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6272发布日期:2018-11-20 18:52阅读:1006来源:国知局
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是一种蓄积和转化太阳能,将太阳的光能部分转化为热能,用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设施,但作物生长有一个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且作物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最适温湿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温室大棚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棚内的温湿度变化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调节棚内的温湿度,使之达到作物生长不同时期的最佳需要,既不过高,也不过低,所以温室大棚的通风设计是事关塑料大棚作物栽培效率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针对这一问题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也进行了探索研究,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通风良好的种植大棚[申请号:201610499081.3],该实用新型包括一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的顶部设有一顶盖,所述顶盖包括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支撑杆,平行设置的支撑杆上固定有顶部固定膜和端部固定膜,所述支撑杆的两端滑动连接于大棚本体的顶部两侧,位于大棚本体两端的支撑杆均由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驱动机构由一控制器控制。

该实用新型可达到较好的通风的效果,但其对大棚整体的改造程度较高,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包括大棚本体和位于大棚本体顶部的大棚支撑结构,所述大棚本体的棚顶设有第一透风口,驱动控制机构可驱动第一盖板打开或闭合第一透风口,第二透风口设置在大棚本体的侧壁上,第二盖板可相对大棚本体侧壁滑动以打开或闭合第二透风口。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大棚本体外部的防虫网,所述防虫网完全覆盖第一透风口和第二透风口。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所述驱动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台和设置在控制台上的驱动电机,卷线器通过转轴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与固定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大棚支撑结构固定连接,缠绕在卷线器上的驱动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远离第一透风口的一面上,另一端通过滑轮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靠近第一透风口的一面上。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所述卷线器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所述第一透风口的一边与第一盖板转动连接,剩余边固定设置有粘扣,所述粘扣与第一盖板可拆卸链接。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还包括设置在大棚本体侧壁上的负压风机。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所述负压风机与第二透风口分别位于大棚本体不同的侧壁上。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所述大棚支撑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主梁和水平支撑杆,所述主梁贯穿过整个大棚本体内部且两端均与大棚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设有若干根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水平支撑杆的两端与大棚本体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还包括竖直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设有若干根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竖直支撑杆的一端与主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大棚本体的棚顶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中,所述第一透风口的中心位置距大棚本体的底面距离为1.5m-2m。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从而可更好的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在最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

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大棚本体的改造程度较低,节约成本。

3、本实用新型在通风口外侧设置有防虫网,可在通风的同时防止害虫进入大棚本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大棚本体1、第一透风口2、驱动控制机构3、第一盖板4、第二透风口5、第二盖板6、防虫网7、大棚支撑结构8、控制台31、驱动电机32、卷线器33、转轴34、滑轮35、固定杆36、驱动带37、防滑凸起38、粘扣39、主梁81、水平支撑杆82、竖直支撑杆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温室大棚的透风结构,包括大棚本体1和位于大棚本体1顶部的大棚支撑结构8,所述大棚本体1的棚顶设有第一透风口2,驱动控制机构3可驱动第一盖板4打开或闭合第一透风口2,第二透风口5设置在大棚本体1的侧壁上,第二盖板6可相对大棚本体1侧壁滑动以打开或闭合第二透风口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滑动第二盖板6打开设置在大棚本体1侧壁上的第二透风口5,再利用驱动控制机构3驱动第一盖板4打开设置在大棚本体1棚顶的第一透风口2,开设两个透风口可形成对流,提高大棚本体1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效率,从而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可更好的调控大棚本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在最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

大棚支撑结构8对大棚本体1提供支撑力,大棚本体1的棚顶开设有第一透风口2,第一盖板4可在驱动控制机构3的驱动下打开或闭合第一透风口2,位于大棚本体1侧壁上的第二透风口5可利用第二盖板6的滑动打开或闭合,使用时,滑动第二盖板6打开设置在大棚本体1侧壁上的第二透风口5,再利用驱动控制机构3驱动第一盖板4打开设置在大棚本体1棚顶的第一透风口2,开设两个透风口可形成对流,提高大棚本体1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效率,从而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可更好的调控大棚本体1内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在最适合作物生长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风口2的中心位置距大棚本体1的底面距离为1.5m-2m,这样可以防止通风过程中风直接吹在作物表面,造成作物枯萎、冻伤的问题。

