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86778发布日期:2019-03-02 00:4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小麦花生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背景技术:

麦垄套种是河南省花生的主要种植方式,其占花生种植面积的1/3左右,然而随着社会与生产的发展,农机农艺不配套、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播种困难、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等问题严重降低了花生的产量和效益,进而降低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种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研究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且适宜机械化种植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解决了小麦套种花生费时费力且产量小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播种前准备:选地、施肥、拌种;10月份中上旬播种小麦,小麦播种量为135kg/公顷,小麦宽窄行种植,宽行距45cm,窄行距20cm,双行宽幅播种,幅宽为10cm,85cm为一带;次年5月中下旬采用小型动力播种机在小麦宽行内机械条播花生,花生播种量为260kg/公顷,双行种植,行距20cm,花生与小麦间距12.5cm;田间管理;采收;采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小麦收获后,采用小型灭茬机械及时灭茬;花生采收机采收花生。

优选地,所述播种前准备具体为:选择地势平坦、生态环境好、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铲除地块杂草,并进行灌溉,浇透地块,将地块晾晒至土壤相对湿度为60%~85%,施用腐熟的农家肥400~700kg/亩、复合肥20~40kg/亩和硫酸锌5~8kg/亩作为基肥,深耕,深度为20~30cm;选择籽粒饱满的一代小麦作为种子,播种前小麦拌种;花生精选种子后,播种前用花生拌种剂拌种。

优选地,所述小麦拌种具体为20%锈宁乳油50ml,兑水2~3kg拌小麦种50kg。

优选地,所述花生拌种剂为磷酸二氢钾、硝酸铵、钼酸铵、硫酸锰、硼砂按质量比为45:12:7:3:1混合。

优选地,所述田间管理具体为:小麦田间管理,小麦出苗期至越冬期间,浇封冻水,采用施肥机每亩追施尿素4~6kg,并根据小麦生长状况,每亩追施5~7kg钾钙硅肥,追肥后及时浇水,小麦抽穗期至成熟期,根据土壤干湿情况浇水和防病虫害;花生田间管理,及时松土,清除杂草,花生盛花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喷施1~2次,饱果期遇旱及时小水润浇。

优选地,所述小型灭茬机械配套动力轮距为1.15~1.25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小麦宽窄行种植,替换了传统等行距播种,并在宽行距内套播花生,实现了小麦和花生双高产的同时,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

(2)本发明栽培模式,麦垄通风透光,花生苗壮苗齐,避免了传统套种下因光照不足引起的高脚苗;

(3)解决了小麦花生套种难和人工铲除麦茬的难题,有效减少秸秆焚烧现象,且麦秸粉碎后,免除人工清理麦茬,连同麦糠一起直接还田,疏松土壤,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具有防旱、抑制杂草滋生的作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作业模式对土壤表层破坏极少,减少扬尘扬沙;

(4)省工省时省心省力,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解放农村劳动力;

(5)利于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数据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选择地势平坦、生态环境好、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铲除地块杂草,并进行灌溉,浇透地块,将地块晾晒至土壤相对湿度为60%,施用腐熟的农家肥400kg/亩、复合肥40kg/亩和硫酸锌8kg/亩作为基肥,深耕,深度为30cm;选用小麦品种为濮麦10号,选择籽粒饱满的一代小麦作为种子,播种前用20%锈宁乳油50ml,兑水3kg拌小麦种50kg;花生品种为濮花28号,花生精选种子后,播种前用拌种剂拌种,所述拌种剂为磷酸二氢钾、硝酸铵、钼酸铵、硫酸锰、硼砂按质量比为45:12:7:3:1混合;

(2)播种:10月份中上旬播种小麦,小麦播种量为135kg/公顷,小麦宽窄行种植,宽行距45cm,窄行距20cm,双行宽幅播种,幅宽为10cm,85cm为一带;次年5月中下旬采用小型动力播种机在小麦宽行内机械条播花生,花生播种量为260kg/公顷,双行种植,行距20cm,花生与小麦间距12.5cm;

(3)田间管理:小麦田间管理,小麦出苗期至越冬期间,浇封冻水,采用施肥机每亩追施尿素4kg,并根据小麦生长状况,每亩追施7kg钾钙硅肥,追肥后及时浇水,小麦抽穗期至成熟期,根据土壤干湿情况浇水和防病虫害;花生田间管理,及时松土,清除杂草,花生盛花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喷施2次,饱果期遇旱及时小水润浇;

