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枕和护坡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6125发布日期:2018-09-11 19:5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绿化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种植枕和护坡立体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护坡绿化采用传统客土喷播方式和生态袋磊叠的方式承建,客土喷播方式容易滑坡,安全性低;绿化效果差;无自动灌溉系统。生态袋磊叠的护坡种植方式其重量大,会压垮格子面,安全性低;不利植物种植和生长,绿化效果差;未解决自动浇灌问题,靠天成活,植物生长风险大。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种植枕和护坡立体绿化系统,旨在解决生态袋磊叠护坡种植重量大,会压垮格子面,安全性低,不利植物种植和生长,绿化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种植枕,应用于护坡立体绿化系统,所述种植枕包括:种植枕套,呈中空的长形包设置,所述种植枕套的上端开设有种植口;以及,轻质营养土,填充于所述种植枕套内,以与所述种植枕套形成所述种植枕,所述种植枕用于种植物扎根生长。优选地,所述种植枕相对的两外侧面对应设有两个提带。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护坡立体绿化系统,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包括种植枕,所述种植枕包括:种植枕套,呈中空的长形包设置,所述种植枕套的上端开设有种植口;以及,轻质营养土,填充于所述种植枕套内,以与所述种植枕套形成所述种植枕,所述种植枕用于种植物扎根生长。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坡面支护的格子面,所述格子面设有多个格子槽,每一格子槽的下侧壁排放有所述种植枕。优选地,每一格子槽的下侧设有拦护多个所述种植枕的护栏。优选地,所述护栏包括条形框、以及位于所述条形框内侧的三角框,所述条形框位于多个所述种植枕的外侧,所述三角框位于多个所述种植枕之间。优选地,所述条形框和所述三角框由多个交错的钢条焊接成型,所述钢条为热镀锌角钢。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子面表面的护网,以网护所述格子面的种植物。优选地,还包括自动浇灌系统,所述自动浇灌系统包括对应所述种植枕布设于所述格子面的多个滴灌管,所述多个滴灌管朝向所述种植枕的种植口设有多个出水口。优选地,所述自动浇灌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多个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滴灌管的进水口处;以及,多个湿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滴灌管的出水口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种植枕的种植枕套呈中空的长形包设置,所述种植枕套的上端开设有种植口,轻质营养土填充于所述种植枕套内,以与所述种植枕套形成所述种植枕,所述种植枕用于种植物扎根生长。该所述种植枕内填充的轻质营养土,重量轻,对护坡格子面的压力小,降低了护坡格子面的承压力,以避免护坡格子面被压垮,进而提高护坡绿化的安全性,同时所述种植枕套将所述轻质营养土包裹成单元个体以形成所述种植枕,该所述种植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搬运或更换,且该种植枕上的种植物生长快,绿化覆盖率高,存活寿命长,绿化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枕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坡立体绿化系统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局部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中护栏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2中自动浇灌系统的控制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种植枕300自动浇灌系统11种植枕套1000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2提带1格子面200护栏11格子槽21a钢条12滴灌管211条形框13种植物212三角框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种植枕,应用于护坡立体绿化系统,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枕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述种植枕100包括种植枕套1和轻质营养土,所述种植枕套1呈中空的长形包设置,所述种植枕套1的上端开设有种植口;所述轻质营养土填充于所述种植枕套1内,以与所述种植枕套1形成所述种植枕100,所述种植枕100用于种植物13扎根生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种植枕100的种植枕套1呈中空的长形包设置,所述种植枕套1的上端开设有种植口,轻质营养土填充于所述种植枕套1内,以与所述种植枕套1形成所述种植枕100,所述种植枕100用于种植物13扎根生长。该所述种植枕100内填充的轻质营养土,重量轻,对护坡格子面1的压力小,降低了护坡格子面1的承压力,以避免护坡格子面1被压垮,进而提高护坡绿化的安全性,同时所述种植枕套1将所述轻质营养土包裹成单元个体以形成所述种植枕100,该所述种植枕100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搬运或更换,且该种植枕100上的种植物13生长快,绿化覆盖率高,存活寿命长,绿化效果好。