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置在大棚本体1外部的防虫网7,所述防虫网7完全覆盖第一透风口2和第二透风口5,在两个通风口外侧均设置有防虫网,可在通风的同时防止害虫进入大棚本体1内,从而防止作物减产。

结合图1-3所示,所述驱动控制机构3包括控制台31和设置在控制台31上的驱动电机32,卷线器33通过转轴34与驱动电机32驱动连接,还包括滑轮35,所述滑轮35与固定杆36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杆36的另一端与大棚支撑结构8固定连接,缠绕在卷线器33上的驱动带37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4远离第一透风口2的一面上,另一端通过滑轮35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4靠近第一透风口2的一面上,所述第一透风口2的一边与第一盖板4转动连接,剩余边固定设置有粘扣39,所述粘扣39与第一盖板4可拆卸链接。

控制台31固定在地面上,驱动电机32设置在控制台31上,卷线器33通过转轴34与驱动电机32驱动连接,缠绕在卷线器33上的驱动带37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4远离第一透风口2的一面上,另一端通过滑轮35固定连接在第一盖板4靠近第一透风口2的一面上,滑轮35与固定杆36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杆36的另一端与大棚支撑结构8固定连接,第一透风口2的一边与第一盖板4转动连接,第一盖板4可绕该边转动以打开或闭合第一透风口2,剩余边固定设置有粘扣39,第一盖板4可与粘扣39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使用时,当需要打开第一透风口2时,启动驱动电机32使其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卷线器33反向转动,驱动带37拉动第一盖板4的底面,从而使第一盖板4与粘扣39脱离连接,第一透风口2被打开;当需要闭合第一透风口2时,启动驱动电机32使其正向转动,从而带动卷线器33正向转动,驱动带37通过滑轮35拉动第一盖板4的顶面,从而使第一盖板4与粘扣39恢复连接,第一透风口2被闭合。

优选地,所述卷线器33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起3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卷线器33与防滑凸起38表面均为橡胶材料,这样可以增大驱动带37与卷线器3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打滑,增大传动效率。

优选地,所述滑轮35在竖直反向上的高度高于第一透风口2上端在竖直反向上的高度,这样有利于第一盖板4对第一透风口2进行盖合。

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置在大棚本体1侧壁上的负压风机9,优选地,所述负压风机9与第二透风口5分别位于大棚本体1不同的侧壁上,当需要较强的通风效果时可开启负压风机9,而负压风机9与第二透风口5分别位于大棚本体1不同的侧壁上则可进一步增强通风效果。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大棚支撑结构8包括固定连接的主梁81和水平支撑杆82,所述主梁81贯穿过整个大棚本体1内部且两端均与大棚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支撑杆82设有若干根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水平支撑杆82的两端与大棚本体1固定连接,还包括竖直支撑杆83,所述竖直支撑杆83设有若干根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竖直支撑杆83的一端与主梁8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大棚本体1的棚顶固定连接。

大棚支撑结构8包括两两相互垂直的主梁81、水平支撑杆82和竖直支撑杆83,主梁81设有一根且主梁81距大棚本体1两侧壁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对水平支撑杆82和竖直支撑杆83的数量和位置均不作限定,只要能起到对大棚本体1提供支撑力的作用即可。

如图1所示,所述大棚本体1内还设有若干个温湿度测量仪,用以测量大棚本体1内不同位置的温湿度,从而精确把握所需的通风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利用温湿度测量仪测量大棚本体1内的温湿度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通风,当需要进行通风时,滑动第二盖板6打开设置在大棚本体1侧壁上的第二透风口5,启动驱动电机32使驱动电机32反向转动,从而带动卷线器33反向转动,驱动带37拉动第一盖板4的底面,从而使第一盖板4与粘扣39脱离连接,第一透风口2被打开,第一透风口2和第二透风口5之间形成对流;当温湿度调整至合适范围后,通风结束,滑动第二盖板6以闭合第二透风口5,再启动驱动电机32使驱动电机32正向转动,从而带动卷线器33正向转动,驱动带37通过滑轮35拉动第一盖板4的顶面,从而使第一盖板4与粘扣39恢复连接,第一透风口2被闭合。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大棚本体1、第一透风口2、驱动控制机构3、第一盖板4、第二透风口5、第二盖板6、防虫网7、大棚支撑结构8、控制台31、驱动电机32、卷线器33、转轴34、滑轮35、固定杆36、驱动带37、防滑凸起38、粘扣39、主梁81、水平支撑杆82、竖直支撑杆8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