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6170发布日期:2018-10-16 17:0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灌溉,为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灌溉,即用水浇地。灌溉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药用植物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其种类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广泛持久的灌溉排水工程基本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物质保证。到2003年底,全国灌溉面积达到5580万公顷,使40%的耕地有了灌溉设施。1949年,灌溉用水量不到1000亿立方米,约占当时耕地面积的16.3%。人均占有灌溉面积0.03公顷(0.44亩)。到2003年,达到3300亿立方米。虽然我国灌排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002年,全国总用水量为5497亿立方米,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9.5%,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占5.8%,农村生活用水占5.4%,工业用水占20.8%,农田灌溉用水占61.4%,林牧渔用水占6.65。虽然今后总供水量会有所增加,但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水被用来满足工业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灌溉用水将更加紧张,农业灌溉缺水每年达300多亿立方米,但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只有40%左右。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每年约1100万公顷,到80年代和90年代则分别达平均每年约2000万公顷和2700万公顷。此外,我国水资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根据2002年的水质评价结果,在调查评价的12.3万公里河长中,四类水河长占12.2%,五类或劣五类水河长仍占23.1%。

农田灌溉是保证农田作物正常生长所需水分的常用手段,目前农田灌溉时,普遍采用修建引水渠或使用水泵的方式,引水渠修建需要具有地理优势,理想情况下需要河流水平面高于农田水平面,而且引水渠容易堵塞,需要经常排障,所以这种方式应用很局限。采用水泵将河流中的水泵入农田时,泵水管道采用明管或埋于地下的方式,埋于地下不易确定管道位置,在犁底时容易造成管道破损的情况发生,而且管道正常使用时也存在腐蚀破损情况,破损位置不易确定,维修困;且现有的灌溉方式较为单一,有的采用低空滴灌,直接进行根部浇水,但是无法对作物的茎叶进行直接喷淋补水,对作物实现雨水式的“洗涤”,有的是采用喷洒浇灌,这种喷洒方式直接作用在作物的茎叶上,根部补水不足,使得灌溉效果大幅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包括输水管道和立柱,输水管道是圆管型结构,输水管道上均匀的套设有若干支撑架,支撑架是环形结构,所有的支撑架的顶端设有与输水管道相配合的防护罩,支撑架的底端面前后对称设有支撑杆,同一支撑架上的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法兰,连接法兰通过紧固螺栓连接在立柱的顶端,立柱的外圆面顶部套设有第一喷淋装置,第一喷淋装置是环管形结构,第一喷淋装置的左右侧端是倾斜设置,第一喷淋装置内设有第一水道,第一水道是环形结构,第一喷淋装置的左右侧端均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第一喷淋嘴,第一水道与第一喷淋嘴之间是贯通连接,第一水道的顶端贯通连接进水管,立柱的外圆面底部套设有第二喷淋装置,第二喷淋装置是矩形环结构,第二喷淋装置内设有第二水道,第二水道是环形结构,第二水道通过连接水道与第一水道贯通连接,连接水道设在立柱内部,输水管道的底端面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出水管,出水管的另一通过水管贯通连接进水管,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底盘。

进一步的,底盘是圆盘形结构,底盘的底端面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根板,根板是矩形板,根板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渗水孔。

进一步的,根板的面积大于底盘的面积。

进一步的,支撑架的轴线和输水管道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的,防护罩的横截面是箭头形结构。

进一步的,出水管与立柱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进一步的,出水管上设有控制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立柱通过底盘和根板的相互配合矗立在田地里,其中,根板是深埋在地底,立柱支撑起输水管道,使得输水管道架空在空中,能有效的避免土地对输水管道的腐蚀,且通过防护罩的设置,能有效的防止雨雪对输水管道的腐蚀;通过第二喷淋装置,直接对农作物的根茎处进行浇灌,提高农作物根茎的浇灌效果;通过第一喷淋装置,实现对农作物的茎叶进行浇灌,实现雨水式的“洗涤”,这种复合式浇灌方式,能大幅提高农作物的浇灌质量,保证浇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的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水管道,2-支撑架,3-防护罩,4-支撑杆,5-连接法兰,6-紧固螺栓,7-出水管,8-控制阀,9-水管,10-进水管,11-立柱,111-连接水道,12-底盘,13-连接杆,14-根板,15-渗水孔,16-第一喷淋装置,161-第一喷淋嘴,162-第一水道,17-第二喷淋装置,171-第二喷淋嘴,172-第二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基于空间梯度浇灌技术的农业灌溉用灌溉系统,包括输水管道1和立柱11,所述输水管道1是圆管型结构,输水管道1上均匀的套设有若干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是环形结构,支撑架2的轴线和输水管道1的轴线重合,所有的支撑架2的顶端设有与输水管道1相配合的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的横截面是箭头形结构,所述支撑架2的底端面前后对称设有支撑杆4,同一支撑架2上的支撑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法兰5,所述连接法兰5通过紧固螺栓6连接在立柱11的顶端,所述立柱11的外圆面顶部套设有第一喷淋装置16,所述第一喷淋装置16是环管形结构,第一喷淋装置16的左右侧端是倾斜设置,第一喷淋装置16内设有第一水道162,所述第一水道162是环形结构,第一喷淋装置16的左右侧端均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第一喷淋嘴161,所述第一水道162与第一喷淋嘴161之间是贯通连接,第一水道162的顶端贯通连接进水管10,所述立柱11的外圆面底部套设有第二喷淋装置17,所述第二喷淋装置17是矩形环结构,第二喷淋装置17内设有第二水道172,所述第二水道172是环形结构,第二水道172通过连接水道111与第一水道162贯通连接,所述连接水道111设在立柱11内部,所述输水管道1的底端面均匀的贯通连接若干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与立柱11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出水管7上设有控制阀8,出水管7的另一通过水管9贯通连接进水管10,所述立柱11的底端固定连接底盘12,所述底盘12是圆盘形结构,底盘12的底端面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根板14,所述根板14是矩形板,根板14的面积大于底盘12的面积,根板14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渗水孔1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立柱11通过底盘12和根板14的相互配合矗立在田地里,其中,根板14是深埋在地底,立柱11支撑起输水管道1,使得输水管道1架空在空中,能有效的避免土地对输水管道1的腐蚀,且通过防护罩3的设置,能有效的防止雨雪对输水管道1的腐蚀;通过第二喷淋装置17,直接对农作物的根茎处进行浇灌,提高农作物根茎的浇灌效果;通过第一喷淋装置16,实现对农作物的茎叶进行浇灌,实现雨水式的“洗涤”,这种复合式浇灌方式,能大幅提高农作物的浇灌质量,保证浇灌效果。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