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次水稻再生稻繁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3080发布日期:2019-04-09 19:48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再生稻多次再生的繁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再生稻是指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茎秆上的休眠芽在水稻收割后萌发生长成穗的一种方法。再生稻具有不需要再次播种育苗、省种省工、生育期短以及效益好等优点,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稻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两季水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有效提高复种指数、秋季温光和稻田资源利用率,增加稻谷单产和种稻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但目前再生稻多限于在田间直接利用稻桩的高位芽再生,直接从稻桩上长出的再生稻的株高、分蘖、穗长、谷粒数等性状与头季稻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滑,导致平均单产水平不高,产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稻多次再生的繁种方法,在海南南部的可长年种植水稻的地区,多次反复利用稻桩内低位休眠芽的再生能力来培育再生稻,拉长再生稻的生育期从而解决高位芽再生稻产量过低而不稳定的技术问题,并大你幅度提高同一田块的再生稻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再生稻多次再生的繁种方法,所述繁种方法用于多次再生稻的繁种,包括如下步骤:

s1.田块的选择,所述田块选用不受冷害和/或可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

s2.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即对需要扩大种子繁殖的水稻品种,

选择头季稻长势良好且无病虫害的稻田进行再生稻的前期培育,并留取高度为5-10厘米的稻桩;

s3.对再生稻进行培育;

s4.对第二、三乃至第n次再生稻的培育:重复s2、s3步骤,收获多次再生稻。

利用水稻稻桩的低位休眠芽成苗,可保证再生稻生长期比利用高位的普通再生稻长10天以上从而保证再生穗大且穗数多,产量有有保证;低位芽可多次利用克服了高位芽再生稻不可多次利用的缺点。

优选的,在所述s1中,所述田块选择海南南部地区年均气温达25度的地区,水源排灌方便,能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

优选的,在所述s1中,所选田块也可以选择在大部分华南稻区,在气温低于17度时采用温室大棚技术等增温措施确保稻桩能正常生长而不致受到冷害。

优选的,在所述s2中,在确定需要扩大种子繁殖的水稻品种后,对确定品种的头季稻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并自然排干田水,在十层熟时收割头季稻,并留下稻桩。利用水稻茎秆中存在休眠芽,对其施用对芽的生长具有存进作用的氮肥后,休眠芽能够快速出苗,休眠芽长出的秧苗与上一季水稻具有相同的基因型,虽经多次的休眠芽成苗但却可以保证得到的水稻遗传型一致幼苗,保证所结实种子的基因型均一致,可作为一种子生产方法。

优选的,在所述s2中,头季稻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15-25公斤/亩,或进行叶面追肥;水稻收割前5天喷施“九二0”,每亩用量2克“九二0”并兑水50公斤。

优选的,在所述s2中,收割头季稻或头季再生稻时,所留稻桩高度不超过10厘米。以避免高位芽成苗。

优选的,在所述s3中,在头季稻割后5天喷施九二0、三环唑、杀虫双、三唑磷和吡蚜酮混合液一次,并施加苗肥15—20公斤/亩。在水稻收割后5天施用苗肥和病虫害防治,可保障当季再生稻生长所需肥料和植株正常生长。

优选的,在所述s3中,再生穗齐穗后15天施再生促芽肥尿素一次,再生稻十层熟时收获第一次再生稻。将水稻开花后15天施用尿素除保证本季所需氮肥外关键是提供给水稻茎杆上的休眠芽养分保障休眠芽成活和提前发育,从而保证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苗快速成长。

优选的,在所述s3中,所述九二0、爱苗、三环唑、三唑磷和吡蚜酮,用量分别为24克/亩、45ml/亩、70-100g/亩、150-200ml/亩和20g/亩,并兑水45-50kg后喷施;所述苗肥应为15公斤三元复合肥与10-15公斤尿素的混合物,所述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百分含量为n:p2o5:k2oh=15:15:15。