(4)采收:待95%以上的小麦穗下部籽粒硬化后,采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小麦收获后,采用小型灭茬机械及时灭茬,配套动力轮距1.15m;花生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即可采用花生采收机进行采收。

实施例2

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选择地势平坦、生态环境好、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铲除地块杂草,并进行灌溉,浇透地块,将地块晾晒至土壤相对湿度为85%,施用腐熟的农家肥700kg/亩、复合肥20kg/亩和硫酸锌5kg/亩作为基肥,深耕,深度为20cm;选用小麦品种为濮麦10号,选择籽粒饱满的一代小麦作为种子,播种前用20%锈宁乳油50ml,兑水2kg拌小麦种50kg;花生品种为濮花28号,花生精选种子后,播种前用拌种剂拌种,所述拌种剂为磷酸二氢钾、硝酸铵、钼酸铵、硫酸锰、硼砂按质量比为45:12:7:3:1混合;

(2)播种:10月份中上旬播种小麦,小麦播种量为135kg/公顷,小麦宽窄行种植,宽行距45cm,窄行距20cm,双行宽幅播种,幅宽为10cm,85cm为一带;次年5月中下旬采用小型动力播种机在小麦宽行内机械条播花生,花生播种量为260kg/公顷,双行种植,行距20cm,花生与小麦间距12.5cm;

(3)田间管理:小麦田间管理,小麦出苗期至越冬期间,浇封冻水,采用施肥机每亩追施尿素6kg,并根据小麦生长状况,每亩追施5kg钾钙硅肥,追肥后及时浇水,小麦抽穗期至成熟期,根据土壤干湿情况浇水和防病虫害;花生田间管理,及时松土,清除杂草,花生盛花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喷施2次,饱果期遇旱及时小水润浇;

(4)采收:待95%以上的小麦穗下部籽粒硬化后,采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小麦收获后,采用小型灭茬机械及时灭茬,配套动力轮距1.25m;花生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即可采用花生采收机进行采收。

实施例3

一种小麦花生双高产适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1)播种前准备:选择地势平坦、生态环境好、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铲除地块杂草,并进行灌溉,浇透地块,将地块晾晒至土壤相对湿度为70%,施用腐熟的农家肥600kg/亩、复合肥30kg/亩和硫酸锌7kg/亩作为基肥,深耕,深度为25cm;选用小麦品种为濮麦10号,选择籽粒饱满的一代小麦作为种子,播种前用20%锈宁乳油50ml,兑水3kg拌小麦种50kg;花生品种为濮花28号,花生精选种子后,播种前用拌种剂拌种,所述拌种剂为磷酸二氢钾、硝酸铵、钼酸铵、硫酸锰、硼砂按质量比为45:12:7:3:1混合;

(2)播种:10月份中上旬播种小麦,小麦播种量为135kg/公顷,小麦宽窄行种植,宽行距45cm,窄行距20cm,双行宽幅播种,幅宽为10cm,85cm为一带;次年5月中下旬采用小型动力播种机在小麦宽行内机械条播花生,花生播种量为260kg/公顷,双行种植,行距20cm,花生与小麦间距12.5cm;

(3)田间管理:小麦田间管理,小麦出苗期至越冬期间,浇封冻水,采用施肥机每亩追施尿素5kg,并根据小麦生长状况,每亩追施6kg钾钙硅肥,追肥后及时浇水,小麦抽穗期至成熟期,根据土壤干湿情况浇水和防病虫害;花生田间管理,及时松土,清除杂草,花生盛花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作为叶面肥喷施2次,饱果期遇旱及时小水润浇;

(4)采收:待95%以上的小麦穗下部籽粒硬化后,采用收割机收割小麦,小麦收获后,采用小型灭茬机械及时灭茬,配套动力轮距1.15m;花生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即可采用花生采收机进行采收。

以实施例1中小麦和花生为例,选用小麦品种为濮麦10号,花生品种为濮花28号,采用小麦等行距播种为对照组,等行距为30cm,检测本发明小麦和花生种植模式的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宽窄行距播种和传统等行距播种对比结果

花生属于固氮作物,将小麦与花生套种,花生可以利用小麦吸收剩余的肥料,同时向土壤输送小麦可吸收的氮元素,由表1可得,与传统等行距播种模式相比,采用本发明小麦宽窄行距种植后,小麦通风透光性强,分蘖增多,花生的生长情况改善明显,苗齐苗壮,产量提高;另外,本发明通过改变小麦花生套种模式,实现了种植过程的全程机械化操作,降低了成本,且省工省时省心省力,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用工量,解放农村劳动力。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