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6912发布日期:2018-09-25 18:3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棉花种植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棉花地膜覆盖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地温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而且主要是提高种子发芽出苗和苗蕾期的地温,因为,播种和生育前期地温较低(南繁棉花除外),通过覆盖地膜提高地温,促进种子发芽、出苗和苗期健壮生长,促进早现蕾、早开花、早结铃,从而促使棉株的开花、结铃期与当地的高温、富照、环境优势阶段相协调,也就是常说的“将开花结铃期调节在当地气候的最佳阶段”,实现棉花优质高产高效,这就是棉花地膜覆盖的重要意义。

生产实践证明,在棉花大田生产情况下,播种至苗蕾期温度较低阶段覆盖地膜可提高地温,促进棉株生长发育,而到盛蕾初花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地温随之升高,即使不盖地膜,此时的地温足与达到棉花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至此之后,覆盖地膜的增温效果趋尽,失去了像前期一样增温促早效果,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如造成棉株根系入土浅,吸收水肥范围小、抗倒伏能力降低等弊端。

农用地膜是一种由聚乙烯加抗氧剂(抗紫外线材料)制成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聚氯乙烯),具有分子量大、性能稳定等特点,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光解和热降解,也不易通过细菌和酶等生物方式降解,在土壤中可以残存时间长,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通透性和土壤孔隙度逐渐下降,进而影响了土壤中水肥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正常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恶化了植物的生活条件;残留地膜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延展性,植物根系难以穿透,导致根系生长困难,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了农作物产量。此外,地膜残留还带来一系列的其他负面作用,如焚烧残膜产生的有害气体,影响农田机械耕作作业导致播种、机采质量下降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地膜回收率高。

实现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包括动力牵引机构,还包括地膜回收机构,地膜回收机构包括多个地膜回收单元,

所述的地膜回收单元包括支撑架、切膜机构、揭膜机构、集膜机构和传动机构,支撑架、切膜机构、揭膜机构、集膜机构均为对称结构;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框,支撑框平行于地面,支撑框包括前横杆和两侧纵杆,两侧纵杆前端分别与前横杆的两端连接,两侧纵杆均垂直于前横杆;

所述的切膜机构包括两切膜松土器,切膜松土器包括切膜松土转盘和与切膜松土转盘连接的连接臂,两连接臂分别与两侧纵杆连接,两切膜松土转盘分别位于两侧纵杆的外侧下方,两切膜松土转盘呈“八”字分布,两切膜松土转盘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切膜松土转盘后端之间距离;

所述的揭膜机构包括揭膜铲和两揭膜铧,两揭膜铧对称安装于两侧纵杆上,揭膜铧分别位于两侧纵杆的外侧下方,两揭膜铧分别位于两切膜松土转盘的正后方,揭膜铲位于方形框的正下方,揭膜铲的两侧分别于两揭膜铧连接;

所述的集膜装置包括导膜轨道、脱膜箱和集膜袋,集膜导轨呈平面状,脱膜箱包括箱体和脱膜器,脱膜器包括脱膜轴和多根脱膜齿,箱体安装于支撑框上,脱膜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箱体并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框上,脱膜轴与箱体间隙配合,脱膜轴平行于前横杆,多根脱膜齿沿脱膜轴的轴向均匀地固定套装于脱膜轴上,箱体上设有地膜入口和地膜出口,集膜导轨倾斜设置,导膜轨道的前端低于导膜轨道的后端,集膜导轨的前端与揭膜铲后部连接,集膜导轨的后端与地膜入口底部连接,集膜袋的入口与地膜出口连接;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前地轮、前地轮轴、后地轮、后地轮轴、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链条,前地轮轴和后地轮轴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支撑框上,前地轮轴和后地轮轴均位于支撑框的正下方,前地轮轴和后地轮轴相互平行,前地轮轴平行于前横杆,前地轮固定套装于前地轮轴的中央上,后地轮轴套装于后地轮轴位于支撑框正下方的部分的中央上,主动轮固定套装于后地轮轴的一端上,脱膜轴位于后地轮轴的上方,从动轮固定套装于脱膜轴的一端上,主动轮和从动轮均位于其中一侧纵杆的外侧,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动链条连接;