优选的,所述再生稻繁种方法还包含了多次再生稻培育大田中补苗原则,即田中个别稻桩因多次再生稻培育时会有部分稻桩死亡,需要在再生稻收割后10天后将死亡稻桩旁边的发苗较旺的稻桩分出一半补种在死亡稻桩的位置上,保证全田的基本稻桩数不变;并且当田间缺苗率达到20%以上时应重新种植头季稻,不再用再生稻再培育再生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特殊的田间管理方法,促使水稻茎秆内的休眠芽出苗并生长成水稻幼苗,关键是保证了这大量的水稻幼苗遗传型一致。

2.本发明中将水稻再生稻多次进行再生稻培育应用在种子扩大繁殖上效益明显,可利用一定量的原种扩大繁殖出常规方法几倍至数十倍的种子,满足生产需求。

3.本发明的再生水稻幼苗生长期比常规再生稻长10天以上,使再生稻产量更高且稳定。充分利用了海南的热量资源。

4.本发明利用大棚增温技术可在海南南部以外的稻区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1

一种再生稻多次再生的繁种方法,所述繁种方法用于多次再生稻的繁种,包括如下步骤:

s1.田块的选择,所述田块选用不受冷害和/或可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例选择海南南部地区年均气温达25度的地区,水源排灌方便,能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或者选择在大部分华南稻区,气温低于17度时采用温室大棚技术等增温措施确保稻桩能正常生长而不致受到冷害。

s2.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即对需要扩大种子繁殖的水稻品种,选择长势良好且无病虫害的的头季稻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15公斤/亩并自然排干田水,在十层熟时收割头季稻,并留下5厘米高的稻桩,撒施尿素时,还可选择进行叶面追肥;进一步的目标稻桩培育方式是在水稻收割前5天喷施“九二0”,每亩用量2克“九二0”并兑水50公斤。

s3.对再生稻进行培育;在头季稻割后5天,兑水45kg后喷施2克/亩九二0、70-100g/亩三环唑、45ml/亩的杀虫双、150-200ml/亩的三唑磷和20g/亩的吡蚜酮混合液一次,并施用苗肥,苗肥应为15公斤/亩三元复合肥与10公斤/亩尿素的混合物,所述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百分含量为n:p2o5:k2oh=15:15:15;再生穗齐穗后15天施再生促芽肥15公斤/亩的尿素一次,再生稻十层熟时收获第一次再生稻;

s4.对第二次再生稻的培育:对第一次再生稻培育完后,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15公斤/亩并自然排干田水,在十层熟时收割头季稻,并留下5厘米高的稻桩,撒施尿素时,还可选择进行叶面追肥;进一步的目标稻桩培育方式是在水稻收割前5天喷施“九二0”,每亩用量2克“九二0”并兑水50公斤;在第一次再生稻割后5天,兑水45kg后喷施4克/亩九二0、70-100g/亩三环唑、45ml/亩的杀虫双、150-200ml/亩的三唑磷和20g/亩的吡蚜酮混合液一次,并施加苗肥15公斤/亩,苗肥应为15公斤三元复合肥与10公斤尿素的混合物,所述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百分含量为n:p2o5:k2oh=15:15:15,再生穗齐穗后15天施再生促芽肥尿素一次,再生稻十层熟时收获第二次再生稻。

然后再进行第三次再生稻的培育,循环s2、s3步骤,最终得到第n次再生稻。

实施例2

一种再生稻多次再生的繁种方法,所述繁种方法用于多次再生稻的繁种,包括如下步骤:

s1.田块的选择,所述田块选用不受冷害和/或可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例选择海南南部地区年均气温达25度的地区,水源排灌方便,能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或者选择在大部分华南稻区,气温低于17度时采用温室大棚技术等增温措施确保稻桩能正常生长而不致受到冷害。

s2.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即对需要扩大种子繁殖的水稻品种,选择长势良好且无病虫害的的头季稻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20公斤/亩并自然排干田水,在十层熟时收割头季稻,并留下8厘米高的稻桩,撒施尿素时,还可选择进行叶面追肥;进一步的目标稻桩培育方式是在水稻收割前5天喷施“九二0”,每亩用量2克“九二0”并兑水50公斤。

s3.对再生稻进行培育;在头季稻割后5天,兑水45kg后喷施2克/亩九二0、70-100g/亩三环唑、45ml/亩的杀虫双、150-200ml/亩的三唑磷和20g/亩的吡蚜酮混合液一次,并施加用苗肥,苗肥应为15公斤/亩三元复合肥与12公斤/亩尿素的混合物,所述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百分含量为n:p2o5:k2oh=15:15:15;再生穗齐穗后15天施再生促芽肥15公斤/亩的尿素一次,再生稻十层熟时收获第一次再生稻;

