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柑桔压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3236发布日期:2018-08-31 20:37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柑桔压枝装置。



背景技术:

压枝作为果树夏季修剪的一项基本措施,对调整树体结构、开张角度、改善光照条件、缓势促花、提早结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果树枝条开张角度调整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地下钉木桩用绳子拉枝,方法二是用悬吊石块进行拉枝。方法一拉枝工作慢、效率低,费时费力,而且木桩拔起来十分费力,难以二次利用;方法二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容易找到能把枝条压至或者开张到合适的角度的石块,并且石块在悬吊过程中易撞伤果实,同时也易给果园内工人带来危险。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果农常常图省事、省力,使用铁丝、细绳作为拉枝工具,在枝条中部直接捆绑拉枝,在一个耕作期结束时,未将铁丝、细绳等捆扎物拆除,结果致使铁丝、细绳陷入枝条皮层引起缢伤,导致枝条顶端优势变为背上优势,其基部增粗加快,弓形部位冒条严重,反而不利用开花结果,不但影响拉枝的效果,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对果树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柑桔压枝装置,压枝操作方便、效率高,并可根据开张角度选择适当配重块和牵拉长度,达到更好的控制枝条生长方向和压枝力度,且不会影响枝条的正常生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柑桔压枝装置,包括柔绳及连接在柔绳的第一端的挂钩和连接在柔绳的第二端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上设有与柔绳相连接的定位部,且所述柔绳的靠近配重块的一侧上下间隔连接有多个用于与挂钩相配合的挂环,所述柔绳的中部固定套设有用于抱压枝条的防护片。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的重量依据枝条直径而设定。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上的定位部为一体成型在配重块顶部侧壁上的凹槽结构,各配重块上的定位部沿配重块顶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

优选地,各凹槽的顶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凹口,所述配重块顶端的与第一凹口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凹口。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分别用于放置调整单元块的调节腔。

优选地,所述防护片为橡胶套或塑料套。

优选地,所述防护片的宽度为5cm~10cm。

优选地,所述配重块表面分别涂敷有蓄能发光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压枝作业时只需将挂钩向上绕行后返拉并调整好树枝的开张角度后将挂钩与相应挂环相配合固定即可,操作方便,利于调整牵拉长度,效率高,不需要固定木桩,克服传统压枝做法中需要花大力和时间来调整牵拉长度的缺陷,也不需要爬到高处去挂枝,而且与树枝接触的不是挂钩而是柔绳上的防护片,这样可降低对树枝的副作用力,减少对树枝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开张角度选择适当配重块和牵拉长度,达到更好的控制枝条生长方向和压枝力度,且不会影响枝条的正常生长,压枝效果佳。另外,配重块相对木桩更易移动,可二次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压枝装置也可应用于其他果树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压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块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柔绳;11、防护片;12、挂环;20、挂钩;30、配重块;31、定位部;32、第一凹口;33、第二凹口;34、调节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柑桔压枝装置,包括柔绳10及连接在柔绳10的第一端的挂钩20和连接在柔绳10的第二端的配重块30,所述配重块30可采用混凝土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绳10的柔韧性佳,可任意角度的弯曲且不易扭断,优选采用由草麻绞合而成的条状物。所述柔绳10的中部固定套设有用于抱压枝条的防护片11,所述防护片11为橡胶套或塑料套,所述防护片11的宽度为5cm~10cm,所述防护片11沿柔绳10轴向的长度为20cm~50cm,这样可增加柔绳10与树枝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对树枝的副作用力,减少对树枝的损伤。所述防护片11与柔绳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手段,比如挤包或绑系或嵌套等。

另,所述柔绳10的靠近配重块30的一侧上下间隔连接有多个用于与挂钩20相配合的挂环12,该挂环12的作用是当所述挂钩20从树枝上方绕行后再返回至配重块30一侧时用来固定挂钩20的,并通过调整挂钩20与不同高度位置处的挂环12的配合关系而实现根据配重块30与树枝压枝高度来调整柔绳10对树枝的牵拉长度。而且,调整了挂钩20与不同位置处的挂环12之后,与树枝相接触的仍为防护片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30上设有与柔绳10相连接的定位部31,所述配重块30上的定位部31为一体成型在配重块30顶部侧壁上的凹槽结构。为使得同一配重块30可与多个柔绳10相配合而用于对附近的多个树枝进行压枝作业或调整柔绳10与树枝之间的牵拉角度,本实施例的各配重块30上的定位部31沿配重块30顶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一个,比如三个或四个等。更进一步的,各凹槽的顶壁上设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凹口32,所述配重块30顶端的与第一凹口32相对应位置处设有第二凹口33,这样柔绳10的第二端能够更好地与配重块30的定位部31牢靠连接。另,所述配重块30表面分别涂敷有蓄能发光涂层,这样在夜间时能够发光警示配重块30的设置位置,避免工作人员夜间行走时发生意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重块30的重量依据枝条直径而设定,比如树枝直径为1.0cm的压枝所用配重块30采用0.8公斤规格;树枝直径为1.2cm的压枝所用配重块30采用1.0公斤规格;树枝直径为1.5cm的压枝所用配重块30采用1.2公斤规格;树枝直径为2.0cm的压枝所用配重块30采用1.5公斤规格。为便于生长后期的压枝,所述配重块30的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分别用于放置调整单元块的调节腔34,调整单元块分0.2公斤和0.3公斤或更多种规格,这样通过增减调整单元块实现整体配重块30的重量调整,可避免制造多种规格的配重块30。而且调节腔34设置在配重块30底部,可降低调整单元块安装后发生移位或掉落等造成的风险。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根据压枝对象的直径选择适当的配重块30并放置在适当地面位置,然后将柔绳10的第二端绑系在配重块30的定位部31上并通过绕圈数预先调整柔绳10的余留长度,再将挂钩20从树枝上方绕行后再返拉至配重块30的一侧,将树枝压至预设的开张角度后把挂钩20挂接在相应高度位置处的挂环12上而保持最佳的牵拉长度,且此时与树枝相接触的为柔绳10上的防护片1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