多个地膜回收单元沿垂直于各地膜回收单元的两侧纵杆的直线方向依次连接构成地膜回收机构,各地膜回收单元的前横杆依次连接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动力牵引机构分别于各地膜回收单元的支撑框连接。

所述的切膜机构还包括护苗器,护苗器包括两护苗挡板,两护苗挡板分别固定安装于两侧纵杆上,两护苗挡板分别位于两侧纵杆的外侧,且两护苗挡板分别位于两切膜松土转盘的正前方,两护苗挡板呈“八”字分布,两护苗挡板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护苗挡板后端之间距离。

所述的导轨轨道由导膜主筋和多对导膜辅筋构成,各对导膜辅筋对称分布于导膜主筋的两侧,多对导膜辅筋和导膜主筋位于同一平面上,各对导膜辅筋中的两导膜辅筋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后端之间的距离,导膜主筋和各导膜辅筋的前端分别固定于揭膜铲后部上,导膜主筋和各导膜辅筋的后端分别固定于地膜入口底部上。

所述的揭膜铲呈月牙状,揭膜铲的内凹弧边沿开口朝后,各导膜辅筋的前端分别与揭膜铲内凹弧边沿的两侧连接,导膜主筋与揭膜铲内凹弧边沿的中央连接,揭膜铲的外凸弧边沿的两端分别与两揭膜铧连接。

所述的脱膜齿呈S形,各脱膜齿的中央套装于脱膜轴上。

所述的箱体呈方形,脱膜轴平行于箱体的顶板和底板,箱体倾斜设置,箱体顶板位于箱体底板的后方,箱体的前侧开口为地膜入口,箱体的后侧开口为地膜出口。

脱膜箱顶板与地面的夹角为165°。

所述的连接臂包括固定板、上竖杆、下竖杆、中斜杆、套管和转盘轴,固定板上设有多个螺纹孔A,多个螺纹孔A呈十字分布,上竖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螺纹孔B,两固定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在两纵侧杆上,两固定板分别垂直于两纵侧杆,两上竖杆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两固定板上,两中斜杆的上端固定在两上竖杆的下端上,两中斜杆的下端固定于两下竖杆的上端上,两下竖杆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两套管上,两转盘轴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两套管内,两切膜松土转盘的中央分别与两转盘轴的外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架还包括两前立柱和两后立柱,两前立柱的上端对称安装于两侧纵杆的前部上,两后立柱的上端对称安装于两侧纵杆的后端上,两前立柱和两后立柱均位于支撑框的正下方,两前立柱和两后立柱均垂直于支撑框,支撑框为方形框,支撑框还包括后横杆,前地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前立柱连接,后地轮轴和脱膜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两后立柱连接,箱体位于支撑框的下方,箱体的左右两侧板分别于两后立柱连接。

集膜袋的出口处设有拉链,后地轮上设有防滑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

该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行间覆膜和行上覆膜两种覆膜方式的地膜回收,在地膜增温效果趋尽,每年的6月中下旬第一次灌水前进行地膜回收,此时地膜覆盖的时间较短,地膜的韧度和耐拉力较强,操作方便快捷,对棉花植株无损伤,且地膜回收率高达99%-100%。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看图,省略某些连接关系)。

图2为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的侧视图(切膜机构工作时)。

图3为脱膜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切膜机构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动力牵引机构、2-前横杆、3-侧纵杆、4-后横杆、5-切膜松土转盘、6-连接臂、7-揭膜铧、8-揭膜铲、9-箱体、10-脱膜轴、11-脱膜齿、12-前地轮、13-前地轮轴、14-后地轮、15-后地轮轴、16-主动轮、17-从动轮、18-传动链条、19-护苗挡板、20-导膜主筋、21-导膜辅筋、22-前立柱、23-后立柱、24-防滑齿、25-集膜袋、26-拉链、27-地膜、28-棉苗行、29-固定板、30-上竖杆、31-下竖杆、32-中斜杆、33-套管、34-转盘轴、35-螺纹孔A、36-螺纹孔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动力牵引机构1和地膜回收机构,动力牵引机构1可以为拖拉机,为地膜回收机构提供动力,地膜回收机构包括多个地膜回收单元。