s4.对第二次再生稻的培育:对第一次再生稻培育完后,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20公斤/亩并自然排干田水,在十层熟时收割头季稻,并留下8厘米高的稻桩,撒施尿素时,还可选择进行叶面追肥;进一步的目标稻桩培育方式是在水稻收割前5天喷施“九二0”,每亩用量2克“九二0”并兑水50公斤;在第一次再生稻割后5天,兑水45kg后喷施2克/亩九二0、70-100g/亩三环唑、45ml/亩的杀虫双、150-200ml/亩的三唑磷和20g/亩的吡蚜酮混合液一次,并施用苗肥,苗肥应为1515公斤/亩三元复合肥与12公斤尿素的混合物,所述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百分含量为n:p2o5:k2oh=15:15:15,再生穗齐穗后15天施再生促芽肥15公斤/亩的尿素一次,再生稻十层熟时收获第二次再生稻。

然后再进行第三次再生稻的培育,循环s2、s3步骤,最终得到第n次再生稻。

实施例3

一种再生稻多次再生的繁种方法,所述繁种方法用于多次再生稻的繁种,包括如下步骤:

s1.田块的选择,所述田块选用不受冷害和/或可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例选择海南南部地区年均气温达25度的地区,水源排灌方便,能防台风大雨淹没的田块,或者选择在大部分华南稻区,气温低于17度时采用温室大棚技术等增温措施确保稻桩能正常生长而不致受到冷害。

s2.目标稻桩的获取和培育,即对需要扩大种子繁殖的水稻品种,选择长势良好且无病虫害的的头季稻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25公斤/亩并自然排干田水,在十层熟时收割头季稻,并留下10厘米高的稻桩,撒施尿素时,还可选择进行叶面追肥;进一步的目标稻桩培育方式是在水稻收割前5天喷施“九二0”,每亩用量2克“九二0”并兑水50公斤。

s3.对再生稻进行培育;在头季稻割后5天,兑水45kg后喷施2克/亩九二0、70-100g/亩三环唑、45ml/亩的杀虫双、150-200ml/亩的三唑磷和20g/亩的吡蚜酮混合液一次,并施用苗肥,苗肥应为15公斤/亩三元复合肥与15公斤尿素的混合物,所述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百分含量为n:p2o5:k2oh=15:15:15;再生穗齐穗后15天施再生促芽肥15公斤/亩尿素一次,再生稻十层熟时收获第一次再生稻;

s4.对第二次再生稻的培育:对第一次再生稻培育完后,收割前15天撒施尿素25公斤/亩并自然排干田水,在十层熟时收割头季稻,并留下10厘米高的稻桩,撒施尿素时,还可选择进行叶面追肥;进一步的目标稻桩培育方式是在水稻收割前5天喷施“九二0”,每亩用量2克“九二0”并兑水50公斤;在第一次再生稻割后5天,兑水45kg后喷施2克/亩九二0、70-100g/亩三环唑、45ml/亩的杀虫双、150-200ml/亩的三唑磷和20g/亩的吡蚜酮混合液一次,并施用苗肥,苗肥应为15公斤/亩三元复合肥与15公斤尿素的混合物,所述三元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百分含量为n:p2o5:k2oh=15:15:15,再生穗齐穗后15天施再生促芽肥15公斤/亩尿素一次,再生稻十层熟时收获第二次再生稻。

然后再进行第三次再生稻的培育,循环s2、s3步骤,最终得到第n次再生稻。

上述实施例1、2、3中的水稻再生稻繁种方法都遵循再生稻培育大田中补苗原则,即田中个别稻桩因多次再生稻培育时会有部分稻桩死亡,需要在再生稻收割后10天后将死亡稻桩旁边的发苗较旺的稻桩分出一半补种在死亡稻桩的位置上,保证全田的基本稻桩数不变;并且当田间缺苗率达到20%以上时应重新种植头季稻,不再用再生稻再培育再生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