所述种植枕套可以是现有种植复合卷材,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枕套1由土工布、吸水毛巾、聚酯纤维、PVC卷材和加强筋复合而成,该种植枕套结实耐用,使用寿命长;所述轻质营养土可以是现有组分物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轻质营养土由椰糠、蛭石、泥碳土、陶粒、保水材料、碳纤维及微生物等组分组成,所述轻质营养土有利于植物扎根生长,且长效性好,可以五年内无需施肥。为了更方便所述种植枕100的搬运和施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种植枕100相对的两外侧面对应设有两个提带12。该提带12设置使所述种植枕100在设置于所述护坡格子面1的施工中,容易被提吊或搬运到所述护坡格子面1排放,以便于护坡立体绿化的施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护坡立体绿化系统,该护坡立体绿化系统适用于多种形状的坡面,图2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护坡立体绿化系统的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包括种植枕100,所述种植枕100包括种植枕套1和填充于所述种植枕套1的轻质营养土。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通过将所述种植枕100应用于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降低了护坡格子面1的承压力,以避免护坡格子面1被压垮,进而提高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的安全性,且该种植枕100适于攀爬植物的种植,攀爬植物生长快,绿化覆盖率高,存活寿命长,绿化效果好。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的具体结构设置还包括用于坡面支护的格子面1,请参阅图2,所述格子面1设有多个格子槽11,每一格子槽11的下侧壁排放有所述种植枕100。所述格子槽11由混凝土浇筑成型,每一格子槽11的下侧壁排放有种植枕100,以形成种植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枕100适于种植攀爬植物,所述种植枕100排放一层即可,攀爬植物生长快,绿化覆盖率高,绿化效果好,相对于传统的生态袋垒叠护坡种植绿化,对护坡格子面1的压力小,对护坡格子面承重要求低,以避免护坡格子面1被压垮,进而提高护坡绿化的安全性。为了将所述种植枕100固定于所述格子面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3,每一格子槽11的下侧设有拦护多个所述种植枕100的护栏200。所述护栏200与所述格子槽11围设形成多个所述种植枕100的排放区,该护栏200设置将多个所述种植枕100拦护在排放区,以避免所述种植枕100掉落,从而提高护坡绿化的安全性,且该护栏200有利于植物攀爬生长,绿化效果好。所述护栏200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护栏200包括条形框211、以及位于所述条形框211内侧的三角框212,所述条形框211位于多个所述种植枕100的外侧,所述三角框212位于多个所述种植枕100之间。所述护栏200安装完成后,所述护栏200的条形框211位于所述格子槽11的下侧,且位于多个所述种植枕100的外侧,所述护栏200的三角框212固定于所述格子槽11的下侧壁,且位于多个所述种植枕100之间。该护栏200通过所述条形框211将所述种植枕100拦护在所述格子槽11,且通过所述三角框212将所述护栏200安装于所述格子槽11,使所述护栏200的安装更方便,拦护更稳固。为了加强所述护栏200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5,所述条形框211和所述三角框212由多个交错的钢条21a焊接成型,所述钢条21a为热镀锌角钢。该设置使所述护栏200更稳固,更耐用,且所述护栏200可根据护坡面的形状依实际需要加工成型,实用性更广。为了进一步加快护坡绿化效果,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格子面1表面的护网(未图示),以网护所述格子面1的种植物13。该网护设置通过网罩所述种植枕100上生长的种植物13,使种植物13沿所述格子面1覆盖生长,有利于种植物13的快速生长和坡面的快速绿化。为了保证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的植物成活率,所述护坡立体绿化系统1000还配置有自动浇灌系统30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自动浇灌系统300包括沿所述种植枕100的长度方向布设于所述种植枕100层的多个滴灌管12,所述多个滴灌管12朝向所述种植层的种植口设有多个出水口。该设置可对所述种植枕100上的种植物13均匀给水,从而使所述护坡面种植系统的灌溉均匀,进而使护坡面的种植物13能充分吸收水分和养分,而保持植物长势良好,以取得良好的护坡绿化效果。为了实现所述种植枕100的智能化灌溉,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自动浇灌系统300还包括:控制器、多个电磁阀和多个湿度感应器,所述多个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滴灌管12的进水口处;所述多个湿度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滴灌管12的出水口处。所述控制器根据湿度感应器测知种植枕100上种植物13的干湿度,分时段、分区域有针对性地控制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来进行浇灌,并同时控制浇灌时间和浇灌量,以实现灌溉的自动控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