所述的地膜回收单元包括支撑架、切膜机构、揭膜机构、集膜机构和传动机构,支撑架、切膜机构、揭膜机构、集膜机构均为对称结构。

所述的支撑架包括支撑框、两前立柱22和两后立柱23。支撑框为由前横杆2、后横杆4和两侧纵3杆合围而成的方形框,支撑框平行于地面。两前立柱22的上端对称安装于两侧纵杆3的前部上,两后立柱23的上端对称安装于两侧纵杆3的后端上,两前立柱22和两后立柱23均位于支撑框的正下方,两前立柱22和两后立柱23均垂直于支撑框所在的平面。

所述的切膜机构包括护苗器和两切膜松土器。

所述的护苗器包括两护苗挡板19,两护苗挡板19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安装于两侧纵杆3上,两护苗挡板19分别位于两侧纵杆3的外侧,且两护苗挡板19分别位于两切膜松土转盘5的正前方,两护苗挡板19呈“八”字分布,两护苗挡板19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护苗挡板19后端之间距离。当整个装置前行时,护苗挡板将棉株枝叶滑向两侧,保护切膜转盘和揭膜铧不损伤棉株。

切膜松土器包括切膜松土转盘5和连接臂6,切膜松土转盘是具有锋利切齿的钢板圆盘。如图4所示,连接臂6包括固定板29、上竖杆30、下竖杆31、中斜杆32、套管33和转盘轴34,固定板29呈方形,固定板29上设有5个螺纹孔A35,5个螺纹孔A35呈十字分布,上竖杆3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3个螺纹孔B36。两固定板29的顶部分别固定在两纵侧杆3上,两固定板29均垂直于两纵侧杆3,两上竖杆30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两固定板29上,两中斜杆32的上端固定在两上竖杆30的下端上,两中斜杆32的下端固定于两下竖杆31的上端上,两下竖杆31的下端分别固定于两套管33远离与其对应的切膜松土转盘5的一端部上,两转盘轴34分别通过轴承固定于两套管33内,两切膜松土转盘5的中央分别与两转盘轴34的外端固定连接。两切膜松土转盘5分别位于两侧纵杆3的外侧下方,两切膜松土转盘5呈八字分布,切膜松土转盘5与棉苗行28所在的直线的夹角为15~20°,两切膜松土转盘5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两切膜松土转盘5后端之间距离,切膜松土转盘在转动时不断地将地膜切断,并将切断的地膜推向行间,同时将压盖地膜的土松开。

当覆膜采用行间覆膜的方式回收地膜时,不需要切膜松土转盘工作,此时可以将两上竖杆上的3个螺纹孔B分别与两固定板上水平方向的3个螺纹孔A对准,再用螺栓将两上竖杆分别固定于两固定板上,使切膜松土转盘具有一定高度;当覆膜采用行上覆膜的方式回收地膜时,需要切膜松土转盘工作,此时可以将两上竖杆上的3个螺纹孔B分别与两固定板上竖直方向的3个螺纹孔A对准,再用螺栓将两上竖杆分别固定于两固定板上,使切膜松土转盘能够切割地膜。

所述的揭膜机构包括揭膜铲8和两揭膜铧7。

两揭膜铧7通过支架对称安装于两侧纵杆3上,两揭膜铧7分别位于两侧纵杆的外侧下方,两揭膜铧7分别位于两切膜松土转盘5的正后方。揭膜铧近似于耕地铧犁状,前端尖滑锋利便于入土,向后向上向内渐渐扭折,揭膜时揭膜铧将切膜松土转盘切断的地膜揭起并向行间收拢。

护苗挡板19、揭膜铧的安装方式有很多种,也是常见的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详细描述,安装时只需注意支架不要损伤棉苗。

