处理。试验过程中各药剂均未见药害产生,对水稻安全。

表13防治水稻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毒土、毒肥撒施法或叶面喷雾法)

表14药剂对作物安全性调查结果

安全性调査:药后10d、20d、30d目测各处理对水稻苗的安全性。观察结果为,所有供试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褪绿、矮化等药害现象发生。

发明人发现,本配方采用可分散油悬浮剂和悬浮剂的效果较好。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莎稗磷或五氟磺草胺·麦草畏·苄嘧磺隆混配制剂,对杂草防效表现出增效作用,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防治过程中,持效性和速效性较好,在用量低于单剂的情况下,防效较好,且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用药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值得推广应用。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进和变更,这些改进和变更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