所述的揭膜铲8呈月牙状,揭膜铲8平行于方形框,揭膜铲8位于方形框的正下方。揭膜铲8的内凹弧开口朝后,揭膜铲8的外凸弧边沿的两端分别与两揭膜铧连接。

所述的集膜机构导膜轨道、脱膜箱和集膜袋25。

所述的导膜轨道倾斜设置,导膜轨道的前端低于导膜轨道的后端。导膜轨道由导膜主筋20和两对导膜辅筋21构成,各对导膜辅筋21对称分布于导膜主筋20的两侧,各导膜辅筋21和导膜主筋20位于同一平面上,各对导膜辅筋中的两导膜辅筋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后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脱膜箱包括箱体9和脱膜器。箱体9呈方形,箱体9倾斜设置,箱体9的左右两侧板对称固定安装于两后立柱23上部上,箱体9顶板位于箱体9底板的后方,箱体9顶板与地面的夹角为165°,箱体9的前侧开口为地膜入口,箱体9的后侧开口为地膜出口。脱膜器包括脱膜轴10和多根脱膜齿11。脱膜轴10的两端分别穿过箱体9的左右侧板并通过轴承分别与两后立柱23的上部连接,脱膜轴10与箱体9间隙配合,脱膜轴10平行于前横杆2、箱体顶板和箱体底板。脱膜齿11呈S形,多根脱膜齿11沿脱膜轴10的轴向均匀分布,且各脱膜齿11中央套装在脱膜轴10上。

各导膜辅筋21的前端分别与揭膜铲8内凹弧边沿的两侧连接,导膜主筋20与揭膜铲8内凹弧边沿的中央连接,两导膜辅筋21和导膜主筋20的后端分别固定于地膜入口底部上。各导膜辅筋和导膜主筋后端可以设置成弧形,方便地膜落入箱体中。集膜袋25的入口与地膜出口连接,集膜袋25的出口处设有拉链26。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前地轮12、前地轮轴13、后地轮14、后地轮轴15、主动轮16、从动轮17和传动链条18,后地轮14上设有防滑齿24。前地轮轴1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两前立柱22的下部上,前地轮轴13平行于前横杆3,前地轮12固定套装于前地轮轴13的中央上。后地轮轴1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两后立柱24的下部上,前地轮轴13和后地轮轴15相互平行且在同一平面内,后地轮14套装于后地轮轴15位于支撑框正下方的部分的中央上。主动轮16固定套装于后地轮轴15的一端上,从动轮17固定套装于脱膜轴10的一端上,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均位于其中一侧纵杆3的外侧,主动轮16和从动轮17通过传动链条连接。

多个地膜回收单元沿垂直于各地膜回收单元的两侧纵杆的直线方向依次连接构成地膜回收机构,各地膜回收单元的前横杆3依次连接且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使各地膜回收单元连接更加紧固,将各地膜回收单元的前地轮轴依次连接,各地膜回收单元的后地轮轴依次连接,动力牵引机构1分别于各地膜回收单元的支撑架连接。地膜回收单元的个数要以一次回收地膜的行数来进行确定,地膜回收单元的个数等于一次回收地膜的行数,本实施例中,地膜回收机构由3个地膜回收单元连接而成。

上述的适用于生育期间棉花行间的地膜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动力牵引机构牵引整个装置在相邻两棉苗行28之间前行,随着装置前行,前地轮和后地轮向前滚动,护苗挡板将棉苗行28的棉株扶向两侧;切膜松土转盘沿苗孔切断地膜27,松散压膜土带,并将切断的地膜推向行间,揭膜铧13将切割后的地膜两侧揭起,并将地膜向行间汇集,揭膜铲将地膜行间的部分揭起;揭起的地膜在导膜主筋和导膜辅筋上汇集并向后、上滑行,直至进入箱体;后地轮向前滚动同时带动后地轮轴转动,后地轮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脱膜轴转动,脱膜轴带动多根脱膜齿同时转动,多根脱膜齿将进入箱体的地膜向后拉扯,并通过地膜出口甩向与地膜出口连接的集膜袋中,继续前行,陆续切膜、松土、揭膜、导膜、脱膜、集膜,完成地膜回收过程,当集膜袋已满,或到地头路边时可把集膜袋末端的拉链21拉开取出残膜,完成残膜回收全过程。注意:行上覆膜揭膜回收时,相邻两个地膜回收单元中,一个地膜回收单元的切膜松土转盘呈切割状态,另一个地膜回收单元的切膜松土转盘呈非切割状态,以便地膜跨行拉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